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604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汽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蒸汽对食品等被加热物体进行加热烹调的蒸汽烹调装置,有向烹调箱内喷射蒸汽的装置(参照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15033号公报)。这种蒸汽烹调装置,在烹调箱内部配置着设有蒸汽喷射喷嘴部的蒸汽供给管,将来自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经由蒸汽供给管从上述蒸汽喷射喷嘴部向食品托盘内的食品喷射。
但是,上述以往的蒸汽烹调装置,由于设有蒸汽喷射喷嘴部的蒸汽供给管在烹调箱的内部露出,所以,特别是在作为家庭用的烹调器具时,有清扫性及使用性差的问题。进一步,由于蒸汽仅仅从一根管的下部配置有一列孔的蒸汽喷射喷嘴部向食品托盘内喷出,因此,在例如对一碗米饭进行加热的情况这样的、对由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形成的食品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不能对食品集中喷射蒸汽,会出现所谓的加热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对由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食品或块状的表面积大的食品,也能高效率地加热的蒸汽烹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借助加热器令由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供给的蒸汽升温并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升温装置;将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导入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蒸汽供给口的蒸汽供给管;在顶板上设置蒸汽吹出口且对被加热物加热用的加热室;以及将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导向上述加热室并喷射到上述加热室内的蒸汽喷射管,利用从上述蒸汽喷射管喷射的蒸汽和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供给并从上述蒸汽吹出口的吹出的过热蒸汽,对上述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变成例如80℃~90℃的蒸汽,并从蒸汽喷射管喷射到被加热物上。因此,例如,切断向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停止基于蒸汽供给管的向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蒸汽供给,借此,在上述被加热物由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表面立即超过100℃的情况。换句话说,能有效地进行米饭粒表面处的蒸汽冷凝,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
此外,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借助加热器令由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供给的蒸汽升温并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升温装置;以及在顶板上设置有蒸汽吹出口、借助于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供给并从上述蒸汽吹出口吹出的过热蒸汽而对被加热物加热用的加热室,并且,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上的上述蒸汽吹出口中的一个设置在上述顶板的大致中央,还包括蒸汽喷射管,设置在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内且一端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上述多个蒸汽供给口的任一个连接,另一端侧向上述加热室一侧弯曲,上述另一端的开口配置为该开口相对上述加热室顶板的投影位于设置在上述顶板大致中央处的上述蒸汽吹出口内;以及接通-断开向上述加热器的通电的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上述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也能由来自上述蒸汽喷射管的蒸汽加热。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使向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断开时,由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供给到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蒸汽,不会升温。其结果是,从上述多个蒸汽供给口的任一个供给到蒸汽喷射管的例如80℃~90℃的蒸汽,以该状态被从设置在加热室顶板的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对被加热物有效地喷射。因此,在上述被加热物由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表面立即超过100℃的情况发生。换句话说,能有效地进行米饭粒表面处的蒸汽冷凝,能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蒸汽烹调器中,设置在上述加热室的顶板大致中央的上述蒸汽吹出口的直径大于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上述另一端开口的外径,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上述另一端比设置在上述加热室的顶板大致中央的上述蒸汽吹出口更位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一侧。
