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回转炉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650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性回转炉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性回转炉窑,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焙烧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的连续性回转炉窑。
背景技术
焙烧是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焙烧过程通常在静止设备中进行,如马福炉、隧道窑等。由于回转式炉窑能对物料起到翻动、混合的效果,因而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在其间的受热更为均匀;由于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要及时排放,甚至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催化剂还要求在一定的气氛下进行焙烧,这样焙烧设备在结构上需要较好的密封,以减少由于排风或鼓风造成的设备内部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回转式炉窑更容易满足要求。因此,采用回转式炉窑焙烧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所获得的综合性能要比在静止设备中焙烧更好。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散料的流动情况缺乏系统的认识,一方面原因是散料本身的研究不系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仍然缺乏一致的测试表征散料流动的方法和手段。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研究散料在连续性回转炉窑中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散料在炉窑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和停留时间方差(反映停留时间集中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的计算方法;这两者中,后者对于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的焙烧过程极为重要,因为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的焙烧时间和温度强调“恰到好处”,过则尤不及,所以能否保证停留时间的集中程度是衡量焙烧设备是否适用于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焙烧的一个关键指标。
中国专利CN2209674Y中介绍了一种以煤为燃料连续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回转煅烧炉窑。该文献中主要改进是采用了燃煤炉排,在炉堂上部设置水平挡火板和垂直挡火板,转炉筒体周围沿轴向间隔分布上折板、下折板等。它是卧式回转炉与煅烧窑的组合,以达到提高煅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减少能耗,但其不能解决物料停留时间分散的问题。中国专利CN2291632Y中介绍了一种铁磁料电热回转炉。该文献中通过在筒体下按装主动托轮与被动托轮,主动托轮与传动装置连结,使筒体往复摆转,达到均匀受热目的,这种操作方式属于间歇操作,可以保证物料停留时间的集中性,但是不能连续生产,能耗相对较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往复摆转时能耗较大,往复摆转物料翻动剧烈,使需要保持一定形状和颗粒尺寸的物料难以适应,且。中国专利CN2317453Y中介绍了一种外加热回转窑。该文献中采用螺旋给料机进料代替斜管进料,同时出料仓安装在带有弹性波纹管上,储料仓下安装轮子,抽气管安装在出料仓上部。但该实用新型同样没有办法确保焙烧物料在炉窑中的停留时间集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技术中存在连续性回转炉窑内的焙烧物料的停留时间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连续性回转炉窑。该连续性回转炉窑具有能使焙烧物料在回转炉窑中保持均匀停留时间,从而使焙烧质量稳定可靠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性回转炉窑,包括进料装置、回转炉体和出料装置,进料装置,回转炉体和出料装置由炉体支架支承;回转炉体内的空间构成物料流动和被加热的区域,由炉体支架支承,在转筒上还装有动力驱动装置,其中在转筒内设置螺旋形挡板,螺旋形挡板与炉体内壁紧密贴合,其高度大于转筒内物料床层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螺旋形挡板的螺距为等间距;螺旋形挡板固定于回转炉体内壁使得炉体与螺旋挡板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速度不为零;螺旋形挡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回转炉体长度;螺旋形挡板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或耐火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转筒内设置螺旋形挡板,约束了焙烧物料在回转炉窑内的随机运动,从而保证了焙烧物料在连续性回转炉窑内停留时间的集中程度,即保证了焙烧物料在回转炉窑中停留时间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焙烧质量的稳定可靠,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加热式连续性回转炉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焙烧物料在连续性回转炉窑中作径向运动的示意图。
图1、图2或图3中1为排风装置,2为出料装置,3为回转炉体,4为螺旋形挡板,5为加热夹套,6为驱动装置,7为进料装置,8为支架。
如图1,在驱动装置6带动下,连续性回转炉窑炉体5作低速转动,由进料装置7送入炉窑转筒3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颗粒在自身和与炉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被炉体带到一定高度后顺着物料床层表面滑落。传统的回转式炉窑都有斜度调节装置,目的是使颗粒依靠自身的自重由进料端向出料端滑动,通常这一倾斜角度都相当小(2°~5°),故相应的重力分量也是相当小的。对于没有任何内构件的连续性回转炉窑,在各颗粒这种带起、滑落的过程中,颗粒的个体行为与颗粒的物性、形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尽管颗粒整体有从进料端向出料端运动的趋势,但就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而言,颗粒有前进、停顿、甚至倒退的可能,使得各颗粒间的相对距离有逐渐扩大的机会,从而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的分散。在加入螺旋挡板4后,因为挡板高度高于炉窑内物料床层高度,使处于某个螺矩的颗粒被带起后滑落下来的位置仍处于原来的螺矩中,而不会落入其他螺矩的物料中,即以每个螺矩内的物料作为一个单元看待的话,在物料前进过程中,各个单元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了颗粒停留时间的集中性。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某催化裂化催化剂,粒径50~100目,采用如图1所示回转式炉窑焙烧,它包括进料装置7、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进料装置7、回转炉体3和出料装置2由炉体支架8支承,回转炉体3前后两端各有一个排风装置1,外面包有加热夹套5,回转炉体3内的空间构成物料流动和被加热的区域,在转筒上装有动力驱动装置6,在转筒内设置螺旋型挡板4,螺旋形挡板4与炉体内壁紧密贴合,其高度大于转筒内物料床层高度。转速2转/分,用脉冲法加入示踪剂进行停留时间分布的测试,颗粒平均停留时间1小时,停留时间方差0.008分2。
实施例2某铁钾系催化剂,外形尺寸φ3毫米×5毫米,采用如图1所示回转式炉窑焙烧,转速0.5转/分,用脉冲法加入示踪剂进行停留时间分布的测试,颗粒平均停留时间4小时,停留时间方差0.2分2。
实施例3某分子筛催化剂,外形尺寸φ5毫米×6毫米,采用如图1所示回转式炉窑焙烧,转速0.25转/分,用脉冲法加入示踪剂进行停留时间分布的测试,颗粒平均停留时间8小时,停留时间方差0.6分2。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性回转炉窑,包括进料装置、回转炉体和出料装置,进料装置、回转炉体和出料装置由炉体支架支承;回转炉体内的空间构成物料流动和被加热的区域,由炉体支架支承,在转筒上还装有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筒内设置螺旋形挡板,螺旋形挡板与转筒内壁紧密贴合,其高度大于炉体内物料床层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性回转炉窑,其特征在于螺旋形挡板的螺距为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性回转炉窑,其特征在于螺旋形挡板固定于回转炉体内壁使得回转炉体与螺旋挡板的轴向相对运动速度不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性回转炉窑,其特征在于螺旋形挡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炉体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性回转炉窑,其特征在于螺旋形挡板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或耐火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性回转炉窑,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连续性回转炉窑内的焙烧物料停留时间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连续性回转炉窑的炉体内设置螺旋形挡板,螺旋形挡板与炉体内壁紧密贴合,其高度大于转筒内物料床层高度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焙烧的工业生产中。
文档编号F27B9/00GK2667434SQ0321025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黄祥健, 杜关泉, 王浩, 周酉, 刘菊芳, 毛连生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