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112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使振动和噪音水平降低的护罩
(shroud)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为用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使预定的空间适于人活动的空气调节 装置。空调将预定空间中的热吸收或释放,以使所述空间的湿度和温度保持 在一恒定水平。为了达到这种功能,这种空调可包括室外机,在空调运行过 程中,室外机将空调己从所述空间中吸收的热排放到外界或者从外界吸收 扭。
为了使室外机和外界之间进行有效的热交换,室外机中的空气与室外空 气进行热交换,以使在室外机内的热交换器和室外机内的空气之间保持预定 的温差。为此,室外机内的空气可排出到外界并进行循环。该操作可通过设 置在室外机上的送风扇(blower fan)来实现。
送风扇的旋转产生空气流。这种空气流由护罩引导到外界。当空气流由 护罩引导时,由于空气流导致护罩产生振动或噪音。这种振动或噪音将变大, 尤其是在风扇叶片的后部,在此空气流更强烈。护罩的后部定位在叶片的后 部之上,由此难于消除护罩的振动或噪音,以及难于有效地将空气向外界引 导。
在送风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压差促使空气向室外机之外流动。外部空气进 入到室外机中,以替换(replace)所排出的空气,由此在室外机内和室外机 外之间产生空气循环。在空气循环过程中,在室外机内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在送风扇运行以产生空气流的同时,空气受室外机内的各种构件的影响,以 使噪音和振动增加。而且,所排出的空气可变为湍流,以使用于排出空气的 能量产生涡流,所述涡流与进行空气排出无关,或者引起降低了能量效率的 内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其可以降低空气流导致的送风扇的叶 片的噪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其可减少振动、噪音并提高能量 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热交换单元,其构造成 连接于待加热或冷却的内部空间。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壳体;风扇,其产 生穿过所述壳体的空气流;第一护罩,其将所述风扇产生的所述空气流引导 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及第二护罩,其连接在所述第一护罩的下游端,其中, 所述第二护罩的外壁近似竖向平直且端部弯曲,以使所述风扇产生的所述空 气流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第一单元,其设置成将气候控制的空气 提供给预定空间;以及第二单元,其与所述第一单元相隔但连接,其中,所
述第二单元执行与所述预定空间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操作。所述第二单元包
括壳体;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风扇,其将外部空气 抽吸到所述壳体内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所 述壳体中排出;以及多阶护罩,其连接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护罩围绕所 述风扇,以将所述热交换后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壳体之外,其中所述多阶护罩 的内轮廓呈弯曲,以与所述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形态相对应。
在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包括送风扇,其产生空气流;第一 护罩,其将由所述送风扇形成的空气流向外引导;以及第二护罩,其设置在
所述第一护罩的后面,且第二护罩的横截面的外周面形成为弯曲,以使在所 述送风扇后面产生的空气流稳定。
所述第二护罩可使空气流稳定,这可以降低由于在叶片的后部的空气流 所引起的护罩振动。同时,这可以解决所述护罩的振动所引起的噪音问题。
在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确保顺畅地引导随送风扇的旋转而 排出的空气流,以提高能量效率。
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在不增加所述护罩的重量的同时加强 所述护罩的强度,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寿命。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使得送风扇排出的空气和护罩之间的 共振以及护罩自身振动的振幅最小化,以减低振动和噪音。


参照下列附图将详细说明多个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表 示相同的部件,而且在附图中
图1是依据在此广义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送风扇组件的室外机的立体
图2是沿图i所示n-n线的剖视图3是图1所示室外机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室外机的示范性护罩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所示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室外机的另一示范性护罩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6所示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室外机的另一示范性护罩的立体图; 图9和图IO示出了图1所示室外机的其它示范性护罩;以及 图11是送风扇每单位转数下产生的噪音大小的曲线图,同时实验值示 出了降低空调室外机的振动的效果,所述室外机包括图9所示的护罩。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送风扇的前侧可设置护罩,以顺畅地引导利用所述送风扇的旋转所产 生的压差而排出的空气。