根据该实施例,处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内的上述蒸汽喷射管周围的蒸汽,在从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上述另一端开口喷出的蒸汽的喷射器效果的作用下被吸入,可将大量的蒸汽向由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被加热物喷射。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对例如一碗米饭均匀地加热。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蒸汽烹调器中,还包括吸引由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且将该蒸汽吹出到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各蒸汽供给口的蒸汽吸引喷射器。
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上述蒸汽喷射管的蒸汽,借助于蒸汽吸引喷射器的功能而从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上述另一端开口以非常高的速度喷出。因此,处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内的上述蒸汽喷射管周围的蒸汽,在从上述蒸汽喷射管的开口喷出的蒸汽的作用下被有效地吸入,能将大量的蒸汽喷向被加热物。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蒸汽烹调器中,还包括用于开闭设置在上述加热室的顶板大致中央的上述蒸汽吹出口的开闭机构。
根据该实施例,若借助于开闭机构关闭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大致中央的上述蒸汽吹出口且通过上述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接通向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则供给到由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例如80℃~90℃的蒸汽,不会从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喷射到被加热物上,而是返回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内。此外,由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加热的100℃以上的过热蒸汽,从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上而开放的上述蒸汽吹出口喷射到被加热物上。因此,在上述被加热物由肉块之类的表面积大的块状体构成的情况下,将过热蒸汽的冷凝潜热施加给例如肉块且令100℃的冷凝水(热水)浸透到上述肉块中,使其内部温度上升,可以均匀地、更好地进行加热烹调。
换句话说,根据该实施例,通过由上述开闭机构开闭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大致中央的上述蒸汽吹出口以及由上述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接通·断开向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通电,可更有效地进行对由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被加热物的加热以及对由表面积大的块体构成的被加热物的加热这两方面的加热。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蒸汽烹调器中,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上的上述蒸汽吹出口中的、除设置在上述顶板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以外的蒸汽吹出口,设置在以设置于上述顶板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为中心的既定半径区域的外侧。
根据该实施例,处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内的上述蒸汽喷射管周围的蒸汽,在从上述蒸汽喷射管的开口喷出的蒸汽的作用下被吸入,不会损坏向上述加热室喷出时的喷出效果,对由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被加热物,可有效地喷出例如80℃~90℃的大量的蒸汽。
此外,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借助加热器令由上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供给的蒸汽升温并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升温装置;以及在顶板上设置有蒸汽吹出口、借助于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供给且从上述蒸汽吹出口吹出的过热蒸汽对被加热物加热用的加热室,并且,设置在上述加热室顶板上的上述蒸汽吹出口中的一个设置在上述顶板的大致中央,还包括蒸汽喷射管,设置在上述蒸汽升温装置内且一端与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上述多个蒸汽供给口的任一个连接,另一端侧延伸到上述加热室的上述顶板大致中央部而开放;整风板,与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上述另一端侧的开放端对置地设置,且将从上述蒸汽喷射管喷射的蒸汽喷射方向改变为朝向设置在上述顶板大致中央部的蒸汽吹出口的方向;以及接通·断开向上述加热器的通电的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上述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也能被经由上述蒸汽喷射管及整风板而供给的蒸汽加热。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断开向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时,由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供给到上述蒸汽升温装置的蒸汽,不会升温。其结果是,从上述多个蒸汽供给口的任一个供给到蒸汽喷射管的例如80℃~90℃的蒸汽被整风板改变方向,从设置在加热室顶板的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对被加热物喷射。因此,在上述被加热物由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表面立即超过100℃的情况发生。换句话说,能有效地进行例如米饭粒表面处的蒸汽冷凝,能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
