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及其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4481发布日期:2022-01-05 10:4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庭灶具,根据所用可燃气的种类不同,燃气灶可分为多种,如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等。现有的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结构十分单一,有待突破与创新。
3.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申请日之前为本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燃气灶及其燃烧器。
5.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关于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和炉头底座,所述炉头底座包括第一文丘里管、第二文丘里管、第一环状供气槽和环绕所述第一环状供气槽设置的第二环状供气槽;所述第一文丘里管,被设置为适于向所述第一环状供气槽供应燃气;所述第二文丘里管,被设置为适于向所述第二环状供气槽供应燃气;所述炉头包括内环部和环绕设置于所述内环部外侧的外环部;所述内环部包括聚火环和连接于所述聚火环的外壁的环状壁;所述聚火环呈倒置的圆台侧壁状;所述聚火环的外壁和所述环状壁的内壁围成第一燃气通道,所述第一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环状供气槽;所述外环部的内壁、所述聚火环的外壁和所述环状壁的外壁围成第二燃气通道,所述第二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环状供气槽;所述聚火环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的若干第一火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的若干第二火孔。本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环部的内壁包括相连接的顶面和侧面,所述顶面设置有内定位面;所述内环部的顶部设置有外定位面;所述内定位面自上而下挤压贴合于所述外定位面。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定位面和外定位面均呈圆环状。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聚火环设置有一圈稳焰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火孔设置于所述稳焰槽。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环状壁一体成型于所述聚火环。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炊具支脚;所述炊具支脚,一体成型于所述外环部。本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设置有炊具支脚的燃烧器。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炉头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插缝;所述外环部自上而下安放到所述炉头底座上时,所述炊具支脚的底端部分地插入所述插缝。这样,有助于提升炉头与炉头底座之间的固定效果,炊具支脚对炊具的支撑效果也更为稳定。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炉头的外表面与所述炉头底座的外表面相衔接。这样,有助于提升炉头与炉头底座的一体化效果。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炉头为内焰式炉头;所述炉头的火孔,全部设置于所述聚火环。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炉头底座设置有若干腿部,相邻的两个腿部之间间隔设置有空气补充通道。
15.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关于燃气灶,其设置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16.这里需要予以指出的是,该说明书中所出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用于指示相对重要性;而且,其也不是对其所限定的特征的数量的界定;此外,其也不是对其所限定的特征的逻辑关系或顺序关系的界定。
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内容并非用于描述本技术的所有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整个申请中,多处通过列举示例提供指导,这些示例可以用于各种可行的组合。
【附图说明】
18.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19.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实施例的内环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实施例的炉头的剖视图;
23.图5是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25.附图标记:
[0026]1‑
第一环状供气槽,2

