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31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适合于维持内部的清洁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使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中循环,从而使其成为经加热、冷却或 除湿了的调节空气,通过向室内吹出该调节空气而将室内环境变得舒适。这时, 由于将除去循环空气中的尘埃用的过滤器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吸入侧,所以循环 空气中的尘埃的大部分被过滤器捕集,但仍有一部分穿过过滤器的网孔进入到 空气调节器的内部。
该尘埃碰撞到与空气调节器内的风道面对的所谓壁上,被撞回后再次返回 气流中。返回气流中的尘埃从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口返回室内。但是,有些尘埃 因静电力、重力的作用、化学亲合力等的影响并不撞回而附着在壁上。附着在 壁上的尘埃有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因气流其他的影响而从壁剥离,并随着气流 运出到空气调节器之外,而有些尘埃则处于比较长时间地附着在壁上的状态。 这样,在从附着起经过长时间后,根据尘埃的种类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增加附 着力的因素或所包含的真菌等菌类生长,因其分泌物或菌丝等而牢固附着在壁 上。这样一来,由于附着的尘埃使壁面的凹凸变大,因分泌物的粘性而使空气 中的尘埃更容易附着在壁上的同时,从菌类产生恶臭,或者真菌等的孢子飞散 等,从而使室内的环境恶化。
作为以内部的除臭为目的的现有的空气调节器,有日本特开2000 -32085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调节器。在该专利文献1中叙述了 如下内容,即,在直流风扇的铝的叶片表面上形成光催化剂层,在直流风扇内 部配置光源,并且在主体的树脂内壁上粘贴铝或不锈钢的箔或薄板,或者进行 电镀处理而形成反射材料。
在上述专利文献l的空气调节器中,由于使用了铝的叶片,因此不能将叶 片形状做成流线型,存在与流线型的树脂叶片比较风扇性能差的问题。另夕卜,
虽然考虑了在流线型的树脂叶片上形成光催化剂层,但在该场合产生由于光催 化作用而使树脂叶片劣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横向宽度尺寸大的空气调节器 中,若在主体的树脂内壁粘贴铝或不锈钢的箔或薄板,则由于铝或不锈钢和树 脂内壁的热膨胀差所致的热收缩而有可能使铝或不锈钢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风扇特性的同时长期使用而不需 要清扫直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使用而不需要清扫吹送风道的的空 气调节器。
为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器,具有热交换器, 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过滤器,对通过了上述过滤器的空气进行送风使 其用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直流风扇,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的气流的涡旋 部,与该涡旋部连续配置的吹出口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上的风向板;其特征是, 上述直流风扇在树脂母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保护膜而成。
本发明的第 一方案的更优选的具体构成例子如下
(1) 上述直流风扇在树脂母材的表面上溅射不锈钢形成上述金属保护膜而成。
(2) 上述直流风扇具有在轴向留出间隔设置了多个的圓板,在上述圆 板之间延伸且沿着上述圆板的周边设置了多个的叶片以及通过橡胶部件安装 在上述一个圆板上的轮穀;上述圆板及上述叶片在其树脂制母材的表面上遮掩 上述橡胶部件的状态下溅射不锈钢而成。
(3 )上述过滤器在树脂母材的至少空气吸入侧的表面上溅射不锈钢而成。
(4) 上述涡旋部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涡旋部的风道一侧并以可吸收与 上述树脂涡旋部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5) 上述吹出口的风道面的至少一面在树脂制母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保 护膜而成。
(6) 在构成上述吹出口的接露盘承接从热交换器流下的凝结水的接水面 或构成上述吹出口的部件的电气部件安装面上未形成金属保护膜。
(7) 上述风向板具有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用于在空气调节器运转
时在上下方向改变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风向,并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关闭上述
