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45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特别是涉及可同步向反方向送风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
背景技术
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着调节温度和湿度用的设备,如空调器、电风扇、暖风机、冷气扇、加湿器等,其中,空调器是以制冷剂等介质在冷凝过程中吸收空气热量而降温实现温度调节,暖风机则是通过其电加热器件将吸入的空气加热后送出而提高室内温度。冷气扇是一种在进风口设置供水装置,通过高速气流将供水装置上的水以水气的状态送出的降温加湿装置,它可达到对空气进行加湿和降温的效果,并因其具有体积小,占用室内空间小,移动及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灵活,与空调相比成本低且又节能等特点而为人们所普遍采用。正如人们所知,在立式空调和冷气扇、塔扇等类似设备上都至少设有向外排风用的竖向的外风栅,现有设备上的外风栅均为单节式风栅,这种单节式风栅在工作时都是由同步电机带动先向一侧摆动,到位后再向另一侧摆动,是一种单向的往复运动。这种工作方式的明显缺陷在于,由于风栅为单向摆动,因此风栅送出的风只能吹向单侧,覆盖面积很小。还由于风栅的一次左右摆动需要一定的循环周期,在同步电机转速为通常的3RPM以下的情况下,其循环周期约为20秒,使得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在某个位置20秒左右才能被风吹到一次,这明显影响了降温效果。其次,由于单节式风栅的长度较长,运行时容易产生噪音。上述问题表明,传统的单节式风栅结构具有出风覆盖面小,工作效率低,降温效果差等明显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同时向左右侧送风,出风覆盖面大,工作效率高,降温效果好,工作时无噪音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该结构包括风栅架,竖向设置于风栅架内的可左右摆动的外风栅,驱动风栅摆动的摆动机构及与摆动机构连接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栅由可同步反向摆动的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构成,它们分别设置于风栅架中部的连接板的上下两侧,且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分别与摆动机构及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由同一电机驱动,经摆动机构推动作同步反向摆动,将风同时向立式风机或冷气扇左右两侧前方送出。
风栅架为可容置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并略宽于其摆动行程的槽状体,在其中部设有连接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的水平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凸出于板面上下两侧的中间设有连接孔的风栅连接柱,在装设水平连接板处的风栅架的左右侧板上开有装设上连杆、下连杆用的缺口,风栅架的顶板和底板上设有风栅连接孔;风栅架固定于机壳内的出风口处。
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是由多根间隔排列的风栅条在中部通过多个柱销与置于风栅条中部缺口内的横板活动连接而成。
柱销的一端端部设有一直径大于柱状体的端帽,且在柱销的端帽一端设有供弹性变形用的第一轴向槽,柱销另一端设有连接用的第二轴向槽,每个柱销的第二轴向槽与每根风栅条缺口固接,每个柱销的另一端通过其第一轴向槽的弹性变形穿置于所述横板上的连接孔,柱销可在横板上的连接孔内转动;所述风栅条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一短枢轴,另一端端部间隔设有第二短枢轴和连接销,连接销上设有供弹性变形用的轴向槽;所述上外风栅的多根风栅条的上端和下外风栅的多根风栅条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地插入风栅架上的顶板和底板上的连接孔内,上外风栅的多根风栅条的下端和下外风栅的多根风栅条的上端的第二短枢轴和连接销分别可转动地插入连接板和上连杆、下连杆上的连接孔和销孔内。
摆动机构为曲柄连接机构或齿轮连杆机构。
曲柄连接机构包括曲柄、上连杆、下连杆,其中,所述曲柄由竖向拨臂和连接座构成,其中连接座为柱状体,其底部设有与电机轴相匹配的连接孔,竖向拨臂偏心设置于连接座上部近边缘处;所述上连杆、下连杆是由长边和位于长边端部并与之垂直的短边构成的L形的板状体,在长边板面上开有与风栅条对应的贯通的销孔,短边的板面上开有供曲柄的竖向拨臂在其中滑动的上滑孔和下滑孔;上连杆、下连杆的长边分别与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活动连接,其短边与短边呈反向设置,曲柄的竖向拨臂活动地穿置于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短边上的上滑孔和下滑孔中。
齿轮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上连杆、下连杆,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分别设有第一竖向拨臂和第二竖向拨臂,第一竖向拨臂和第二竖向拨臂分别偏心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下侧近边缘处;所述上连杆及下连杆是由长边和位于长边端部并与之垂直的短边构成的L形的板状体,且下连杆的长边的长度短于上连杆的长边的长度,在长边板面上开有与风栅条对应的贯通的销孔,短边的板面上开有供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和第二竖向拨臂在其中滑动的上滑孔和下滑孔;上连杆、下连杆的长边分别与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活动连接,其短边与短边呈同向设置且左右位置错开,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和第二竖向拨臂分别穿置于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短边上的上滑孔和下滑孔内。
