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式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1642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间接式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流体介质进行加热的热风炉,尤其是涉及一种间接对空气介质进行加热的间接式热风炉。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的间接对空气介质进行加热的燃油燃煤热风炉,大多为立式结构,燃烧室位于炉体的下部,并通过中上部的烟室内的换热套管组对空气介质进行加热。但该种结构不足是由于空气介质是通过单流程对流换热,因空气介质的流动的方向与烟气流动的方向相同为顺流式,热交换面积小,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些热风炉对对流换热段进行改进,其对流换热段为蛇形的二级回程或三级回程,通过增加换热面积来提高被加热的空气介质的温度,以提高换热效率,但该种结构的热风炉其换热效率只能在75%左右。还有一种卧式结构的热风炉,燃烧室与炉体之间的设置有高温换热室,烟室与炉体之间为对流换热室,其冷风进口位于高温换热室的前部上,而出风口设置在位于对流换热室处,虽然该种结构的热风炉采用二级换热结构,但由于空气介质首先通过高温换热室,再通过低温的对流换热室,且为减缓烟管的放热,烟管又采用小管径的排烟管,所以对流换热室内的空气仅与烟道外壁进行交换,换热面积减小,排烟温度依旧较高,热效率也仅能提高2%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制造,热效率高的间接式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间接式热风炉,包括由内筒体、外壳体、设置在内筒体和外壳体之间的保温层,以及连接在内筒体两端侧的前盖组件、后盖组件和连接在前盖组件上的人孔构成的炉体,以及燃烧器、燃烧室和换热器,所述的燃烧室由筒形的耐热不锈钢炉胆、扩张炉胆和安装在人孔上的燃烧器构成,换热器由前后两侧的前管板、后管板和连接在前、后管板上带有翅片的换热管组构成,炉胆的后部通过扩张炉胆与换热器相通,换热器通过集烟管支承在后盖组件上并与后盖组件固定连接,炉胆与内筒体之间为高温辐射换热区,并设有使流体介质绕行的多个折流板,冷风进口设置在位于换热器一侧的炉体上,热风出口设置在炉胆前部的炉体上,被加热流体介质从冷风进口进入换热器作对流换热后,再进入辐射换热进行充分热交换后,从热风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换热回程,换热区分别为位于换热管组的对流段和炉膛加热的高温辐射段,并为直联式结构,冷空气介质首先通过换热管组进行热交换,而换热管组又由管束组成,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幅度增加了换热面积,不仅能提高过渡换热区的热换交效率,而且也将排烟温度下降了30℃~50℃。当空气介质通过高温辐射换热区时,在炉体与炉胆之间的折流板作用下,进一步对空气介质进行加热,因空气介质的流动方向与烟气流动的方向相反为逆流式,更进一步地进行充分换热换质,与已有的间接式热风炉相比,热效率可达85%左右,热空气温度可在360℃以上,其结构紧凑,简化制作工艺。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温不锈钢的炉胆,不仅提高空气介质温度,而且能延长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再则,本实用新型的炉胆和集烟管的管壁采用波形结构,能有效缓冲炉胆和换热管组轴向热臌胀变形并降低热应力,结构合理、运行安全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
图1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的间接换热式热风炉,包括炉体、燃烧室和换热器,内筒体8、外壳体16、设置在内筒体8和外壳体16之间的保温层15以及连接在内筒体8两端侧的前盖组件4、后盖组件14以及连接在前盖组件4上的人孔2构成的炉体,在前盖组件4和后盖组件14的外侧均设有保温盖3,炉体的侧部分别设有测温口、排污口、视镜、热电阻接口等。燃烧室由筒形的耐热不锈钢炉胆6、扩张炉胆9和安装在人孔2上的燃烧器1构成,见图3所示,炉胆6的前端通过封板18与内筒体8固定连接,且前盖组件4与封板18之间设有密封圈19,将炉胆6的前端与内筒体8连接。换热器由前后两侧的前管板10、后管板12和连接在前、后管板10、12上带有翅片的换热管组11构成,炉胆6的后部通过扩张炉胆9与换热器同轴连接,将扩张炉胆9焊接在前管板10上,使燃烧室与连接在管板上的换热管组相通,后管板12则连接集烟管13,该集烟管13由一侧可由包容换热管组11的大径的烟罩13-1和小径的烟管13-2构成,集烟管13前部的烟罩13-1与后管板12焊接,集烟管13的后部的烟管13-2则支承在后盖组件14上并与后盖组件14固定连接,以提高热风炉的密封性能。见
