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式汽-水换热成套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628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淋式汽-水换热成套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喷淋式 汽一水换热成套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成套机组,其换热方式多采用热源蒸汽直接与水混合 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现有的汽一水混合器 为单一筒体,设有蒸汽入口、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蒸汽入口位于下 方,热水出口位于上方。由于热源蒸汽温度很高,压力很大,而且温 度和压力很不稳定,供暖系统循环水的总量也是时刻变化的,因此导 致汽一水混合器内的工作状态变化极大,水位也极不稳定,还会出现 因循环水进入蒸汽管道造成水击的现象,不仅噪声大,也是极大的安 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喷淋式汽一水换热成 套机组,以达到工作状况稳定、对蒸汽压力波动适应性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喷淋式汽一水换热成套机组,包括循环水泵
12、汽一水换热装置、除污过滤装置13、补水装置,以及供水口 15和回水口 14,分别与采暖系统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补 水装置由补水箱3和补水泵1组成,补水泵1的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 回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在回水管路上汽一水换热装置的前端设置有 定压溢流装置ll,其溢流管连至补水箱3;所说的汽一水换热装置为 底部连通的双筒体结构,分换热器8和水位调节室5;换热器8设蒸
汽入口 10、回水入口9和喷淋器16;水位调节室5底部设供水口 7, 中上部设溢水口4,顶端设排气口6,溢水口经管道连通至补水箱3; 循环水泵12的进水口连接水位调节室5的供水口 7,其出水口连接 供水口 15。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回水管路上汽一水换热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定 压溢流装置,当采暖水循环系统内水膨胀致使压力增大时,可自动将 一部分水直接泄流至补水箱,以保证进入汽一水换热装置的回水压力 是稳定的。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汽一水换热装置为换热器8 和水位调节室5底部连通、分体布置的双筒体结构,而且水位调节室 在合适位置设有溢水口4和排气口6,可确保水位的稳定,以及增强 对热源蒸汽压力的适应性。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对蒸汽压力波动适 应性强、工作状况稳定的效果。


附图部分进一步公开了本实用薪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及连接示意图2为汽一水换热装置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设有供水口 15和回水口 14,分别与采暖系统的进口和出口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喷淋式汽一水换热成套机组,包括两台循环水 泵12、 一套汽一水换热装置、除污过滤装置13和补水装置,.并由管 路连接为一个整体。补水装置由补水箱3和补水泵1组成。补水泵l 的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回水管路,根据需要可启动补水泵l,向回水 管路补充一定量的水。在回水管路上汽一水换热装置的前端,本实用 新型还设置有一定压溢流装置11,可以是溢流阀或者其他溢流装置, 其溢流管连至补水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汽一水换热装置为底部连通的双筒体结构,分 换热器8和水位调节室5。如图2,换热器设蒸汽入口 10、回水入口 9和喷淋器16。回水经过喷淋器16呈细流喷洒,可以更好地与热源 蒸汽混合,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上述补水泵1和循环水泵12的水泵电机启停开关集中设置在电 气控制柜2中。根据需要,电气控制柜2中还可以增设自动控制上述 水泵电机启停的控制电路,根据安装在回水管路中的检测元件,如压 力传感器所提供的信号,进行自动控制。因相关技术属于现有成熟技 术,故不做过多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喷淋式汽—水换热成套机组,包括循环水泵(12)、汽—水换热装置、除污过滤装置(13)、补水装置,以及供水口(15)和回水口(14),分别与采暖系统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补水装置由补水箱(3)和补水泵(1)组成,其特征在于,补水泵(1)的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回水管路;在回水管路上汽—水换热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定压溢流装置(11),其溢流管连至补水箱(3);所说的汽—水换热装置为底部连通的双筒体结构,分换热器(8)和水位调节室(5);换热器(8)设蒸汽入口(10)、回水入口(9)和喷淋器(16);水位调节室(5)底部设供水口(7),中上部设溢水口(4),顶端设排气口(6),溢水口经管道连通至补水箱(3);循环水泵(12)的进水口连接水位调节室(5)的供水口(7),其出水口连接供水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汽一水换热成套机组,其特征 还在于,上述补水泵(1)和循环水泵(12)的水泵电机启停开关集 中设置在电气控制柜(2)中。
专利摘要喷淋式汽—水换热成套机组,属于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喷淋式汽—水换热成套机组。包括循环水泵12、汽—水换热装置、除污过滤装置13、补水装置,以及供水口15和回水口14,分别与采暖系统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汽—水换热装置为底部连通的双筒体结构,分换热器8和水位调节室5。换热器8设蒸汽入口10、回水入口9和喷淋器16。水位调节室5底部设供水口7,中上部设溢水口4,顶端设排气口6。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汽—水换热装置为底部连通、分体布置的双筒体结构,而且水位调节室在合适位置设有溢水口4和排气口6,可确保水位的稳定,以及增强对热源蒸汽压力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F24D3/10GK201233053SQ200820022179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高树贵 申请人:高树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