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炉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6508阅读:1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式炉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式炉窑,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焙烧催化剂及载体的回转式炉窑。
背景技术
干燥和焙烧是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操作。工业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干燥和焙烧过程多在静止设备中进行,如厢式干燥器、喷雾干燥器、隧道窑等。由于回转式炉窑能对物料起到翻动、混合的效果,因而工业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在其间的受热更为均匀;由于催化剂在干燥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要及时排放,甚至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催化剂还要求在一定的气氛下进行焙烧,这样干燥和焙烧设备在结构上需要较好的密封,以较少由于排风或鼓风造成的设备内部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回转式炉窑更容易满足要求。因此,采用回转式炉窑干燥和焙烧工业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所获得的综合性能要比在静止设备中焙烧更好。
然而,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干燥和焙烧时间通常要比一般的物料更长,而且焙烧所需的温度更高,这无疑将增加连续式回转炉窑的长度,相应地带来对设备材料以及设备整体结构要求的提高,如增大设备壁厚、增加设备支承数目等,造成增大设备以及土建方面的投资。
在传统的连续式回转炉窑中,内部设置轴向抄板的结构较为常见,其作用在于将处于炉窑下部的物料带起到一定高度后落下,从而实现对物料的翻动,使得物料干燥、焙烧更为均匀。尽管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延长物料在炉窑内的停留时间,但是过于剧烈的翻动对于那些需要保持一定形状和颗粒尺寸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来说并不是非常适宜的。
中国专利CN2209674Y中介绍了一种以煤为燃料连续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回转煅烧炉窑。该文献中主要改进是采用了燃煤炉排,在炉堂上部设置水平挡火板和垂直挡火板,转炉筒体周围沿轴向间隔分布上折板、下折板等。它是卧式回转炉与煅烧窑的组合,以达到提高煅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减少能耗的目的,但不能有效的增加物料的停留时间,减小设备的尺寸。中国专利CN2291632Y中介绍了一种铁磁料电热回转炉。该文献中通过在筒体下按装主动托轮与被动托轮,主动托轮与传动装置连结,使筒体往复摆转,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但是由于往复摆转时能耗较大,另一方面往复摆转翻动剧烈,使需要保持一定形状和颗粒尺寸的物料难以适应,且该种实用新型属间隙式炉窑,不能连续生产。中国专利CN2317453Y中介绍了一种外加热回转窑。该文献中采用螺旋给料机进料代替斜管进料,同时出料仓安装在带有弹性波纹管上,储料仓下安装轮子,抽气管安装在出料仓上部,但该实用新型同样没有解决停留时间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连续回转炉窑技术中存在焙烧物料停留时间短、设备尺寸长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连续式回转炉窑。该回转式炉窑具有能有效延长焙烧物料在炉窑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设备长度,同时能保证焙烧物料规整度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转式炉窑,包括进料装置8、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进料装置8、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由炉体支架10支承,炉体3中的空间构成加热区域,炉体3上装有动力驱动装置7,其中在炉体内沿轴向间隔设置至少2组翅片,每组至少有2片翅片且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同组翅片的间隙为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翅片的高度大于炉体内焙烧物料床层高度,相邻2组的翅片呈交错排列,使得整个圆周封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回转炉体优选方案为外加热方式或内加热方式;翅片材质优选方案为耐火材料或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炉窑内上沿轴向间隔设置了至少2组翅片,同组翅片间留有间隙,使回转式炉窑内的焙烧物料,例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等,受到翅片的阻碍而停滞,只能周期性地从翅片的径向间隙中通过,从而延长了焙烧物料在炉窑内的停留时间;采用翅片的高度大于炉窑内焙烧物料床层高度,相邻2组的翅片呈交错排列,使得整个圆周封闭,是为了保证物料加入的物料都受到翅片的阻碍,不会出现短流的现象;另外由于物料不会被翅片带起,避免了焙烧物料规整度的损坏,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加热式回转式炉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和B-B剖面图。
