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255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机安装在天花板上、并且通风的风管结合成一个紧凑单元的空调系统。
本申请要求享有申请日为2003年6月4日的韩国申请P2003-35982号的优先权,该文献作为本申请的参考文献。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利用制冷剂的特性来冷却或加热房间的设备,其中,制冷剂发生相变时可向环境中放热或从环境中吸热。
一般说来,空调器设有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具有结合成一体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器被称作单元式空调器,而具有分别单独装配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器被称作分体式空调器。
单元式空调器的一个典型实例是窗式空调器,分体式空调器有天花板式空调器、壁挂式空调器和柜式空调器。对于天花板式空调器,室内机安装在天花板内;对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安装在墙壁上;对于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竖立在房间的地面上。
空调器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和蒸发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并使制冷剂流过不同的单元。冷凝器将来自压缩机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制冷剂在冷凝时放热,所以冷凝器向环境放热。当冷凝器将热释放到房间时,对房间进行加热。
通常采用毛细管作为通过减压而使冷凝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装置。当制冷剂吸热以冷却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时,蒸发器使经膨胀的制冷剂汽化。当将冷气释放到房间时,对房间进行冷却。
同时,为了在使用空调器时减少热损失,将房间封闭起来。这种封闭的房间内的空气将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污浊。例如,室内人员的呼吸使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并且大量灰尘在干燥的空气中循环。因此,在空调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向房间提供外部新风,而提供外部新风需要使用充分通风的装置。
大部分已知的相关领域的通风装置采用的系统只是使用风机将室内空气强迫地排放到室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窗进行通风。然而,当室内空气只通过风机强迫排风时,冷或热空气直接被排放到室外,而外部空气通过打开的门或窗直接进入室内。所以,在通风时将损失大量热能,不仅耗费大量能量,而且再次对房间进行冷却或加热需要很长时间。
此外,突然将室外的热或冷空气引入室内会使室温突然变化,从而使室内人员感觉不舒适。而且在用于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的通风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使其不停止运行地打开门或窗是很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基本上能解决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陷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空调系统,该系统能在通风过程中从排放到室外的空气中回收热量。
本发明另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空调系统,由于用于引导空气通风的导管和室内机结合成紧凑的单元,所以该系统很容易安装。
在下文的描述中将陈述本发明的其它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中的一部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了下文后可明显得知,或可从本发明的实施中得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说明书的文字部分、权利要求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优点,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和下面概括和具体的描述,本空调系统包括一个室外机、一个具有通风管道并安装在天花板内的紧凑的室内机、送风管道、排风管道和预热交换器。
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风机和通风导管。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与房间连通的空间,设置在该空间内的风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抽吸和排放空气。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通风导管具有一间壁,该间壁用于隔离供给的来自室外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所述通风导管用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室内,并将室内空气引向室外。
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分别具有与通风导管相连的一端,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向室内和将室内空气引向室外。预热交换器设置在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中间位置,用于使通过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外部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间接热交换。
风机包括一个在风机旋转时从下方抽吸空气并沿径向排出空气的离心式风机。
通风导管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空间、室内、送风管道连通的用于将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引向风机的第一流动通道;至少一个或多个用于将通过风机和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引向室内的第二流动通道;及至少一个或多个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向排风管道的第三流动通道。
通风导管可包括一个位于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管体和连接在该管体下侧的管板。
管体包括一个沿上/下方向穿过其中部的第一孔,它构成第一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并与送风管道相通;一个沿上/下方向穿过的第三孔,它构成第三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并与排风管道相通且借助于间壁独立于第一孔;及一个沿上/下方向穿过的第二孔,它构成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
管体包括围绕中央部分设置的、以在中央部分内构成一个与所述空间和室内相通的空腔的第一管道,每个第一管道具有构成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内侧;和被设置成将空腔分隔成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的所述间壁。该间壁具有与相对的第一管道相连的两个相对端。该间壁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和截面面积相同的流动通道。
管体还可包括连接相邻第一管道的侧端之间的连接板,并且送风管道或排风管道有选择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管板可包括分别构成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端口和构成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二端口。管板还可包括一个设置在第一端口上的滤网。管板也可包括多个设于第二端口处的百叶窗,以引导空气的排出方向,使之流过室内热交换器。
