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42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覆膜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覆膜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装置已广泛使用于人的生活环境及各种不同场合中,如热水器中的加热器、吹风机中的加热线圈或暖炉…等装置。传统的加热装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通过燃烧天然气加热的瓦斯加热器,另一种是通电后通过电热丝发热的电加热器。然而上述的燃烧天然气加热方式需耗费大量天然资源,通过电热丝通电发热的电加热气则过于耗电。因此于现今科技创作出一种电热镀膜的加热方式。 由于电热镀膜加热的技术有许多优点,故在应用上有越来越盛行的趋势。此种方式和传统的电热方式相较,其特点在于只需提供一低电压的电力供应源,便可使电热镀膜生热。此种方法基本上是利用一低电阻值的金属或合金(如镍-铬是合金、铜-镍合金、铜_镍_锰合金、镍_铁合金以及铁_铬_铝合金等等)镀于一基材上,并于此金属镀膜两侧装置一 电极,将此电极连接一 电源,即可使此电热镀膜发热。 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00481964号,其揭露一种电热膜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经过超音波清洗的绝缘基板,再将绝缘基板以等离子进行清洗,以使绝缘基板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程度并活化。接着于绝缘基板上依序形成粘着层及金属合金材质为主的电热膜,之后再以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形成一层金属材质的保护层于电热膜上。在保护层形成之后,于适当的位置以耐高温、低电阻值的银胶设环,接着再对保护层施以高温氧化的处理。再于银胶位置上形成电极,即完成电热膜于基板上的制作。 目前来说,电热镀膜的制作技术已相当成熟,故有许多结合应用于加热装置中的例子,大多数应用于结合在热水的供应是统中,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200626851号,其揭露一种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包含一用以储水的储水单元、一检索太阳能以加热储水单元内的水的加热单元、一测知水温以决定水流的后续走向的温度控制单元、一分别连接该储水单元与一供水是统的分向单元,以及一加热部分水量的升温单元,当该储水单元内的水温够高时,其流出后则经由该分向单元而直接流往该供水是统;当该储水单元内的水温过低时,其流出后则先流经该升温单元以加热升温后,再流往该供水是统。此种太阳能热水供应装置便是利用电热镀膜加热技术所需电压较低的特点,结合太阳能发电装置与电热镀膜之一种热水供应是统。 在其它方面,电热镀膜加热技术亦有结合于炉具方面的应用,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00472997号,其揭露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一电热膜结合于一炉具之中,该炉具利用该电热膜作为加热源,其中电热膜包括一基板,基板之一面上具有加热用的电热膜可放射出近红外线,而基板的另一面上具有一可将近红外线转换成远红外线的远红外线镀膜,电热膜通过电极与电源连接进行加热。通过电热膜与远红外线镀膜的搭配,可以远红外线对加热的标的物进行高效率的加热。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3
然而,上述所提到利用太阳能提供电热镀膜加热技术所需的电力来源虽然方便也相当环保,但是由于电热镀膜所使用的技术是以低电压的电力对欲加热的标的物予以加热,以达到加热的目的,因此如果将电热镀膜加热技术结合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于热水供应是统的话,一来太阳能并不是每天都有,再者,由于电热镀膜加热技术的低电压加热的因素,因此如果欲使储水单元内的水上升至使用者的目标温度的话,需要耗费长时间对于储水单元内的水持续加热方能达到,造成使用上相当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式加热装置,通过电热膜及二导电体可快速的将流通于通道的流体予以加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式加热装置,通过流体于基体内的通道来回流
动,可使加热更为确实。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基体、一通道结构、至少一电热膜及至少二导电体。基体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导流侧,基体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导流侧,并于基体的第一导流侧及该第二导流侧间形成有一贴附面。通道结构贯通基体内部,而在基体的第一导流侧具有至少一流入口 ,且在基体的第二导流侧具有至少一流出口 ,用以使一待加热的流体由流入口流通至流出口。电热膜形成于基体的贴附面,将接触于电热膜两侧缘的二导电体通以电力,使二导电体将电力导通至一 电热膜或多段电热膜。当电热膜接收到二导电体所导通的电力时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加热于通过通道结构的流体。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经由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只要对于导电体通以低电压的电源,导电体可将电力传送至电热膜,使电热膜可立即对通道内的流体予以加热,舍去了传统以线圈加热的方式,因此,省去了使用者为了对基体加热而额外拉线的麻烦。