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21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可以从两侧或上方吸入室内空气,然后将经过热交换的空气排向前面上方或侧面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方面的发明。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气调节器是一种能够将室内空气吸入并加以处理,然后再排放到建筑物内或房间内,从而使室内空气保持令人舒适状态的装置。它大体上分为分体式(separate type或split type)和一体式(窗式)(window type)。
上述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和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分体式空气调节器是把冷却装置安装在室内,把散热和压缩装置安装在室外,并且这样分离着的两个装置通过制冷剂连接管相互连接。
而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则是将冷却、散热功能一体化,并且这样的一体化装置直接安装在房屋墙壁上或是窗户上。这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有两种工作方式,另一种是直接吸入室内的空气,加以处理之后再排出;一种是将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安装在室外,通过与室内相通的管道吸入室内空气,加以处理之后再排出。
图11是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侧视图,图12是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分解侧视图,图13是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纵向截面。
如图11至图13所示,采用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即底板(2);安装在上述底板(2)上方的机箱(4);空气导流部件(6),它能够将上述底板(2)与机箱(4)所组成的空间分隔成室内侧空间(I)和室外侧空间(O);前面板(9),它安装在上述机箱(4)的室内侧的前面,形成了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外壳;压缩机(12),它能够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转变成高温高压状态;冷凝器(14),它安装在上述室外侧空间(O)内,从上述压缩机(12)中流出的制冷剂在流经它的过程中,可以将热量传导给室外侧空间(O)内的空气,从而冷凝成液态;膨胀阀(图中未示出),它能够对在上述冷凝器(14)中实现了冷凝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予以膨胀处理,使其变成2种状态混合制冷剂(液体和气体的混合);蒸发器(16),它安装在上述室内侧空间(I)内,流过了上述膨胀阀的2种状态混合制冷剂在流经它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室内侧空间(I)内的空气的热量,从而蒸发成气态。
上述机箱(4)的室外侧的侧面和顶部形成了室外进风口(5),室外的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室外进风口(5)流入。上述机箱(4)的背面是开放的,因而可以使空气排放到室外。
上述空气导流部件(6)由以下部分构成,即下导流部件(lowerguide)(7),它安装在上述底板(2)的上方;上导流部件(upperguide)(8),它安装在上述下导流部件(7)的上部,能够将由涡轮扇(24)强制送出的空气向上述室内空气排风口(11)引导。
上述前面板(9)的前面形成了能够使室内空气流入的室内空气进风口(10),上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0)的上方或旁边形成了室内空气排风口(11),室内侧空间(I)内的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室内空气排风口(11)排向室内。
上述前面板(9)的上述室内空气进风口(10)处装有进风格栅,上述室内空气排风口(11)处装有排风格栅。
另外,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还包括以下部件,即双侧轴电动机(20),它固定在上述空气导流部件(6)上,它具备分别向室内侧空间和室外侧空间突出的前方旋转轴(shaft)和后方旋转轴(shaft);涡轮扇(24),它连接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20)的前方旋转轴上,能够强制使室内空气向上述蒸发器(16)流动;孔板(26),它位于上述涡轮扇(24)的吸入侧,能够起到加快风速的作用;轴流扇(propeller fan)(28),它连接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20)的后方旋转轴(20b)上,能够强制使室外空气流过上述冷凝器(14);护罩(30),它形成了通过上述轴流扇(28)的旋转而吸入的室外空气流动的通道。
下面看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驱动过程。
首先,如果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启动,那么制冷剂就会在由上述压缩机(12)、冷凝器(14)、膨胀部件(图中未示出)、蒸发器(16)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内循环。与此同时,上述双侧轴电动机(20)会驱动,从而使涡轮扇(24)和轴流扇(28)旋转。
通过上述涡轮扇(24)的旋转,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方的室内空气会被吸向后方,因而这些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前面板(9)的进风口(10)流入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这些空气流过上述蒸发器(16)之后温度会降低,然后这样的低温空气会顺序流过上述孔板(26)、下导流部件(7)以及上导流部件(8),这样一来,空气的流动方向就会折向前方,因而最后可以通过上述前面板(9)的排风口(11)重新排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方。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轴流扇(28)的旋转,室外的空气会被吸进上述机箱(4)的进风口(5),这些流入的空气会流过上述护罩(30),然后在流经上述冷凝器(14)的过程中会吸收制冷剂的热量,最后重新排向室外。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室内空气进风口(10)和室内空气排风口(11)都在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形成,因此排出空气中的相当一部分会直接重新流入。
