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690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采用单离心风轮结构,空气 由离心风轮流出后,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吹出。在这种结构形式下,为了提高换热量时,需要 增加风轮转速,将导致噪音增大,若通过增加换热器面积来提高换热量,将导致机身尺寸增 加和成本增加,此外,由于结构形式的特点,换热器上各处风速会有不同,导致换热器不能 发挥最佳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能效比 高、适用范围广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机身内的换热器、贯流风 轮以及与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相通的风道,其结构特征是换热器设置在贯流风轮的下方或 后方;贯流风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进 风口设置在机身的左侧、机身的右侧、机身的前侧、机身的后侧和/或机身的顶面;其中,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为同一出风口 第一出风口,该第一出风口中设置 有第一导风叶片组;或者,上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该第二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二导风 叶片组,下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三出风口,该第三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三导风叶片组。所述上贯流风轮设置在上风道中,上风道对应上贯流风轮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曲 面;下贯流风轮设置在下风道中,下风道对应下贯流风轮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曲面。所述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通过同一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上贯流风轮和下贯 流风轮的左侧或右侧;或者,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其中,第一电 机和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左侧,或者,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 时设置在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右侧,或者,第一电机设置在上贯流风轮的左侧,第二 电机设置在下贯流风轮的右侧,或者,第一电机设置在上贯流风轮的右侧,第二电机设置在 下贯流风轮的左侧。所述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直径分别为30mm 500mm之间;其中,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直径相同且长度相同,或者,上贯流风轮和下贯 流风轮的直径相同且长度不同,或者,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直径不同且长度相同,或 者,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直径不同且长度不同。所述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采用塑料或金属制成;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为 横置式或竖直式。所述换热器为直排换热器或二折以上的换热器;当换热器(7)为直排换热器时,换热器(7)倾斜的设置在机身内;当换热器(7)为二折以上的换热器时,由二个以上的直排 换热器拼接而成,相邻二个直排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1 179°。所述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平行流微通道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的下方或后方。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机身正面的上部。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机身正面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传统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机身外观结构的情况下,采用 上下设置的双贯流风轮结构,以及空气先流经换热器再流经贯流风轮的吸风式空气流动方 式,有效的增加了进风量、出风量,改善了换热器表面风速分布不均勻的问题,从而有效的 提升了换热量以及换热效率,也有效降低了噪音,降低了电机功率。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 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能效比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图1为传统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图9为第一实施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换热器时,图4中的A-A向局部剖视结构 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2-图16为第二实施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换热器时,图11中的B-B向剖视结构
示意图。图中1为上贯流风轮,2为下贯流风轮,3为上风道,4为第一出风口,5为第一导 风叶片组,6为下风道,7为换热器,8为进风口,9为第二出风口,10为第二导风叶片组,11 为第三出风口,12为第三导风叶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3-图9,本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机身内的换热器、贯流风轮以 及与进风口 8和出风口分别相通的风道,换热器7设置在贯流风轮的下方;贯流风轮包括上 下设置的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 ;风道包括上风道3和下风道6 ;进风口 8设置在机 身的左侧、机身的右侧、机身的前侧、机身的后侧和/或机身的顶面。其中,上风道3和下风道6的出风口为同一出风口 第一出风口 4,该第一出风口 4 中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组5。第一出风口 4设置在机身正面的上部。上风道3和下风道6 的共用同一进风口。 上贯流风轮1设置在上风道3中,上风道3对应上贯流风轮1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曲 面;下贯流风轮2设置在下风道6中,下风道6对应下贯流风轮2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曲面。[0032]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通过同一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和下 贯流风轮2的左侧或右侧。或者,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 电机驱动,其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左侧,或 者,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右侧,或者,第一电机 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的左侧,第二电机设置在下贯流风轮2的右侧,或者,第一电机设置在 上贯流风轮1的右侧,第二电机设置在下贯流风轮2的左侧。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直径分别为30mm 500mm之间。其中,上贯流风 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直径相同且长度相同,或者,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直径相 同且长度不同,或者,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直径不同且长度相同,或者,上贯流风 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直径不同且长度不同。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采用塑料或金 属制成。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为横置式或竖直式。图中给出了横置式的具体结构。换热器7为直排换热器或二折以上的换热器。当换热器7为直排换热器时,换热 器7倾斜的设置在机身内,见图5,该换热器7既可以向前倾斜,也可以向后倾斜。