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型火种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2812发布日期:2022-03-23 10:4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型火种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种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风型火种盒。


背景技术:

2.火种盒是一种用于采火仪式及储存火种的容器,能够满足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保存火种的需求。在圣火传递过程中,由于会遇到各种恶劣的环境,如高海拔、下雨天、不定向风等,火焰容易晃动,甚至会被吹灭。
3.因此,为保证圣火传递过程火焰稳定燃烧以及黑烟产生,急需设计一种即防风又能避免黑烟产生的火种盒。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风型火种盒,其结构简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抗风性能,还可以使火焰稳定燃烧且不易熄灭,同时可避免产生黑烟。
5.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防风型火种盒,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防风型火种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部敞开的外壳和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其具有安装孔;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防风罩,所述防风罩设置于所述顶板的顶部并位于所述燃烧组件的外围,在所述防风罩的顶部或者侧壁上端设有用于供烟气通过的排烟部;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防风罩上,所述防风罩内部通过所述空气通道与外部空气相连通。
7.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防风罩之间形成有连通外部大气的间隙h,在所述防风罩的侧壁下端或者在所述防风罩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若干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间隙h和所述防风罩的内部,所述空气通道由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间隙h共同构成。
8.进一步地,所述防风罩抵接或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在所述防风罩的侧壁下端设有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缺口,所述缺口构成所述进风口。
9.进一步地,全部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之和大于900mm2,和/或,在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燃烧组件与所述防风罩之间的稳焰圈,所述进风口的高度h1大于所述稳焰圈的高度h2。
10.进一步地,所述稳焰圈的高度h2为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6mm。
11.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和所述顶板共同限定出连通所述安装孔的腔体,在所述外壳的侧壁或者底部设有若干进风孔,在所述顶板设有若干位于所述防风罩与所述燃烧组件之间的出风孔,所述进风孔分别连通外部大气和所述腔体,所述出风孔分别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防风罩内部,所述空气通道由所述进风孔、所述腔体和所述出风孔共同构成。
12.进一步地,全部所述进风孔的面积之和大于900mm2,全部所述出风孔的面积之和
大于900mm2。
13.进一步地,全部所述进风孔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全部所述出风孔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上并位于所述燃烧组件的外围。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稳焰圈,所述稳焰圈设置于所述顶板的顶部,并且所述稳焰圈位于所述燃烧组件与所述出风孔之间。
15.进一步地,在所述防风罩的顶部设有握持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火种盒,其结构简单,通过将防风罩罩设在燃烧组件的外围,在防风罩的顶部或者侧壁上端增设排烟部,并且通过空气通道使得防风罩内部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实现为防风罩内部补充一次空气,保证燃烧组件的燃烧更充分稳定以及烟气的顺畅排放,避免因燃烧不够充分或者排烟不顺畅而导致黑烟产生;
18.2、防风罩的设置,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抗风性能,减轻了火焰燃烧时左右晃动的概率,使得火焰稳定燃烧且不易熄灭。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火种盒的主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火种盒的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风罩的主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火种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风型火种盒,包括壳体1、燃烧组件2、防风罩3和用于补充一次空气的空气通道4,其中壳体1包括顶部敞开的外壳11和顶板12,顶板12设置于壳体1内并且共同限定出一腔体101,在顶板12的中心处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燃烧组件2安装于安装孔处,并且燃烧组件2的下部分伸入到腔体101内部,以使燃烧组件2下部分隐藏在壳体1内部,利于提高产品整体美观性。防风罩3设置于顶板12的顶部并位于燃烧组件2的外围,在防风罩3的顶部或者侧壁上端设有用于供烟气通过的排烟部31,这样,通过在燃烧组件2的外围增设防风罩3,可显著提升抗风性能,使得火焰稳定燃烧且不易熄灭,减轻了火焰燃烧时左右晃动的概率;通过在防风罩3的顶部或者侧壁上端增设排烟部31,确保烟气顺畅排放,同时可避免防风罩3内部温升过高。空气通道4设置于壳体1和/或防风罩3上,防风罩3内部通过空气通道4与外部空气相连通,这样,通过空气通道4使得防风罩3内部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可实现为防风罩3内部的燃烧组件2补充一次空气,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且稳定,避免因燃烧不够充分而产生黑烟。
