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炉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4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炉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设计与为减少油炉熄火时产生气体气味的除臭装置有关,特别是用来吸收上述气体。
图1是芯上下移动式油炉的主要部位断面图。1为芯外筒;2为芯内筒;3是为能在芯外筒1和芯内筒2之间沿芯通道4上下滑动而配置的芯;是利用毛细管吸收现象来吸收的燃烧罐5内的油5a。点火时,利用与芯外筒1的燃烧嘴6接触的装置面7,使芯3上部突起,使利用毛细作用吸起的油5a,形成蒸发面点火燃烧。熄火时,使芯3上端滑入芯通道4内,在切断供给空气的同时,减少油5a的蒸发,达到灭火目的。
但在熄火时,即使芯3的上端进入芯通道4内,芯3的周围,以及芯筒1,2内的温度仍然很高,芯3上端仍有微弱余火,产生出不完全燃烧气体和未燃气体,而这些燃气在通过高温燃烧筒6内侧时,就会受热分解并放出臭气。
因此,为防止上述燃气通过高温燃烧筒6内侧,要在芯3上方的芯外筒1的上部安装吸收管8,并在熄灭时,利用吸收泵9等的抽吸装置吸收上述燃气。
但是,虽然吸收管8附近的燃气很容易被吸入,而远离吸收管8的燃气却很难被吸收。另外,在熄火时,在芯3上方安装的吸收装置(包括吸收管8),就会限制芯筒外1附近的部件配置和部件尺寸,对设计不利。
本设计是在油炉熄火时能吸收从芯外筒和芯内筒间芯上部溢出燃气的除臭装置,并且是通过燃烧罐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有效地吸收上述气体,在改善除臭效果的同时也减化了设备结构。
以下是根据图纸来说明本设计油炉除臭装置的一实施例。图2是本设计实施例中芯上下移动式油炉除臭装置的主要部位剖面图;图3是图2中芯上方气体吸收通路的说明图。另外,与过去实例相同或相应处则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2表示芯上下移动式油炉处于熄火状态,在进入芯通道4内侧芯3顶端的下方,在芯外筒1上,有向外扩展的阶梯段1a,这段筒径与芯3共同形成吸收燃气的通道10。该吸收通道10与燃烧罐5的内部空间相连,又由于在罐5的上壁装有吸收管8,因此,就能通过吸收装置中的吸收泵9来吸收燃烧罐5内的空气。
当油炉燃烧时,为防止由于燃烧罐5内的空气热膨胀,内压上升所引起的喷火现象,为使燃烧罐5的内部空气能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以防止燃烧罐5内的内压上升,就在燃烧罐5的受油盘11处开有连通孔12。由于该孔12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因此,即使吸收泵9吸收了燃烧罐5内部的空气,也不会使油罐内部产生负压。连通孔12是这样设计的,燃烧时,该孔位于燃油5a的油面上方,使燃烧罐5内的空气与大气相连通。熄火时,由于芯3下降而浸在燃油5a中,油面上升,进而封闭了连通孔12,因此,除芯与芯通道4相通处外,燃烧罐5处于密封状态。
在灭火时操作或感震装置的操作时一旦芯3的上端进入芯通道4内,便会使该油炉进入灭火状态,从而导致吸收泵9开始工作,排出燃烧罐5内空间的空气,使燃烧罐5内部空间形成负压,同时与燃烧罐5的内部空间相连的上述吸收通路10也必然形成负压。正如图3中箭头记号所表示的,芯3上部的不完全燃烧的气体和未燃气体可以被均匀地吸收。
图4为表示吸收装置一例的主要部位断面图。燃烧罐5的上壁上开有吸气孔13,配置吸收气体的风机14和马达15,并有安装该马达的马达装配箱16,与燃烧罐5共同形成排气管道17,从其排气孔18排出气体。马达装配箱用复数螺钉20安装在燃烧罐5上,两者间夹有衬垫19。19……这样可以防止油炉翻例时可能产生的漏油现象。