电机可设置于风栅架外侧的中部、上部或下部,它固定于和机壳连接的电机座内,电机通过其电机轴与曲柄或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任一个相连接。
在外风栅前侧或后侧设有可上下调节的内风栅。
外风栅及柱销由工程塑料制成。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传统单节式风栅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由于将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外风栅设置为上下两节,上下两节可同步反向摆动,且两节外风栅只用一个同步电机驱动,因此大大提高了风栅的工作效率,使得出风的覆盖面增加了一倍,在风栅的同一工作循环内,各位置可两次被风吹过,因此有效缩短了送风的时间间隔。还由于将外风栅设置为上下两节,而有效避免了因外风栅长度过长易于变形而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1A为电机置于机壳内中部示意图,图1B为电机置于机壳内上部示意图,图1C为电机置于机壳内下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其中图2A为电机置于机壳内中部示意图,图2B为电机置于机壳内上部示意图,图2C为电机置于机壳内下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风栅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3A为俯视立体示意图,图3B为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风栅与连杆连接示意图,其中,图4A为俯视立体示意图,图4B为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设有内风栅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6A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B为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可适用于立式空调器、立式暖风机、冷气扇、塔扇等空气调节、对流装置,因本发明仅涉及这类装置的外风栅结构,因此对装置的其它部分不作详述。
参阅图1A~图1C、图2A~图2C,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包括风栅架10、外风栅20、风栅摆动机构30及电机40,如图2A~图2C,所述风栅架10是由顶板12、底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及围成的槽状体,用于容置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其宽度略宽于其摆动行程。在风栅架中部的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上开有缺口17,在缺口位置固定有水平连接板11,用于连接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该连接板11上对应于各风栅条的位置设有与之一体的凸出于板面上下两侧的多个连接柱111,各连接柱中央设有供风栅条端部的第二短枢轴232插入的连接孔1111(见图6A)。在风栅架10的顶板12和底板13上设有风栅连接孔121、131,风栅架的左侧板14、右侧板15上设有内风栅连接孔151。如图1A~图1C,风栅架10用卡接、螺丝固定等一般的固定方法固定于机壳50内的出风口处。
如图1A~图1C所示,在风栅架内装有可左右摆动的外风栅20,与现有单节式外风栅不同,该外风栅20由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上下两节构成,它们可在电机驱动下同步反向摆动。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由工程塑料制成,它们分别呈竖向设置于风栅架10中部的连接板11的上下两侧。更具体地,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的结构由图3A、图3B示出,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包括多根间隔排列的风栅条23,风栅条23为塑料制成的条形板状体,在上外风栅21的风栅条23的上端和下外风栅22的风栅条的下端设有短枢轴231,用于和风栅架10相连接。如图4A~4B,为将多根风栅条23连接成整体外风栅,且使在风栅条能左右摆动,各风栅条中部设有缺口234,在各缺口内装有横板25,各风栅条23通过多个柱销24与横板25活动连接,形成可左右摆动的外风栅20。如图3A、图3B及4A、4B,所述柱销24由耐磨的工程塑料制成,其一端端部设有一直径大于柱状体的端帽241,为使柱销在装配时能通过其端帽直径的缩小而穿过横板25上的小于端帽直径的连接孔,在柱销24靠端帽一端设有供弹性变形用的第一轴向槽242,该轴向槽从柱销靠端帽一端端部延伸至中部,在柱销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向槽243,用于和横板25相连接。各风栅条23与横板25的连接是将每个柱销的第二轴向槽243嵌合固定于每根风栅条缺口234的边沿,各柱销的另一端通过其第一轴向槽242的弹性变形使其端帽241直径缩小,穿过所述横板25上的直径小于端帽241且略大于柱销柱体直径的连接孔251(见图4B)后,其端帽241恢复变形而张开,使柱销24可随风栅条23的摆动而在连接孔251内转动。