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46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空气调节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不用水泵和电子控制,生产及使用成本低且操作安全可靠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着各种空调设备,如家用空调机、冷气扇、塔扇、空气清新机、暖风机、电风扇等。由于空调机的购置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且位置固定而不易移动,因此廉价且实用的小型的冷气扇、暖风机、电风扇也为许多人所喜爱。其中,冷气扇是一种在进风口处设有供水装置,通过高速气流将供水装置上的水以水气的状态送出,达到对空气进行加湿和降温效果的小型设备,其具有体积小,占用室内空间小,移动及使用方便灵活,与空调机相比成本低且又节能等特点。现有的冷气扇是在机体内底部装有水箱和与水箱相连的水泵,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送到机体顶部,由机体顶部喷洒到吸水纸上,再由高速气流将水以水气的状态送出,这类设备采用电子装置对水泵送水量及湿度等进行控制,由于使用较为复杂的电子装置及水泵,导致这种装置的结构复杂且体积增大,并增加了故障点及生产和购置成本。

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上下互换式水箱供水,供水量可调,水箱互换方便快捷,生产及使用成本低且操作安全可靠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该空气加湿机构包括两个易拆装且可互换的第一水容器及第二水容器;引导水流用的上导水槽和下导水槽;一个用于装设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的机架;一个储存和散发水分的储水装置;及一个控制出水及调节出水量用的供水组件;所述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活动设置于机架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上导水槽和下导水槽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容器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的上方,储水装置设于机架的后侧,并位于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之间,供水组件连接于第一水容器与储水装置之间。
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是横截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塑料水箱,在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上分别设有可互换为入水口或出水口的第一出、入水口及第二出、入水口,且在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的外侧各设有一个手柄。
上导水槽和下导水槽为上部敞口的槽状体,其中,在上导水槽的靠储水装置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孔,上导水槽另一侧侧壁外侧设有连接柱;在下导水槽底部设有与第二水容器的第二出、入水口相对的下水口,下导水槽的一侧侧壁外侧设有连接柱。
机架由呈竖向设置的前机架和后机架连接而成,前机架和后机架为槽形壳状体,在后机架的上下两端近端部设有与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形状相对应的水容器座,在后机架外侧设有风栅。
储水装置包括吸水体及吸水体固定架,其中,吸水体固定架由竖向设置的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连接而成,固定架的上端与供水组件连接,其下端与第二水容器连接;吸水体为条块状体,它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之间,其上端贴合于上导水槽的设有出水孔的侧壁外侧,其下端插入下导水槽内。
吸水体为吸水纸、海绵或吸水纤维。
吸水纸固定架的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为槽形框架,两者为可拆式扣合连接,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框架内沿上下方向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向内下侧倾斜的导流片。
导流片呈弧形,其下边缘靠近吸水纸或与吸水纸相接触。
供水组件包括水容器连接套、阀套、阀杆、弹簧、密封塞、连接套密封圈及开关柄,其中,所述水容器连接套为三通式管状体,其上端设有内螺纹,设有内螺纹部分的管体内装有连接套密封圈,水容器连接套管体内中部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分隔出密封室,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分别设有上漏水孔、下漏水孔,在水容器连接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室贯通的外凸的带外螺纹的水平端口;阀套一端螺纹连接于水容器连接套的水平端口上,阀套内装有可由开关柄带动水平移动或转动的阀杆,该阀杆的一端伸出水容器连接套外,其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可随阀杆在密封室内移动或转动,使上漏水孔、下漏水孔打开或关闭;在阀杆上位于水阀套内装有弹簧;阀杆的外伸端端部装有可转动开关柄。
密封塞是与水容器连接套的密封室内部形状相对应的中空柱状体,其一端敞口,该敞口端的端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弧形凹槽,密封塞的另一端的端盖上开有与阀杆连接的连接孔。