另外,由于室内空气从涡轮扇(24)的前方被吸入,然后被涡轮扇(24)送向上方的一侧,因此涡轮扇(24)的负荷会较大,会造成耗电量的增加。
此外,由于室内空气进风口(10)处装有进风格栅,上述室内空气排风口(11)处装有排风格栅,因此上述进风格栅和排风格栅不但会影响空气调节器的美观,并且会有灰尘等异物附着在上述进风格栅和排风格栅上难以清除。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成型结构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使其能从两侧或上方吸入室内空气,然后从前面顶部或侧面排出空气,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空气的逆流,并且可以使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变得更加美观。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它的左右两边侧面上分别形成了进风口,顶部和左右两边侧面当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了排风口;送风扇,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上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空气;热交换器,它能够使被上述送风扇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构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还包括有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或侧面引导的排风导流部件。
前所述的框架的顶部还形成了进风口。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它的左右两边侧面上分别形成了进风口;前面板,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前面,它的上部形成了排风口;送风扇,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上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空气;热交换器,它能够使被上述送风扇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构成。
前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还包括有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引导的排风导流部件。
前所述的框架的顶部还形成了进风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室内空气可以从两边侧面或顶部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排向前面上方或侧面,因此,便于前面板的清洁,并且可以使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外观变得更加美观,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空气的逆流。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可以从2个方向或3个方向吸入室内空气,然后朝1个方向排出空气,因此可以使送风扇吸入空气的面积增加,从而使大量的空气迅速地流入并实现热交换,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送风扇的负荷和耗电量。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本发明的结构确比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更能亦远非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所可比拟,较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更具有技术上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本发明的设计人研究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发明既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确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1示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1示例的分解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1示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1示例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2示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2示例的分解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3示例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3示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4示例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第4示例的纵向截面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侧视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分解侧视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关于图中主要部件的符号的说明******52底板(base pan) 53、53’框架(frame)54右侧进风口 55顶部进风口56左侧进风口 57、57’、57”排风口58空气导流部件(air guide) 58a孔板(orifice)59、59’前面板(front panel) 60、60’、60”排风导流部件61导流部件转动用电动机62机箱(cabinet)63右侧进风口 64顶部进风口65左侧进风口 66隔板(barrier)67前方旋转轴 68后方旋转轴70双侧轴电动机72室内送风扇73轮轴(hub) 74叶片(blade)76室外送风扇 77轮轴78叶片(blade) 80室内热交换器81右侧热交换部82上部热交换部83左侧热交换部86护罩(shroud)88孔板(orifice) 90室外热交换器94压缩机 96毛细管(capillary tube)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如图1所示,室内空气(A)可以从两边侧面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排向前面上方。
