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022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蜂窝煤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炭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煤炉。
背景技术
蜂窝煤炉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的煤炭燃烧装置,在煤炭燃烧过程中进风量越大、通风越好,则上火越快、火力也越强。传统的蜂窝煤炉其进风口是一个,在使用中其进风量受到进风口的限制,上火慢、火力弱,给使用者生活带来不便;另外在使用中为了有更强的火力,经常会用通条疏通蜂窝煤的进风通道以保持良好的通风,这样经过一定的使用时间会导致栅栏状的蜂窝煤炉炉桥的变形而影响煤炉的正常使用,另外由于炉桥是与煤炉固定成一体的,维修起来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风量大、炉桥不易变形且变形后维修方便的蜂窝煤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保温层、炉胆、位于炉胆下方的炉桥、炉盘和位于炉体下部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进风口,所述炉桥是一个上面用于支撑蜂窝煤的支架,该支架可从炉体内取出。
所述炉盘的外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沿,从该凸沿的上面至凸沿内壁再到炉盘表面设有至少三根条状的锅支架,该锅支架沿炉盘圆周间隔分布。
所述炉桥的上面是正多边形或圆形框架结构,该正多边形的中心到边的最小距离或圆形半径小于该煤炉所用蜂窝煤的半径,从该正多边形的至少三个顶点或圆形的圆周上间隔分布的至少三点分别垂直向下设置等长的支脚。
所述正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
所述保温层的填充材料为珍珠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窝煤炉在炉体的下部设置两个进风口,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提供充足的进风量,上火快、火力强;蜂窝煤炉的炉桥采用可拿出炉体的炉桥支架,而且炉桥支架的上平面采用三角形框架结构,这样炉桥不易于变形且维修方便;煤炉的炉盘外缘设置了向上的环形凸沿,而且高出炉盘的锅支架是从凸沿的上面至凸沿内壁再延伸到炉盘表面,这样当锅或水壶放在炉盘上时,其底面和周边与炉盘间总会有间隙,使燃烧的气流通道畅通,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向上的凸沿还有防风作用,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并使火温均匀;煤炉的保温层采用珍珠岩作填充材料,保温效果好、热量散失少、而且炉体不烫、使用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的蜂窝煤炉,包括炉体1、保温层2、炉胆3、位于炉胆下方的炉桥支架4、炉盘6和位于炉体下部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进风口5,使用时,风可从两个进风口5吹进,风量大,上火快、火力强。
炉桥支架4是一独立的可与炉体分离的零件,该零件包括由火条构成的等边三角形框架和沿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垂直向下设置的三根等长的支脚,该三角形框架的中心到三条边的最小距离均小于该煤炉所用蜂窝煤的半径。当把蜂窝煤放到炉胆内,蜂窝煤就会受到炉桥支架的支撑而不会掉到炉底,另外炉桥支架因使用一定时间而变形时,也可从煤炉中取出维修或重新更换。炉桥支架4上的等边三角形框架还可以做成正方形、正五边形或圆形框架。
炉盘6的外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沿7,从该凸沿的上面至凸沿内壁再到炉盘表面设有高出炉盘的锅支架8,六根锅支架8由铸铁筋条制成波浪形状,均匀分布在炉盘圆周上。炉盘上的锅支架8采用三根、四根或五根均可。
保温层2采用珍珠岩作填充材料,由于珍珠岩的隔热、保温性能好,使煤炉热量散失少、热量利用率高,而且炉体不烫、使用起来更为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保温层、炉胆、位于炉胆下方的炉桥、炉盘和位于炉体下部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进风口,所述炉桥是一个上面用于支撑蜂窝煤的支架,该支架可从炉体内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的外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沿,从该凸沿的上面至凸沿内壁再到炉盘表面设有至少三根条状锅支架,该锅支架沿炉盘圆周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桥的上面是正多边形或圆形框架结构,该正多边形的中心到边的最小距离或圆形半径小于该煤炉所用蜂窝煤的半径,从该正多边形的至少三个顶点或圆形的圆周上间隔分布的至少三点分别垂直向下设置等长的支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填充材料为珍珠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保温层、炉胆、位于炉胆下方的炉桥、炉盘和位于炉体下部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进风口,所述炉桥是一个上面用于支撑蜂窝煤的支架,该支架可从炉体内取出,所述炉盘的外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沿,从该凸沿的上面至凸沿内壁再到炉盘表面设有至少三根条状锅支架,该锅支架沿炉盘圆周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蜂窝煤炉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提供充足的进风量,上火快、火力强,热量散失少、热量利用率高,炉桥不易于变形且便于维修。
文档编号F24B1/191GK2793588SQ2005200310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6日
发明者赵世英 申请人:赵世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