开关柄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于阀杆的端部,开关柄一端端部与阀套相接触,且开关柄绕销轴转动至其第一平面与阀套的端面接触时,水容器连接套的上漏水孔、下漏水孔被密封塞堵住而关闭;开关柄绕销轴转动至其第二平面与阀套的端面接触时,密封塞错开或部分错开水容器连接套的上漏水孔、下漏水孔而使上漏水孔和下漏水孔开启;在上漏水孔、下漏水孔处于打开状态,开关柄与阀杆同步转动时,通过密封塞堵住上漏水孔、下漏水孔的多少来调节供水量。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现有空气加湿装置结构及控制复杂,生产及购置成本高等缺陷。本发明巧妙地利用重力原理,将传统的通过水泵送水改为上下互换式水箱供水,实现了自流式供水,既减少了水泵和电子控制装置的故障和水泵运行的噪声,又节省了电能。且由于不用水泵和电子控制,使得加湿装置的生产及使用成本降低,且操作和运行的安全性能提高。同时,由于上下水箱为抽屉式水箱,互换时拆装方便快捷。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后侧平面示意图,图2B为去掉后机架的后视立体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A-A剖视图,图2D为图2C的A部放大图,图2E为图2C的B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储水装置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供水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立体示意图,图5B为部件分解示意图,图5C为供水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结构剖视图,图5D为供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结构剖视图,图5E为密封塞立体示意图,图5F为密封塞另一侧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上导水槽和下导水槽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上导水槽立体示意图,图6B为下导水槽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发明主要涉及冷气扇、塔扇、暖风机、空气清新机及空调机等空气调节设备中用于进口风的送水加湿结构,而不涉及空气调节设备的其它部分,因此对其它结构不作详述。
参阅图1~图3,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包括第一水容器11、第二水容器12、上导水槽21、下导水槽22、机架30、储水装置40及供水组件50,上述构件连接成如图2A~图2C所示的空气加湿机构,该机构可装设于冷气扇、塔扇、暖风机、空气清新机及空调机等空气调节设备的进风口处。
所述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结构如图3所示,两个水容器是由塑料制成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水箱式容器,其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本例中为矩形,在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出、入水口111及一个第二出、入水口121,当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上下互换时,第一水容器成为第二水容器,相应地,第一水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便成为第二水容器的入水口,而第二水容器则成为第一水容器,第二水容器的入水口则成为第一水容器的出水口。在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的外侧各设有一个手柄112、122,以便于互换操作。如图2A~图2C,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用类似于抽屉的结构活动设置于机架3 0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使其便于拆装。实际使用时,将装满水的第一水容器11和空的第二水容器12分别装在机架30的上下两端近端部的水容器座321、322内。开启供水组件50后,第一水容器11内的水逐渐滴落至储水装置40,其中一部分水被高速气流吹向室内,另一部分水沿储水装置向下流到其下部的第二水容器12中。当第一水容器内的水流完时,同时将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取出,将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各翻转180度后装入机架上的水容器座321、322内互换使用。
所述上导水槽21、下导水槽22结构如图6A、图6B所示,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为上部敞口的槽状体,其靠外侧和内侧的两个长的侧壁是与吸水纸固定架42的后固定架422形状相对应的弧面。图6A中,在上导水槽21的靠储水装置40一侧的侧壁与其底板的结合部间隔地设有多个出水孔211,上导水槽另一侧侧壁外侧设有连接柱212,用于和吸水体固定架42的前固定架421相连接。由第一水容器11流出的水首先流入上导水槽21,并经上导水槽底部的多个出水孔211流出到储水装置40。图6B中,在下导水槽22底部中央设有下水口221,该下水口通过一短管延伸到下导水槽外部,并与第二水容器12的第二出、入水口121的相对(参阅图2E)。下导水槽的一侧侧壁外侧设有连接柱222,用于和吸水体固定架42的前固定架421相连接,经储水装置40流下的水聚集在下导水槽22中,并由其下水口221流入第二水容器12内。如图2A~图2C,上导水槽21、下导水槽22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容器11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12的上方,并用螺钉经各自的连接柱212、222与吸水体固定架42的前固定架421相连接。
图3中,机架30由呈竖向设置的前机架31和后机架32对合扣接而成,前机架31和后机架32为槽形壳状体,在后机架32的上下两端近端部设有水容器座321、322,它们是与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的形状相对应的槽形座,其外侧开口,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可以类似于抽屉的方式从水容器座321、322的开口处装入或拉出。在后机架32外侧设有风栅323。
如图4所示,所述储水装置40包括吸水体41及吸水体固定架42,它用于吸收第一水容器11流出的水,并通过所具有的微孔状结构使得其内的水被风扇的调整气流以水气的形式吹出。其中的吸水体41为具有微孔结构的吸水纸、海绵或吸水纤维等,本例中为吸水纸,由成熟产品可供选用,如图4,吸水体41为条块状体,其上布满菱形的微孔,它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架421和后固定架422之间。所述吸水体固定架42由竖向设置的前固定架421和后固定架422构成,前固定架421和后固定架422是由左、右及上、下侧板围成的前后贯通的槽形框架,两者为可拆式扣合连接,两者扣合后用螺钉固定。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框架内沿上下方向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向内下侧倾斜的导流片4211、4221,导流片4211、4221表面呈弧形,其下边缘靠近吸水体41或与吸水体相接触,该导流片用于将下落的水流引向吸水体41。如图2C~图2E,在前固定架421的上部固定有上导水槽21,吸水体41的上端贴合于上导水槽21的设有出水孔211的侧壁外侧,并用夹子43与上导水槽侧壁固定,吸水体下端插入下导水槽22中。如图2B、图2C,该储水装置40通过其前固定架421固定于后机架32内,并位于上部的第一水容器11和下部的第二水容器12之间。