如图3B,所述下风栅条23的下端设有第一短枢轴231,其上端部呈阶状,在其中一个台阶上设有与之一体的第二短枢轴232,用于和连接板11相连接。在另一个台阶边角处设有与之一体的连接销233,该连接销的自由端设有供弹性变形用的轴向槽2331,该连接销的端部和近中部各设有一个直径大于连接销柱状体的环形轴阶2332、2333,用于限制下连杆313的上下移动。上风栅条23也具有与下风栅条同样且方向相反的结构。如图4B及图1A~1C,所述上外风栅21的多根风栅条23的上端和下外风栅22的多根风栅条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一短枢轴231可转动地插入风栅架10上的顶板12和底板13上的风栅连接孔121、131内,上外风栅21的多根风栅条23的下端和下外风栅22的多根风栅条的上端的第二短枢轴232活动地插入连接板11的连接柱111上的连接孔1111内(见图5、图6A),第二短枢轴232可在连接孔1111内转动。风栅条连接销233通过其轴向槽2331的弹性变形活动地穿过上连杆312、下连杆313上的直径小于其环形轴阶2332、2333,并大于连接销柱状体直径的销孔,其环形轴阶2332、2333分别位于上连杆312的下、上两侧及下连杆312的上、下两侧,以限制上连杆312和下连杆313的上下移动。连接销233可随风栅条23的摆动在上连杆312、下连杆313上的销孔内转动。
所述外风栅20与摆动机构30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机构30为曲柄连接机构31,如图1A~图1C及图2A~2C,该曲柄连接机构31包括曲柄311、上连杆312、下连杆313,在机壳50内位于风栅架10外侧设有曲柄311,该曲柄311由竖向拨臂3111和连接座3112构成并由工程塑料制成,其中连接座3112为柱状体,其底部设有与电机轴41相匹配的连接孔,电机轴41插入连接座3112底部的连接孔内,并用键或螺丝等常用紧固件固定。曲柄的竖向拨臂3111为杆状体,它偏心设置于连接座3112上部近边缘处,它穿置于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的短边上的上滑孔31221和下滑孔31321中(见图4A、图4B)。所述上连杆312和下连杆313分别装在风栅架中部的水平连接板11的上下两侧,该上连杆和下连杆和其与外风栅的连接结构在放大的视4A、图4B中示出,如图示,所述上连杆312、下连杆313是由长边3121、3131和位于长边端部并与之垂直的短边3122、3132构成的L形的板状体,它们由工程塑料制成。在长边3121、3131板面上开有与风栅条23位置相对应的贯通的销孔31211、31311(见图4A~图4B),供穿置风栅条连接销233。短边3122、3132的板面上开有供曲柄311的竖向拨臂3111在其中滑动的上滑孔31221和下滑孔31321(见图4A~图4B),上滑孔和下滑孔的长度取决于外风栅的摆动角度,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如图4A、4B,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的长边3121、3131分别由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的连接销233与之可转动连接,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推动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左右摆动。曲柄311的竖向拨臂3111由下往上穿置于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的短边3122、3132上的上滑孔31221和下滑孔31321中。如图1A~图1C,上连杆312、下连杆313分别装在在风栅架中部的水平连接板11上下两侧,两个连杆的短边一端的上下位置对应但设置方向相反,使得两个连杆推动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同步反向摆动。当曲柄在电机40带动下转动时,其偏心拨臂3111在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的上滑孔31221和下滑孔31321内滑动,推动上连杆312、下连杆313摆动并带动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同步反向摆动。
所述摆动机构30亦可采用其它类似的机构。如图6A、图6B,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摆动机构30采用齿轮连杆机构,该齿轮连杆机构32包括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上连杆323、下连杆324,所述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上分别设有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第一竖向拨臂和第二竖向拨臂为杆状体且呈偏心设置,它们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下侧近边缘处。所述上连杆323及下连杆324结构与曲柄连杆机构中相似,它也是由长边3231、3241和位于长边端部并与之垂直的短边3232、3242构成的L形的板状体,且下连杆324的长边的长度短于上连杆323的长边的长度,以使得它们的短边相互错开,便于分别被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所驱动。在长边3231、3241板面上开有与风栅条23位置对应的贯通的销孔,短边3232、3242的板面上开有上滑孔32321和下滑孔32421,用于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在其中滑动。