从以上说明可以明确,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可将由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变成例如80℃~90℃的蒸汽,并从蒸汽喷射管向被加热物喷射。
此外,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通过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断开向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时,可将供给到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例如80℃~90℃的蒸汽,以原来状态从设置在加热室顶板的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相对被加热物有效地进行喷射。
此外,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通过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断开向蒸汽升温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时,可将供给到上述蒸汽喷射管的例如80℃~90℃的蒸汽通过整风板改变方向,从设置在加热室顶板的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对被加热物进行喷射。
因此,在上述被加热物由例如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表面直接超过100℃的情况发生。能有效地进行上述粒状物或线状物的表面上的蒸汽冷凝。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可有效地进行对例如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可在短时间内对一碗米饭加热。


图1是本发明蒸汽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蒸汽烹调器的门打开后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蒸汽烹调器的概略构成图。
图4A是图3中的罐体的俯视图。
图4B是图4A中的IV-IV′箭头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5A是图3中的蒸汽发生装置全体的侧视图。
图5B是图5A的V-V’箭头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蒸汽烹调器的控制框图。
图7A是从下侧观察图3的蒸汽升温装置的平面图。
图7B是从蒸汽供给口侧观察图3的蒸汽升温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沿着图7A的碟形箱的中心线的纵剖视图。
图9是图8的蒸汽喷射管的开口附近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从下侧观察的将上述碟形箱的凹部开口用盖部件盖住的状态下的蒸汽升温装置的平面图。
图11是与图8不同的蒸汽喷射管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该蒸汽烹调器1的概略构成为,在长方体形机壳10的正面上部设置有操作面板11,在机壳10正面的操作面板11的下侧,设置有以下端侧边为中心而转动的门12。此外,在门12的上部设置有把手13,在门12上嵌入耐热玻璃制成的窗14。
图2是上述蒸汽烹调器1的门12打开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在机壳10内,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加热室20。加热室20在面对门12的正面一侧设有开口部20a,加热室20的侧面、底面及顶面,由不锈钢板形成。此外,门12的面对加热室20的一侧由不锈钢板形成。在加热室20的周围及门12的内侧放置有绝热材料(图中未示),令加热室20的内部与外部隔热。
此外,在上述加热室20的底面,设置有不锈钢制成的托盘21,在托盘2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被加热物的不锈钢钢丝制成的架子24(参照图3)。进一步,在加热室20的两侧面下部,设置有大致沿水平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侧面蒸汽出口22(在图2中,仅能看到一个)。
图3是表示上述蒸汽烹调器1的基本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如图3所示,该蒸汽烹调器1包括加热室20;储存蒸汽用水的水箱30;使从水箱30供给的水蒸发而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40;对来自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汽进行加热的蒸汽升温装置50;以及对蒸汽发生装置40及蒸汽升温装置50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用的控制装置80。
在设置于上述加热室20内的托盘21上,放置有格栅状的架子24,将被加热物90置于该架子24的大致中央。
此外,设置在上述水箱30下侧的连接部30a,可与设置在第1给水管31一端的漏斗状接入口31a连接。此外,泵35的吸入侧,与从第1给水管31分路并向上方延伸的第2给水管32的端部连接,第3给水管33的一端连接在该泵35的排出侧。进一步,在从第1给水管31分路并向上方延伸的水位传感器用管38的上端,配设有水箱用水位传感器36。进一步,在从第1给水管31分路并向上方延伸的大气开放用管37的上端,连接着后述的排气导管65。
此外,上述第3给水管33,做成从垂直配置的部分向大致水平弯曲的L字形状,在第3给水管33的另一端连接有辅助箱39。进一步,辅助箱39的下端与第4给水管34的一端相连,该第4给水管34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40的下端相连。此外,蒸汽发生装置40中的第4给水管34的连接点的下侧,与排水阀70的一端相连。此外,在排水阀70的另一端连接着排水管71的一端,排水管71的另一端与排水箱72相连。此外,辅助箱39的上部经由大气开放用管37及排气导管65与大气连通。
将上述水箱30与第1给水管31的接入口31a连接时,水箱30内的水在大气开放用管37内上升到与水箱30相同的水位上。这时,与水箱用水位传感器36连接的水位传感器用管38顶端是封闭的,所以水位不能上升,但是,对应于水箱30的水位,水位传感器用管38的密闭空间的压力由大气压开始上升。用水箱用水位传感器36内的压力检测元件(图中未示)检测该压力变化,由此可检测出水箱30内的水位。在泵35静止中时的水位测定中,虽然不需要大气开放用管37,但是,为了防止泵35的吸引压力直接作用在上述压力检测元件上而引起水箱30的水位检测精度的降低,设置具有开放端的大气开放用管37。
