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522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民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民用锅炉存在或搬运安装不便,或炉温不高,或热效率不够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搬运安装方便,炉温及热效率高的民用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由炉体和外置式热交换器组成,炉体包 括炉外壳、保温层、耐火层、炉圈、炉门、清渣口、炉篦和热交换器接口,保 温层和耐火层依次设在炉外壳内侧,炉圈设在炉体顶部,炉门及清渣口设在炉 体前端,炉篦设在炉体内下部,热交换器接口设在炉体后壁,热交换器包括热 交换器外壳、烟管、进水管、出水管和螺旋换热管,热交换器外壳包在烟管外 围与烟管间形成水层,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热交换器外壳上并与水层相连通, 螺旋换热管设在水层中,螺旋换热管两端分别设有伸出热交换器外壳的管接, 热交换器与炉体后壁的热交换器接口相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搬运安装方便,炉温及热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炉体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它由炉体1和外置式热交换器2组成,炉体1包括炉外壳3、保 温层4、耐火层18、炉圈5、炉门6、清渣口 7、炉篦8和热交换器接口 9,保 温层4和耐火层18依次设在炉外壳3内侧,炉圈5设在炉体1顶部,炉门6及
清渣口 7设在炉体1前端,炉篦8设在炉体1内下部,热交换器接口 9设在炉 体1后壁,热交换器2包括热交换器外壳10、烟管11、进水管12、出水管13 和螺旋换热管14,热交换器外壳10包在烟管11外围与烟管11间形成水层15, 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设在热交换器外壳10上并与水层15相连通,螺旋换热 管14设在水层15中,螺旋换热管14两端分别设有伸出热交换器外壳10的管 接16、 17,热交换器2与炉体1后壁的热交换器接口 9相插接。炉外壳3为立 方形或圆柱形的一种。清渣口7为圆形。
权利要求1、一种民用锅炉,它由炉体(1)和外置式热交换器(2)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1)包括炉外壳(3)、保温层(4)、耐火层(18)、炉圈(5)、炉门(6)、清渣口(7)、炉篦(8)和热交换器接口(9),保温层(4)和耐火层(18)依次设在炉外壳(3)内侧,炉圈(5)设在炉体(1)顶部,炉门(6)及清渣口(7)设在炉体(1)前端,炉篦(8)设在炉体(1)内下部,热交换器接口(9)设在炉体(1)后壁,热交换器(2)包括热交换器外壳(10)、烟管(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和螺旋换热管(14),热交换器外壳(10)包在烟管(11)外围与烟管(11)间形成水层(15),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设在热交换器外壳(10)上并与水层(15)相连通,螺旋换热管(14)设在水层(15)中,螺旋换热管(14)两端分别设有伸出热交换器外壳(10)的管接(16)、(17),热交换器(2)与炉体(1)后壁的热交换器接口(9)相插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外壳(3)为 立方形或圆柱形的一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渣口 (7)为 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民用锅炉,它由炉体(1)和外置式热交换器(2)组成,保温层(4)和耐火层(18)依次设在炉外壳(3)内侧,炉圈(5)设在炉体(1)顶部,炉门(6)及清渣口(7)设在炉体(1)前端,炉箅(8)设在炉体(1)内下部,热交换器接口(9)设在炉体(1)后壁,热交换器外壳(10)包在烟管(11)外围与烟管(11)间形成水层(15),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设在热交换器外壳(10)上并与水层(15)相连通,螺旋换热管(14)设在水层(15)中,螺旋换热管(14)两端分别设有伸出热交换器外壳(10)的管接(16)、(17),热交换器(2)与炉体(1)后壁的热交换器接口(9)相插接。它具有搬运安装方便,炉温及热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B1/183GK201069183SQ20072011671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日
发明者曹仲达 申请人:曹仲达;匡保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