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111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使其内部的冷媒进行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组成的制冷或制热循环的装置。当空调器进行制冷循环时,经压缩机压缩而变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首先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中该冷媒将向外部散热,然后流向膨胀阀,并在流过膨胀阀时显著降低其温度和压力,随后该低温、低压冷媒将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在室内热交换器内该冷媒将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最后重新流回压缩机中,如此反复进行循环。制热循环则与上述制冷循环过程相反。空调器通常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其中分体式空调器通常具有独立的室外机和室内机,并分别设置在室外和室内。所述的压缩过程、冷凝过程以及膨胀过程是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中进行,而蒸发过程则是在室内机中进行。另外,室内热交换器是安装在室内并具有制冷或制热作用的装置,在制冷循环时其具有蒸发器的作用,而在制热循环时则具有冷凝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在制冷循环时具有冷凝器的作用,而在制热循环时则具有蒸发器的作用。图1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结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示出的空调器室内机侧向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构成室内机背面及底面部分结构且其上能够安装室内机部件的底盘1 ;安装在底盘1的前端,构成室内机前端面、顶面及两侧面外部结构,且前端面和顶面上分别设有前面和顶面进气口 20,21的前框架3 ;安装在前面进气口 20且其上形成有前面吸气格栅5的前面板7 ;安装在顶面进气口 21上的顶面吸气格栅3’ ;设置在前框架3和前面板7之间,用于滤除从前面吸气格栅5和顶面吸气格栅3’吸入的空气中杂质的多个过滤器9’,22 ;安装在前框架3内部前侧,并且通过冷媒管M与图中未示出的室外机相连的室内热交换器9 ;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后方,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室内机的内部,并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9热交换的空气排回到室内空间的室内风扇10 ;位于室内风扇10的一侧,并且输出轴与室内风扇10相连,用于为室内风扇10提供旋转动力的风扇电机10’;设置在前框架3下端的涡舌11 ;以及安装在由底盘1和前框架3下端之间形成的出风口处, 用于上下调节出风方向的导风板15 ;所述的涡舌11包括涡舌框架25、涡舌直壁沈、连接杆 18和若干个叶片16 ;其中涡舌框架25呈Π形,并且开口向后,其两端固定在前框架3的背面两侧下端;涡舌直壁26的两端连接在涡舌框架25的后端开口两侧,由此在涡舌框架25 和涡舌直壁26之间形成排气通道13 ;若干个叶片16相隔距离安装在连接杆18上,并且上端铰接在涡舌直壁沈前端面的边缘部位,因此能够同时动作,用于左右调节出风方向。当该空调器启动后,室内风扇10将在风扇电机10’的带动开始旋转,从而将室内空气通过前面吸气格栅5和顶面吸气格栅3’吸入到室内机的内部,然后这部分空气将流向室内热交换器9。在流经室内热交换器9时该空气将与室内热交换器9内部流动的来自室外机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将温度升高或降低,之后经过热交换的空气将流向室内风扇10,然后从室内风扇10的下方流入涡舌11上的排气通道13,最后在导风板15和叶片16的引导下通过出风口排向室内空间,从而将室内空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存在下列问题如上所述,涡舌11的安装位置恰好处于空气的流动路径上,因此必然会受到气流的撞击,所以容易在此处产生涡流,结果造成较大的噪音,从而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噪音的空调器室内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盘、前框架、前面板、顶面吸气格栅、多个过滤器、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风扇电机、涡舌以及导风板;所述的涡舌包括涡舌框架、涡舌直壁、连接杆和若干个叶片;其中涡舌框架呈Π形,并且开口向后,其两端固定在前框架的背面两侧下端;涡舌直壁的两端连接在涡舌框架的后端开口两侧,由此在涡舌框架和涡舌直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若干个叶片相隔距离安装在连接杆上,并且上端铰接在涡舌直壁前端面的边缘部位,因此能够同时动作,用于左右调节出风方向;所述的涡舌直壁为中空结构,并且面向外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微孔。所述的涡舌直壁纵向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的微孔的直径为小于1mm。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是将其上涡舌直壁设计成中空结构,并且在其外表面上开设多个微孔,这样当由室内风扇吹出的风到达该外表面时就会穿过这些微孔而进入涡舌直壁的内部,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气流撞击涡舌直壁而引起的噪音。另外,由于涡舌直壁的外表面呈倾斜状,因此有助于气流的流动,并且可通过改变倾斜角度的方法来改变涡舌处空气漩涡的形状,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由该涡流而产生的噪音。