在解决振动、噪音、效率等问题上,这种护罩可具有不同的有效程度, 因为上述讨论的问题依赖于所述护罩的形状。尤其是,如果形状设计不合适, 则在护罩和所排出的空气之间会产生共振,这会增加振动和噪音并降低能量 效率。因此,有效设计的护罩成为提高室外机容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图1是示出了包括送风扇组件180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 1所示II-II线的剖视图,而图3是图1所示室外机100中的空气流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室外机IOO包括壳体120、多个空气入口 (未示出)、 热交换器161和162、压縮机171、送风扇组件180、以及电动机150。所述
7空气入口设置在壳体120上,以使室外空气可进入到室外机100内。热交换 器161和162实现通过所述空气入口进入的室外空气和内部制冷剂之间的热 交换。压縮机171将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内部制冷剂提供给热交换器161 和162。送风扇组件180引起空气流,通过所述空气流,已在热交换器161 和162处完成了热交换的空气被强制排出到外界。电动机150将旋转力传送 给送风扇组件180内包括的送风扇140。
壳体120包括前板122,其作为壳体120的前表面;底部123,位于 前板122的底侧,以支撑各种装置;壳体本体124,位于底部123的上侧, 并与前板122连接;以及顶板121,位于壳体本体124的顶侧,并与前板122 连接。壳体本体124包括第一空气入口 (未示出),外部空气通过其进入 或排出;以及第一格栅170,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入口进入或排出的空 气中所包含的不需要的物质去除。此外,壳体本体124包括第二空气入口 (未 示出),外部空气通过其进入或排出;以及第二格栅(未示出),用于将通 过所述第二空气入口进入或排出的空气中所包含的不需要的物质去除
送风扇组件180包括送风扇140,其接收来自电动机150的旋转力, 以使内部空气流向外部;以及护罩130,将由送风扇140引起的空气流引导 至外界。
参照图3,当复式空调的室内机(未示出)驱动时,室外机100开始相 应的操作。当室外机100操作时,将信号施加给电动机150,以致动电动机 150。 一旦电动机150接收到所述信号,则电动机150旋转送风扇140,并由 此将内部空气排出到外界。当所述空气被排出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空 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入口进入到壳体120内。所进入的空气在第一热交换 器161和第二热交换器162处与所述内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通过压縮机171
使得用于热交换的所述内部制冷剂变成低温高压制冷剂。热交换后的空气在 壳体120内流动。所述流动的空气通过电动机150旋转带动的送风扇140的
旋转而被排出到外界。
电动机150高速旋转,并由此导致振动和/或噪音。在电动机150的下方 设置有固定电动机150的电动机支撑构件151。从第一热交换器161和第二 热交换器162上产生的冷凝水经由滴水收集盘(drain pan) 163从侧向上排 出,滴水收集盘163在左右方向上加长。图4是图1所示室外机100的示范性护罩的立体图,而图5是沿图4所 示V-V线做出的剖视图。
参照图4和图5,护罩130包括第一护罩131,其将由送风扇140产 生的空气流引导向外界;以及第二护罩133,设置在第一护罩131的下游端, 其中第二护罩133的外壁大体竖向平直且具有位于连接单元132处和连接部 134处的弯曲的上端和下端,由此可使由送风扇140产生的空气流变得稳定。 护罩130与排气格栅110连接,排气格栅110用于防止外界意外物质接触送 风扇140。当送风扇140旋转时,室外机100内的空气向外排出。第一护罩 131向外引导所排出的空气。当送风扇140旋转时,叶片141后面的空气流 变得不稳定。所述不稳定的空气撞击护罩130和壳体本体124,由此引起振 动和噪音。由于第二护罩133的外壁大体竖向平直且具有位于连接单元132 和连接部134处的弯曲的上端和下端,所以所述不稳定的空气变得稳定。因 此,通过第二护罩133使所述不稳定的空气变得稳定,并由此可减少由不稳 定空气引起的噪音或振动。
在第二护罩133中,其横截面上的外周面形状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横 截面上的外周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横截面上的外周面形状可以是椭圆 形。如果第二护罩133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则所述不稳定空气撞击第二 护罩133,以使空气流改变成具有均匀流形式。结果,所述不稳定空气变得 稳定,从而减少噪音和/或振动。
同时,叶片141的最后部分或尾部边缘可以设置在第二护罩133的来流 和出流端之间或者入口和出口之间。流动穿过护罩130的空气撞击叶片141 的最后端,以对所述空气流造成干扰。因此,所述空气流在叶片141的尾部 边缘处变得不稳定。通过使叶片141的所述最后部分设置在第二护罩133的 前端和后端之间,使得所述不稳定的空气流变得稳定。也就是说,因为第二 护罩133和叶片141之间的空间狭窄,故在叶片141的最后部分处产生的所 述不稳定空气流开始快速撞击第二护罩133。所述空气流与流动穿过送风扇 140的空气一起被向外排出。因此,空气流得以稳定,而不再存在不稳定的 空气流。