上连杆323、下连杆324的长边3231、3241分别与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活动连接。与上述曲柄连杆机构中不同的是,上连杆323和下连杆324的短边3232与短边3242呈同向设置且左右位置错开,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分别穿置于所述短边3232与短边3242上的上滑孔32321和下滑孔32421内。如图6A,所述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装在电机座42的下侧,电机40则装在电机座上侧,电机与第一齿轮321或第二齿轮322相连接,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相啮合,当电机带动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转动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短边3232与短边3242上的上滑孔32321和下滑孔32421内滑动,经上连杆323和下连杆324推动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同步反向摆动。
电机40是外风栅20摆动的驱动机构,它采用微型同步电机。很显然,可根据设计要求将其分别设置于风栅架10外侧的中部、上部或下部。如图1A、图2A所示,在本发明的摆动机构为曲柄连杆机构的实施例中,电机40设置于风栅架10外侧的中部,电机40固定于L形的电机座42内,电机座则用螺钉与机壳50连接,电机40通过其电机轴41与曲柄311连接。电机设置于机壳内中部可使电机轴做得很短,并可直接与曲柄311连接,使得结构十分紧凑。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B、图2B及图1C、图2C,电机40可分别设置于机壳内上部或下部,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电机40距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的距离较远,因此需用一长电机轴43、连轴器44将电机与曲柄311连接,同时,为防止电机轴因长度过长而摆动,在电机轴近中部装设一轴套45,轴套45固定于轴套座46上。当摆动机构为齿轮机构时,电机40也可通过与曲柄连杆机构类似的结构设置于风栅架10外侧的中部、上部或下部。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主要用于呈竖向设置的外风栅,它同样适用于同时装设内风栅的情况。图6给出了同时设有左右摆动的外风栅20和手动改变方向的内风栅60的实例,如图6A、图6B,所述内风栅为手动式,其结构与普通内风栅类似,它包括上内风栅61和下内风栅62,上内风栅61和下内风栅62各由多条横向设置的风栅条63及活动连接于多条风栅条一端的内风栅条连杆64构成,多条风栅条63的另一端活动地插入风栅架的左侧板14、右侧板15上的内风栅连接孔151中。在上端的风栅条端部装有调节风栅角度的手柄65。上述内风栅60可装在外风栅的前侧或后侧,可用于调节上下方向的出风角度。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发明中,所述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由同一电机40驱动,经同一曲柄311或带有偏心拨臂的齿轮机构32及上连杆312和下连杆313推动作同步反向摆动,将风同时向立式风机或冷气扇左右两侧前方送出,使得出风覆盖面积扩大了一倍,并使送风的时间间隔缩短了一半。
尽管通过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揭示,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和原则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包括风栅架(10),竖向设置于风栅架内的可左右摆动的外风栅(20),驱动风栅摆动的摆动机构(30)及与摆动机构连接的电机(4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栅(20)由可同步反向摆动的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构成,它们分别设置于风栅架(10)中部的连接板(11)的上下两侧,且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分别与摆动机构(30)及连接板(11)活动连接,所述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由同一电机(40)驱动,经摆动机构(30)推动作同步反向摆动,将风同时向立式风机或冷气扇左右两侧前方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栅架(10)为可容置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并略宽于其摆动行程的槽状体,在其中部设有连接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的水平连接板(11),该连接板上设有凸出于板面上下两侧的中间设有连接孔的风栅连接柱(111),在装设水平连接板处的风栅架的左右侧板上开有装设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用的缺口(17),风栅架(10)的顶板(12)和底板(13)上设有风栅连接孔;风栅架(10)固定于机壳(50)内的出风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是由多根间隔排列的风栅条(23)在中部通过多个柱销(24)与置于风栅条中部缺口(234)内的横板(25)活动连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销(24)的一端端部设有一直径大于柱状体的端帽(241),且在柱销(24)的端帽一端设有供弹性变形用的第一轴向槽(242),柱销另