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6777发布日期:2021-04-13 21:3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预热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预热器。


背景技术:

2.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倡导节能环保,对废气物进行循环利用是实现节能环保的方式之一。当前燃气燃烧后放生的高温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烟气中所含的能量也因此而浪费掉,燃气燃烧时,如助然物(空气)的温度高,燃气的燃烧率也会越高,为了利用高温烟气所含的热量,当前出现了一种预热器,用在锅炉的排烟处,用于与锅炉风燃烧的燃气提供助燃物的空气交换热量,提高空气的温度,温度较高的空气与燃气混合燃烧,提高燃气的燃烧率。然而现有的预热器的预热的稳定性不好,热量的利用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热量利用率高且稳定性能良好的预热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预热器,包括预热器壳体,预热器壳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气进口与热气出口,预热器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支撑片,并在两个支撑片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进气管,两个支撑片之间的部位形成预热区,并在预热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预热区相通的空气进口与空气出口;所述的进气管的截面呈圆环形,并在所述的进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呈的部呈冖型。锅炉风燃烧的燃气通过热气进口进入预热器,后经过进气管从热气出口离开预热器;带加热的空气从空气进口进入预热区,经进气管预热后在由空气出口离开预热区。
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进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凹槽,从而能增大进气管整体的表面积;且凹槽呈的部呈冖型,也确保了进气管整体的结构强度。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进气管上的每个的凹槽上均设置有一个导热筋,所述的导热筋由进气管内部延伸至进气管的凹槽外,且导热筋与进气管为一体成型。
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进气管上的每个的凹槽上均设置有一个导热筋,导热筋由进气管内部延伸至进气管的凹槽外,从而增大了进气管内壁表面积的同时也增大进气管外壁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气管的预热效果。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筋延伸出凹槽的截面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深度。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导热筋延伸出凹槽的截面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深度,从而使得导热筋不影响进气管安装时的间距。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进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分分布的承接槽。
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进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分分布的承接槽,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进气管侧壁的表面积,从而确保热量的传递。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槽的深度为进气管管壁厚度的二分之一,并在每个所述的承接槽上均设置有一个导热片,导热片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的导热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铜等金属或合金。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承接槽的深度为进气管管壁厚度的二分之一,从而能确保了进气管位于承接槽处的管壁的厚度;并在每个承接槽上设置有一个导热片,从而能更高的将热量传导出。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的截面示意图;
16.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

预热器壳体、2

支撑片、3

进气管、4

预热区、5

空气进口、6

空气出口、7

凹槽、8

导热筋、9

承接槽、10

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18.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预热器,包括预热器壳体1,预热器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气进口与热气出口,预热器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支撑片2,并在两个支撑片2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进气管3,两个支撑片2之间的部位形成预热区4,并在预热器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预热区4相通的空气进口5与空气出口6;所述的进气管3的截面呈圆环形,并在所述的进气管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凹槽7,所述的凹槽7呈的部呈冖型。
19.通过在进气管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凹槽7,从而能增大进气管3整体的表面积;且凹槽7呈的部呈冖型,也确保了进气管3整体的结构强度。
20.在所述的进气管3上的每个的凹槽7上均设置有一个导热筋8,所述的导热筋8由进气管3内部延伸至进气管3的凹槽7外,且导热筋8与进气管3为一体成型。
21.通过在进气管3上的每个的凹槽7上均设置有一个导热筋8,导热筋8由进气管3内部延伸至进气管3的凹槽7外,从而增大了进气管3内壁表面积的同时也增大进气管3外壁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气管3的预热效果。
22.所述导热筋8延伸出凹槽7的截面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7的深度。
23.通过导热筋8延伸出凹槽7的截面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7的深度,从而使得导热筋8不影响进气管3安装时的间距。
24.在所述的进气管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分分布的承接槽9。
25.通过在进气管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分分布的承接槽9,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进气管3侧壁的表面积,从而确保热量的传递。
26.所述承接槽9的深度为进气管3管壁厚度的二分之一,并在每个所述的承接槽9上均设置有一个导热片10,导热片10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的导热片10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铜等金属或合金。
27.通过承接槽9的深度为进气管3管壁厚度的二分之一,从而能确保了进气管3位于承接槽9处的管壁的厚度;并在每个承接槽9上设置有一个导热片10,从而能更高的将热量传导出。
2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