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因此使用者在施工上也相当简便,而且在长久使用之后,当加热装置损坏时,只要将加热装置更换即可,省下更换整台设备的困扰。再者,由于只要通以低电压的电力即可对流体予以加热,因此在电力消耗上也相当省电。另一方面,由于通道是以回绕方式设置于基体内部,形成一回折型态的通道,使得流体在基体内来回流动时,电热膜对于流体的加热更为确实。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覆膜式加热装置的立体透视图; 图2是显示图1的2-2断面的断面图; 图3是显示图1的3-3断面的断面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 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覆膜式加热装置与镜面外壳的分离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100a、 100b 覆膜式加热装置1基体11第一导流侧12第二导流侧13贴附面200通道结构2通道21流入口22流出口3电热膜3a、3b、3c电热膜区段4a、4b导电体5弯管结构6热水器61流体输入端62流体输出端7暖风机71进风口72风扇73出风口8外壳F流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同时参阅图1至图3,图1显示本发明覆膜式加热装置的立体透视图,图2是显示 图1的2-2断面的断面图,图3是显示图1的3-3断面的断面图。如图所示,覆膜式加热装 置100包括一基体1、一通道结构200、一电热膜3及二导电体4a、4b。基体1之一侧形成有 一第一导流侧ll,基体1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导流侧12,并于基体1的第一导流侧11及 第二导流侧12间形成有一贴附面13。通道结构200具有多个贯通基体1内部的通道2,各 个通道2分别具有一流入口 21及一流出口 22,且各个相邻的通道2透过一弯管结构5予以 连通,使流体F经由流入口 21流入后,再经由弯管结构5进入连通的另一通道2,最后从流 出口 22输出。
电热膜3形成于基体1的贴附面13,用以将流通于通道2的流体F予以加热。二 导电体4a、4b接触于电热膜2的两侧缘,用以导通电力至电热膜3,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 透过基体1加热于通过通道2的流体F。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的外型是由红外线陶瓷材料 所构成的四方形的基体,亦可为圆柱体、方型体、三角柱体或多边型柱体之一或其组合。其 中,基体1的材质可以是密实材质,也可以是多孔隙材质,基体1表面与通道2表面光滑密 实。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道结构200是具有多个流入口 21及多个流出口 22的多通道, 也可以是具有一流入口 21及一流出口 22的单通道,或是以回绕设置于基体1的内部的回 折型态通道。其中,流体F可以是液态流体,也可以是气态流体。 参阅图4,其显示本发明覆膜式加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覆膜式 加热装置100a包括一基体1、一通道结构200、一电热膜3及二导电体4a、4b。基体1之一 侧形成有一第一导流侧ll,基体1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导流侧12,并于基体1的第一导 流侧11及第二导流侧12间形成有一贴附面13。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通道结构200的通道 2为回绕方式设置于基体1内部的回折通道。通道2具有一流入口 21及一流出口 22,使流 体F经由流入口 21流入,然后从流出口 22流出。电热膜3形成于基体1的贴附面13,用以 将流通于通道2的流体F予以加热。二导电体4a、4b接触于电热膜2的两侧缘,用以导通 电力至电热膜3,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1加热于通过通道2的流体F。本实施例 的通道结构200为一回折通道,也可以是一具有一流入口 21及一流出口 22的单通道,或是 具有多个流入口 21及多个流出口 22的多通道。 当流体F从通道2的流入口 21流入时,然后将二导电体4a、4b通以电力,使通电 之后的导电体4a、4b将电力传送至电热膜3,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1加热于流通 于通道2的流体F,然后,加热之后的流体F会从流出口 22流出,而达到加热于流体F的目 的。由于通道2是以回绕方式设置于基体1内部,因此当电热膜3加热于通过通道2的流 体F时,电热膜3所产生的热可完全的加热于流通于通道2的流体F,不会因为通道2与外 界接触而产生热能流失的情形。 参阅图5,其显示本发明覆膜式加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覆膜式 加热装置100b包括一基体l、一贴附面13、一通道结构200、一电热膜3及二导电体4a、4b。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基体1由多孔隙材料所构成,多孔隙材料的通道结构200具有多个用 以导通流体F的通道2。流体F从通道2的流入口 21予以导入,然后将二导电体4a、4b通 以电力,使通电之后的导电体4a、4b将电力传送至形成于基体1的贴附面13上的电热膜3, 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1加热于流通于通道2的流体F,然后,加热之后的流体F 会从流出口 22流出,而达到加热于流体F的目的。由于多孔隙材料本身具有多个通道2可 使流体从第一导流侧11的流入口 21导入,并在加热之后从第二导流侧12的流出口 22流 出,且多孔隙材料所构成的基体1有助于加热传导,通过此可提高覆膜式加热装置100b的 加热效果。 参阅图6,其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 作用原理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 在于本实施例覆膜式加热装置100b的电热膜3包括有多个电热膜区段3a、3b、3c。其中,各 个电热膜区段3a、3b、3c之间以一预定间距形成于基体1的贴附面13,以增加电热膜3对基 体l的加热面积。