一端设有连接用的第二轴向槽(243),每个柱销的第二轴向槽(243)与每根风栅条缺口(234)固接,每个柱销的另一端通过其第一轴向槽(242)的弹性变形穿置于所述横板(25)上的连接孔,柱销(24)可在横板(25)上的连接孔内转动;所述风栅条(23)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一短枢轴(231),另一端端部间隔设有第二短枢轴(232)和连接销(233),连接销上设有供弹性变形用的轴向槽(2331);所述上外风栅(21)的多根风栅条(23)的上端和下外风栅(22)的多根风栅条的下端分别可转动地插入风栅架(10)上的顶板(12)和底板(13)上的连接孔内,上外风栅(21)的多根风栅条(23)的下端和下外风栅(22)的多根风栅条的上端的第二短枢轴(232)和连接销(233)分别可转动地插入连接板(11)和上连杆(312)、下连杆(313)上的连接孔和销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30)为曲柄连接机构(31)或齿轮连杆机构(3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接机构(31)包括曲柄(311)、上连杆(312)、下连杆(313),其中,所述曲柄(311)由竖向拨臂(3111)和连接座(3112)构成,其中连接座(3112)为柱状体,其底部设有与电机轴(41)相匹配的连接孔,竖向拨臂(3111)偏心设置于连接座(3112)上部近边缘处;所述上连杆(312)、下连杆(313)是由长边(3121)、(3131)和位于长边端部并与之垂直的短边(3122)、(3132)构成的L形的板状体,在长边(3121)、(3131)板面上开有与风栅条(23)对应的贯通的销孔(31211)、(31311),短边(3122)、(3132)的板面上开有供曲柄(311)的竖向拨臂(3111)在其中滑动的上滑孔(31221)和下滑孔(31321);上连杆(312)、下连杆(313)的长边(3121)、(3131)分别与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活动连接,其短边(3122)与短边(3132)呈反向设置,曲柄(311)的竖向拨臂(3111)活动地穿置于所述短边(3122)与短边(3132)上的上滑孔(31221)和下滑孔(31321)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连杆机构(32)包括第一齿轮(321)、第二齿轮(322)、上连杆(323)、下连杆(324),所述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上分别设有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第一竖向拨臂和第二竖向拨臂分别偏心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下侧近边缘处;所述上连杆(323)及下连杆(324)是由长边(3231)、(3241)和位于长边端部并与之垂直的短边(3232)、(3242)构成的L形的板状体,且下连杆(324)的长边的长度短于上连杆(323)的长边的长度,在长边(3231)、(3241)板面上开有与风栅条(23)对应的贯通的销孔,短边(3232)、(3242)的板面上开有供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在其中滑动的上滑孔(32321)和下滑孔(32421);上连杆(323)、下连杆(324)的长边(3231)、(3241)分别与上外风栅(21)和下外风栅(22)活动连接,其短边(3232)与短边(3242)呈同向设置且左右位置错开,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竖向拨臂(3211)和第二竖向拨臂(3221)分别穿置于所述短边(3232)与短边(3242)上的上滑孔(32321)和下滑孔(32421)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0)可设置于风栅架(10)外侧的中部、上部或下部,它固定于和机壳(50)连接的电机座(42)内,电机(40)通过其电机轴(41)与曲柄(311)或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中的任一个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条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风栅(20)前侧或后侧设有可上下调节的内风栅(6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栅(20)及柱销(24)由工程塑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空气调节、对流装置的双向送风结构,该结构包括风栅架,竖向设置于风栅架内的可左右摆动的外风栅,驱动风栅摆动的摆动机构及与摆动机构连接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栅由可同步反向摆动的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构成,它们分别设置于风栅架中部的连接板的上下两侧,且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分别与摆动机构及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上外风栅和下外风栅由同一电机驱动,经摆动机构推动作同步反向摆动,将风同时向立式风机或冷气扇左右两侧前方送出。该结构可实现同时向左右侧送风,具有出风覆盖面大,工作效率高,降温效果好,工作时无噪音等特点。
文档编号F24F13/15GK101029767SQ2007100739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4日
发明者郜天宇 申请人:郜天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