风机设置在第一孔和第三孔的上方,室内热交换器沿第一孔和第二孔及第一孔和第三孔之间的位置竖立在管体上。
同时,预热交换器可以包括以预定间隔设置的用于流过外部空气的第一导流通道;和设置成连接在第一导流通道之间、用于流过室内空气的第二导流通道。该预热交换器包括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块隔板和多块设于各层的隔板之间分别平行于外部空气流动方向和室内空气流动方向的导流件,所述隔板设置成使流过外部空气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流过室内空气的第二导流通道分层形成,每个导流件的横截面都具有多个连续波折。所述波折包括与隔板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的峰和谷。将各层中的导流件设置成彼此垂直,因而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彼此垂直流动。
本空调系统还可包括安装在向室内提供外部空气的送风管道上的送风机和安装在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的排风管道上的排风机。所述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从它们的一端分支出并与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相连的分支管道。
应当理解,上述说明和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都只是示例式说明,并用于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并构成该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它们与说明书文字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图2表示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图1所示空调系统的从下向上看的视图;图3示意地表示图1的空调系统中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图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图3中的预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部件的透视图;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改进结构的空调系统;图6是图5的空调系统中的室内机的分解透视图;图7示出了图5中的空调系统运行时的空气流动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即附图中所示的实例。在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名称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描述。
本发明的空调系统构成一种室内机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天花板式空调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在通风过程中,提供给室内的空气从排放到室外的空气中回收热量。现在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作为参考,图1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图2表示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图1所示空调系统的从下向上看的视图。
参见图1,室内机5与室内连通地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内。室内机5包括室内热交换器5a、室内膨胀装置(图中未示出)、室内风机5b和空气导管5c。空气导管5c的一端连接在和室外相通的送风管道3上。因此室内风机5b使经送风管道3和空气导管5c流入室内机5的外部空气经过室内热交换器5a和空气导管5c进入室内。
同时,如图2所示,在房间的天花板内距室内机5预定距离处设有多个排风口2。如图1所示,与各排风口2相连的排风管道4的一端连接到室外。因此,室内的污浊空气可通过排风口2和排风管道4被排向室外。送风机7和排风机8被分别设置在送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上。
同时,在送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的中间设有一个预热交换器6,它用于使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相互交叉流动,并进行间接热交换。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供给室内的外部空气可从排向室外的空气中回收热量。现在参照图3和4更详细地描述预热交换器6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作为参考,图3示意地表示出图1的空调系统中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情况,图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图3中的预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部件的透视图。
参见图3,预热交换器6设有热交换部件6a,该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室内的第一导流通道6b和多个将室内空气引到室外的第二导流通道6c。第一导流通道6b连接到送风管道3上,第二导流通道6c连接到排风管道4上。第一导流通道6b和第二导流通道6c被多块板隔开,以使它们不连通。
第一导流通道6b和第二导流通道6c形成在这些板之间。所以当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导流通道6b和第二导流通道6c时,通过这些板进行传热。因此,通过第一导流通道6b流入室内的外部空气吸收从通过第二导流通道6c排放到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热能。所以,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可减小通风中的热损失。同时未说明的附图标记9代表过滤器,用于过滤从室外流入室内的空气。
图4表示热交换部件6a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4,热交换部件6a的此种实施方式包括多块隔板6d和多个导流件6e。板6d以固定的间隔设置,从而使用于流动外部空气的第一导流通道6b和用于流动室内空气的第二导流通道6c分层形成。
导流件6e用于固定第一导流通道6b和第二导流通道6c中流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导流件6e包括具有多个连续波折的部分,这些波折的峰和谷分别与各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同时,如图4所示,层状导流件6e可相互垂直地设置,以使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能相互垂直地流动。
同时,热交换部件不限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采用能作为热交换部件的任何结构,只要这种结构允许外部空气与室内空气在不相互混合的情况下进行间接热交换。
有两种在预热交换器6处使外部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间接热交换的方法。一种是通过分隔第一导流通道6b及第二导流通道6c的板6d和导流件6e的热传导进行热交换。另一种是通过由于第一导流通道6b和第二导流通道6c之间的温差而形成在板6d上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
同时,在图1的空调系统中,送风机7和排风机8安装在送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上。在室外的室外机(图中未示出)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压缩机、室外风机,通常这些装置都是已知的,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在运行过程中,参照图1,当室外机和室内机5投入运行时,室内空气流入室内机5,与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然后再排放到室内。按照这种方式,可对房间进行冷却或加热。在使房间冷却或加热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通风,下面将对该过程进行描述。