图1中1为排风装置,2为出料装置,3为回转炉体,4为加热夹套,5为翅片,6为翅片,7为驱动装置,8为进料装置,9为斜度调整装置,10为支架。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通过斜度调整装置9调节回转式炉窑的斜度,在驱动装置7带动下,炉窑作低速转动,由进料装置8送入炉窑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物料在自重、物料自身之间以及物料与炉窑之间的摩擦共同作用下,在炉窑的下部作类似于螺旋线的运动,从进料端向出料端前进。由于径向翅片的存在,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只能从翅片间隙中通过,而相邻的两组翅片在整个圆周上是封闭的,如翅片5和翅片6,因此不会出现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没有被翅片阻碍而通过整个炉窑的情形。所以通过这些相互封闭翅片的阻碍作用达到了延长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在炉窑内停留时间的目的。同时,这样的结构不会对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进行剧烈的翻动,从而不会增加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粉碎的机会。
实施例1某催化裂化催化剂,粒径50~100目,采用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的回转式炉窑焙烧。该炉窑包括进料装置8、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进料装置8、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由炉体支架10支承,支架10上装有斜度调整装置9。回转炉体3前后两端各有一个排风装置1,外面包有加热夹套4,回转炉体3内的空间构成物料流动和被加热的区域,由炉体支架10支承,在炉体3上还装有动力驱动装置7。在长度为3米的回转炉窑内,设置5组翅片,每组4片,翅片高度0.1米,翅片外形尺寸相同,各组翅片轴向间隔相等距离,组内翅片相互夹角均为45度,回转炉窑倾角为1/50,转速1转/分钟,催化剂焙烧进料速率为14公斤/小时,用脉冲法加入示踪剂进行停留时间的测试,物料平均停留时间46分钟,要比同等情况下没有翅片的回转炉窑的平均停留时间20分钟,要增加1.3倍。
实施例2某脱氢催化剂,外形尺寸φ3毫米×5毫米,采用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回转式炉窑焙烧,在长度为3米的回转炉窑内,设置5组翅片,每组4片,翅片高度0.1米,翅片外形尺寸相同,各组翅片轴向间隔相等距离,组内翅片相互夹角均为45度,回转炉窑倾角为1/100,转速0.5转/分钟,催化剂焙烧进料速率为14公斤/小时,用脉冲法加入示踪剂进行停留时间的测试,物料平均停留时间3.2小时,要比同等情况下没有翅片的回转炉窑的平均停留时间1.2小时,要增加1.67倍。
实施例3某分子筛催化剂,外形尺寸φ5毫米×6毫米,采用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回转式炉窑焙烧,在长度为3米的回转炉窑内,设置5组翅片,每组4片,翅片高度0.1米,翅片外形尺寸相同,各组翅片轴向间隔相等距离,组内翅片相互夹角均为45度,回转炉窑倾角为1/150,转速0.5转/分钟,催化剂焙烧进料速率为14公斤/小时,用脉冲法加入示踪剂进行停留时间的测试,物料平均停留时间6.5小时,要比同等情况下没有翅片的回转炉窑的平均停留时间2.3小时,要增加1.83倍。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式回转炉窑,包括进料装置(8)、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进料装置(8)、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由炉体支架(10)支承;回转炉体(3)内的空间构成物料流动和被加热的区域,由炉体支架(10)支承,在炉体(3)上还装有动力驱动装置(7),其特征在于在回转炉窑炉体内沿轴向间隔设置至少2组翅片,每组翅片至少有2片翅片,同组翅片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同组翅片的间隙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翅片的高度大于回转炉窑内焙烧物料的床层高度,相邻2组翅片呈交错排列,使得整个圆周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转式炉窑,其特征在于回转炉体为外加热方式或内加热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转式炉窑,其特征在于翅片材质为耐火材料或金属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式回转炉窑,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焙烧物料停留时间短、设备尺寸太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连续式回转炉窑的炉体内沿轴向间隔设置至少2组翅片,每组至少有2片翅片且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同组翅片的间隙为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翅片的高度大于回转炉窑内焙烧物料床层高度,相邻2组的翅片在径向上呈交错排列,使得整个圆周封闭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焙烧的工业生产中。
文档编号F27B7/00GK2667433SQ0321025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黄祥健, 杜关泉, 王浩, 周酉, 刘菊芳, 毛连生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