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3041发布日期:2021-10-27 18:5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尤其是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2020548993.7,一种上进风式燃烧器,包括中心火盖、外环火盖、分火器座、炉头、点火针和感应针,分火器座包括圆形座板、设在上表面中心的中心火盖座、与中心火盖座连通的中心进气管、外环燃气槽和轴向燃气通道,轴向燃气通道上端与外环燃气槽相通、下端贯通圆形座板;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之间的外环燃气槽和圆形座板构成径向二次空气通道;还包括外环引射预混装置,外环引射预混装置包括位于中心的进气导气腔、位于前部的第一预混腔、与第一预混腔连通的第一引射管、与第一引射管的进气端配合的第一空气腔、位于后部的第二预混腔、第二引射管、与第二引射管进气端配合的第二空气腔和设在第一预混腔和第二预混腔外表面上的支撑架板,第一预混腔和第二预混腔的上开口端与所述圆形座板的下表面贴合,外环引射预装置与圆形座板固定连接,轴向燃气通道的下端与第一预混腔和第二预混腔连通,中心进气管的下端插入进气导气腔的上端内;外环引射预混装置插入炉头内,炉头的上端支撑支撑架板的梯级,第一外环出气座上的外环喷嘴与第一引射管相对,第二外环出气座上的喷嘴与第二引射管相对,圆形座板与炉头的法兰之间的间隙为水平向一次空气通道,外环引射预装置与炉头可拆卸配合;点火针和感应针分别固定在炉头的底板,点火针穿过第一空气腔、圆形座板上的点火针孔,感应针穿过第二空气腔、圆形座板上的感应针孔。存在问题是:分火器座和外环引射预混装置扣合,连接缝可见,而且密封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它具有装配方便,而且连接缝隐藏,密封性能好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上半体和下半体,
5.上半体包括圆形座板、设在圆形座板中心的中心进气管、环绕中心进气管的中心燃气槽、设在下表面上的二个引射管座、外环形燃气槽的圆环形座、设在下表面上的二个上半预混腔、将外环燃气槽和上半预混腔的端部连通的轴向燃气通道和位于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之间的径向二次空气通道,中心进气管的下端贯通圆形座板,引射管座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半引射管腔;
6.下半体包括二个上开口的插接腔、设在插接腔底部的下半引射管腔、二个下半预混腔和中心引射管,一下半引射管腔与一下半预混腔连通、另一下半引射管腔与另一下半预混腔连通;
7.上半体和下半体扣合,引射管座插入插接腔内,上半引射管腔和下半引射管腔构
成引射管,二个引射管的开口端的方向相反;上半预混腔和下半预混腔扣合并密封构成预混腔;中心进气管的下端与中心引射管的上端连通。
8.优选的:所述上半引射管腔的出气端为弧形曲面并延伸到引射管座的端面,
9.所述下半预混腔与下半引射管腔出气端相对内表面为弧形曲面。
10.优选的:所述上半引射管腔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设有上半喉管部和上半圆锥台形扩散部,
11.所述下半引射管腔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设有下半喉管部和下半圆锥台形扩散部。
12.优选的:所述圆形座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环绕所述上半预混腔和引射管座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构成的下开口腔,
13.所述下半体的上端嵌入下开口腔内。
14.优选的:所述上半预混腔的下开口上设有外接口,所述引射管座的端面与外接口相交;外接口插入下半预混腔内。
15.优选的:所述圆形座板上设有环绕外接口的注胶槽,注胶槽内的粘接胶与下半预混腔的上端面粘接密封。
16.本实用新型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上半体和下半体的设置,连接缝隐藏,密封性能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1.图5是图3的a—a视图。
22.图6是图5的b—b视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半体的立体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半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8.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座,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上半体1和下半体2,
29.上半体1包括圆形座板11、设在圆形座板中心的中心进气管12、环绕中心进气管的中心燃气槽13、设在下表面上的二个引射管座14、外环形燃气槽151的圆环形座15、设在下表面上的二个下开口的上半预混腔16、将外环燃气槽和上半预混腔的端部连通的轴向燃气通道17 和位于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之间的径向二次空气通道18,中心进气管12的下端贯通圆形座板11,引射管座14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半引射管腔141;
30.下半体2包括二个上开口的插接腔21、设在插接腔底部的下半引射管腔22、二个下半预混腔23和中心引射管24,一下半引射管22与一下半预混腔连通23、另一下半引射管22与另一下半预混腔23连通;中心引射管24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31.上半体1和下半体2扣合,引射管座14插入插接腔21内,上半引射管腔141和下半引射管腔22构成引射管,二个引射管的开口端的方向相反,如图4所示;上半预混腔16和下半预混腔23扣合并密封构成预混腔;中心进气管12的下端和中心引射管24上端连通。引射管座14和插接腔21的设置,提高了引射管的密封性能,而且连接缝隐藏。
32.如图6所示,所述上半引射管腔141的出气端1411为弧形曲面并延伸到引射管座14的端面,
33.所述下半预混腔23与下半引射管腔22出气端相对内表面为弧形曲面231。采用这样的结构,燃气和空气混合气流动顺畅。
34.如图6所示,所述上半引射管腔141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设有上半喉管部141a和上半圆锥台形扩散部141b,
35.所述下半引射管腔22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设有下半喉管部22a 和下半圆锥台形扩散部22b。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座板11的下表面上设有环绕所述上半预混腔16和引射管座14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构成的下开口腔19;
37.所述下半体2的上端设有环形沿板25;
38.所述下半体2的上端嵌入下开口腔19内,环形沿板25与圆形座板11用螺丝固定连接。
39.所述上半预混腔16的下开口上设有外接口161,所述引射管座14 的端面与外接口161相交;外接口161插入下半预混腔23内。采用这样结构,提高了密封性能;
40.所述圆形座板11上设有环绕外接口161的注胶槽162,注胶槽 162内的粘接胶与下半预混腔23的上端面粘接密封。
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