在通风时,排风机8和送风机7运行。这样,将外部空气通过送风管道3和送风口1引入室内,并将室内空气通过排风管道4和排风口2排放到室外。在这种情况下,流过排风管道4和送风管道3的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在预热交换器6处进行间接热交换。因此,外部空气在流入室内之前,吸收排放到室外的室内空气中的一部分热能,按照这种方式,减小了由通风造成的热能损失。
本发明的上述空调系统在通风时,可回收排放到室外的室内空气中的热能,同时向室内提供空气。按照这种方式,可防止在通风时室温急剧变化,并获得节能的效果。但是,尽管该空调系统具有某些优点,参照图1和3描述的空调系统仍具有下述问题。
第一,在房间天花板内的排风管道长而复杂,以致室内机不紧凑,故而难以安装,并需要昂贵的材料和安装费用。
第二,在天花板内安装多个排风口,并且排风管道与这些排风口相连。这样,由于排风管道长,造成一定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从而使通风的预热交换效率很低。
因此,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改进型空调系统。图5至图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改进型空调系统。下面将参照上述附图描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改进型空调系统。
参见图5,室内机10安装在房间天花板内与房间连通之处。室内机10具有分别与所述连通之处相连的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的端部分别与室外连通。在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的中间设有预热交换器40,用于使分别流过它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间接热交换。此外,预热交换器40的结构和功能与参照图3和图4描述的预热交换器相似,所以不再进行描述。
同时,尽管图中未示出,室外机安装在室外,它包括压缩机、室外膨胀装置和室外风机。此外,室外机与公知的室外机类似,所以不再进行描述。当然,室外机和室内机10与制冷剂管路相连。
同时,参见图5和6,室内机1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00、风机200和通风管道300。如图5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00安装在室内机外壳11内,它具有与房间相通的内部空间形状。室内热交换器100可具有例如包围该空间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该空间可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0的敞开的底侧与室内连通。同时,参见图5,室内热交换器100的外周表面和室内机外壳的内周表面最好具有固定的距离,以确保排风流动通道15能使由风机排出的风经室内热交换器100流向室内。
参照图5,风机200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100中的空间内。风机200抽吸空气,并将空气经室内热交换器100排放到室内。同时,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设置的风机200最好包括从一侧(例如从底侧)抽吸空气、然后以径向排出空气的离心式风机。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图5,将离心式风机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100的内部空间中,用于通过底侧抽吸室内空气并沿径向排出室内空气。然后,沿径向排出的空气通过安装在离心风机周围的室内热交换器100,并流向室内。
通风导管300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100下方,并具有三条用于独立地引导室内空气、外部空气和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0的空气的流动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流动通道引导来自室外的新风,并将室内空气引向风机200。第一流动通道具有与所述空间连通的上部、与房间连通的下部和与送风管道20连通的中部。
第三流动通道将室内空气引向排风管道30,它具有与房间连通的下部和与排风管道30连通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中,第三流动通道借助于间壁316与第一流动通道分开地形成。
第二流动通道将通过风机200和室内热交换器100的空气引向室内。围绕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设有多条第二流动通道,每条第二流动通道具有与排风流动通道15连通的上部和与房间连通的下部。
同时,参见图6,该图示出了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流动通道的通风导管的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通风导管300包括管体310和管板350。管体310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100的下侧,管板350固定在管体310的下侧。
管体310具有三个分别构成第一、第二和第三流动通道部分的孔。第一孔311沿上/下方向穿过管体310,它构成了第一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参见图6,第一孔311与所述空间和送风管道20连通。如图6所示,第三孔313沿上/下方向穿过管体310的一部分,从而构成第三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借助于间壁316,该第三孔被加工成与第一孔311无关连。第二孔312设置在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的周围,并沿上/下方向穿过管体310,它构成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并与排风流动通道15连通。
如果管体310具有上述结构,则风机200最好设置在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上方。室内热交换器100最好沿第一孔311和第二孔312及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之间的位置竖立在管体310上。
同时,如上所述,在管体310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流动通道可以是三个穿过管体310的孔。在这种情况下,若间壁316是加工出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之后保存的管体310的一部分,可将管体310加工成使这三个孔穿过管体310的形式。
然而,如图6所示,第一、第二和第三流动通道可以是一种独特的将间壁316的多个管道和板有机结合的结构,这将在下文中描述。
参见图6,管体310包括多个第一管道315和间壁316。每个第一管道315都具有两端和一个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内侧流动通道。多个第一管道315包围中心部分,以在中心部分形成一个与所述空间和房间连通的空腔。按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管道315的内侧流动通道分别设有第二孔312,以构成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
间壁316将空腔分成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即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如图6所示,间壁316具有与两个相对的第一管道315相连的两个相对端。因此,如图6所示,当将间壁安装成横过由第一通道315围绕的空腔的中部时,间壁316将该空腔分成两个流动通道。如图6所示,可将这种间壁316安装成将所述空腔分成形状和截面面积相同的两个流动通道。
间壁316这样安装是出于如下原因。利用风机200使通过送风管道20供给第一孔311的外部空气经室内热交换器100和第二孔312输送到室内。与此同时,使污浊的室内空气流过第三孔313、然后经排风管道30排放到室外。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间壁316,经送风管道20流入第一孔311的部分外部空气进入第三孔313,并被直接抽吸到排风管道30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风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本发明建议安装间壁316,以防止供给的外部空气经排风管道30被直接排放到室外。