护罩130可形成为使得第一护罩131与第二护罩133 —体形成,且护罩 130还包括将第一护罩131和第二护罩133连接的连接单元132和将护罩130与壳体120连接的连接部134。连接单元132可形成为其处于第一护罩131和第二护罩133之间的部分是弯曲的。通过送风扇140的旋转形成的空气流从第二护罩133经由第一护罩131排出到外界。在第二护罩133内变得稳定的空气流动到第一护罩131内,且此时除非连接单元132是弯曲的,否则所述空气可能是不稳定的。连接单元132与第一护罩131和第二护罩133形成为曲线。由于连接单元132与第一护罩131和第二护罩133连接形成曲线,故空气以稳定化的空气流的方式被排出到外界。这种稳定化的空气流可减少电动机150所使用的能量。而且,所述稳定化的空气流易于空气运动并有效AJM寸?、々!i父:r犬乂口 口、j工m;t'j王7rwii丄uv)c^r。
图6是图1所示室外机100的另一示范性护罩的立体图,而图7是沿图6所示VII-VII线做出的剖视图。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中给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下文中,将重点说明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差异。
参照图6和图7,送风扇组件280包括引导构件235,其从第二护罩233上延伸以将外壳120与第二护罩233连接。引导构件235可形成为在引导构件235和第二护罩233之间的连接部234为弯曲的,以能将在热交换器161和162处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送风扇140引导。
引导构件235的形状可以为四边形,以与壳体120连接。如果引导构件235的形状为四边形,则所述四边形的各个边可以为弧形,以消除由空气流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引导构件235的四边形形状为能易于连接于壳体120的四边形。由于送风扇140的旋转产生的空气流排放到壳体120之外。空气穿过热交换器161和162并随后流动到引导构件235中。引导构件235内的空气被引导到通过连接单元232连接于第二护罩233的第一护罩231。因此,流动穿过引导构件235的内部空气可以被有效地引导至护罩130。
图8是图1所示室外机100的又一示范性护罩的立体图。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中给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下文中,将重点说明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差异。
参照图8,送风扇组件380可包括护罩330,护罩330具有通过连接单元332连接的第一护罩331和第二护罩333、以及通过连接部334连接于第二护罩333的引导构件335。护罩330还可包括空气储存构件336。空气储存构件336设置在第二护罩333处并围绕叶片141。而且,空气储存构件336与第二护罩333间隔开,且空气储存构件336的横截面上的外周面形状与第二护罩333的橫截面的外周面的形状大体相同。空气储存构件336设置成与第二护罩333间隔开,以在空气储存构件336和第二护罩333之间形成空气储存部337。如果送风扇140旋转,则在叶片314的后面产生空气流。由于所述空气流形成在叶片341的最后部分或尾部边缘处附近,所以所述空气流变得不稳定,这使得护罩330产生振动和噪音。
同时,由于空气储存构件336,使得所述不稳定空气流得以消除或变得稳定。当所述不稳定空气流动越过空气储存构件336时,其被空气储存部337捕获。通过所述不稳定空气被捕获在空气储存部337中,使得所述空气流从不稳定变得稳定。由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消除由所述不稳定空气流产生的振动或噪音。
图9和图10示出了图1所示室外机100的其它示范性护罩。参照图9,护罩430包括第一护罩431、第二护罩434、引导构件435以及加强板432。第一护罩431具有出口 431a,其顺畅地引导在热交换器161和162处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并由于在前侧和后侧之间由送风扇140形成的压差使得所述空气排出到室外机100之外。引导构件435支撑第一护罩431,并与壳体120的内表面连接以支撑第一护罩431,以使护罩430固定到壳体120内。第二护罩434位于引导构件435和第一护罩431之间,并捕获由于送风扇140的旋转所排出的空气产生的空气涡流,以降低室外机100的振动。加强板432通过支撑第一护罩431和引导构件435并降低引导构件435的上下振动(如图箭头f方向所示),可加强引导构件435以来减少噪音。
随着空气流行进到引导构件435的端部,引导构件435的上下振动f的振幅会增加,由此加强板432可支撑引导构件435的所述端部和第一护罩431,以降低所述振动。而且,如图所示,引导构件435的最外边缘435d与护罩430的中心之间的间隔最大,并由此在边缘435d处产生的振动最大。由此,加强板432可包括第一加强板432a,其支撑引导构件435的最外边缘435d和第一护罩431;以及第二加强板432b,其支撑引导构件435的较窄部分。而且,因为从工作效率角度来说与护罩430 —起形成加强板432可以是有效的,所以,加强板423可以设置在护罩430处,以支撑所有的引导构件435、第二护罩434和第一护罩431。
随着送风扇140旋转,空气经由第一护罩431而排出,被排的空气的压力变化呈周期性,且这种压力变化引起朝第一护罩431中心的振动(沿箭头g的方向)。这种振动g成为第一护罩431的噪音源和疲劳源。为了降低这种振动,在第一护罩431处围绕第一护罩431的周边设置加强环433,以加强第一护罩431并降低第一护罩431的中心定向振动g。
