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2615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的出风口面板组件(20),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出风口面板组件(20)具有使导风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使出风口的清洁更加方便,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性。
【专利说明】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有一种普遍使用的室内柜机是在前面板的上部设置水平延伸的第一出风口,在前面板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竖直延伸的第二出风口,或者是将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室内柜机的左右两侧面板的靠近前面板的位置,第一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可以在空调器停止运行时起到遮蔽第一出风口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同时保证空调器外观的一体性,也便于清洁。但是,第二出风口为细长的条形结构,且一般均具有格栅,所以不方便安装导风板或其他屏蔽结构,长期使用后会导致第二出风口处聚集大量的灰尘,难以清理,且第二出风口的存在也破坏了室内柜机外观的整体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使出风口的清洁更加方便,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的出风口面板组件,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出风口面板组件具有使导风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0005]进一步地,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面板本体,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面板本体具有导风部以及防尘部;第一电机,相对壳体固定设置;以及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在面板本体与第一电机之 间。
[0006]进一步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套设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以及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并与面板本体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前面板,前面板的左右两侧具有对应设置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每个弧形结构的上部均具有的第一出风口,两个出风口面板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
[0008]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后面板,后面板具有进风口,且后面板的中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0009]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两个第一贯流风叶,位于壳体内的上部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热交换器,固定于两个第一贯流风叶之间;以及两个第一导流结构,其中一个第一导流结构连接在热交换器与一个第一出风口之间,另一个第一导流结构连接在热交换器与另一个第一出风口之间,两个第一贯流风叶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流结构内。
[0010]进一步地,前面板还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前面板的下部;进风口包括位于后面板上部并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位于后面板下部并与第二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
[0011]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二进风口延伸;第二贯流风叶,水平设置于第二导流结构中;以及加热元件,固定于第二导流结构中并位于第二贯流风叶上方。
[0012]进一步地,第二导流结构包括:上导流板,具有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二进风口延伸的第一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第二贯流风叶设置;以及下导流板,具有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二进风口延伸的第二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第二贯流风叶设置,且第二弧形结构的延伸端与第二贯流风叶相衔接。
[0013]进一步地,热交换器与第二导流结构之间固定有接水盘,接水盘将壳体的内部分隔为上部工作腔和下部工作腔,接水盘具有连通上部工作腔和下部工作腔的引流通道。
[00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任一种的空调器室内机。
[00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出风口处设置可转动的出风口面板组件,该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且该出风口面板组件具有使导风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可以实现在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打开第一出风口,而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关闭第一出风口,从而屏蔽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且可以起到隐藏第一出风口的作用,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一致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轴测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平面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停机状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开机状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出风口不通风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纵剖面示意图的A处放大图;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出风口通风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4]图8示出了根据图7的纵剖面示意图的B处放大图;以及
[0025]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柜机,包括壳体10以及位于壳体10内部的出风口面板组件20、第一贯流风叶31、第一导流结构33和热交换器32。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且第一出风口沿竖直方向延伸。出风口面板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当导风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时,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一状态,当防尘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第一出风口时,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二状态。
[0028]当然,这里的第一出风口不限于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具体设置方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0029]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面板本体21和第一电机22。其中面板本体21包括前述的导风部以及防尘部,导风部具有导风栅格。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一状态时,导风栅格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可以对第一出风口流出的空气进行导流;出风口面板组件20处于第二状态时,导风栅格旋转隐藏至壳体10内部,第一出风口关闭。
[0030]面板本体2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第一电机22相对于壳体10固定设置,并与面板本体21驱动连接。为了使面板本体21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确以更好地与第一出风口相适应,出风口面板组件20还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在面板本体21与第一电机22之间。