26.可见,本实施例的火种盒,其结构简单,通过将防风罩3罩设在燃烧组件2的外围,在防风罩3的顶部或者侧壁上端增设排烟部31,并且通过空气通道4使得防风罩3内部与外
部空气相连通,实现为防风罩3内部补充一次空气,保证燃烧组件2的燃烧更充分且稳定以及烟气的顺畅排放,避免因燃烧不够充分或者排烟不顺畅而导致黑烟产生;此外,防风罩3的设置,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抗风性能,减轻了火焰燃烧时左右晃动的概率,使得火焰稳定燃烧且不易熄灭。
27.优选地,外壳11呈类似花朵形状,其由两个花瓣围合形成,以提高产品的外观美观性。顶板12的外侧边缘与外壳11的内侧壁相抵接或间隙配合,这样,在顶板12的作用下,一来可以提高产品俯视角度的美观性,并且防止粉尘或其他杂质进入到外壳11内部;二来可以提高燃烧组件2上端的安装稳固可靠性,同时可实现稳定可靠支承防风罩3;三来,可以阻隔燃烧热量向下传输至顶板12的下方区域。
28.优选地,燃烧组件2包括用于储存燃油的储油模块21和灯芯(图中未示出),其中储油模块21安装于腔体101内并位于安装孔正下方,并且储油模块21的下端连接或抵接外壳11的底部,上端连接或抵接顶板11。在储油模块21的顶部设有朝上延伸的灯芯孔(图中未示出),该灯芯孔穿过安装孔后延伸至安装孔的上方,并且灯芯孔低于排烟部31。灯芯设置于储油模块21内,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灯芯孔后延伸至灯芯孔的上方,以使灯芯位于灯芯孔上方的部分能够被点燃并稳定燃烧。
29.优选地,防风罩3由透彻材料制成,这样,便于通过防风罩3,直接观察到灯芯处的燃烧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防风罩3呈朝下开口的半球形结构,排烟部31设置在防风罩3的侧壁上端并靠近顶部中心处,这样,在确保产品外观美观的同时,使防风罩3的周壁可以起到导烟作用,使得烟气扩散至防风罩3的周壁时,沿着周壁向上流动,最后从排烟部31排出,显著提升排烟效果。
3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赛季外观要求,进行变更防风罩2的形状,以保证产品外观风格与赛事相统一。
31.如图2-3所示,优选地,排烟部31由若干排烟孔组件,全部排烟孔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在防风罩3的周壁上端,以提升排烟顺畅性和均匀性。更优选地,排烟部31的排烟面积大于或等于1800mm2,以保证排烟效果。
32.优选地,在防风罩3的顶部设有握持部32,该握持部由防风罩3的顶部中心处一体朝上延伸形成,以便于快速加工成型的同时,方便取放防风罩3。全部排烟孔位于握持部32的外围。
33.如图2所示,优选地,在外壳11与防风罩3之间形成有连通外部大气的间隙h,该间隙h呈环状结构并且上端具有开口,以使间隙h的上端开口作为连通外部大气的进气入口。在防风罩3的侧壁下端或者在防风罩3与顶板12之间形成若干进风口41,进风口41分别连通间隙h和防风罩3的内部,空气通道4由进风口41和间隙h共同构成。由此,通过利用在外壳11与防风罩3之间的间隙h,以及在防风罩3的侧壁下端或者在防风罩3与顶板12之间的进风口41,实现为防风罩3内部补充一次空气的同时,提高产品空间利用率。
34.在本实施例中,防风罩3抵接或连接顶板12的顶部,本实施例对防风罩3与顶板1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在防风罩3的侧壁下端设有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缺口,该缺口构成进风口41,这样,使得防风罩3的周壁下端呈齿形结构,由于进风口41低于外壳11的侧壁上端面,实现了进风口41的隐藏式设计,满足加工工艺便捷的同时,又能有效提供一次空气进气面积,使得燃烧稳定,又保证持续燃烧过程不产生黑烟。
35.优选地,全部缺口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以提高进气均匀性。全部进风口41的面积之和大于900mm2,以确保单位空气补充面积大于900mm2,保证一次空气补充效果。
36.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稳焰圈5,稳焰圈5设置于顶板12的顶部,并且该稳焰圈5位于燃烧组件2与出风孔43之间。由此,通过在燃烧组件2与出风孔43之间增设连接在顶板12顶部的稳焰圈5,保证一次空气进入到防风罩3内部时,火焰根部不会因一次补充空气影响而左右晃动,使得燃烧更稳定。
37.优选地,进风口41的高度h1大于稳焰圈5的高度h2,以防止因稳焰圈5的设置,一次空气无法补充至灯芯处。稳焰圈5的高度h2为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6mm,以确保稳焰效果。
38.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支脚组件6,在壳体1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支脚组件6,以达到稳定可靠支撑壳体1的目的,同时壳体1底部与地面之间留有供空气通过的距离,避免壳体1底部直接接触地面。
39.实施例二
4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空气通道4的形成方式不同。优选地,在外壳11的侧壁或者底部设有若干进风孔42,在顶板12设有若干位于防风罩3与燃烧组件2之间的出风孔43,进风孔42分别连通外部大气和腔体101,出风孔43分别连通腔体101和防风罩3内部,空气通道4由进风孔42、腔体101和出风孔43共同构成。
41.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火种盒,通过将空气通道4设计为由外壳11的侧壁或者底部的进风孔42、腔体101和顶板12的出风孔43共同构成,一来实现充分利用腔体101,二来一次空气流经腔体101时,可以加速腔体101处的气流流动,并对腔体101进行冷却,使得腔体101内部温升不会增长过快;三来,实现为防风罩3内部补充一次空气,使得燃烧更充分、更稳定,保证燃烧过程中不会有黑烟产生。
42.为保证空气补充效果,全部进风孔42的面积之和大于900mm2,全部出风孔43的面积之和大于900mm2。同时为保证进风均匀性和分风均匀性,将全部进风孔42设计为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于外壳11的底部,并且将全部出风孔43设计为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于顶板12上并位于燃烧组件2的外围。由于进风孔42位于外壳11的底部,可保证一次空气补给时不受大风和雨水的干扰。
43.在本实施例中,稳焰圈5设置于顶板12的顶部并连接顶板12,且稳焰圈5位于燃烧组件2与出风孔43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省去稳焰圈5。
4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