吹出口;上述上下风向板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风向板的背面侧并以可吸收与 上述树脂风向板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另外,为到达上述第二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空气调节器,具有热 交换器,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过滤器,对通过了上述过滤器的空气进 行送风使其用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直流风扇,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的气 流的涡旋部,与该涡旋部连续配置的吹出口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上的风向板; 其特征是,上述涡旋部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涡旋部的风道一侧,并以可吸收 与上述树脂涡旋部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另外,为达到上述第二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空气调节器,具有热 交换器,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过滤器,对通过了上述过滤器的空气进 行送风使其用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直流风扇,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的气 流的涡旋部,与该涡旋部连续配置的吹出口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上的风向板; 其特征是,上述风向板具有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用于在空气调节器运转 时在上下方向改变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风向,并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关闭上述 吹出口;上述上下风向板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风向板的背面侧,并以可吸收 与上述树脂风向^1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维持风扇性能的同时,长期使用而不需要清 扫直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另夕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长期使用而不需要清扫吹送风道的空气 调节器。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图。
图2是拆卸图1的室内机的装饰框而从左方看到的立体图。
图3是室内机的侧剖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对图3的过滤器的树脂纤维网进行溅射加工的状态图。 图5是表示对图4的过滤器进行轧光加工的状态图。 图6是过滤器参数的适当范围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过滤器的线径和网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过滤器进行了溅射加工的树脂纤维网的抗菌试验结果。
图9是图3的直流风扇的立体图。
图IO是图9的直流风扇的表面的放大照片。
图11是图3的室内机的机箱的立体图。
图12是图3的室内机的直流风扇风道的涡旋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图3的室内机的直流风扇下游的表面不锈钢处理部件的分解立 体图。
图14是图3的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15是拆卸图3的室内机的装饰框而从右方看到的立体图。 图16是从下方看到的图3的室内机的接露盘的立体图。 图17是从上方看到的图3的室内机的接露盘的立体图。 图中
l-空气调节器,2-室内机,5-遥控器,6-室外机,8-连接管道, 21-机箱,23-装饰框,25-前面板,27-空气吸入口, 29-空气吹出口, 33-热交换器,35-接露盘,35a-托盘部,35b-托盘下表面,35c-电气部 件安装部,37-排出管道,lll-上下风向板马达,215-机箱的涡旋部,230、 230'-空气吸入部,231、 231' -过滤器,231a、 231a'-树脂纤维网,231b-纵纤维,231c-横纤维,231d-金属保护膜,232、 232'-过滤器框,251-可动板,286-前边缘,287-后边缘,289-涡旋部,290 -吹送风道,290a -吹送风道上壁,290b-吹送风道下壁,290c-吹送风道侧壁,290d-开口上 边缘,290e-顶棚面,291-上下风向板,294-风向板基座,295 -左右风向 板,297 -连接部,297a -中间连接部,298 -涡旋前端部,311-直流风扇, 311a-叶片,313-送风马达,396-受光部,397-显示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 首先,使用图1 ~3说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 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图,图2是拆卸图1的室内机2的装饰框23而从 左方看到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室内机2的侧剖视立体图。