所述供水组件50是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水容器11及调节水量的控制机构,如图5A~图5E所示,供水组件50包括起水阀作用的水容器连接套51、阀套52、阀杆53、弹簧54、密封塞55、连接套密封圈56及开关柄57。图5A、图5B中,所述水容器连接套51为直立的三通式管状体,其上下两端和中部各有一个出口,水容器连接套的上端设有一段内螺纹,该段螺纹管的内径对应于第一水容器11的第一出、入水口111的外径,两者螺纹连接。在螺纹部分的管体与其下部的主管结合部的台阶处装有连接套密封圈56,以防漏水。如图5C、图5D,在水容器连接套管体内中部通过上隔板511和下隔板512分隔出圆筒状密封室513,上隔板和下隔板上远离密封室开口的一端偏离管中心线分别设有相对中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在水容器连接套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室513贯通的外凸的环台状水平端口514,该端口带有与阀套52连接用的外螺纹。阀套52的一端敞口并带有内螺纹,其另一端设有端盖,端盖上开有阀杆孔521。阀套一端通过其内螺纹连接于水容器连接套的水平端口514上。阀套52内装有阀杆53,该阀杆为圆柱体,其一端开有轴向螺纹孔531,另一端近端部设有径向销轴孔,阀杆的一端伸出水容器连接套外,它可由开关柄57带动水平移动或转动。阀杆另一端通过螺钉58经其螺纹孔531连接有橡胶密封塞55,该密封塞相当于一个阀芯,它是与水容器连接套的密封室513内部形状相对应的中空柱状体,如图5E、5F,密封塞的一端呈中空状且敞口,该敞口端的端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弧形凹槽551,以便于在转动时改变堵住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的面积,达到调节漏水量的目的。密封塞的另一端的端盖上开有与阀杆53上的螺纹孔531对应的连接孔552,螺钉58经密封塞的开口端穿过连接孔552与阀杆53的螺纹孔531螺纹连接。因密封塞55与阀杆53连为一体,使其可随阀杆在密封室513内移动或转动,使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打开或关闭。在阀杆53上位于水阀套52内装有弹簧54,用于使密封塞55在关闭状态时被顶紧而防止漏水。在阀杆53的外伸端端部装有可转动开关柄57,如图5A、图5C,该开关柄通过销轴59可转动连接于阀杆53的端部,开关柄一端端部与阀套52相接触,如图5C,当扳动开关柄57,使其绕销轴59转动至其第一平面571与阀套52的端面接触时,阀杆53将密封塞55推动至其敞口端与水容器连接套的密封室513侧壁接触,使得密封塞上的弧形凹槽551也偏离了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此时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被密封塞55完全堵住而关闭。如图5D,当向下扳动开关柄57,使其绕销轴59转动至其第二平面572与阀套52的端面接触时,阀杆53将密封塞55向密封室外侧拉出至其敞口端错开或部分错开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而使上漏水孔和下漏水孔开启。在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开关柄转动阀杆53可对水的流量进行调节。阀杆53在开关柄带动下转动时,密封塞55端部的弧形凹槽551堵住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的面积也在发生变化,使得水的流量得以调节。如图1、图2C、图2D,该供水组件50连接于第一水容器11与储水装置40之间,其水容器连接套51上端与第一水容器11的第一出、入水口111螺纹连接,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下端伸入设置在储水装置40上部的上导水槽21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当需要送水时,将开关柄57向下扳动90°,此时第一水容器11内的水通过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流出,并进入上导水槽21内,上导水槽内的水经导水槽侧底部的出水孔211流出,由于吸水体41紧贴上导水槽侧面的出水孔,流出出水孔的水浸湿吸水体41,并沿着吸水体往下流,下流过程中由风扇吹出的高速气流将部分水以水气的形式从出风口送出,而另一部分水则继续流到下导水槽22中聚集,下导水槽内的水通过底部的下水口221流入到第二水容器12中,可循环使用。当第一水容器11的水流完时,先将开关柄57复位,拧下水容器连接套51,将其旋到第二水容器12的第二出、入水口121上,再将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互换位置并装入,即可恢复送水过程。如此循环直至第二水容器内的水用完,再加水继续送水。当需调节水量大小时,在开启状态时直接旋转开关柄57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易拆装且可互换的第一水容器(11)及第二水容器(12);引导水流用的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一个用于装设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的机架(30);一个储存和散发水分的储水装置(40);及一个控制出水及调节出水量用的供水组件(50);所述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活动设置于机架(30)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容器(11)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12)的上方,储水装置(40)设于机架(20)的后侧,并位于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之间,供水组件(50)连接于第一水容器(11)与储水装置(4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是横截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