此外,上述蒸汽发生装置40包括下侧与第4给水管34的另一端连接的罐体41;配设在罐体41内的底面附近的加热器部42;配置在罐体41内的加热器部42上侧附近的水位传感器43;以及安装在罐体41上侧的蒸汽吸引喷射器44。此外,在设置于加热室20的侧面上部的吸入口25的外侧,配置有风扇壳体26。此外,借助于设置在风扇壳体26内的送风风扇28,将加热室20内的蒸汽从吸入口25吸入,经由第1管61及第2管62送入到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入口侧。第1管61大致水平地配置着,一端与风扇壳体26连接。此外,第2管62大致垂直地配置着,一端与第1管6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方面,该第2管62的另一端与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内部喷嘴45的入口侧相连。
上述蒸汽吸引喷射器44备有包围内部喷嘴45外侧的外部喷嘴46,内部喷嘴45的喷出侧与罐体41的内部空间连通。此外,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外部喷嘴46的喷出侧与第3管63的一端相连,该第3管63的另一端与蒸汽升温装置50连接。
上述风扇壳体26、第1管61、第2管62、蒸汽吸引喷射器44、第3管63及蒸汽升温装置50形成外部循环通路60。此外,排放通路64的一端与设置在加热室20侧面下侧的排放口27相连,排放通路64的另一端与排气导管65的一端连接。进一步,在排气导管65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66。在蒸汽排放通路64的排气导管65侧,外嵌地安装有散热器69。此外,在形成外部循环通路60的第1管61及第2管62的连接部上,经由排气通路67连接着排气导管65。进一步,在排气通路67的第1、第2管61、62的连接部侧,配置开闭排气通路67的挡板68。
此外,上述蒸汽升温装置50包括在加热室20的顶板侧且大致中央处,以朝向下侧开口的方式配置的碟形箱51;以及配置在该碟形箱51内的蒸汽加热加热器52。碟形箱51的底面由设置在加热室20的顶板面上的金属制成的顶板面板54形成。在顶板面板54上形成多个顶板蒸汽吹出口55。在这里,顶板面板54通过涂饰等将上下两面作成暗色的。此外,也可以利用通过重复使用而变色的金属材料或暗色陶瓷成型品形成顶板面板54。
进一步,上述蒸汽升温装置50在上述加热室20的上部,分别与朝向左右两侧延伸的蒸汽供给通路23(在图3中,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的一端相连。此外,蒸汽供给通路23沿着加热室20的两侧面向下方延伸,其另一端与设置在上述加热室20两侧面下侧的侧面蒸汽吹出口22相连。
图4A、图4B、图5A及图5B是表示上述蒸汽发生装置40的构成的示意图。下面,根据图4A、图4B、图5A及图5B,详细说明蒸汽发生装置40。
图4A及图4B是上述蒸汽发生装置40的罐体41的构成图,图4A是从上面观察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中的IV-IV′箭头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4A及图4B所示,罐体41基本由水平截面大致成长方形的筒部41a、设置在筒部41a的下侧并具有向中央逐渐变低的倾斜面的底部41b、以及设置在底部41b的大致中央的给水口41c构成。罐体41的横截面形状是纵横比为1∶2.5,但是,也可以为细长形状、即长方形状或椭圆形状。理所当然,长方形状的情况下的纵横比优选为1∶2,更优选为1∶2.5,进而优选为1∶3以下。
在上述罐体41内的底部41b附近,配置有加热器部42。该加热器部42,包括由U字形状的作为大管径铠装加热器的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和在该U字形状的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内侧配置在大体同一水平面上的U字形状的作为小管径铠装加热器的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此外,加热器部42沿着罐体41的筒部41a的侧壁靠近地配置着,加热器部42的外缘与筒部41a的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mm~5mm。此外,加热器部42的下端接近罐体41的底部41b地配置着,加热器部42的最下部与罐体41的底部41b的最短距离为2mm~5mm。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使用700W的大管径铠装加热器,作为上述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使用300W的小管径铠装加热器。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由大致半圆弧状的弯曲部42Aa和从该弯曲部42Aa的两端大致平行延伸的两根直线部分42Ab、42Ac构成。同样地,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由大致半圆弧状的弯曲部42Ba和从该弯曲部42Ba的两端大致平行延伸的两根直线部分42Bb、42Bc构成。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的弯曲部42Aa的最小曲率半径r1由使用的大管径铠装加热器来确定。此外,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的弯曲部42Ba的最小曲率半径r2(<r1)由使用的小管径铠装加热器来确定。
在上述罐体41内的加热器部42的上侧附近,而且,在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内侧的非发热部(图4A的C区域)一侧的侧壁上,配置有水位传感器43。此外,以包围罐体41内的水位传感器43周围的方式,设置有截面为コ字状的分隔板47。该分隔板47与罐体41内的侧壁一起,形成截面为长方形状的筒体。分隔板47的下端比罐体41的底部41b靠上侧,而且,处于比第1、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A、42B的最下部还靠下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分隔板47的上端为从加热器部42的最下部到水位传感器43的安装位置的高度的两倍以上的高度。此外,在罐体41内的与水位传感器43对置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8。
上述水位传感器43是自加热的热敏电阻,在水中,对应于20℃~100℃的水温,检测出100℃~140℃左右的温度。与此相对,在空气中,检测出大致140℃~150℃左右的温度。此外,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8检测的水温,判定由水位传感器43检测出的温度,借此,判定水位传感器43的安装位置处是否存在水,即判定罐体41中水的有无。