在图1中,空气调节器1用连接管道8连接室内机2和室外机6构成, 调节室内的空气。在室内机2的机箱21上安装有直流风扇311、过滤器231、 23T 、热交换器33、接露盘35、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等基本的 内部结构件。并且,安装在机箱21内侧的直流风扇311等基本的内部结构件 通过安装装饰框23而被包围在室内机2内。在装饰框23的前面安装有前面板 25。在前面板25的下方配置有显示运转状况的显示部397和接收来自另外单 独的遥控器5的红外线的操作信号的受光部396。
在室内机2上,在上下位置设有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 27和吹出调 节好温湿度的空气的空气吹出口 29。并且其构成为,使从直流风扇311吹出 的吹送气流流向具有与直流风扇311的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吹送风道290, 用配置在吹送风道2卯途中的左右风向板295偏转气流的左右方向,再利用安 装在吹出口 29上的上下风向板291偏转气流的上下方向,并吹送到室内。
形成于装饰框23的下面的空气吹出口 29邻接配置在与前面板25的分割 部上,并与里面的吹送风道290连通。两片上下风向并反291以闭锁状态大致隐 蔽吹送风道290,形成与室内机2的底面连续的大的曲面。并且,上下风向板 291以设在两端部上的转动轴为支点,根据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利用驱动马 达,在空气调节器运转时转动所需的角度而打开空气吹出口 29,并保持该状 态。在空气调节器运转停止时,控制空气吹出口 29使其关闭。
另外,左右风向板295的构成为,以设在下端部上的转动轴为支点,可利 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转动;根据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转动并保持该状态,使吹 送空气吹送到左右的所需的方向。此外,通过从遥控器5发出指示,也可以在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中使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周期性地摆动,在室 内的大范围内周期性地输送吹送空气。
另夕卜,吸入侧的可动板251通过使驱动马达旋转,从而以设在下部的转动 轴为支点转动。对该可动板251进行控制,使得在空气调节器运转时打开前侧 空气吸入部230',还从前侧空气吸入部230'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内,在 空气调节器停止时,关闭前侧空气吸入部230'。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的室内机2,停止时用上下风向板291和可动板251 隐蔽空气吹送风道290和前侧空气吸入部23(T而与室内协调。运转时使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根据来自遥控器5的指示转动。与此同时,打开 可动板251而从前侧空气吸入部230'及上侧空气吸入部230吸入室内空气。 可以用内部的热交换器33将吸入的室内空气变成冷风或暖风并从上述空气吹 出口 29 p欠出。
在运转该空气调节器l时,接通电源并操作遥控器5,进行所需的冷气、 除湿、暖气等的运转。
在冷气等运转的场合,为了将室内空气通往直流风扇311的前方部分的热 交换器33,如图3所示,使构成前面板25—部分的可动板251转动而打开。 使室内空气通过上侧空气吸入部230及打开了的可动板251的里面的装饰框 23的前侧空气吸入部230'流通到热交换器33。
室内机2在内部的未图示的电气安装件箱中具备控制基板,在该控制基板 上设有作为控制装置的樣i型机。该微型机接收来自未图示的室内温度传感器、 室内湿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用受光部396接收来自遥控器5的操作 信号,并且控制直流风扇311、可动板驱动马达、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左右 风向板驱动马达等,而且,管理与室外机的通信等,对室内机2进行总的控制。
室内机2在运转停止状态下,如图13的一点划线所示,成为可动板251 及上下风向板291闭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从遥控器5发出运转操作的信 号,则微型机基于来自遥控器5的操作信号或者若设定为自动运转时基于来自 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决定冷气或暖气等的运转模式。基于该决定使可动板251 及上下风向板291动作,使气流的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这时,空气吸入口 230'虽开放,但从室内的视线看被可动板251遮住而不能到达室内机2的内 部,不会扰乱室内的气氛。
总之,微型机使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工作,将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 295转动到与遥控器5的指示相对应的吹出角度。并且,微型机使与上述上下 风向板291的动作连动地打开可动板251的可动板驱动马达工作。
接着,微型才几进行控制,使直流风扇311旋转,从上侧及前侧的空气吸入 部230、 230'吸入室内空气,将该室内空气用热交换器33变成热风或冷风或 者不进行热交换而从空气吹出口 29吹出。另一方面,停止运转时,微型机进 行控制,在使直流风扇311停止后,使可动板251的驱动马达及上下风向板
291的驱动马达反转,返回关闭的状态。
