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文档序号:470415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硅料烘干技术领域,涉及ー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种装置对高纯硅料进行烘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高纯多晶硅料主要有水爆块料、大块料、颗粒多晶料、碎片料、边皮料等,清洗后采用恒温鼓风方式烘干。烘干过程中,由于多晶硅料种类较多,尺寸大小不均匀,普通烘干箱烘干用时长达30-60min,烘干温度在180-200 V,烘干过程缓慢,能耗大,烘干效率较低;而且在烘干过程中会对物料表面造成污染,降低物料纯度,影响物料质量。物料在烘干完毕后,目前采用的冷却方式是自然晾干,由较高的烘干温度晾至可 成品包装的温度需要30-60min,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影响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料烘干不均匀,烘干耗时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ー种利用上述的装置对高纯硅料进行烘干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烘干过程中,容易对物料表面造成污染,降低物料纯度,影响物料质量;耗时长,严重影响产能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是ー种带密封门的密封箱体,箱体侧壁上开有抽真空口和真空验证孔,抽真空ロ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真空验证孔与真空表连通;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ロ与介质循环加热装置连通;箱体的内腔中设有连通的多层的烘盘支架,上下相邻的烘盘支架依次连通,所述烘盘支架为中空管,烘盘支架的一端与导热介质进ロ连通,烘盘支架另一端与导热介质出ロ连通,每层的烘盘支架上放置有一层烘盘;抽真空装置及介质循环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所采用的另ー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纯硅料烘干方法,利用上述的装置,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I.将不同形态多晶硅料放入烘盘,然后将烘盘放置在烘盘支架上,关闭密封门,开启阀门Kl并接通真空泵,开始抽真空,当真空表指示达到20-100Pa时,先关闭阀门K1,再关闭真空泵,此时箱体内处于真空状态;步骤2.开启控制装置,当指示灯亮表示工作正常吋,仪表显示箱体内腔的温度,设定该温度不低于50°C,最高温度依据导热介质的性质进行设定,开启加热设备,对储罐底部加热,当储罐中的导热介质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导热介质泵给箱体内输送导热介质,对箱体内部的烘盘支架进行加热,即对烘盘中的多晶硅料进行加热烘干;
步骤3.加热烘干5-15min后,打开阀门K2和K3,同时关闭阀门Kl,采用水分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箱体内部的烘干效果,检测范围O. ΟΙ-lppm,当显示到达规定的含量要求,表示箱体内部的多晶硅料烘干过程结束;步骤4.烘干结束后,先关闭工作电源,再开启气动破真空ロ中的破真空蝶阀,如果气动开启不成功则开启手动破真空ロ,解除箱体内部的真空状态,然后打开密封门,取出多晶硅料即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本发明中的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导热油、水蒸气或者水作为导热介质,硅料置于烘盘中,受热均匀,烘干效果好,能耗小,效率高。2)将待烘干的高纯硅料放置在箱体内后,利用真空泵抽成真空,降低水分的汽化温度,通过加热实现烘干,在抽真空管道上安装有水分检测装置,可实时检测烘干效果。 3)烘干时间短。箱体内被抽真空后降低水分的汽化温度,加热时间短,硅料烘干速度快。4)冷却时间短。箱体内的时间短,汽化温度低,且在箱体内侧壁上还设有散热盘管,箱体内的硅料散热快,冷却时间短。


图I为本发明烘干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烘干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烘干装置的内部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烘干装置中的水分检测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I.箱体,2.真空表,3.锁紧阀,4.手动破真空ロ,5.底座,6.密封门,7.抽真空ロ,8.气动破真空ロ,9.真空验证孔,10.测温电阻,11.导热介质进ロ,12.导热介质出口,13.排污ロ,14.烘盘,15.烘盘支架,16.散热盘管,17.真空泵,18.水分检测装置,19.真空缓冲罐。