当换热器 7为二折以上的换热器时,由二个以上的直排换热器拼接而成,相邻二个直排换热器之间的 夹角为1 179°,见图6-图9。换热器7除了可以如图6-图8中展示的V形、倒V形和 L形的二折换热器之外,还可以如图9中展示的三折换热器。当然,换热器7除了可以采用如上所述的直排换热器及其衍生产品之外,还可以 采用弧形换热器及其衍生产品,其能获得同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技术效果。换热器7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平行流微通道式换热器。当换热器7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时,其换热管的排数在1 5排之间,换热管的管 径在4mm 15mm之间,翅片间距在0. 9m 5. Omm之间,同一换热器中,换热管直径可以相 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直径的换热管组合而成。当换热器7用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形式时,若采用两个直排换热器拼接成一个V 字型换热器,则该两个直排换热器的材料、管带间距、管带宽度、翅片宽度等均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换热器7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换热器7位于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 下方或后方。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可以共同运转,或者上贯流风轮1单独运转而下贯 流风轮2停止,或者上贯流风轮1停止而下贯流风轮2运转。使用时,由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转动而引起空气流动,空气由进风口 8 流入,先经过换热器7进行热量交换,然后流经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后,经过共同 的第一出风口 4处汇合,经第一导风叶片组5调整流动方向后吹出。采用上述的技术特征后,本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更高的换热能力、更高的 能效比以及更低的噪音。第二实施例参见图10-图16,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有两个第二出风口 9和第三出风口 11。 上风道3的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 9,该第二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二导风叶片组10,下风道6的 出风口为第三出风口 11,该第三出风口 11中设置有第三导风叶片组12。第二出风口 9和 第三出风口 11设置在机身正面的上部。上风道3和下风道6的共用同一进风口。第二出 风口 9和第三出风口 11的中间互不连通。[0044]第二导风叶片组10和第三导风叶片组12叶片可以独立运动,也可以共同运动,以 形成最佳的吹出气流。使用时,由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转动而引起空气流动,空气由进风口 8 流入,先经过换热器7进行热量交换,然后流经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后,分别经过 独立的第二出风口 9、第三出风口 11,经第二导风叶片组10、第三导风叶片组12调整流动方 向后吹出。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权利要求1.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机身内的换热器、贯流风轮以及与进风口 (8)和出风口分别相通的风道,其特征是换热器(7)设置在贯流风轮的下方或后方;贯流风 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O);风道包括上风道C3)和下风道(6); 进风口(8)设置在机身的左侧、机身的右侧、机身的前侧、机身的后侧和/或机身的顶面;其中,上风道(3)和下风道(6)的出风口为同一出风口 第一出风口 G),该第一出风 口(4)中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组(5);或者,上风道(3)的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9),该第二 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二导风叶片组(10),下风道(6)的出风口为第三出风口(11),该第三出 风口(11)中设置有第三导风叶片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贯流风轮(1)设置在 上风道C3)中,上风道C3)对应上贯流风轮(1)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曲面;下贯流风轮(2)设 置在下风道(6)中,下风道(6)对应下贯流风轮( 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 流风轮( 通过同一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O)的左侧或右 侧;或者,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 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其中,第 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 的左侧,或者,第一电机和 第二电机同时设置在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2)的右侧,或者,第一电机设置在上贯 流风轮(1)的左侧,第二电机设置在下贯流风轮O)的右侧,或者,第一电机设置在上贯流 风轮(1)的右侧,第二电机设置在下贯流风轮O)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 流风轮⑵的直径分别为30mm 500mm之间;其中,上贯流风轮⑴和下贯流风轮⑵的直径相同且长度相同,或者,上贯流风轮(1) 和下贯流风轮( 的直径相同且长度不同,或者,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 的直径 不同且长度相同,或者,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O)的直径不同且长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 流风轮( 采用塑料或金属制成;上贯流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 为横置式或竖直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7)为 直排换热器或二折以上的换热器;当换热器(7)为直排换热器时,换热器(7)倾斜的设置在 机身内;当换热器(7)为二折以上的换热器时,由二个以上的直排换热器拼接而成,相邻二 个直排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1 17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7)为翅片管式 换热器或平行流微通道式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7)位于上贯流 风轮(1)和下贯流风轮O)的下方或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出风口(4)设置在 机身正面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出风口(9)和第三 出风口(11)设置在机身正面的上部。
专利摘要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机身内的换热器、贯流风轮以及与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相通的风道,换热器设置在贯流风轮的下方或后方;贯流风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机身的左侧、机身的右侧、机身的前侧、机身的后侧和/或机身的顶面;其中,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为同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该第一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组;或者,上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该第二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二导风叶片组,下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三出风口,该第三出风口中设置有第三导风叶片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能效比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892274SQ20102064397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6日
发明者伍光辉, 周拨, 岳宝, 张智, 徐志亮, 曾昭顺, 蔡序杰, 覃强, 贾庆贤, 赵夫峰, 黎文斗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