另外,室外空气(B)可以从两边侧面或顶部流入,经过热交换之后,再从后面排出。
如图2至图4所示,底板(52)的前面部分的上方装有框架(53)。
上述框架(53)是一种能够吸入/排出空气的框架,它的右边侧面上形成了右侧进风口(54),顶部形成了顶部进风口(55),左边侧面上形成了左侧进风口(56),顶部的前端形成了排风口(57)。空气可以通过上述框架(53)右边侧面、顶部、左边侧面流入,然后通过顶部排出。
上述框架(53)的内部装有空气导流部件(58),这个空气导流部件(58)上形成了孔板(58a),这个孔板(58a)可以引导被吸入的空气向外流动。
上述框架(53)的前面装有前面板(59),这个前面板(59)可以将上述框架(53)的前面封盖起来。
上述前面板(59)形成了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侧的前面外壳,为了使空气调节器的外观更加美观,最好直接把它做成镜子、相框等,或者是把镜子、相框等挂在它的前面。
另外,上述框架(53)上还装有排风导流部件(60),这个排风导流部件(60)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57)排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引导。
在这里,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可以倾斜一定角度地固定安装在上述框架(53)的顶部,从而使上述排风口(57)总是保持开放状态。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的两端支撑在上述框架(53)上并且可以转动,同时它还具有能够将上述排风口(57)盖住的功能。当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停止运转时,它可以在自重的作用下或是在使用者的操作下回到水平位置,从而将上述排风口(57)盖起来。当一体式空气调节器驱动时,它可以在从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内部排出的空气的风力作用下或是在使用者的操作下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从而使上述排风口(57)开放,同时还可以起到将空气向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引导的作用。
另外,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还可以与安装在上述框架(53)上的导流部件转动用电动机(61)相连接,当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停止运转时,它可以在上述导流部件转动用电动机(61)的驱动下回到水平位置,从而将上述排风口(57)盖起来。当一体式空气调节器驱动时,它又可以在上述导流部件转动用电动机(61)的驱动下变成倾斜一定角度的状态,从而使上述排风口(57)开放,同时还可以起到将空气向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引导的作用。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与上述导流部件转动用电动机(61)相连接的情况为例予以说明。
另外,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底板(52)的后面部分的上方装有机箱(62)。
上述机箱(62)的右边侧面上形成了右侧进风口(63),顶部形成了顶部进风口(64),左边侧面上形成了左侧进风口(65),后面是开放的,空气可以通过上述机箱(62)的右边侧面、顶部、左边侧面流入,然后通过后面排出。
另外,上述底板(52)的中间部位的上方装有隔板(66),这个隔板(66)可以将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分隔成室内侧空间(I)和室外侧空间(O)。
上述隔板(66)上装有双侧轴电动机(70),这个电动机(70)具备朝上述隔板(66)的前方突出的前方旋转轴(67)和朝上述隔板(66)的后方突出的后方旋转轴(68)。
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前方旋转轴(67)上连接着室内送风扇(72),这个室内送风扇(72)位于上述框架(53)的内部,它能够通过上述框架(53)的进风口(54、55、56)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排风口(57)排出空气。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后方旋转轴(68)上连接着室外送风扇(76),这个室外送风扇(76)位于上述机箱(62)的内部,它能够通过上述机箱(62)的进风口(63、64、65)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机箱的后面排出空气。
上述室内送风扇(72)可以将其后方和四周的空气吸入,然后再将空气排向前方,它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固定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前方旋转轴(67)上的轮轴(73);沿着上述轮轴(73)的外圈朝螺旋方向形成的若干个长长的叶片(74)。因此这种风扇也叫做K形扇或X形扇。
上述室外送风扇(76)可以将其前方和四周的空气吸入,然后再将空气排向后方,它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固定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的后方旋转轴(68)上的轮轴(77);沿着上述轮轴(77)的外圈朝螺旋方向形成的若干个长长的叶片(78)。因此这种风扇也叫做K形扇或X形扇。
上述框架(53)与室内送风扇(72)之间装有室内热交换器(80),这个室内热交换器(80)可以使被上述室内送风扇(72)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的左右两边经折弯而形成了倒“U”字形,因而它可以有效地将通过上述框架(53)的右侧进风口(54)、顶部进风口(55)和左侧进风口(56)流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
也就是说,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即沿上下方向位于上述右侧进风口(54)的左侧的右侧热交换部(81);沿左右方向位于上述顶部进风口的下方的上部热交换部(82);沿上下方向位于上述左侧进风口(56)的右侧的左侧热交换部(83)。
另外,上述机箱(62)的内部还装有护罩(86),这个护罩(86)形成了被上述室外送风扇(76)吸入的室外空气流动的通道。
上述护罩(86)上形成了孔板(88),上述室外送风扇(76)就位于这个孔板(88)内。
