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248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属供暖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于需大面积供暖的楼堂、办公场所及商场之用。
本实用新型之前,人们一般采用燃煤、燃油锅炉等压力容器来达到供暖等多种功能之目的,为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使用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压力容器易造成事故,并且消耗大量的能源,操作复杂,造价及使用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既能充分利用热能,又节煤,且无压、使用安全无污染的一种可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结构包括有一个壳体,壳体内可根据需要安装多个炉内水包,炉内水包制成方型,多个炉内水包连通一个外水包,外水包内根据供暖面积的大小安装一个或多个烟道水包。在每个炉内水包上端炉口处安装一排圆管水包,圆管水包直接连通炉内水包,在圆管水包的上方错开安装两层蜂窝式水包,在蜂窝式水包上有多个冒火孔,蜂窝式水包的四周直接与炉内水包相连通,上下两层蜂窝式水包之间由三根连通管连通,最上面一层蜂窝式水包有三根连通管与炉内水包相连通。多个炉内水包之间连通一根回水管,在外水包上部设有一供水管。炉内水包内壁的2/3有一耐火土保温层,外壁填充一层保温材料。炉内水包底部安装一活动炉排,可使废渣落入排渣箱内。在外水包顶部安装一除尘装置,用以阻挡烟尘通过烟筒排出,除尘装置的顶部有一烟筒接头,烟筒接头上设有风门,关闭风门后可阻止炉火燃烧。在炉体的上部设有面包炉门,打开炉门后即可填加燃料。当炉火燃烧及烟火从烟道通过后即可实现设计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炉火经过七次利用而使热效利用率达到90%,同采暖锅炉相比热效率提高了35%以上,节煤量达55%以上,供暖面积可达500-4000m2,出水口温度可达到100℃,且安全、无压、无污染、投资少、成本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意图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构造图图4是圆管水包示意图图5是蜂窝式水包示意图图中1、壳体;2、排渣箱;3、炉门;4、外水包;5、供水管;6、烟道水包;7、除尘装置;8、风门;9、圆管水包;10、炉内水包;11、蜂窝式水包;12、保温材料;13、耐火土保温层;14、活动炉排;15、回水管。
该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结构包括一个钢板焊接成型的壳体(1),壳体(1)内安装多个炉内水包(10),炉内水包(10)制成方型,多个炉内水包(10)连通一个外水包(4),外水包(4)的上部安装有一供水管(5),顶部安装一个除尘装置(7)和一个风门(8),在外水包(4)内安装一个或多个烟道水包(6)。多个炉内水包(10)之间由一根回水管(15)连通,在炉内水包(10)的上部安装一排圆管水包(9),圆管水包(9)直接连通炉内水包(10),圆管水包(9)的上层安装两层蜂窝式水包(11),蜂窝式水包(11)上设有多个冒火孔,蜂窝式水包(11)的四周直接连通炉内水包(10),两层蜂窝式水包(11)之间由三根连通管连通,最上层的蜂窝式水包(11)有三根连通管与炉内水包(10)相连通,在炉内水包(10)内壁的2/3有一耐火土保温层(13),在外壁与壳体(1)之间填充保温材料(12)。在炉内水包(10)的底部安装活动炉排(14),活动炉排(14)的下面安装排渣箱(2),在炉体的上部设有一面包炉门(3)。
权利要求1.一种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结构包括有一个壳体,壳体底部安装活动炉排和排渣箱,其特征是壳体内安装多个炉内水包,炉内水包为方型,多个炉内水包连通一个外水包,外水包内安装一个或多个烟道水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特征在于炉内水包的上部安装一排圆管水包,圆管水包的上层安装两层蜂窝式水包,圆管水包与蜂窝式水包均与炉内水包相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外水包的上部设有一供水管,顶部安装除尘装置和风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多个炉内水包由一根回水管连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其特征在于炉体的上部设有一面包炉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面积供暖的节能采暖炉,属供暖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于大面积供暖的楼堂、办公场所及商场之用。其结构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安装多个炉内水包,多个炉内水包连通一个外水包,外水包内安装一个或多个烟道水包,炉内水包上部安装一排圆管水包和两层蜂窝式水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热效率高、节能、无压、投资少、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B5/00GK2529100SQ0221244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6日
发明者王树平 申请人:王树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