图5为表示安有上述吸收装置油炉例子的部分轴测图。21为燃烧罐5上设置的吸收装置。22为隔离燃烧筒6和给油罐23的隔热板。上述吸收装置21的排气孔18在给油罐5的一侧开口。24是为稳定燃烧罐5的固定台。
采用这种结构,从排气孔18排出的燃气等可分散在给油罐收纳室25内,以减少其与燃烧筒6的接触,减少臭味发生。
但是,如图6(a)、(b)所示,从排气孔18中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将如箭头记号所示,由燃烧罐5两侧向下方扩散,再从芯内筒2的下部上升,进入燃烧筒6,所以仍可能产生臭味。
因此,如图7所示,将隔热板22的下部向燃烧罐5的下方延伸。使其接触台座25a的同时,将罐固定台24的前部24a延长以至接触隔热板22,这样就可以将给油罐收纳室25与燃烧筒6之间完全隔开,防止未燃气体流入燃烧筒6。
其它实施例如下(1)如图8(a)、(b)所示,在吸收装置21的排气孔18上,插入数十毫米高的筒状排气筒26,并将其顶端部的孔26a做为排气口。
如此处理,由风机14产生的紊流将在筒26内整流,如图所示,从孔26a向上方排出。因此,气体就不会流入燃烧罐5的下部,也改善了防臭效果。
(2)图9是在与上述排气筒26对应的共振箱背面27上开有缝隙孔28、29的情况。该孔(28)比排气筒26的上端位置略低一些。而孔29又比排气筒26的上端位置略高一些。
这样由温差引起如箭头符号所表示的4口流向的空气流,使由孔26a排出的燃气自然向箱共振27外排出,所以本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防臭效果。
(3)图10是突出吸收装置21的箱16的一部分,使16构成阀座箱,并在其上端部设有排气孔18,并装有控制这个排气孔的开关阀30。当风机14运转排出气体时,风的压力便会打开阀30,而其它状态时,阀30的自重可关闭排气孔18。
因此,在燃烧时,阀30是处于关闭状态,以切断燃烧罐5与外部的连通,所以不会从燃烧罐5内泄露出油蒸气。另外,在熄火时,如因电池耗尽等原因,风机14不再旋转,气体不被吸收,就会象过去一样自然灭火。这时,如果没有阀30,燃烧罐5将通过孔26a,排气孔18及吸气口13与大气相连通,并通过这条通道补充进空气,这样就会延长灭火时间。
另外,灭火时,如继续向燃烧罐5内补充空气,也必然会妨碍芯上端的灭火。
但是,如按上述来设置阀30,即可切断补充空气的通道,缩短灭火时间。
(4)如图10所示,由于阀30和排气孔18是线接触,所以反复数次灭火所产生的未燃气的液化物浸入阀30和排气孔18之间,并由于其表面张力,往往使阀30不能顺利地开启和关闭。
为此,如图11所示,在阀座16a的上端设有复数突起31,31……;在阀30和阀座16之间设置若干间隙,用以消除液化部分的表面张力。
另外,也可以在阀座16a的一部分上开出V形槽。如图12所示,切除阀30的一部分,也可以使表面张力不起作用。
(5)如图13所示,在箱16上安装排气筒26,并在其上端罩盖33上开设复数排气孔32,连通口34上安装可以上下自由移动的园板状的浮筒35。
如图10所示,阀30因为有支点,容易受到液化物表面张力的影响。而上述浮筒35,由于无支点,容易破坏表面张力,而利用风机14的风压可以很容易地开启,能够顺利地排气。浮筒35也可以做成球状。
(6)如图14所示,将带有底筒的排气筒36与箱16连成一体,在排气筒36的底部,加工有数个直径小于1.5毫米的排气孔37,37……;这时的排气筒36内没有阀门。
采用这种设计,自然灭火时,风机14不旋转,即使没有阀,也可以阻止空气流入燃烧罐5内,不会延长灭火时间。因为如果排气孔37的口径小,气路阻力就会增大,由燃烧筒6气流的吸引力,而流入燃烧罐5内的空气是相当少的。
另外,因为孔37小,即使燃烧时也不会从燃烧罐5内漏出油蒸气,没有引火的危险。
所以,如果不设阀30,不仅可以消除阀30所引起的开闭事故,而且可以使箱16与排气筒36一体化。进而对减少部件数量、简化作业工程、降低成本等几个方面都大有好处。
(7)图15表示了使燃烧罐5的吸引装置21上的凹进去的部分38。38的周边与箱16的形状对应,形成凹状,在其底面开有吸气口13。39是螺钉20(参见4图)的安装孔,23a是油罐的托座部。