同时,尽管图中未示出,可将第一管道315设置成侧面与该第一管道315的侧面相连,或如图6所示,设置成侧面相互隔开。在将第一管道315设置成使该第一管道315的侧面被连接的状态的情况下,虽然图中未示出,排风管道30可设置成穿过第一管道315的一部分。
如果第一管道315设置成其侧面相隔一段距离,则相互邻近的第一管道315的侧面与一连接板317相连,如图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该连接板具有一个孔用于连接送风管道20或排风管道30的连接孔(未示出)。
如图6所示,管板350包括第一端口351和第二端口352。第一端口351沿上/下方向穿过管板350的中心部分,以构成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即分别与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连通。因此,第一流动通道由第一孔311和第一端口351限定,第三流动通道由第三孔313和第一端口351限定。由于污浊的室内空气通过第一端口351,所以最好在第一端口351上设置滤网355,用以过滤杂质。同时,虽然图中未示出,第二端口352可以设有多个百叶窗(未示出),用以引导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0的空气的排出方向。
在上述空调系统中,可分别在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上安装送风机25和排风机35,用以提高送风/排风能力。
同时,虽然没有示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的各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还可有至少一个分支管道。在这种情况下,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的分支管道与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连通。也就是说,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均设有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如果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分别设有分支管道,如图6所示,这些分支管道可以分别与连接板317相连。
如果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设有多个分支管道,流过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流率可以提高。因此,这种结构对于具有需要大送风和排风流率的大空间的场合非常有用。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具有改进结构的空调系统的运行过程。当所述风机在送风机25和排风机35不运行的状态下投入运行时,室内空气向上流动并通过通风导管300中的第一孔311和第三孔313,然后利用该风机将空气朝室内热交换器100方向输送。当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100处进行热交换时,被冷却/被加热的空气经排风流动通道15、第二孔312和第二端口352被输送到室内,以冷却/加热房间。同时,在送风机25和排风机35不运行的状态下,由于送风管道20和排风管道30中的空气流最小,所以很难进行高效率的通风。
在房间冷却或加热后,在以预定的时间周期对房间进行上述过程的通风的情况下,送风机25和排风机35投入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室外机和室内机10可同时投入运行,或可不投入运行。作为一个例子,现在将描述室外机和室内机10投入运行的情况。
当送风机25投入运行时,外部新风流入送风管道20并通过该管道,然后在预热交换器40处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能。发生在预热交换器40处的热传递过程与前述过程相同。通过预热交换器40的外部空气经送风管道20或它的分支管道流入通风导管300中的第一孔311。利用风机200将进入第一孔311的外部空气吹向室内热交换器100,并在室内热交换器100处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100处被加热或冷却的外部空气通过排风流动通道15和通风导管300的第二流动通道、即第二孔312和第二端口352送入室内。同时,部分室内空气通过第三孔313朝风机200流动,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0再排向室内。
因此,在通风时,空调系统首先在预热交换器40处加热或冷却从室外引入的新风,然后在送入室内之前在室内热交换器100处加热或冷却。所以,即使在通风时,也能提供按照室内环境的需要已被冷却或被加热的空气,这样可在通风过程中防止室温急剧变化。而且,由于提供给室内的外部空气从排出的室内空气中回收了热能,所以可减小能量损失。
同时,当排风机35投入运行时,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一端口315和第三孔313送入排风管道30。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通风导管300上的间壁316可防止从送风管道20经第一孔流入的外部空气直接进入排风管道30。进入并流过排风管道30的室内空气在预热交换器40处与外部空气进行间接热交换。同时,室内空气的热能传递到外部空气中。通过预热交换器40的室内空气在冷却或加热状态下被排放到室外。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改进型空调系统的优点。
第一,通风时,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具有预热交换器,以将排放到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热能传递给提供到室内的外部空气中。这样,在通风过程中可有效地防止热能的浪费。
第二,通风时,事先经预热交换器冷却或加热的外部空气在提供给室内之前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时再次受到冷却或加热。因而可有效地防止室内温度在通风时急剧变化。这样,可为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
第三,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具有构成室内机组件的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机、通风导管。因此,室内机非常紧凑,室内机很容易安装在天花板内。
第四,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可省去安装在天花板内的送风口或排风口。因此,管道的数量较少,管道的总长度较短。所以安装方便,并可降低材料和制造费用。而且,管道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也降低了,从而提高了空调效率。
第五,由于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可省去离散的排风口,所以房间内部看起来更美观。
第六,可提供不同的送风速率和排风速率。所以很容易改变设计。