塑料水箱,在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上分别设有可互换为入水口或出水口的第一出、入水口(111)及第二出、入水口(121),且在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的外侧各设有一个手柄(112)、(1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为上部敞口的槽状体,其中,在上导水槽(21)的靠储水装置(40)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孔(211),上导水槽另一侧侧壁外侧设有连接柱(212);在下导水槽(22)底部设有与第二水容器(12)的第二出、入水口(121)相对的下水口(221),下导水槽的一侧侧壁外侧设有连接柱(2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0)由呈竖向设置的前机架(31)和后机架(32)连接而成,前机架(31)和后机架(32)为槽形壳状体,在后机架(32)的上下两端近端部设有与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形状相对应的水容器座(321)、(322),在后机架(32)外侧设有风栅(32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40)包括吸水体(41)及吸水体固定架(42),其中,吸水体固定架(42)由竖向设置的前固定架(421)和后固定架(422)连接而成,固定架(42)的上端与供水组件(50)连接,其下端与第二水容器(12)连接;吸水体(41)为条块状体,它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架(421)和后固定架(422)之间,其上端贴合于上导水槽(21)的设有出水孔(211)的侧壁外侧,其下端插入下导水槽(22)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体(41)为吸水纸、海绵或吸水纤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体固定架(42)的前固定架(421)和后固定架(422)为槽形框架,两者为可拆式扣合连接,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框架内沿上下方向分别间隔设有多个向内下侧倾斜的导流片(4211)、(42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4211)、(4221)呈弧形,其下边缘靠近吸水体(41)或与吸水体相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50)包括水容器连接套(51)、阀套(52)、阀杆(53)、弹簧(54)、密封塞(55)、连接套密封圈(56)及开关柄(57),其中,所述水容器连接套(51)为三通式管状体,其上端设有内螺纹,设有内螺纹部分的管体内装有连接套密封圈(56),水容器连接套管体内中部通过上隔板(511)和下隔板(512)分隔出密封室(513),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分别设有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在水容器连接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室(513)贯通的外凸的带外螺纹的水平端口(514);阀套(52)一端螺纹连接于水容器连接套的水平端口(514)上,阀套内装有可由开关柄(57)带动水平移动或转动的阀杆(53),该阀杆的一端伸出水容器连接套外,其另一端通过螺钉(58)连接有密封塞(55),密封塞可随阀杆在密封室(513)内移动或转动,使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打开或关闭;在阀杆(53)上位于水阀套(52)内装有弹簧(54);阀杆(53)的外伸端端部装有可转动开关柄(57)。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55)是与水容器连接套的密封室(513)内部形状相对应的中空柱状体,其一端敞口,该敞口端的端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弧形凹槽(551),密封塞的另一端的端盖上开有与阀杆(53)连接的连接孔(552)。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柄(57)通过销轴(59)可转动连接于阀杆(53)的端部,开关柄一端端部与阀套(52)相接触,且开关柄绕销轴(59)转动至其第一平面(571)与阀套(52)的端面接触时,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被密封塞(55)堵住而关闭;开关柄(57)绕销轴(59)转动至其第二平面(572)与阀套(52)的端面接触时,密封塞(55)错开或部分错开水容器连接套(51)的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而使上漏水孔和下漏水孔开启;在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处于打开状态,开关柄与阀杆(53)同步转动时,通过密封塞(55)堵住上漏水孔(5111)、下漏水孔(5121)的多少来调节供水量。
全文摘要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该机构包括两个易拆装且可互换的第一水容器(11)及第二水容器(12)、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机架(30)、储水装置(40)及供水组件(50)。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活动设置于机架(30)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容器(11)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12)的上方,储水装置(40)设于机架(20)的后侧,并位于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之间,供水组件(50)连接于第一水容器(11)与储水装置(40)之间。本发明采用上下互换式水箱供水,供水量可调,水箱互换方便快捷,生产及使用成本低且操作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4F3/14GK101070985SQ20071007475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
发明者郜天宇 申请人:郜天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