如图10所示,在室外机100所包括的引导构件435的端部可设置弯折部436,以加强引导构件435并降低引导构件435的振动f。例如,弯折部436可向背后形成,但是弯折部436的形成方向并不特定地限制于此。而且,在引导构件435的背面435a处可设置加强肋437,以将弯折部436的端部和引导构件435的背面435a连接,以加强引导构件435并降低所述振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弯折部436向背后形成,所以所示的加强肋437设置于引导构件435的背面435a。但是,加强肋437也可设置于引导构件435的前面。同时,通过诸如螺栓或销钉之类的连接元件穿过设置在弯折部436上的连接孔436a,将弯折部43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壳体120的内侧面上,且由此护罩430固定到壳体120上。为了降低振动,引导构件435具有的横截面可与壳体120的横截面相同,且弯折部436的所有表面均连接于壳体120的内侧面上,以使护罩130牢固地固定于壳体120中。同时,因为壳体120的横截面形状为该图所示的矩形,故引导构件435的形状可相应地为矩形。
图ll是送风扇单位转数产生的噪音大小(按照分贝dB)。尤其是,图ll给出了图9所示的护罩对降低室外机100振动的影响的实验值。
曲线Sl表示在护罩内的送风扇的每分钟转数下所产生的噪音值,其中所述护罩不包括在示范性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加强板432、加强环433、加强肋437。曲线S2表示在护罩内的送风扇的每分钟转数下所产生的噪音值,其中所述护罩包括在示范性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用于加强护罩强度的加强板432、加强环433、加强肋437。如图11所示,通过这些加强构件,在送风扇以较高速度旋转时,所产生的噪音量显著降低。
提供一种空调,其可以降低空气流导致的送风扇的叶片的噪音。
提供一种空调,其可减少振动、噪音并提高能量效率。
在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包括送风扇,其产生空气流;第一护罩,其将由所述送风扇形成的空气流向外引导;以及第二护罩,其设置在
所述第一护罩的后面,且第二护罩的横截面的外周面形成为弯曲,以使在所
述送风扇后面产生的空气流稳定。
所述第二护罩可使空气流稳定,这可以降低由于在叶片的后部的空气流
所引起的护罩振动。同时,这可以解决所述护罩的振动所引起的噪音问题。在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确保顺畅地引导随送风扇的旋转而
排出的空气流,以提高能量效率。
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在不增加所述护罩的重量的同时加强所述护罩的强度,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寿命。
此具体实施并广义说明的空调可使得送风扇排出的空气和护罩之间的共振以及护罩自身振动的振幅最小化,以减低振动和噪音。
在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意味着与该实施方式相关的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将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不同位置处出现的这些措辞不必全部指的是同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说明与任何实施方式相关的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该遵从的是,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视野下,来实现与所述多个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相关的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
尽管已参照多个示范性实施方式来说明了多个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构思出的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入本披露书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尤其地,在本披露书、附图和随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对各种部件和/或主题布置的结合布置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除了在部件和/或布置上的改型和修改之外,可替换的使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1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包括热交换单元,其构造成连接于待加热或冷却的内部空间,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壳体;风扇,其产生穿过所述壳体的空气流;第一护罩,其将所述风扇产生的所述空气流引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及第二护罩,其连接在所述第一护罩的下游端,其中,所述第二护罩的外壁近似竖向平直且端部弯曲,以使所述风扇产生的所述空气流稳定。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二护罩的横截面的外周近似 为圆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还包括连接 装置,其与所述第一护罩和所述第二护罩形成为一体,以将所述第 一护罩和所述第二护罩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装置的、将所述第一护罩和所 述第二护罩彼此连接的区域附近的部分是弯曲的。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还包括引导构件,其从所述第二护罩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引导构件构造成将所 述壳体和所述第二护罩连接,其中所述引导构件的、在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 第二护罩彼此连接的区域中的部分是弯曲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还包括加强装置,其支撑所述第一护罩和所述引导构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加强装置还支撑所述第二护罩。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肋,其在设置于所述引导构件的一端处的弯折部至所述引 导构件的背面之间延伸。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还包括加强环,其围绕所述第一护罩的外周。