第七,间壁将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的流动通道隔开。这样,只需提供简单的部件和结构,且提高了通风效率,降低了能量损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型和改变。因此,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改型和改变都将落入由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一室外机,它具有一台压缩机和一个室外热交换器;一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室内机,它具有一个与房间连通的空间的室内热交换器、一设置在该空间内并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抽吸和排放空气的风机、及一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下侧、具有一将来自室外的供给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隔离的通风导管,该通风导管用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风机进入室内、并将室内空气引向室外;一送风管道和一排风管道,它们的每一个都具有与所述通风导管相连的一端,分别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向室内和将室内空气引向室外;及一预热交换器,它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中间位置,用于使通过所述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外部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间接热交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风机包括在风机旋转时从下方抽吸空气并沿径向排出空气的离心式风机。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通风导管包括一与所述空间、室内、送风导管连通的用于将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引向所述风机的第一流动通道;至少一个或多个用于将通过所述风机和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引向室内的第二流动通道;及一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向所述排风管道的第三流动通道。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通风导管包括一位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管体,和一连接在该管体下侧的管板。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体包括一个沿上/下方向穿过的第一孔,它构成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并与所述送风管道相通;一个沿上/下方向穿过的第三孔,它构成第三流动通道的一部分并与所述排风管道相通,借助于所述间壁它独立于所述第一孔;及一个沿上/下方向穿过的第二孔,它构成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体包括围绕中央部分设置的、以在中央部分内构成一个与所述空间和室内相通的空腔的第一管道,每个第一管道具有构成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内侧;和用于将所述空腔分隔成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的间壁。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间壁具有与相对的第一管连相连的相对的两端。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间壁将所述空腔分成形状和截面积相同的两个流动通道。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体还包括连接相邻第一管道的侧端之间的连接板,并且所述送风管道或排风管道有选择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板包括一分别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三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端口;和一构成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二端口。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板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上的滤网。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板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的百叶窗,它们用于导引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排出方向。
13.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和第三孔的上方。
14.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沿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及第一孔和第三孔之间的位置竖立在所述管体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预热交换器包括以预定间隔设置的用于流过外部空气的第一导流通道;和设置成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之间、用于流过室内空气的第二导流通道。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预热交换器包括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块隔板,使流过外部空气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流过室内空气的第二导流通道分层形成;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各层的隔板之间分别平行于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导流件,每个导流件的横截面都具有多个连续波折。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波折包括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的峰和谷。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各层的所述导流件彼此垂直设置,致使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彼此垂直流动。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还包括一个装于所述送风管道上、用于向室内提供外部空气的送风机。
2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还包括一个装于所述排风管道上、用于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的排风机。
21.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送风管道和所述排风管道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从它们的一端分支出并连接到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的分支管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紧凑的室内机、送风管道、排风管道和预热交换器。在室内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一个与房间连通的空间,设置在该空间内的风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抽吸和排放空气。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通风导管具有一间壁,该间壁用于隔离来自室外的供给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所述通风导管用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室内,并将室内空气引向室外。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具有与通风导管相连的一端,分别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向室内和将室内空气引向室外。预热交换器设置在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中间位置,用于使通过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外部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间接热交换。
文档编号F24F1/00GK1573236SQ20041000290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4日
发明者李起燮, 崔晧善, 金廷勇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