上述护罩(86)的内部或后方装有室外热交换器(90),被上述送风扇(76)排向后方的空气在流经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时,可以与制冷剂产生热交换。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呈长方体形状。
符号94为压缩机,这个压缩机安装在上述底板(52)上并位于上述室外侧空间(O)内。
符号96为膨胀部件即毛细管(capillary tube),这个毛细管安装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与室内热交换器(80)之间,它能够使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中实现了冷凝的制冷剂膨胀并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移动。
下面看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驱动过程。
首先,如果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启动,那么上述压缩机(94)就会启动,从而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这些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流经室外热交换器(90)的过程中会向周围散热,从而实现冷凝。冷凝之后的制冷剂在流过上述毛细管(96)之后会被减压,从而变成2种状态混合制冷剂。被减压之后的制冷剂在流经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实现蒸发,然后完成了蒸发的制冷剂又会向上述压缩机(94)循环。
另外,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会驱动上述导流部件转动用电动机(61),从而使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在上述排风口(57)的上方倾斜一定的角度。
另外,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还会驱动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
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驱动时,上述室内送风扇(72)会旋转,从而在其周围产生负压,这样一来,上述框架(53)的侧面和上方的空气(A)就会通过上述框架(53)的右侧进风口(54)、顶部进风口(55)以及左侧进风口(56)流入到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前方,即室内侧空间(I)内。
分别通过上述右侧进风口(54)、顶部进风口(55)以及左侧进风口(56)流入的空气会分别流经上述热交换器(80)的右侧热交换部(81)、上部热交换部(82)和左侧热交换部(83),并且在空气流经它们的过程中热量会被制冷剂吸收从而得到冷却。被冷却的空气会被上述室内送风扇(72)吸入,然后再被排向上述室内送风扇(72)的前方。
这样排出的空气在流过上述空气导流部件(58)的孔板(58a)之后,会流入到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内,然后顺着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上升并流过上述排风口(57)。
流过上述排风口(57)的空气并不是直接流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正上方,而是在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的引导下,朝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倾斜一定角度地排出。
另外,当上述双侧轴电动机(70)驱动时,上述室外送风扇(76)会旋转,从而在其周围和前方产生负压,这样一来,上述机箱(62)侧面和上方的空气(B)就会通过上述机箱(62)的右侧进风口(63)、顶部进风口(64)以及左侧进风口(65)流入到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后方,即室外侧空间(O)内,然后被上述室外送风扇(76)吸入并排向后方。
这些被排向后方的空气先是流过上述护罩(86)的孔板(88),然后在流经上述室外热交换器(90)的过程中会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从而变成热空气。这些热空气可以通过上述机箱(62)的后面排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后方。
如图5所示,为了使室内空气(A)能够从两侧流入,框架(53’)的两边侧面上形成了进风口(54、56)。室内热交换器分为左、右热交换部(81’、83’)。除了上述框架(53’)和室内热交换器(80’)之外,其它的结构与本发明的上述第1示例相同,故在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说明。
也就是说在本示例中,上述框架(53’)的顶部没有形成进风口,但在右边侧面上形成了右侧进风口(54),在左边侧面上形成了左侧进风口(56),在顶部形成了排风口(57)。
另外,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由以下部分组成,即安装在上述右侧进风口(54)的左侧的右侧热交换部(81’);安装在上述左侧进风口(56)右侧的左侧热交换部(83’)。上述右侧热交换部(81’)与左侧热交换部(83’)通过制冷剂连结管并联。
在本示例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中,上述室内送风扇(72)旋转时会在上述室内送风扇(72)的周围和后方产生负压,这样一来,上述框架(53’)的侧面和上方的空气(A’)就会通过上述框架(53’)的右侧进风口(54)和左侧进风口(56)流入到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前方,即室内侧空间(I)内。
分别通过上述右侧进风口(54)和左侧进风口(56)流入的空气会分别流经上述热交换器(80’)的右侧热交换部(81’)和左侧热交换部(83’),并且在空气流经它们的过程中热量会被制冷剂吸收从而得到冷却。被冷却的空气会被上述室内送风扇(72)吸入,然后再被排向上述室内送风扇(72)的前方。
这样排出的空气在流过上述空气导流部件(58)的孔板(58a)之后,会流入到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内,然后顺着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上升并流过上述排风口(57)。
流过上述排风口(57)的空气并不是直接流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正上方,而是在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的引导下,朝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倾斜一定角度地排出。