第二环状供气槽,3

炉头底座,4

插缝,5

腿部,6

空气补充通道,7

炊具支脚,8

外环部,9

侧面,10

顶面,11

第一火孔,12

第二火孔,13

稳焰槽,14

内环部,15

环状壁,16

第一文丘里管,17

第二文丘里管,18

支撑板,19

玻璃灶板,20

盛液盘,21

第一燃气通道,22

第二燃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包括炉头和炉头底座3。炉头底座3,用于支撑炉头。炉头和炉头底座3间隔形成有燃气容纳腔。
[0029]
炉头底座3包括第一文丘里管16、第二文丘里管17、支撑板18、第一环状供气槽1和环绕第一环状供气槽1设置的第二环状供气槽2。第一环状供气槽1和第二环状供气槽2位于支撑板18的上方,第一文丘里管16和第二文丘里管17位于支撑板18的下方,如图1和2所示。第一文丘里管16连通于第一环状供气槽1。第二文丘里管17连通于第二环状供气槽2。
[0030]
炉头,设置有炊具支脚7。具体地,炊具支脚7,一体成型于炉头。炉头底座3的侧壁上设置有插缝4。炉头自上而下安放到炉头底座3上时,炊具支脚7的底端部分地插入插缝4,如图1所示。
[0031]
炉头安放到炉头底座3上时,由于炊具支脚7的底端部分地插入插缝4,炉头不能沿周向旋转,而且炉头不易于从炉头底座3上脱落,有助于提升炉头与炉头底座3之间的固定
效果,炊具支脚7对炊具的支撑效果也更为稳定。
[0032]
插缝4和炊具支脚7的数量相同,均为四个。插缝4与炊具支脚7一一对应。炊具支脚7的底端部分地插入所对应的插缝4。这里需要予以说明的是,就本实施例而言,“插缝4与炊具支脚7一一对应”,并非某一炊具支脚7仅可匹配某一特定的插缝4,而是任一炊具支脚7均适于匹配任一插缝4,只是,炉头安放到炉头底座3上时,一个炊具支脚7匹配一个插缝4。
[0033]
炉头包括内环部14和环绕设置于内环部14外侧的外环部8,如图1和4所示。炊具支脚7,一体成型于外环部8。炉头安放到炉头底座3上时,炉头的外表面与炉头底座3的外表面相衔接,具体地,外环部8的外表面与炉头底座3的外表面相衔接,如图1所示。
[0034]
由于内环部14和外环部8采用分体结构,这使得内环部14和外环部8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成为可能。本实施例,内环部14和外环部8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内环部14所采用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强于外环部8所采用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具体地,内环部14为铜内环部,外环部8为铸铁外环部。
[0035]
外环部8的内壁包括相连接的顶面10和侧面9,顶面10设置有内定位面。内环部14的顶部设置有外定位面。内定位面和外定位面均呈圆环状。内定位面自上而下挤压贴合于外定位面。内定位面挤压贴合于外定位面时,二者之间密闭,二者之间不设置供燃气通过的气流通道。
[0036]
内环部14包括聚火环和连接于聚火环的外壁的环状壁15,如图3和4所示。环状壁15一体成型于聚火环。
[0037]
聚火环呈倒置的圆台侧壁状,如图3和4所示,聚火环设置成倒置的圆台侧壁状有助于提升加热效率。聚火环的外壁和环状壁15的内壁围成第一燃气通道21,如图4所示。炉头安放到炉头底座3上时,第一燃气通道21连通第一环状供气槽1。外环部8的内壁、聚火环的外壁和环状壁15的外壁围成第二燃气通道22,如图4所示。炉头安放到炉头底座3上时,第二燃气通道22连通第二环状供气槽2。
[0038]
聚火环设置有连通于第一燃气通道21的若干第一火孔11和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22的若干第二火孔12。第一火孔11位于第二火孔12的下方。聚火环设置有一圈稳焰槽13。部分第一火孔11设置于稳焰槽13,如图3所示。
[0039]
燃气容纳腔包括相互独立的内腔和外腔两部分。外腔环绕内腔。第一燃气通道21与第一环状供气槽1拼接在一起形成内腔。第二燃气通道22与第二环状供气槽2拼接在一起形成外腔。第一文丘里管16,被设置为适于向第一环状供气槽1供应燃气;即,第一文丘里管16用于向内腔供应燃气。第二文丘里管17,被设置为适于向第二环状供气槽2供应燃气;即,第二文丘里管17用于向外腔供应燃气。
[0040]
炉头为内焰式炉头。炉头的火孔,全部设置于内环部14。具体地,炉头的火孔,全部设置于聚火环,如图1和3所示。
[0041]
炉头底座3设置有四个腿部5,各腿部5位于支撑板18的上方,如图1和2所示。相邻的两个腿部5之间间隔设置有空气补充通道6。四个插缝4和四个腿部5一一对应。各插缝4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腿部5。支撑板18,用于支撑四个腿部5。支撑板18和腿部5均用于围成空气补充通道6。空气补充通道6位于支撑板18的上方。
[0042]
腿部5设置有燃气通道,被设置为适于向燃气容纳腔输送燃气。有的腿部5,其燃气通道,被设置为适于向内腔输送燃气,具体地,其连通于第一文丘里管16。其它腿部5,其燃
气通道,被设置为适于向外腔输送燃气,具体地,其连通于第二文丘里管17。
[0043]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删减、修改或替换还可以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如,也可以是,炉头采用一体结构,即内环部与外环部不再分体设置,而是一体成型。
[0044]
再如,也可以是,如图5和6所示,炊具支脚7采用其它造型,炉头底座3的侧壁上的插缝4并不延伸至支撑板18。该燃烧器应用于燃气灶时的效果图,如图5和6所示,该燃气灶适于装配两个燃烧器,左侧的燃烧器已安装,右侧的燃烧器尚未安装。该燃气灶包括面板。炊具支脚7的底端位于面板的上方,炊具支脚7的底端与面板间隔一定距离。面板包括玻璃灶板19和盛液盘20,盛液盘20贴放于玻璃灶板19上,具体地,盛液盘20黏附固定于玻璃灶板19上。盛液盘20的上表面为平面,这样,使得盛液盘20易于清洁。炊具支脚7的底端位于盛液盘20的上方,炊具支脚7的底端与盛液盘20间隔一定距离,如图5所示。
[0045]
不同实施例的构件,可以以任何可行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
[0046]
需要附加说明的是,本技术不应该被理解为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应该被理解为覆盖了本技术权利要求结合说明书揭示内容而确定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情况。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