图5A及图5B是包含上述罐体41的蒸汽发生装置40全体的构成图,图5A是侧视图,图5B是图5A中的V-V′箭头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5A及图5B所示,以覆盖内侧配置有第1、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A、42B的罐体41的上侧开口的方式,安装着蒸汽吸引喷射器44。从该蒸汽吸引喷射器44中的内部喷嘴45的入口45a流入的流体(蒸汽),从内部喷嘴45的喷出口45b喷出,从外部喷嘴46的喷出口46a喷出。这时,由于内部喷嘴45的喷出侧与罐体41的内部空间连通,因此,罐体41内产生的饱和蒸汽被引入到外部喷嘴46的喷出口46a一侧,与从内部喷嘴45的喷出口45b喷出的蒸汽一起,从外部喷嘴46的喷出口46a喷出。即罐体41内的水沸腾而产生的100℃、1个大气压的饱和蒸汽,被通过外部循环通路60(图3所示)的循环气流所吸引。根据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结构,饱和蒸汽被快速吸引而上升,蒸汽发生装置40内没有压力作用,因此,不会妨碍饱和蒸汽的释放。
接着,说明本蒸汽烹调器1的控制系统。
控制装置80由微型计算机及输入输出回路等构成,如图6所示,连接有送风风扇28、蒸汽加热加热器52、挡板68、排水阀70、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操作面板11、水箱用水位传感器36、水位传感器43、检测加热室20(图3所示)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1、检测加热室20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82以及泵35。此外,基于来自水箱用水位传感器36、水位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81及湿度传感器82的检测信号,依据既定程序对送风风扇28、蒸汽加热加热器52、挡板68、排水阀70、第1蒸汽发生加热器42A、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B、操作面板11及泵35进行控制。
下面,根据图6及图3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蒸汽烹调器1的动作。当按压操作面板11的电源开关(图中未示)时,接通电源,通过操作面板11的操作,开始加热烹调的运行。这样一来,首先,控制装置80,关闭排水阀70,在通过挡板68关闭排气通路67处于的状态下,开始泵35的运行。此外,借助于泵35,从水箱30,通过第1~第4给水管31~34,向蒸汽发生装置40的罐体41内供水。之后,当水位传感器43检测到罐体41内的水位达到既定水位时,停止泵35,终止给水。
接着,给上述第1、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A、42B通电,通过第1、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A、42B对存留在罐体41内的既定量的水加热。
接着,在给上述第1、第2蒸汽发生加热器42A、42B通电的同时,或者在罐体41内的水的温度达到既定温度时,打开送风风扇28,同时给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电。这样一来,送风风扇28从吸入口25吸入加热室20内的空气(含蒸汽),将空气(含蒸汽)送出到外部循环通路60中。这时,由于送风风扇28使用离心风扇,因此,与螺旋桨式鼓风机相比,能产生高压。进一步,令送风风扇28所用的离心风扇在直流马达作用下高速旋转,由此,能使循环气流的流速很快。
随后,当上述蒸汽发生装置40的罐体41内的水沸腾时,产生饱和蒸汽,产生的饱和蒸汽在蒸汽吸引喷射器44处与通过外部循环通路60的循环气流合流。此外,从蒸汽吸引喷射器44喷出的蒸汽通过第3管63,在高速下流入蒸汽升温装置50。
随后,流入上述蒸汽升温装置50中的蒸汽,被蒸汽加热加热器52加热后,变成大致300℃(根据烹调内容而不同)的过热蒸汽。该过热蒸汽的一部分从设在下侧顶板面板54上的多个顶板蒸汽吹出口55朝向加热室20内的下方喷出。此外,过热蒸汽的其他部分通过设在蒸汽升温装置50左右两侧的蒸汽供给通路23,从加热室20的两侧面的侧面蒸汽吹出口22喷出。
这样,可将从上述加热室20的顶板侧喷出的过热蒸汽以朝向中央被加热物90侧的趋势更好地供给,并且从加热室20左右的侧面一侧喷出的过热蒸汽冲到托盘21上之后,以从被加热物90下方包围被加热物90的方式,一边上升一边被供给。其结果是,在加热室20内,产生在中央部向下吹而在其外侧上升的方式的对流。此外,对流的蒸汽,反复进行着这样的循环即顺次从吸入口25被吸入,通过外部循环通路60,然后再返回加热室20内。
于是,通过在上述加热室20内形成过热蒸汽的对流,可一边维持加热室20内的均匀的温度、湿度分布,一边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从顶板吹出口55与侧面吹出口22喷出,并使该过热蒸汽更有效地冲到载置在架子24上的被加热物90上。这样,通过过热蒸汽的冲撞,对被加热物90加热。在这种情况下,与被加热物90的表面接触的过热蒸汽,在被加热物90的表面上结露时放出潜热而能加热被加热物90。由此,可以快速、可靠地将过热蒸汽的大量热均匀地施加到被加热物90的整个面上。结果,可以均匀地、更好地实现加热烹调。
此外,在上述加热烹调运转时,随着时间的经过,加热室20内的蒸汽量增加,数量上的剩余部分的蒸汽,从排放口27经由排放通路64和排气管65,从排气口66排放到外部。这时,通过设在排放通路64上的散热器69,冷却通过排放通路64的蒸汽并使其结露,借此,可防止蒸汽以原来的状态排放到外部。此外,由于散热器69而在排放通路64内结露的水,掉落到排放通路64内,被导入托盘21中,与因烹调产生的水一起在烹调结束后进行处理。
烹调结束后,通过上述控制装置80将烹调结束的信息显示在操作面板11上,而借助于设置在操作面板11上的蜂鸣器(图中未示)发出信号声音。根据这些信息或蜂鸣器得知烹调结束的使用者打开门12时,控制装置80通过传感器(图中未示)探测到门12已经打开,在瞬间打开排气通路67的挡板68。这样一来,外部循环通路60的第1管61通过排气通路67与排气导管65连通,加热室20内的蒸汽在送风风扇28的作用下,通过吸入口25、第1管61、排气通路67及排气导管65从排气口66排出。该挡板的动作,与烹调中使用者打开门12具有地起作用。由此,使用者不会暴露在蒸汽中,可以安全地从加热室20内取出被加热物90。
然而,如上所述,本蒸汽烹调器的加热原理是,将100℃以上的过热蒸汽供给被加热物90的表面并通过过热蒸汽的冷凝潜热,将大量的热能供给被加热物90。即,在被加热物90的表面为100℃以下、喷射的蒸汽为100℃以上的过热蒸汽的情况下,附着在被加热物90表面的过热蒸汽冷凝而将冷凝潜热赋予被加热物90,并且因冷凝产生的100℃的水(热水)浸透被加热物90中,使其内部温度上升。
但是,在加热一碗米饭的情况下,是不能原样采用上述本蒸汽烹调器的加热原理的。换句话说,米饭成一粒一粒的小的形状。因此,当给米饭供给过热蒸汽时,其结果是,将大量的热赋予给一粒一粒的米饭,因而,米饭粒的表面温度会立即超过100℃。然而,当米饭粒的表面温度超过100℃时,过热蒸汽在米饭粒的表面反复冷凝·蒸发,因此,其结果是不能冷凝。因此,不能令100℃的冷凝水(热水)浸透到米饭粒内(即,热很难以传递到其中),到温度变成所谓的合适温度的60℃~70℃的温度,需要5分钟。