图1所示,炉胆6的筒壁上具有内凹或外凸的波形,而集烟管13的烟管13-2的管壁上也具有内凹或外凸的波形,利用炉胆6筒壁上的波形和烟管13-2上管壁上的波形的轴向伸缩变形,减小内筒体8、炉胆6以及换热器本身所产生的热应力,更为重要是,降低了由于炉胆6的轴向伸缩,使扩张炉胆9和前管板10连接处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可延长热风炉的使用寿命。

图1所示,炉胆6与内筒体8之间为高温辐射换热区,并设有使流体介质绕行的多个折流板7,折流板7可沿内筒体8内壁设置,或者沿内筒体8的内壁和炉胆6的外壁周向对称或非对称布置。冷风进口17设置在位于换热器一侧的炉体上,热风出口5设置在炉胆6前部的炉体上,当被加热的空气进入热风炉后,先与相对温度较低的烟气作管外横向冲刷,进行充分的对流换热,管内由烟气流动放热,经对流换热后的热空气再进入高温辐射换热区,在折流板7的作用下经多次折流与高温烟气进行充分的辐射换热,因空气介质通过热风炉的流程长,故传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以洁净空气和带有一定湿度的洁净空气作为热载体,通过风机强制循环,将热能供给用热设备用热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特种工业炉。可广泛用于食品、纺织、印染、涂装、木材加工、化工、药品、造纸、谷物等行业的脱水干燥工艺。
权利要求1.一种间接式热风炉,包括由内筒体(8)、外壳体(16)、设置在内筒体(8)和外壳体(16)之间的保温层(15),以及连接在内筒体(8)两端侧的前盖组件(4)、后盖组件(14)和连接在前盖组件(14)上的人孔(2)构成的炉体,以及燃烧器(1)、燃烧室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由筒形的耐热不锈钢炉胆(6)、扩张炉胆(9)和安装在人孔(2)上的燃烧器(1)构成,换热器由前后两侧的前管板(10)、后管板(12)和连接在前、后管板(10)、(12)上带有翅片的换热管组(11)构成,炉胆(6)的后部通过扩张炉胆(9)与换热器相通,换热器通过集烟管(13)支承在后盖组件(14)上并与后盖组件(14)固定连接,炉胆(6)与内筒体(8)之间为高温辐射换热区,并设有使流体介质绕行的多个折流板(7),冷风进口(17)设置在位于换热器一侧的炉体上,热风出口(5)设置在炉胆(6)前部的炉体上,被加热流体介质从冷风进口(17)进入换热器作对流换热后,再进入高温辐射换热区进行充分热交换后,从热风出口(5)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胆(6)的筒壁上具有内凹或外凸的波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烟管(13)为一侧可包容换热管束(11)的大径的烟罩(13-1)及小径的烟管(13-2),烟管(13-2)上管壁具有内凹或外凸的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胆(6)的后部通过扩张炉胆(9)与换热器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板(7)沿内筒体(8)的内壁和炉胆(6)的外壁轴向为非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组件(4)和后盖组件(14)上在外侧均设有保温盖(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胆(6)的前端通过封板(18)与内筒体(8)固定连接,且前盖组件(4)与封板(18)之间设有密封圈(19)。
专利摘要一种间接式热风炉,包括由内筒体、外壳体、前盖组件、后盖组件和连接在前盖组件上的人孔构成的炉体,以及燃烧器、燃烧室和换热器,所述的燃烧室由筒形的耐热不锈钢炉胆、扩张炉胆和安装在人孔上的燃烧器构成,换热器由前管板、后管板以及带有翅片的换热管组构成,炉胆的后部通过扩张炉胆与换热器相通,换热器通过集烟管固定连接在后盖组件上,炉胆与内筒体之间为高温辐射换热区,并设有使流体介质绕行的多个折流板,冷风进口设置在位于换热器一侧的炉体上,热风出口设置在炉胆前部的炉体上,被加热流体介质从冷风进口进入换热器作对流换热后,再进入辐射换热进行充分热交换后,从热风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制造,热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H3/06GK2655113SQ20032011098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
发明者汪萍, 蒋伟忠 申请人:汪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