过滤器231用于除去包含在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配置成覆盖热交换 器33的吸入侧。直流风扇311配置在室内机2内的中央以便从空气吸入口 27 吸入室内空气并从空气吹出口 29吹出。热交换器33配置在直流风扇311的吸 入侧,形成为大致倒V字状。
接露盘35配置在热交换器33的前后两侧的下端部下方,在冷气运转时和 除湿运转时承接热交换器33产生的凝结水。承接收集的凝结水通过排出管道 37排出到室外。
由此,形成使经调节的室内空气流动的主风道。即,通过直流风扇311的 运转,室内空气从空气吸入口 27吸入,通过过滤器231、 231',在用热交换 器33进行热交换后,从空气吹出口 29向室内吹出。
接着,使用图4~图8说明过滤器231。图4是表示对过滤器的树脂纤维 网进行了'践射加工的状态图。图5是对过滤器的树脂纤维网进^f亍了溅射加工, 再进行轧光加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过滤器参数的适当范围的说明图。图 7是表示过滤器的线径和网孔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过滤器的施加了溅射加 工的树脂纤维网的抗菌试验结果。
若在过滤器231上附着很多尘埃,由于成为空气流动的阻力而使热交换器 33的热交换性能下降,因此冷冻循环的能力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地清扫过 滤器231。过滤器231的清扫,在使用除尘器等除去尘埃后,再用海绵或柔软 的刷子等蘸上洗涤剂等,将未被吸掉的尘埃或污垢洗掉。
一般,过滤器231以堵住圆形的空气调节器1正面及上面的空气吸入口 230、 230'的全部的方式安装,由于需要定期地洗净,使用者频繁进行装卸作 业。这时,使过滤器沿着向空气调节器1的安装导轨滑动来进行装卸。因此, 为了能以较小的力容易地进行装卸时的操作,并且即使反复变形也不会断裂, 需要将过滤器框232、树脂纤维网231a都用PP、 PET、 ABS等树脂成型,。
另外,树脂纤维网231a对过滤器框232的安装面,也可以相对室内空气 的吸气气流安装在上游侧、下游侧的任一侧。但是,如上所述,以往在为进行 过滤器231的清扫而装卸时,由于过滤器231的表面与导轨接触而容易损伤, 因此将过滤器框232安装在室内空气的吸气气流的上游侧,从而防止了树脂纤
维网231a的损伤。
另外,现有的过滤器231的网是露出了 PP、 PET、 ABS等树脂的表面。 构成该过滤器231的网的成型方法是将熔化了的树脂从喷嘴射出,并冷却固化 的方法。因此,露出了树脂的网表面看似平滑却有很多细孔。由于浮游在空气 中的粉尘或香烟的烟雾等附着在这些细孔上,并进入到细孔中,因此即使定期 地洗净过滤器231 ,进入到细孔中的粉尘等污垢也很难去掉。
此外,以树脂纤维制成的网,其线径很细,擦拭时容易损伤。因此,需要 用柔软的毛刷进行清扫以除去尘埃。另外,近年来,清洁意向正在提高,发售 手拖布等能轻易清扫的工具,出现了使用手拖布迅速地擦去污垢的需求。而且, 开发出自动吸取附着在过滤器上的污垢的清扫机构。该清扫机构的吸引力与清 扫地面的吸尘器比较非常弱。用这种弱的吸引力也需要使附着在过滤器231、 231'上的污垢剥离。这样,要求即使用弱的力清扫过滤器231也能使附着在 过滤器231上的污垢剥离,并去掉污垢的过滤器231。
另外,除了这种清洁意向外,安全意向也在提高,其中具有抗菌功能的抗 菌加工产品的市场也逐年扩大。近年来,伴随住宅的高密封化由于湿气的增大 或换气不足等原因,逐渐变成细菌容易繁殖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舒适而卫生 的生活环境,空气调节器的抗菌需求也在增加。
本实施例的过滤器231、 231'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树脂纤维网231a、 231a'和用于支撑固定树脂纤维网231a的过滤器框232、 232'。现有的过滤 器231的树脂纤维网23la是露出了 PP、 PET、 ABS等树脂的表面,由于纤维 的成型方法是将熔化的树脂从喷嘴射出,并冷却固化的方法,因而露出了树脂 的表面看似平滑却有很多细孑L。由于在这些孔中附着空气中浮游的粉尘和香烟 的烟雾等并进入细孔中,因此即使勤快地清扫过滤器231也不能去掉进入到细 孔中的粉尘等污垢。
于是,按照图4所示的树脂纤维网231a的剖视图,使在真空中离子化了 的氩气等惰性气体碰撞在不锈钢等金属上,通过将弹飞的金属粒子在树脂纤维 网231a上形成膜的溅射加工,在树脂纤维网231a表面上形成不锈钢等金属保 护膜231d。由此,通过掩埋树脂纤维网231a表面的细孔,使表面达到纳米级 尺寸的平滑,从而尘埃、污垢容易剥离,能够防止污垢的渗透。
在此,施加'减射加工的面通过对相对室内空气的吸气气流成为上游、下游
的两面的树脂纤维网231a的整个表面进行溅射加工,能够进一步提高尘埃的 剥离性,并能够抑制污垢的渗透性,但是,即使只对相对室内空气的吸气气流 的上游侧进行加工也能充分得到效果,还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再如图5所示,通过一边对树脂纤维网231a加热, 一边用轧辊进行压溃 的轧光辊加工,可以在纵纤维231b和横纤维231c的相交部分形成平面部,通 过进一步使树脂纤维网231变得平滑而能容易地剥离尘埃。
另外,使用树脂制的过滤器231,将海绵、刷子或手拖布等软质树脂性的 清扫用具长期与树脂纤维网231a接触时引起的树脂成分的转移被不锈钢的溅 射部分阻止,也没有引起过滤器231面的粗糙或毛尖的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危 险。
在此,图6中以树脂纤维网231a的线的间距为横轴,以线径为纵轴,表 示开口率、网强度和网孔的容许范围。线径越粗越能提高网强度。为适当地进 行清扫,网强度有必要为8.5N/cm以上。若网强度不足,则过滤器231的变 形增大而产生清扫时不能清扫的部分,留下未清扫的部分。
