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104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上,尤其是公交车上的空气净化和增压空气助燃降低碳烟产生的净化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车厢,特别是公交车的车厢,是人群非常密集的地方,众多乘客近距离接触,呼吸呼出的废气有各种的气味、唾沫,甚至细菌,很容易在车厢内将产生交叉,互相传递或传染。例如象SARS病毒这样高传染性的病毒,更加容易产生交叉传染,使疫情难以控制。因此在车厢内的特定环境,尤其是在空调车车厢内,空气的更换十分有限,需要防止车厢环境内人群呼出废气的滞留、积聚,迅速排放并输入新鲜空气,为乘客创造清新空气的环境,但若带菌的废气直接排出车厢外,对大气环境将造成二次传递(或称二次污染),此状况在汽车流动密度大的城市道路,呼吸传递的污染尤为突出和严重,因此,需要将呼出带气味和细菌的废气进行消毒灭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汽车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而又不会造成车厢外的二次污染又能将增压空气输入发动机汽缸,提高燃烧功率,削减碳烟污染,以负压为装置做功动力的环保净化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有一防护壳体,壳体上设置带有过滤网的入风口及与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的出风口,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一S形的涡流导向页片,并在后方设置有电子旋流加速器和涡流文氏腔,涡流文氏腔与出风口接通,可将气流速度增速45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可根据车厢空间配置,而设计成座式、挂式、或分体式,其安装简易,不影响汽车性能,安全可靠。该净化器利用汽车动力——发动机进气的特性,因发动机做功,需要进行进气的过程,产生负压,产生吸力作为本装置的动力,将车厢内浑浊的空气吸入本装置经单向涡流叶片装置产生加速,抽动车厢内的空气流动,强制向外排出,排出车厢的废气经本装置的电子旋流加速器增压,进入汽车发动机的空气净化器,带压力的气流进入汽车发动机的汽缸,增加空气密度,有助于可燃混合气的细化匀质的混合气,有利于燃烧的完全,可降低排气碳烟污染,同时将人们呼出带菌、带味的废气在发动机气缸内经高压、高温燃烧(1000多度的高温燃烧)而被杀灭。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过滤网,在吸入本装置的废气经滤网过滤,颗粒物被阻隔而形成空气二次过滤,从而保证吸入发动机气缸和气压制动气泵的空气清洁。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所述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涡流导向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涡流文氏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有一防护壳体1,壳体1的正面为入风口2,入风口2处盖有一带有防尘网4的防护罩3。在壳体正面还设置有指示灯5及电控开关6。
如图3、4、5所示,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一S形的涡流导向页片9,涡流导向页片9正对着入风口2,在涡流导向页片后方并排设置有两电子旋流加速器10和涡流文氏腔11,通过涡流文氏腔11将增压加速的气流通过出风口8送入发动机。
车厢内的空气经过防尘网4后经过涡流导向页片9时,首次增加空气的压力,然后气体到达旋流加速器10,经过两个并排的旋流加速器10进行两次增压后平行送入颈部12收窄的涡流文氏腔11进一步增压加速而进入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利用汽车发动机做功产生的负压为工作的动力;设计的涡流导向页片加速车厢单向气流运动,抽动车厢内浑浊气体向外排放,同时进入新鲜空气;设计的二次空气拦截网,将浑浊废气的颗粒物过滤,使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气体更加清洁;利用发动机气缸的做功,将收集的车厢废气以高温、高压燃烧,进行杀菌处理;设置的电子旋流加速器和涡流文氏腔将空气增压送入发动机气缸,使可燃混合气细化和匀质,增加空气密度,有利于燃烧,降低排放碳烟的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有一防护壳体(1),壳体(1)上设置带有过滤网(4)的入风口(2),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上还设有与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的出风口(8),壳体(1)内的上部设置有一S形的涡流导向页片(9),并在后方设置有电子旋流加速器(10)和增压加速的涡流文氏腔(11),涡流文氏腔(11)与出风口(8)相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旋流加速器(10)有两个,它们与涡流文氏腔(11)并排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车厢空气负压净化器,有一防护壳体,壳体上设置带有过滤网的入风口及与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的出风口,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一S形的涡流导向页片,并在后方设置有一电子旋流加速器。所述的净化器利用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产生的负压,把车厢内的空气吸入,高温燃烧,从而既对汽车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而又不会造成车厢外的二次污染,并能向发动机气缸输入增压加速的空气,增加空气密度,使可燃混合气体细化匀质,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废气碳烟排放。
文档编号F24F3/16GK2644954SQ03268110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9日
发明者李清华, 胡学勤 申请人:广州穗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