综上所述,在对一碗米饭加热的情况下,不用对蒸汽加热而喷出温度为80℃~90℃的蒸汽时加热时间变短。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蒸汽升温装置50,集中了以下这样的研究,不论是在加热一碗米饭的情况这样的小的食品还是块状表面积大的食品,都能更有效地进行加热。
下面,根据图7A及图7B,更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特征的上述蒸汽升温装置50。图7A是从下侧观察蒸汽升温装置50的平面图,图7B是从蒸汽供给口侧观察蒸汽升温装置50的侧视图。蒸汽升温装置50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具有平面形状大致为五角形的凹部51a的碟形箱51内,配置有大功率(1000w)的作为大管径铠装加热器的蒸汽加热加热器52。此外,虽然图7A及图7B中没有示出,但是,碟形箱51的凹部51a的开口由设置在加热室20的顶板面上的金属制顶板面板54(图3所示)覆盖。
上述碟形箱51的凹部51a包括与蒸汽供给管94A、94B、94C连接的第1侧壁91;通过R部105A与该第1侧壁91的一侧邻接且相对第1侧壁91大致垂直的第2侧壁92A;通过R部105B与该第1侧壁91的另一侧邻接且相对第1侧壁91大致垂直且平行于第2侧壁92A的第3侧壁92B;通过R部106A与上述第2侧壁92A邻接且相对第2侧壁92A成钝角的第4侧壁93A;通过R部106B与上述第3侧壁92B邻接且相对第3侧壁92B成钝角且相对第4侧壁93A成钝角的第5侧壁93B。此外,第4侧壁93A与第5侧壁93B通过R部107连接。此外,碟形箱51由挤压加工而形成,借此,设置具有凹部51a的角部即弯曲面的R部105A、105B、106A、106B、107。
在上述碟形箱51中,与蒸汽供给管94A、94B、94C连接的第1侧壁91一侧(图7A的右侧)是本蒸汽烹调器1的背面侧,第4侧壁93A、第5侧壁93B侧(图7A的左侧)为前面侧。在第1侧壁91的大致中央连接有带蒸汽供给口95B的蒸汽供给管94B,在该蒸汽供给管94B的两侧隔开既定间隔而分别连接有带蒸汽供给口95A、95C的蒸汽供给管94A、94C。此外,从第2侧壁92A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隔开既定间隔地设置蒸汽吹出口101A、102A、103A、104A,并且,在与这些蒸汽吹出口101A~104A对置的第3侧壁92B的位置,设有蒸汽吹出口101B、102B、103B、104B。这些蒸汽吹出口101A~104A及蒸汽吹出口101B~104B连接在图3所示的蒸汽供给通路23上。此外,在蒸汽供给管94A、94B、94C的入口侧,通过图3所示的第3管63连接着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喷出侧。
此外,上述蒸汽加热加热器52是相对从蒸汽供给口95A、95B、95C流入的蒸汽流的中心线L大致线对称的平面形状,并包括与中心线L大致平行且隔开既定间隔地配置的2处的第1、第2非发热部52b、52c;一端分别与该第1、第2非发热部52b、52c的顶端相连,并朝向凹部51a的中央弯曲的大致U字状的两处的第1、第2发热部52a-1、52a-2;将该两个位置的第1、第2发热部52a-1、52a-2另一端之间连接在一起的大致为コ字状的第3发热部52a-3。此外,在蒸汽加热加热器52的第1~第3发热部52a-1~52a-3的外周及第1、第2非发热部52b、52c的一部分外周上,卷绕有螺旋状的散热片56。具有上述构成的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过将第1、第2非发热部52b、52c贯通蒸汽供给管94A、94C外侧的第1侧壁91而固定,安装在碟形箱51上。此外,在第1、第2非发热部52b、52c的顶端上连接有电气配线(图中未示)。
图8是沿上述碟形箱51的中心线L的纵剖视图。在碟形箱51的凹部51a内,在配置在中心线L上的蒸汽供给管94B上,连接有沿中心线L水平配置的蒸汽喷射管111的一端。此外,蒸汽喷射管111的另一端在凹部51a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加热室20一侧弯曲,位于构成顶板面板54一部分的碟形箱51的盖部件54a里面的最附近位置。此外,在盖部件54a上,以包围蒸汽喷射管111的另一端开口111a的方式设置有孔112。
图9是图8的上述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附近的放大图。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具有内径为15mm的圆形,盖部件54a的孔112构成直径为24mm的圆形,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与盖部件54a的孔112以构成同心圆的方式配置着。结果,在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与盖部件54a的孔112之间设有间隙。此外,蒸汽喷射管111的上述另一端从盖部件54a的内表面向蒸汽升温装置50一侧伸进大致2mm~5mm。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碟形箱51的盖部件54a上,设置有开闭孔112的开闭机构113。关于该开闭机构113的具体构成,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简化地构成为,将圆形板以其外周部的一点为旋转中心,按照图9的虚线和实线所表现的方式旋转滑动,借此打开或关闭孔112。
具有上述构成的上述蒸汽升温装置50,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运作。首先,对加热一碗米饭或1碟炒面情况这样的加热小粒状或细线状的被加热物的集合体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令设置在上述碟形箱51的盖部件54a上的开闭机构113旋转滑动,打开盖部件54a的孔112。与此同时,将盛有例如上述米饭的碗或盛有上述炒面的碟放置在架子24上的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的正下方。随后,以上述顺序,进行加热烹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80,不给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电,或者以非常弱的电流(断续的也可以)通电,实质上不对从蒸汽供给管94A~94C供给的蒸汽加热。