另外,为了确保空气调节器1的压力损失,网孔在树脂纤维网231a的整 个面积上的开口率必须做成55%以上。这是因为,空气调节器用的过滤器231 以除去堵塞热交换器33的网孔比较大的尘埃作为主要目的。从而,不能设定 为降低热交换器33的能力的开口率。在决定了开口率的场合,若加粗线材的 线径,则网孔(树脂纤维网231a的线和线的距离、网孔的大小)扩大,可以 使大的尘埃通过。图7表示该开口率为60%的线径和网孔的关系。
从图6及图7中可知以下内容。设开口率一定若加粗线径,则网231a的 强度提高,但网孔变大,从而使大的尘埃通过。相反,若线径变细,网孔虽变 小,但这次网231a的强度则下降而网的变形增大。
例如,若线径超过230nm,虽然过滤器231的网231a的强度良好,但网 孔成为800pim而尘埃的捕集效率下降。
因此,若将过滤器231的线径设定为230pm,则理论上80(Him以下的尘 埃会通过过滤器231的网孔。但是,不好的是,过滤器231上附着800pm以 上的长纤维(碎线)等,虽然附着的碎线也能附着并捕集细微的尘埃,但使
800^im以上的尘埃通过。这是因为, 一般热交换器33的散热片之间的距离为
这样大的尘埃同时通过2个散热片之间比较困难,成为热交换器33的网孔堵 塞的原因。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一个等级下的线径220jim计算的网孔 765pm作为网孔的上限。这是散热片之间距离的64%。
根据这些内容,作为树脂纤维网231a最好是树脂纤维网231a的抗拉强度 为8.5N/cm以上且开口率为55%以上、网孔为765,以下。
树脂纤维网231a的抗拉强度低于8.5N/cm,则树脂纤维网231a的强度 不足,容易弯曲而在清扫中出现障碍。以树脂纤维网231a的材质为聚对苯二 曱酸乙二酯的情况为例,若将其示于图6,则适当的范围是A曲线的上侧的范 围。另外,A曲线根据树脂纤维网231a的材质上下移动,大致按照材料的抗 拉强度而变化。
若开口率低于55%,则通过树脂纤维网231a的气流的速度增减大,通风 阻力增加而不理想。若将适当的范围示于图6,则是B曲线的下侧的范围。
若网孔超过765pm,则卡在热交换器33的散热片之间的尘埃通过过滤器 231而不合适。并且,若网孔大,则在进行自动清扫时,对每一根树脂纤维清 扫用具越过它生硬地运动,不能平滑移动,成为噪音或振动的原因,无意使过 滤器231上的尘埃落下,污染周围。若将适当的范围示于图6,则是C曲线的 左侧的范围。
根据以上内容,适当的树脂纤维231a的范围成为图6的用曲线A、 B、 C 包围的区域。这样,通过使网强度为8.5N/cm以上、网孔为765pm以下、开 口率为55%以上,可以提供一种适当保持网强度且不会使大的尘埃通过的除尘 去污良好的过滤器231。
另夕卜,上述溅射加工及轧光辊加工也可以施加在作为树脂纤维网231a的 一般的构造的蜂窝织网、平织网的任一种上。
在此,树脂纤维网231a的构造若为立体编织的蜂窝构造,尘埃容易碰撞 在树脂纤维网231a上而尘埃的捕集效率虽高,但由于不平滑,即使用清扫用 具擦拭污垢,尘埃也残留在凹凸的凹下部分上。
于是,通过将过滤器231的构造做成平织构造,可以使过滤器231的表面变得更平滑,容易进行清扫。
另外,树脂纤维网231a相对过滤器框232的安装面,可以相对室内空气 的吸气气流安装在上游侧、下游侧的任一侧。但是,过滤器231—般安装成堵 住圆形的空气调节器1正面及上面的空气吸入口 230、 230'的全部,由于需 要定期洗净,使用者频繁进行装卸作业。这时,沿着向空气调节器1的安装导 轨使过滤器滑动地进行装卸,但由于过滤器231的表面与导轨接触而容易受 伤,因此将过滤器框232安装在室内空气的吸气气流的上游侧,从而防止了树 脂纤维网231a的受伤。
如实施例所示,通过至少对与导轨接触的树脂纤维网231a、 231a'的滑 动部分进行溅射加工,可以用金属保护膜231d保护,能够防止树脂纤维网 231a、 231a'的受伤;再有,由于可以将过滤器框232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气 气流的下游侧,因此在尘埃附着的面上不存在由过滤器框232引起的凹凸,从 而有容易进行清扫的优点。
图8是基于JISZ2801的规定'戚射加工不锈钢材的树脂纤维网231a和未进 行賊射加工的树脂纤维网231a的抗菌性能评价的结果。该测定委托官方机关 进行。
根据该结果可知,满足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菌的作为抗菌活性值的基准值 2.0以上,可得到抑制上述菌的繁殖的效果。由此,通过在树脂纤维网231a的 表面上用濺射加工形成不锈钢材的金属保护模231d而能够得到抗菌效果,从 而与对于近年来的安全意向的抗菌需求相对应,可提供一种为实现舒适而卫生 的生活环境的空气调节器。
接着,参照图9、图IO说明直流风扇311。图9是直流风扇311的立体图, 图IO是比较表示有无不锈钢的溅射的直流风扇表面的放大照片。
一般,在空气调节器1的室内机2上,使用由送风马达313驱动的直流风 扇311,为了减少送风噪音而对叶片311a的叶片形状下一番工夫的结果,流 行的是形成为叶片形状的前端具有圆形且后部越来越细的所谓流线型。为此, 将直流风扇311的材质使用合成树脂,用射出成型等方法成型,得到了所需的 翼形形状的叶片311a。
但是,使用合成树脂的成型方法由于是将熔化的树脂从喷嘴射出,并经冷 却固化的方法,因此树脂的露出表面看似平滑却有很多细孔。尤其是,直流风
扇311在性能上要求叶片311a的厚度尽可能薄,另一方面由于以高速旋转, 还要求能经得起其离心力的强度。因此,在成型材料中添加玻璃纤维等而提高 强度。这样,使用了用玻璃纤维等强化的树脂的成型品在其表面上产生凹凸, 进一步增加细孑L。在这些细孔中附着在空气中浮游的尘埃,进入细孔,进入到 细孔中的尘埃不能轻易去掉。这样,附着在树脂表面上的尘埃如上所述随着时 间的流逝更牢固地附着,堆积在直流风扇311上,使真菌的孢子分散或产生恶 臭。