另外,由于本示例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只在两边侧面上形成了进风口(54、56),因此与本发明的第1示例相比,存在空气的吸入量小、室内送风扇(72)的负荷大、电量消耗大的问题,但也有一定的优点,即构造简单,并且可以防止水或异物通过顶部进风口流入。
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空气排向室内的出口的排风口(57’)在上述框架(53”)的左、右两边侧面当中的一个侧面上形成,并且上述框架(53”)的这一侧还装有排风导流部件(60’),这个排风导流部件(60’)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57’)流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侧前方引导。本示例的其它结构与本发明的第1示例和第2示例相同,故在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说明。
在本示例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中,被室内送风扇(72)排向前方的空气在流过上述空气导流部件(58)的孔板(58a)之后,会流入到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内,然后顺着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向一侧移动,之后流过上述排风口(57’)。
流过上述排风口(57’)的空气并不是直接流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正侧面,而是在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的引导下,朝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侧前方倾斜一定角度地排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空气排向室内的出口的排风口(57”)在前面板(59’)上部形成,并且上述前面板(59’)的一侧还装有排风导流部件(60”),这个排风导流部件(60”)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57”)流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引导。本示例的其它结构与本发明的第1至第3示例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说明。
在本示例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中,被室内送风扇(72)排向前方的空气在流过上述空气导流部件(58)的孔板(58a)之后,会流入到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内,然后顺着上述前面板(59’)与空气导流部件(58)之间的空间上升并流过上述排风口(57”)。
流过上述排风口(57”)的空气并不是直接流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正上方,而是在上述排风导流部件(60”)的引导下,朝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倾斜一定角度地排出。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如上所述的示例,例如可以将上述框架(53)和机箱(62)制成一体,也可以将上述框架(53)和前面板(59)制成一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它的左右两边侧面上分别形成了进风口,顶部和左右两边侧面当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了排风口;送风扇,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上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空气;热交换器,它能够使被上述送风扇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或侧面引导的排风导流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框架的顶部还形成了进风口。
4.一种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它的左右两边侧面上分别形成了进风口;前面板,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前面,它的上部形成了排风口;送风扇,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上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空气;热交换器,它能够使被上述送风扇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够将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的空气向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上方引导的排风导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框架的顶部还形成了进风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可以从两侧或上方吸入室内空气,然后将经过热交换的空气排向前面上方或侧面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方面的发明。由框架,它的左右两边侧面上分别形成了进风口,顶部和左右两边侧面当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了排风口;送风扇,它安装在上述框架的内部,能够通过上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然后通过上述排风口排出空气;热交换器,它能够使被上述送风扇吸入的空气实现热交换构成。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便于前面板的清洁,并且可以使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外观变得更加美观,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排出空气的逆流。
文档编号F24F1/02GK1740664SQ20041002036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4日
发明者金纹新, 许庆锡, 许仁九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