参阅图7,其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式加热 装置100结合于一热水器6。热水器6具有-流体输入端61及一流体输出端62,用以使一 流体F从流体输入端61流入热水器6,经过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加热之后,从流体输出端 62流出。本实施例的覆膜式加热装置lOO包括-基体1、一贴附面13、一通道结构200、一 流入口 21、一流出口 22、一电热膜3及二导电体4a、4b。通道结构200为回绕设置于基体1 内部的回折通道。当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结合于一热水器6时,通道2的流入口 21结合于 热水器6的流体输入端61,且通道2的流出口 22结合于热水器6的流体输出端62。当欲 加热的流体F从流体输入端61经由通道2的流入端21流入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通道结 构200之后,在二导电体4a、4b上通以电力,使通电之后的导电体4a、4b将电力传送至电热 膜3,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加热于流通于通道2的流体F,加热后的流体F会从通道2的 流出口 22流通至热水器6的流体输出端62。 参阅图8,其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 原理大致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 本实施例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通道结构200为一单通道,通道2具有一流入口 21及一流 出口 22,用以使流体F从该流入口 21流入,经由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加热之后,流通至流出 口 22。在本实施例中,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可以是实密材料,也可以是多孔隙材 料。 参阅图9,其显示其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 成与作用原理大致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 差异在于本实施例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通道结构200为多通道,通道2具有多个流入口 21与多个流出口 22,用以使流体F从流入口 21流入,经由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加热之后, 流通至流出口 22。在本实施例中,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可以是实密材料,也可以是 多孔隙材料。 参阅图IO,其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式加热 装置100结合于一暖风机7,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包括一基体1、一通道结构200、一电热膜 3及二导电体4a、4b,通道结构200为一多通道,通道2具有多个用以导通流体F的流入口 21及流出口 22。暖风机7外型为一传统L型结构,前后分别具有一进风口 71及一出风口 73。暖风机7装置有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及风扇72。覆膜式加热装置IOO设置于较接近出 风口 73的位置,而风扇72装置于较接近进风口 71的位置。在使用吹风机7时,流体F会 因为风扇72旋转而从进风口 71导入,然后经由风扇72将流体F从第二导流侧12传送至 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通道结构200,接着,在二导电体4a、4b上通以电力,使通电之后的 导电体4a、4b将电力传送至电热膜3,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1加热于通过基体1 内部的流体F。流体F经由覆膜式加热装置IOO加热之后,经由第一导流侧11从出风口 73 导出。其中,流体F为一气态的流体。另外,本实施例的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可以 是实密材料,也可以是多孔隙材料。 参阅图11,其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 理大致与第七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本 实施例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通道结构200为一单通道,通道2具有一个流入口 21与一个 流出口 22,用以使流体F从流入口 21流入,经由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将流体F加热之后,流