这样一来,将从上述蒸汽供给管94B供给的80℃~90℃的蒸汽经由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朝向正下方喷出。这时,如图9所示,在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与盖部件54a的孔112之间设有间隙。此外,蒸汽喷射管111的上述另一端伸入到距盖部件54a内表面大致2mm。此外,由于穿过蒸汽喷射管111的蒸汽在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功能作用下而从开口111a以非常高的速度喷出,所以,如箭头(A)所示,处于凹部51a内的蒸汽喷射管111的上述另一端部周围的蒸汽,在自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的作用下被吸入,可将大量的蒸汽喷出到作为被加热物90的一碗米饭或一碟炒面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例如一碗米饭的情况下,能将来自蒸汽发生装置40的80℃~90℃的蒸汽而不是过热蒸汽喷射到被加热物90上。因此,可防止例如米饭粒的表面温度立即超过100℃,能有效地进行米饭粒表面处的蒸汽冷凝,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其结果是,可在大约2分钟内将一碗米饭加热到所谓合适温度的60℃~70℃。
在这种情况下,若在上述盖部件54a的孔112周围设置有喷出上述过热蒸汽用的顶板蒸汽吹出口55,则由于处于蒸汽喷射管111的上述另一端部周围的蒸汽的一部分也从孔112周围的顶板蒸汽吹出口55喷出,所以由于从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的作用而从蒸汽喷射管111的周围吸入的上述蒸汽的喷出效果降低。
图10是从下侧观察的、用盖部件54a盖住上述碟形箱51的凹部51a的开口的状态下的蒸汽升温装置50的平面图。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蒸汽吹出口55不设置在以孔112为中心的既定半径内,而是沿着碟形箱51的第1~第5侧壁91~93B设置成一列。于是,可防止被从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吸入而导致从孔112喷出的蒸汽的喷出效果的损失,能对于被加热物90有效地喷出80℃~90℃的大量蒸汽。此外,在例如孔112的直径为24mm的情况下,上述既定半径为50mm左右。
接着,说明进行普通的加热烹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令设置在碟形箱51的盖部件54a上的开闭机构113旋转滑动,关闭盖部件54a的孔112。与此同时,将例如肉块之类的被加热物90放置在架子24上。之后,以上述顺序进行加热烹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80,给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电,对于从蒸汽供给管94A、94C供给的蒸汽加热,产生过热蒸汽。
这样一来,从上述蒸汽发生装置40(图3所示)供给的蒸汽,通过蒸汽供给口95A、95C流入碟形箱51内。于是,被蒸汽加热加热器52加热,产生过热蒸汽,该生成的过热蒸汽如图10所示,从在盖部件54a上沿着碟形箱51的第1~第5侧壁91~93B而设置成一列的顶板蒸汽吹出口55喷出到加热室20内。进而,上述生成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从隔着中心线L对置的第2、第3侧壁92A、92B上所设置的蒸汽吹出口101A~104A、101B~104B,经由蒸汽供给通路23(图3所示),向加热室20内喷出。
在这里,在进行上述普通的加热烹调的情况下,上述开闭机构113打开盖部件54a的孔112时,来自位于碟形箱51中央的蒸汽喷射管111的开口111a与盖部件54a的孔112的喷出量增多,来自位于碟形箱51周围的顶板蒸汽吹出口55的喷出量减少。其结果是,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难以均匀地喷出到加热室20内,在烹调表面积大的被加热物90的情况下或烹调大量的被加热物90的情况下,会在碟形箱51的中央部与周围部产生烧烤不均或温度不均。
鉴于此,通过关闭上述盖部件54a的孔112,蒸汽喷射管111内的静压非常高,所以,穿过蒸汽喷射管111的蒸汽从蒸汽喷射管111的上述另一端与开闭机构113之间的间隙排放出到碟形箱51的凹部51a内,结果,从位于碟形箱51周围的顶板蒸汽吹出口55均匀地喷出大量的过热蒸汽。
这样,在例如对肉块之类的表面积大的被加热物90加热烹调的普通加热烹调的情况下,关闭盖部件54a的孔112,将被蒸汽加热加热器52加热的大量过热蒸汽从顶板蒸汽吹出口55喷射到被加热物90上。于是,将过热蒸汽的冷凝潜热施加给被加热物90并且令100℃的冷凝水(热水)浸透到被加热物90中,使内部温度上升,可以均匀地、更好地实现加热烹调。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上述盖部件54a的顶板蒸汽吹出口55在周围设置一列,但并不限于此。重要的是,只要不设置在以盖部件54a的孔112为中心的既定半径内,不降低在从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作用下被吸入的蒸汽的喷出效果即可。
此外,虽然没有详述,但是,在加热上述小粒状或细线状的被加热物的集合体的情况下不给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电或以非常弱的电流(也可以是断续的)通电,在进行普通的加热烹调的情况下对蒸汽加热加热器52通电的切换控制是由控制装置80根据来自操作面板11的指示进行的。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控制装置80构成上述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蒸汽喷射管111通过令其另一端向加热室20侧弯曲而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构成。换句话说,蒸汽喷射管120的不与蒸汽供给管94B连接的另一端侧延伸到凹部51a的大致中央部而开放。此外,设置有与蒸汽喷射管120的开口120a对置并相对盖部件54a大致倾斜45度的整风板121。于是,借助于整风板121,可将从开口120a喷射的蒸汽喷射方向改变为朝向盖部件54a的孔112的方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上述蒸汽喷射管111设置在蒸汽升温装置50的碟形箱51内,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将来自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蒸汽通过与第3管63不同的蒸汽喷射管不经过碟形箱51而直接导入加热室20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40);借助加热器(52)令由所述蒸汽发生装置(40)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95)供给的蒸汽升温并生成过热蒸汽的蒸汽升温装置(50);将由所述蒸汽发生装置(40)产生的蒸汽导向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供给口(95)的蒸汽供给管(63、94);在顶板上设置蒸汽吹出口(55)且对被加热物(90)加热用的加热室(20);以及将所述蒸汽发生装置(40)产生的蒸汽导向所述加热室(20)并喷射到所述加热室(20)内的蒸汽喷射管(111),利用从所述蒸汽喷射管(111)喷射的蒸汽和从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供给并从所述蒸汽吹出口(55)的吹出的过热蒸汽,对所述加热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进行加热。