另外,直流风扇311由于以狭窄的间隔排列多个上述流线型的翼形形状的 叶片311a,因此在清扫它的场合,必须一片一片地擦拭或清扫叶片311a,使 叶片311a变形或折断的可能性很大。并且,由于直流风扇311呈横向较长的 形状,因此在清扫时的操作中,扭曲或变形的情况也多,在这种场合,直流风 扇311的旋转平衡被破坏,在装入室内机2中进行运转时产生很大的振动。这 样,很难进行直流风扇311的清扫。
在本实施例中,将直流风扇311做成树脂制并进行不锈钢的溅射。在溅射 加工中,如上所述由于不锈钢的粒子无方向性地灌注,所以在直流风扇311的 叶片311a的翼面的全周范围内形成不锈钢的薄层。
直流风扇311具体地具有轴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多个的圆板311b;在圆 板311 b之间延伸且沿着圆板311 b的周边设置多个的叶片311 a;以及通过橡胶 部件311c安装在一个圆板311b上的轮毂。并且,圆板311b及叶片311a是在 遮掩橡胶部件311c的状态下对其树脂制母材的表面溅射不锈钢而成。由此, 不会导致橡胶部件3Uc的可靠性的下降。
如图IO所示,若施加不锈钢的溅射,则直流风扇311的表面的细孔被掩 埋,通过使凹凸变少且表面的粗糙度从6.0,减少到2.8,,变得平滑,从而 减少了尘埃进入的细孔,难以附着。并且,好容易进入到细孔中的尘埃也由于 附近没有其他作为门路的细孔,所以容易用较小的力剥离掉,并被直流风扇 311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吹散。这样,由于附着的尘埃也迅速剥离,且不锈钢的 溅射保护模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包含于尘埃中的真菌等的生长,也不会拉长 菌丝而将其固定在直流风扇311上。并且,由于在直流风扇311的表面上不堆
积尘埃,所以保持了直流风扇311的空气动力性能,也不会导致噪音的增加或 风量的下降。
接着,使用图11 ~图14说明直流风扇311下游的涡旋部289。图11是机 箱的立体图,图12是直流风扇风道的涡旋部立体图,图13是从直流风扇下游 的表面不锈钢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如图11所示,直流风扇311的下游的涡旋部289从设在机箱21上的后边 缘287向下方平滑连续,并形成为可从直流风扇311稳定地吹出气流。该涡旋 部289随着靠近后边缘287与直流风扇311的叶片311a的距离变近,为了清 扫即使要将手指放入也难以放入,若硬要进行清扫,则使直流风扇311的叶片 311a变形的可能性大。
在本实施例中,涡旋部289在从后边缘287向下方连续的树脂涡旋部的风 道一侧重叠不锈钢板而构成。该不锈钢板采用可吸收与树脂涡旋部之间的热膨 胀差的安装构造并安装多处。该安装构造的具体构造如下,即,从风道侧将螺 钉贯通不锈钢板而拧入树脂涡旋部,在不锈钢板和螺钉头部之间插入垫片,并 且将不锈钢板的螺钉贯通孔的直径做成比螺钉的外径大。由此,即使有室内温 度的变化或因冷气运转、暖气运转所致的通风空气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吸收不 锈钢板和树脂涡旋部之间的热膨胀差,能维持可靠性并维持固定状态。
利用不锈钢板将涡旋部289做成金属的平滑面,尘埃就难以附着,即使附 着了也被在直流风扇311旋转时引起的气流吹散。这样,由于附着的尘埃也迅 速剥离,且不锈钢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包含于尘埃中的真菌等的生长。并且, 由于尘埃不会堆积在涡旋部289的表面上,所以通风道的阻力不会增加,可保 持直流风扇311的空气动力性能,也不会导致噪音的增加或风量的下降。
另外,将机箱21做成树脂制并在机箱21上也设置涡旋部215,在此重叠 设置如图12所示的不锈钢板的涡旋部289。
由此,因形状复杂,通过成型树脂而形成的机箱21的通风道表面用不锈 钢板覆盖,因此产生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再有,机箱21用不锈钢板进行加强, 因此机箱21变得坚固,容易进行输送、操作。而且,不锈钢板的里面也用机 箱21的树脂构成,所以可利用不锈钢板抑制导热,浪费的热量减少。另外, 在不锈钢板的背面未设置开口,所以调节空气不会从不锈钢板和机箱21之间
漏出,不会存在漏气周围结露或浪费热量的情况。
接着,使用图13~图17说明室内机2的吹出口 29。图15是拆卸室内才几 2的装饰框23从右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图16是从下方看到的接露盘35的立 体图,图17是从上方看到的接露盘35的立体图。
一般,空气调节器1的吹出口 29,由于是使用者在使用空气调节器1时 能看到的部分,因此需要具有用了很多曲线的流丽的形状。吹送风道290的上 壁290a包括从直流风扇311的前边缘286连续,并设在热交换器33的下方 的凝结水的接露盘35的托盘下表面35b;以及与吹出口的开口上边缘290d连 续的顶棚面2卯e。吹送风道290的下壁290b包括涡^走前端部298和支撑左 右风向板295的风向板基座294等。吹送风道290的左右侧壁290c、 290c' 由连接部297构成,该连接部297用于连接由接露盘35的托盘下表面35b和 顶棚面290e构成的吹送风道的上壁290a和风向板基座294,并具有上下风向 板291的轴支撑部。在吹送风道290内设有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 以及连接接露盘35的下表面35b和风向板基座294的中间连接部297a等。这 样,除了形状复杂而外,由于需要减轻由冷气运转时的冷风所致的结露,因此 吹出口的构成部件往往用树脂注射成型。
在吹送风道290的側壁290c、 290c'的一側的外侧上,设有驱动上下方 向板291的上下风向板马达111的安装部297b。在顶棚面290e的上面和接露 盘35的前面的部分上,设有显示关联的电气部件等的安装部35c。