7通至流出口 22。在本实施例中,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可以是实密材料,也可以是多 孔隙材料。 参阅图12,其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 理大致与第七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本 实施例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通道结构200为一回绕设置于该基体1内部的回折通道,通 道2具有一个流入口 21与一个流出口 22,用以使流体F从流入口 21流入,经由覆膜式加热 装置100加热之后,流通至流出口 22。在本实施例中,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可以是 实密材料,也可以是多孔隙材料。 参阅图13,其显示本发明覆膜式加热装置与镜面外壳的分离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 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覆膜式加热装置100可结合于 一由镜面材料所构成的外壳8中,以增加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果。将覆膜式加热 装置100结合于一镜面材料所构成的外壳8中,使镜面材料的外壳8包覆于覆膜式加热装 置100的基体1,然后在二导电体4a、4b上通以电力,使通电之后的导电体4a、4b将电力传 送至电热膜3,使电热膜3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1加热于通过基体1内部的流体F。当电热 膜3对于基体1内部的流体F加热时,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会因为加热而产生红 外线,此时,由于镜面材料具有反射的效果,因此当外壳8接收到红外线之后会将红外线反 射至覆膜式加热装置100的基体1上,而达到双重加热的效果。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覆膜式加热装置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故本发明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件。但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 项技艺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及 以下所界定的专利范围中。
8
权利要求
一种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基体,该基体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导流侧,于该基体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导流侧,并于该基体的第一导流侧及该第二导流侧间形成有一贴附面;至少一通道结构,贯通该基体的第一导流侧与第二导流侧之间,使一流体经由该通道结构通过该基体;至少一电热膜,形成于该基体的贴附面;至少二导电体,接触于该电热膜的两侧缘,用以导通电力至该电热膜,使该电热膜产生热量并透过该基体加热于通过该通道结构的流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体是由多孔隙材料所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体是由实密材料所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体是由红外线陶瓷材料所 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体为圆柱体、方型体、三角 柱体及多边型柱体之一。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结构为具有一流入口及 一流出口的回折通道,该回折通道回绕设置于该基体内部,该流入口形成于该基体的第一 导流侧或第二导流侧之一,而该流出口是形成于该基体的第一导流侧或第二导流侧之一。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折通道是由多个贯通该基 体的第一导流侧与第二导流侧的通道所构成,而各个相邻的通道是透过一弯管结构予以连 通。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结构为具有一流入口及 一流出口的单通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结构为具有多个流入口 及多个流出口的多通道。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膜式加热装置结合于一热 水器,该热水器具有至少一流体输入端及至少一流体输出端,使该流体由该热水器的流体 输入端输入该覆膜式加热装置的通道结构,经由该覆膜式加热装置将该流体予以加热,再 由该热水器的流体输出端输出。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膜式加热装置结合于一暖 风机,该暖风机具有至少一进风口 、至少一风扇及至少一出风口 ,当该暖风机的风扇转动使 该流体经由该暖风机的进风口导入该覆膜式加热装置的通道结构,经由该覆膜式加热装置 将该流体予以加热,再由该暖风机的出风口导出。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膜式加热装置还包括有一 镜面外壳,其中该镜面外壳包覆于该基体。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热膜间包括有多个电热膜 区段,各个电热膜之间以一预定间距形成于基体的贴附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覆膜式加热装置,包括一基体、一通道结构、至少一电热膜及至少二导电体。通道结构可为单通道、多通道或回折通道。通道结构贯通基体内部,且具有至少一流入口及至少一流出口,用以使一流体由流入口流入,并流通至流出口。电热膜形成于基体的贴附面,经由接触于电热膜的两侧缘的二导电体导通电力至电热膜,使电热膜产生热量并透过基体加热于通过通道结构的流体,通过此达到加热于流体的效果。
文档编号F24H9/18GK101726114SQ200810170969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舜宗, 杨亮达 申请人:创世热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