2.一种蒸汽烹调器,其特征是,包括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40);借助加热器(52)令由所述蒸汽发生装置(40)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95)供给的蒸汽升温并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升温装置(50);在顶板上设置有蒸汽吹出口(55、112),借助于从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供给的、从所述蒸汽吹出口(55、112)吹出的过热蒸汽,对被加热物(90)加热用的加热室(20),并且,设置在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上的所述蒸汽吹出口(55、11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大致中央,还包括蒸汽喷射管(111),配置在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内,一端与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的所述多个蒸汽供给口(95)的任一个连接,另一端侧向所述加热室(20)一侧弯曲,所述另一端的开口(111a)配置成该开口(111a)相对于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的投影位于设在所述顶板大致中央的所述蒸汽吹出口(112)内;接通·断开向所述加热器(52)的通电的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80),所述加热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也能被来自所述蒸汽喷射管(111)的蒸汽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大致中央的所述蒸汽吹出口(112)的直径大于所述蒸汽喷射管(111)的所述另一端开口(111a)的外径,所述蒸汽喷射管(111)的所述另一端比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大致中央处所设置的所述蒸汽吹出口(112)更位于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吸引喷射器(44),所述蒸汽吸引喷射器(44)吸引由所述蒸汽发生装置(40)产生的蒸汽,并且将该蒸汽吹出到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的各蒸汽供给口(9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闭设置在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大致中央的所述蒸汽吹出口(112)的开闭机构(11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上的所述蒸汽吹出口(55、112)中、除设置在所述顶板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112)以外的蒸汽吹出口(55),设置在以设于所述顶板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112)为中心的既定半径区域的外侧。
7.一种蒸汽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40);借助加热器(52)令由所述蒸汽发生装置(40)产生的、从多个蒸汽供给口(95)供给的蒸汽升温并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升温装置(50);在顶板上设置有蒸汽吹出口(55、112)、且借助于从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供给并从所述蒸汽吹出口(55、112)吹出的过热蒸汽对被加热物(90)加热用的加热室(20),并且,设置在所述加热室(20)的顶板上的所述蒸汽吹出口(55、11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大致中央,还包括蒸汽喷射管(120),配置在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内,一端与所述蒸汽升温装置(50)的所述多个蒸汽供给口(95)的任一个连接,另一端侧延伸到所述加热室(20)的所述顶板大致中央部而开放;整风板(121),与所述蒸汽喷射管(120)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开放端对置地设置,将从所述蒸汽喷射管(120)喷射的蒸汽的喷射方向改变为朝向设置在所述顶板大致中央的蒸汽吹出口(112)的方向;接通·断开向所述加热器(52)的通电的加热器通电控制机构(80),所述加热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也能被经由所述蒸汽喷射管(120)及整风板(121)供给的蒸汽加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蒸汽烹调装置,在对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食品加热的情况下,不给蒸汽加热加热器通电,或者以非常弱的电流通电,实质上不对从蒸汽供给管(94A~-94C)供给的蒸汽加热。这样,将来自蒸汽供给管(94B)的80℃~90℃的蒸汽从蒸汽喷射管(111)开口(111a)向正下方喷出。这样一来,处于碟形箱(51)内的蒸汽喷射管(111)端部周围的蒸汽,在自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的作用下被吸入,可将大量的蒸汽喷出到一碗米饭或一碟炒面上。其结果是,可防止例如米饭粒的表面温度立即超过100℃的情况发生,可有效地进行米饭粒的表面上的冷凝,能更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
文档编号F24C15/32GK1985127SQ20058002385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4日
发明者安藤有司, 上田真也, 松林一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