在本实施例中,对吹送风道的上壁290a(托盘下表面35b、顶棚面290e)、 吹送风道的下壁290b (涡旋前端部298、风向板基座294)、吹送风道的左右 侧壁290c、 290c'(连接部297)等的与吹送风道290面对的部分的树脂制部 件进行不锈钢的溅射而形成金属保护膜。
由此,通过掩埋吹出口 29的表面的细孔而使表面变得平滑,从而使尘埃 进入的细孔剧减,并难以附着。好容易进入到细孔中的尘埃也由于附近没有其 他作为门路的细孔,所以容易用较小的力剥离掉,并被直流风扇311旋转时产 生的气流吹散。这样,由于附着的尘埃也迅速剥离,且不^"钢的溅射保护模的 抗菌作用,可抑制包含于尘埃中的真菌等的生长,也不会使菌丝拉长而固定在 吹出口上。并且,由于尘埃不堆积在吹出口的表面上,所以吹送风道290的阻
力不会增加,保持了直流风扇311的空气动力性能,也不会导致噪音的增加或 风量的下降。
在此,说明不用施加不锈钢的溅射的良好的部分。 一般,若将空气调节器
l接地,则热交换器33成为该接地电位。这是因为,由于热交换器33是冷冻 循环的构成部件而涉及从室内机2到室外机6,并用制冷剂管道8连接,因此 能够容易与接地端子接触,而且可以将连接室内机2和室外机6之间的制冷剂 管道8作为接地的导体利用。另外,电气部件的接地一般是做成与主体的接地 端子相同电位的部分。这样,由于电气部件的接地电位与热交换器33的接地 电位相同,所以在空气调节器1的主体的接地不完全的场合,可以认为热交换 器33的静电电位因杂散电容而上升,在这种场合即使与热交换器33接触,也 处于被限制在没有危险的通电量的状态。
但是,近年来,作为驱动各种部件的驱动器广泛使用小型的脉冲马达,例 如使用驱动上下风向板291的马达lll、左右部分分别驱动左右风向板295的 马达、驱动可动板251的马达等。这些都用低压的直流电源驱动,当绝缘距离 短,例如其外框达到100V单位的高电位时,则在外框和内部端子之间放电, 其杂波容易沿着引线传递,从而传递到控制马达的电子部件上,有可能在绝缘 距离小的地方再次引起放电或引起误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吹出口 29的部件在具有接收从热交换器33流下的凝 结水的托盘部35a或电气部件安装部的面上,没有不锈钢的溅射部。
由此,即使在空气调节器1的主体的接地不完全的场合,热交换器33的 接地电位停留于托盘部35a内的凝结水的水平,而达不到施加了不锈钢的溅射 的托盘下表面35b的吹送风道上壁290a的状态。另外,由于在电气部件的安 装面上未施加不锈钢賊射,所以能够防止杂波到达电气部件的外框等上,能够 防止误动作。
因此,即使用手接触施加了不锈钢的溅射的吹出口,也能避免静电电击。 接着,参照图14说明风向板291。上下风向板291将不锈钢板291a重叠 在树脂风向板291b的背面侧构成。利用不锈钢板291a使风向板291成为金属 的平滑面,尘埃则难以附着,即使附着了也被直流风扇311旋转时引起的气流 吹散。这样,由于附着的尘埃也迅速剥离,且不锈钢的抗菌作用,因而能抑制
包含于尘埃中的真菌等的生长。并且,由于尘埃不堆积在风向板291的表面上, 所以通风道的阻力不会增加,能保持直流风扇311的空气动力性能,也不会导 致噪音的增加或风量的下降。
该不锈钢板291a采用可吸收与树脂风向板291b之间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 行安装。该安装构造的具体构造如下,即,不锈钢板291a的一侧端部折弯成 钩状并以夹住树脂风向板291b的一侧端部的方式进行安装,不锈钢板291a的 另一侧端部折回而形成两层,做成该折回的前端部卡定在形成于树脂风向板 291b的另一侧端部的附近的阶梯部上的结构。由此,即使有室内温度的变化 或者因冷气运转、暖气运转所致的通风空气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吸收不锈钢板 和树脂涡旋部之间的热膨胀差,能维持可靠性并维持固定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风向板291、 295上'践射不锈钢而形成金属保护膜。由此, 通过掩埋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表面的细孔而^f吏表面变得平滑,从 而使尘埃进入的细孔剧减,并难以附着。好容易进入到细孔中的尘埃也由于附 近没有其他作为门路的细孔,所以容易用较小的力剥离掉,并被直流风扇311 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吹散。这样,由于附着的尘埃也迅速剥离,且不锈钢的溅射 保护模的抗菌作用,从而可抑制包含于尘埃中的真菌等的生长,也不会拉长菌 丝使其固定在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上。并且,由于尘埃不堆积在 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板295的表面上,所以上下风向板291、左右风向 板295的通风道的阻力不会增加,能保持直流风扇311的空气动力性能,也不 会导致噪音的增加或风量的下降。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具有热交换器,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过滤器,对通过了上述过滤器的空气进行送风使其用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直流风扇,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的气流的涡旋部,与该涡旋部连续配置的吹出口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上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直流风扇在树脂母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保护膜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流风扇在树脂母材的表面上溅射不锈钢形成上述金属保护膜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流风扇具有在轴向留出间隔设置了多个的圆板,在上述圆板之间延伸且沿着上述圆板的周边设置了多个的叶片以及通过橡胶部件安装在上述 一个圆板上的轮毂;上述圆板及上述叶片在其树脂制母材的表面上遮掩上述橡 胶部件的状态下溅射不锈钢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在树脂母材的至少空气吸入侧的表面上賊射不锈钢而成。