按这种设计,箱16的安装面比燃烧罐5的顶面略低一些,即使箱16内的气体结露液化,也不会流出箱16之外,而只是沿着箱的内壁流到安装凹部底面,通过吸气口13又返回罐5内。而且,还可以省去图4中安设的衬壁19。
如按图4来安装,没有衬壁19,或衬壁19损伤时,则会使结露的油从油罐5和箱16之间渗出,以致发生恶臭。
(8)图16表示在吸气口13的上部安装能上下移动的,比该吸气口13直径更大的阀门40。该阀门40如图17所示,是带有一对突起41,直径为b(b>c)的圆板状阀。同时,在中心开有比马达15的轴15a直径略大的插通孔42。沿吸气孔13的中心线,把马达轴15a穿过阀40上的插通孔42,使阀40能沿轴15a上下移动,自由旋转。并且阀40的两突起41的端部,与叶片14a的若干突出块相接触,能与叶片14a联动。
如此设计,即使结露的油的表面张力使吸气口13与阀门40紧贴在一起,但马达15转动时与风机叶片14a联动的阀门40也联动旋转,就破坏了表面张力。同时,阀40由于风机14的吸引力而上升,未燃气体就会被吸收到箱16内。
因此,在排气筒26一侧,(参见图10)没有必要安装阀门,可以使排气筒26与箱16成一体。
本设计是用于油炉熄火时,吸收由芯内筒与芯外筒间油芯所产生气体的除臭装置。通过在燃烧罐内吸收上述气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气体,改善除臭效果。并且由于利用燃烧罐做为吸收气体的通路,使结构简化。同时,即使气体进入燃烧罐内,也完全设有回火的危险。
本发明的图纸的简单说明如下第1图先有的芯上下移动式油炉除臭装置主要部位断面图。
第2图本设计的芯上下移动式油炉除臭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断面图。
第3图表示第二图芯上部煤气吸收通路的示意图。
第4图吸收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断面图。
第5图设置上述吸收装置油炉的总示意图。
第6图(a),(b)所示为在5图中气体流动的主要部位正面图及主要部位侧面图。
第7图其它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斜视图。
第8图(a)(b)吸收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斜视图及其实施该装置的油炉主要部位侧视图。
第9图其它实施例的主要部位示意图。
第10图其它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断面图。
第11图表示吸收装置一例的主要部位侧面图。
第12图表示吸收装置阀的一例的主要部位上端示意图。
第13图表示其它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断面图。
第14图表示其它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斜视图。
第15图表示给油罐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第16图表示其它实施例的主要部位断面图。
第17图第16图关键部位示意图。
其中符号1-芯外筒;
2-芯内筒;
3-芯;
5-燃烧罐;
8-吸收管;
9-吸收泵;
10-吸收通路;
21-吸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炉熄火时能吸收从芯外筒和芯内筒处溢出气体的除臭装置,其特点是通过燃烧罐来吸收上述气体。
专利摘要
本设计是减少油炉熄火时产生气体气味的除臭装置,它的特点是利用吸收-装置并通过燃烧罐来吸收上述气体。
文档编号F23L17/16GK85101222SQ85101222
公开日198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相贺润三, 秋田宪司, 井口荣二郎, 山充彦, 西村真 申请人:夏普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