9. 一种空调,包括第一单元,其设置成将气候控制的空气提供给预定空间;以及 第二单元,其与所述第一单元相隔但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单元执行与 所述预定空间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操作,所述第二单元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风扇,其将外部空气抽吸到所述壳体内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 器,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所述壳体中排出;以及多阶护罩,其连接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护罩围绕所述风扇,以 将所述热交换后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壳体之外,其中所述多阶护罩的内轮 廓是弯曲的,以与所述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形态相对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包括 第一护罩,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护罩的第一端限定了出口,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壳体内排出,所述第一护罩的第二端与 所述第一护罩的第一端相对;以及第二护罩,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护罩的第二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一端相 对,其中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二端限定了入口,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入口 引入到所述风扇中。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还包括 弯曲的第一连接部,其在所述第一护罩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一端之间延伸,以使所述多阶护罩的所述内轮廓连续弯曲。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的所述内轮廓与所 述风扇的多个叶片的末端隔开,并且所述多阶护罩的所述内轮廓弯曲成与所 述多个叶片的所述末端的旋转路径相对应,以使所述风扇产生的空气流稳 定。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还包括 第二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多阶护罩连接到所述壳体内。
14.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还包括引导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护罩的第二端,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将所述多阶护罩连接到所述壳体内;以及加强装置,其加强所述第一护罩和所述第二护罩。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加强装置包括加强环,其围绕所述第一护罩或所述第二护罩的外周延伸。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板,其在所述第一护罩、所述第二护罩和所述引导构件之间延伸,以加强所述第一护罩和所述第二护罩;以及多个加强肋,其在所述引导构件的外周缘和所述引导构件的背面之间延 伸,以加强所述引导构件。
17.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阶护罩还包括储存构件,其从所述第一护罩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区域 向下延伸,其中在所述储存构件和所述第二护罩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其中所述风扇的旋转所产生的不稳定空气被捕获在所述间隙内,以使穿过所 述多阶护罩的空气流稳定。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的热交换单元可包括送风扇,在护罩内产生空气流;以及第一护罩,将所述送风扇产生的所述空气流引导向所述壳体外。在所述第一护罩的上游端可连接有第二护罩。所述第二护罩的横截面的外周面可以弯曲,以使所述送风扇产生的空气流稳定。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498501SQ20091000375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0日
发明者吴时荣, 尹容湘, 文栋洙, 金珏中, 金贞勋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