5. 才艮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涡旋部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涡旋部的风道一侧并以可吸收与上述树脂涡旋部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迷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吹出口的风道面的至少一面在树脂制母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保护膜 而成o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吹出口的接露盘承接从热交换器流下的凝结水的接水面或构成上述吹出口的部件的电气部件安装面上未形成金属保护膜。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板具有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用于在空气调节器运转时在上下方向改变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风向,并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关闭上述吹出 口;上述上下风向板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风向板的背面侧并以可吸收与上述 树脂风向板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9. 一种空气调节器,具有热交换器,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过 滤器,对通过了上述过滤器的空气进行送风使其用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 直流风扇,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的气流的涡旋部,与该涡旋部连续配置的吹出 口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上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涡旋部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涡旋部的风道一侧,并以可吸收与上述 树脂涡旋部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10. —种空气调节器,具有热交换器,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过 滤器,对通过了上述过滤器的空气进行送风使其用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 直流风扇,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的气流的涡旋部,与该涡旋部连续配置的吹出 口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上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上迷风向板具有上下风向板,该上下风向板用于在空气调节器运转时在上 下方向改变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风向,并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关闭上述吹出 口;上述上下风向板将不锈钢板重叠在树脂风向板的背面侧,并以可吸收与上 述树脂风向板的热膨胀差的构造进行安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它在维持风扇性能的同时,能长期工作而不需要对直流风扇进行清扫。空气调节器具有热交换器(33),配置在其上游的过滤器(231、231′),对通过了该过滤器(231、231′)的空气进行送风而使其用热交换器(33)进行热交换的直流风扇(311),引导来自该直流风扇(311)的气流的涡旋部(289),与该涡旋部(289)连续配置的吹出口(29)以及配置在该吹出口(29)上的风向板(291)。直流风扇(311)在树脂母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保护膜而成。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178202SQ20071014036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6日
发明者横山启二, 永田孝夫, 渡边将人, 渡边智力, 能登谷义明, 萩原启太, 远藤智史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