图1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结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示出的空调器室内机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中涡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外部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如图3-图5及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构成室内机背面及底面部分结构且其上能够安装室内机部件的底盘1 ;安装在底盘1的前端,构成室内机前端面、顶面及两侧面外部结构,且前端面和顶面上分别设有前面和顶面进气口 20,21的前框架3 ;安装在前面进气口 20且其上形成有前面吸气格栅5的前面板7 ;安装在顶面进气口 21上的顶面吸气格栅3’ ;设置在前框架3和前面板7之间,用于滤除从前面吸气格栅5和顶面吸气格栅3’吸入的空气中杂质的多个过滤器9’,22 ;安装在前框架3内部前侧,并且
4通过冷媒管M与图中未示出的室外机相连的室内热交换器9 ;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后方,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室内机的内部,并将经过室内热交换器9热交换的空气排回到室内空间的室内风扇10 ;位于室内风扇10的一侧,并且输出轴与室内风扇10相连,用于为室内风扇10提供旋转动力的风扇电机10’ ;设置在前框架3下端的涡舌30 ;以及安装在由底盘1和前框架3下端之间形成的出风口处,用于上下调节出风方向的导风板15 ;所述的涡舌30包括涡舌框架25、涡舌直壁27、连接杆18和若干个叶片16 ;其中涡舌框架25呈Π 形,并且开口向后,其两端固定在前框架3的背面两侧下端;涡舌直壁27的两端连接在涡舌框架25的后端开口两侧,由此在涡舌框架25和涡舌直壁沈之间形成排气通道13 ;若干个叶片16相隔距离安装在连接杆18上,并且上端铰接在涡舌直壁27前端面的边缘部位,因此能够同时动作,用于左右调节出风方向;所述的涡舌直壁27为中空结构,并且面向外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微孔观。所述的涡舌直壁27纵向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的微孔28的直径为小于1mm。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工作原理同已有技术,因此这里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当由室内风扇10吹出的风到达涡舌30处时,中空且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微孔观的涡舌直壁27实际上起一个微孔吸声器的作用,而呈倾斜状的涡舌直壁外表面又可以减少气流阻力,所以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底盘(1)、前框架(3)、前面板(7)、顶面吸气格栅(3’)、 多个过滤器(9’,22)、室内热交换器(9)、室内风扇(10)、风扇电机(10’)、涡舌(30)以及导风板(1 ;所述的涡舌(30)包括涡舌框架0 、涡舌直壁(XT)、连接杆(1 和若干个叶片 (16);其中涡舌框架0 呈Π形,并且开口向后,其两端固定在前框架(3)的背面两侧下端;涡舌直壁(XT)的两端连接在涡舌框架0 的后端开口两侧,由此在涡舌框架05)和涡舌直壁06)之间形成排气通道(13);若干个叶片(16)相隔距离安装在连接杆(18)上, 并且上端铰接在涡舌直壁(XT)前端面的边缘部位,因此能够同时动作,用于左右调节出风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舌直壁(XT)为中空结构,并且面向外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微孔(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舌直壁07)纵向截面呈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08)的直径为小于Imm0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底盘、前框架、前面板、顶面吸气格栅、多个过滤器、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风扇电机、涡舌及导风板;涡舌包括涡舌框架、涡舌直壁、连接杆和若干个叶片;涡舌直壁为中空结构,并且面向外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微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是将其上涡舌直壁设计成中空结构,并且在其外表面上开设多个微孔,这样当由室内风扇吹出的风到达该外表面时就会穿过这些微孔而进入涡舌直壁的内部,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气流撞击涡舌直壁而引起的噪音。另外,由于涡舌直壁的外表面呈倾斜状,因此有助于气流的流动,并且可通过改变倾斜角度的方法来改变涡舌处空气漩涡的形状,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由该涡流而产生的噪音。
文档编号F24F13/28GK102374583SQ20101025514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林江波, 王然, 白雪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