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參照图I、图2及图3,本发明装置的结构是,包括箱体1,箱体I通过管线与抽真空装置及介质循环加热装置连接,抽真空装置及介质循环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箱体I是ー种带密封门6的密封箱体,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不锈钢材质;箱体I的主体与密封门6之间通过八个锁紧阀3实现密封连接(锁紧阀3的设置是上、下、左、右各两组,每边安装两个,或根据需要每边安装两个以上数量的锁紧阀3),关紧锁紧阀3后使得密封门6与整个箱体I内腔处于可靠的封闭状态,能够更好地保证烘干效果;箱体I的下表面设置有底座5,箱体I的底部开有排污ロ 13,用于排放冷凝水及清理污水,排污ロ 13的管道上安装有真空球阀;箱体I的侧壁设有两个破真空ロ,分别是手动破真空ロ 4和气动破真空ロ 8,手动破真空ロ 4通道中配备有破真空蝶阀,用来平衡箱体I的内外压カ;气动破真空ロ 8结构及作用与手动破真空ロ 4 一致;箱体I上还设置有抽真空ロ 7、真空验证孔9、导热介质进ロ 11和导热介质出口12 ;其中的抽真空ロ 7通过无缝不锈钢管道与真空泵机组连接;真空验证孔9通过管路与真空表2连通,真空表2设置在箱体I的外部,真空表2能够精确显示箱体I内部的真空度;參照图3,箱体I的内腔中设有多层的烘盘支架15,上下相邻的烘盘支架15依次连通,所述烘盘支架(15)为中空管,使导热介质在每层烘盘支架15内腔呈S型流动,避免热介质在烘盘支架15内形成短路直接流过,这样就充分地利用了热源换热;最下端的烘盘支架15与导热介质进ロ 11连通,最上端的烘盘支架15与导热介质出ロ 12连通。散热盘管16固定安装在箱体I内壁,散热盘管16紧挨着烘盘支架15用于散热;每层烘盘支架15上设有齿轨,齿轨上设置有烘盘14。每层烘盘支架15与各自的烘盘14实现了啮合推拉配合,既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控制时的推拉速度为0-0. 2m/s,停机时,又可手动推拉。 參照图4,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17、真空缓冲罐19及水分检测装置18,真空泵17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不同型号罗茨泵串联使用,可抽除含有大量水蒸气、带有一定腐蚀性或可凝性的气体;真空缓冲罐19设置在真空泵17与抽真空ロ 7之间的管路上,可避免抽真空装置停机后循环水倒灌入箱体;水分检测装置18的检测范围是O. ΟΙ-lppm,水分检测装置18设置在真空缓冲罐19与抽真空ロ 7之间的管路上,比真空缓冲罐19更靠近箱体1,避免发生倒灌时,对该水分检测装置18造成破坏;另外,在抽真空ロ 7与真空缓冲罐19之间设置有阀门K1,在抽真空ロ 7与水分检测装置18之间设置有阀门K2,在水分检测装置18与真空缓冲罐19之间设置有阀门K3。所述介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I之外的储罐,储罐中存储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选用水、水蒸气或导热油;储罐外表面包裹有保温材料,实现保温目的;储罐上设置有导热介质输出ロ、导热介质返回ロ、导热介质循环泵及管路,导热介质输出ロ与箱体I上的导热介质进ロ 11连通,导热介质返回ロ与箱体I上的导热介质出ロ 12连通,导热介质通过管路由导热介质进ロ 11输送入烘盘支架15的内部导流管,呈S型逐步向上流动,再经导热介质出口 12返回至储罐循环利用,管路中设置有过滤器,用于过滤杂质;在储罐底部设置有加热设备,储罐中的导热介质加热温度控制在100°C -350°C。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控箱和测温电阻10,其中的电控箱采取独立放置,电控箱设置有温控仪表和超温报警装置,该温控仪表以单片机为控制中枢,具有数字PID及自整定功能;测温电阻10安装在箱体I内,测温电阻10的作用是测试箱体I的内部温度,并与电控箱通过信号线连接,电控箱另与加热设备通过信号线控制连接,当箱体I内的加热温度超过设定温度5°C或导热油温超过设定温度2°C时,超温报警装置就会立即启动报警并关断加热设备停止加热。本发明的高纯硅料烘干方法,利用上述的装置,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I.将不同形态多晶硅料放入烘盘14,然后放置在烘盘支架15上,关闭密封门6,开启阀门Kl并接通真空泵17,开始抽真空,大约2-5min后,当真空表2指示达到20-100Pa时,先关闭阀门K1,再关闭真空泵17,此时箱体I内处于真空状态。步骤2.开启控制装置,当指示灯亮表示工作正常吋,仪表显示箱体I内腔的温度,设定该温度不低于50°C,最高温度依据导热介质的性质进行设定,开启加热设备,对储罐底部加热,当储罐中的导热介质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导热介质泵给箱体I内输送导热介质,对箱体I内部的烘盘支架15进行加热,也就是对烘盘14中的多晶硅料进行加热烘干;步骤3.加热烘干5-15min后,打开阀门K2和K3,同时关闭阀门Kl,采用水分检测装置18实时监测箱体I内部的烘干效果,当显示到达规定的含量要求,表示箱体I内部的多晶硅料烘干过程结束;步骤4.烘干结束后,先关闭工作电源,开启气动破真空ロ 8中的破真空蝶阀,如果气动开启不成功则开启手动破真空ロ 4,解除箱体I内部的真空状态,然后旋动箱体I上的锁紧阀3,打开密封门6,取出多晶硅料即成。烘干后的多晶硅料可以直接进行包装。如图4所示,本发明方法中的水分检测装置工作流程是,加热启动前,开启阀门Kl,关闭阀门K2和阀门K3,待烘干即将完成吋,开启阀门K2和阀门K3,关闭阀门K l,观察水分检测装置,若显示水分含量在高纯硅烘干要求范围以内,则表明该烘干过程完成;若未达到规定要求,继续烘干直至符合要求。本发明多晶硅料的烘干原理是,将烘干的高纯硅料放置在密封的箱体内,使用真空泵抽真空,在l_3min内,真空度即稳定在20-100Pa,水分的汽化温度降低到5_25°C,通过加热实现烘干,并实时检测烘干效果,直至符合技术要求,即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 所述的箱体(I)是一种带密封门(6)的密封箱体,箱体(I)侧壁上开有抽真空口(7)和真空验证孔(9),抽真空口(7)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真空验证孔(9)与真空表(2)连通; 箱体(I)的侧壁上还设有导热介质进口( 11)和导热介质出口( 12 ),导热介质进口( 11)和导热介质出口( 12)与介质循环加热装置连通; 箱体(I)的内腔中设有连通的多层的烘盘支架(15),上下相邻的烘盘支架(15)依次连通,所述烘盘支架(15)为中空管,烘盘支架(15)的一端与导热介质进口(11)连通,烘盘支架(15)另一端与导热介质出口( 12)连通,每层的烘盘支架(15)上放置有一层烘盘(14);抽真空装置及介质循环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17)、真空缓冲罐(19)及水分检测装置(18), 真空缓冲罐(19) 一端与抽真空口(7)连通,真空缓冲罐(19)另一端与真空泵(17)连通, 在真空缓冲罐(19)与抽真空口(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分检测装置(18), 在抽真空口(7)与真空缓冲罐(19)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Kl, 在抽真空口(7)与水分检测装置(1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K2, 在水分检测装置(18)与真空缓冲罐(19)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K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I)之外的储罐,储罐中存储有导热介质,储罐外表面包裹有保温材料,在储罐底部设置有加热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控箱和测温电阻(10),测温电阻(10)设置在箱体(I)中,测温电阻(10)与电控箱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I)的侧壁开有两个破真空口,分别是手动破真空口(4)和气动破真空口(8)。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I)内侧壁上设有散热盘管(16),散热盘管(16)与烘盘支架(15)紧邻。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烘盘支架(15)与对应的烘盘(14)之间设有齿轨。
8.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I)的底部开有排污口(13),箱体(I)的下表面设置有底座(5)。
9.一种高纯硅料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I、将不同形态多晶硅料放入烘盘(14),然后将烘盘(14)放置在烘盘支架(15)上,关闭密封门(6),开启阀门Kl并接通真空泵(17),开始抽真空,当真空表(2)指示达到20-100Pa时,先关闭阀门Kl,再关闭真空泵(17),此时箱体(I)内处于真空状态; 步骤2、开启控制装置,当指示灯亮表示工作正常时,仪表显示箱体(I)内腔的温度,设定该温度不低于50°C,最高温度依据导热介质的性质进行设定,开启加热设备,对储罐底部加热,当储罐中的导热介质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导热介质泵,给箱体(I)内输送导热介质,导热介质流过各层烘盘支架(15),即对烘盘(14)中的多晶硅料进行加热烘干;步骤3、加热烘干5-15min后,打开阀门K2和K3,关闭阀门Kl,采用水分检测装置(18)实时监测箱体(I)内部的烘干效果,检测范围O. ΟΙ-lppm,当显示到达规定的含量要求,表示箱体(I)内部的多晶硅料烘干过程结束; 步骤4、烘干结束后,先关闭工作电源,再开启气动破真空口(8)中的破真空蝶阀,如果气动开启不成功则开启手动破真空口(4),解除箱体(I)内部的真空状态,然后打开密封门(6),取出多晶硅料,即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纯硅料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控制装置中的超温报警装置设置为,当箱体(I)内的加热温度超过设定温度5°C或导热油温超过设定温度2 °C时,立即启动报警并关断加热设备停止加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硅料烘干装置,包括箱体,箱体是一种带密封门的密封箱体,箱体的内腔中设有多层的烘盘支架,每层烘盘支架上设有齿轨,齿轨上设置有烘盘;箱体的侧壁开有两个破真空口;箱体的侧壁通过抽真空口与抽真空装置连通、通过真空验证孔与真空表连通、通过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同时与介质循环加热装置连通;抽真空装置及介质循环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通过信号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纯硅料烘干方法,将烘干的高纯硅料放置在密封的箱体内,使用真空泵抽真空,同时通过加热实现烘干,并实时检测烘干效果,直至符合技术要求,即成。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烘干效率高。
文档编号F26B25/08GK102818439SQ20121031548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赵可武, 李淑丽, 宋涵, 吴向龙, 尹辰 申请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