[0031]具体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轮23和齿条24。其中齿轮23套设在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上,齿条24与齿轮23相啮合,并与面板本体21固定连接。
[0032]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11和后面板以及固定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底部的底座13。前面板11的左右两侧具有对应设置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每个弧形结构的上部均具有一个前述的第一出风口,两个出风口面板组件20分别与两个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
[0033]后面板12具有进风口。由于后面板12—般要倚靠墙壁或其他支撑物设置,所以后面板12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具体为,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横截面上,后面板12的左右两侧具有向远离后面板12方向延伸的斜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斜板之间的连接板,两个斜板和一个连接板形成了突出部。斜板可以增加后面板12的进风面积,并防止墙壁对进风造成影响。
[0034]当然,这里的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不限于设置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其他面板上,具体设置方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35]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一导流结构33分别有两个。两个第一贯流风叶31相对于空调器室内机的中间纵截面对称设置于壳体10内的上部,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热交换器32固定于两个第一贯流风叶31之间,热交换器32为开口侧朝向前面板11而封闭侧靠近后面板12的U形。
[0036]两个第一导流结构33中,其中一个第一导流结构33连接在热交换器32与一个第一出风口之间,另一个第一导流结构33连接在热交换器32与另一个第一出风口之间,两个第一贯流风叶3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流结构33内。这样,可以确保进入两个第一导流结构33中的空气都是经过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提高换热效果。
[0037]为了调节空调器室内机内部风场,壳体10内部还固定有分流结构34。分流结构34固定于前面板11上并具有向热交换器32方向延伸的突出结构,突出结构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朝向两个第一贯流风叶31,以实现对经过热交换器32的空气的分流,防止空调器室内机内部风场紊乱,并降低噪音。
[0038]当然,热交换器32不限于U形,也可以是折弯的L形、平面形、V形或梯形中的一种,具体形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以提高换热效率。
[0039]为了实现出风方向的灵活多变,两个第一导流结构33中各设置有一个扫风组件。扫风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出风口的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扫风叶片,多个扫风叶片分别与一个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竖直轴铰接,使多个扫风叶片可以同步实现上下扫风,从而对第一出风口处的空气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以适应用户对不同角度出风的需求。
[0040]由于第一出风口位于壳体10上部,在制冷模式下,排出冷风时,会将冷风排放到室内空间的上方,可以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冷风迅速下降,提高室内空间的换热效率,同时冷气不会向下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所以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但是,在制热模式下,排出热风时,由于热风会向上运动,所以上部的第一出风口会对制热模式的换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0041]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前面板11还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前面板11的下部,可以在制热模式下向室内空间的下方排出热风,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热风迅速上升,快速换热。
[0042]为了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相适应,进风口也有两个,包括位于后面板12上部并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位于后面板12下部并与第二出风口相对应的
第二进风口。
[0043]与第二出风口相对应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42、第二贯流风叶41和加热元件43。其中第二导流结构42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二进风口延伸,第二贯流风叶41水平设置于第二导流结构42中,加热元件43固定于第二导流结构42中并位于第二贯流风叶41上方。优选地,加热元件43为陶瓷PCT加热器。
[0044]第二导流结构42包括相对设置以形成导流通道的上导流板421和下导流板422。上导流板421具有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二进风口延伸的第一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第二贯流风叶41设置。下导流板422具有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二进风口延伸的第二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第二贯流风叶41设置,且第二弧形结构的延伸端与第二贯流风叶41相衔接。
[0045]热交换器32与第二导流结构42之间固定有接水盘50,接水盘50将壳体10的内部分隔为上部工作腔和下部工作腔,接水盘50具有连通上部工作腔和下部工作腔的引流通道51,实现下端风场和上端风场相连通,上端的空气和可以向下端输送。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制冷模式下,上部的第一出风口排出冷风,制热模式下,下部的第二出风口排出热风,或上部的第一出风口和下部的第二出风口同步排出热风,提高室内空间的换热效率。
[0046]本空调通过吸附式换热来实现,当制冷时上端的第一贯流风叶31运行时产生高压风场,下端的第二贯流风叶41停转,让空调器室内机外在空气通过壳体10上部的第一进风口被吸附到上部换热区,即热交换器32上产生热交换。换热后的冷气流被吸到上端的第一导流结构33中,再经过第一出风口吹出,冷风可以经面板本体21的导风部吹到房间的任何方位。由于冷风密度大,逐步往下沉,迅速把整个空间温度降低下来。
[0047]相反地,当制热时下端的第二贯流风叶41运行时产生高压风场,上端的第一贯流风叶31也运行高压风场,让空调器外在空气通过壳体10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被吸附到换热区,即热交换器32和加热元件43上产生热交换。换热后的热气流被吸到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实现上下出热风,迅速把整个空间温度提高起来。通过对第一贯流风叶31和第二贯流风叶41的运行控制以及对出风口面板组件20的转动控制分别实现上端出冷风、下端出热风功能。
[0048]本发明打破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结构,运用新型出风口运动方式提供一款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同时实现以人为本,上出风快速制冷,上下出风快速制热,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而且,新型的出风口运动方式可以实现停机时隐藏风口的功能,使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整体一致性较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精简,且大幅度降低了壳体的厚度,占用面积减小。
[0049]图4、图5以及图7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
[005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任一种的空调器室内机。
[005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出风口处设置可转动的出风口面板组件,该出风口面板组件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且该出风口面板组件具有使导风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防尘部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可以实现在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打开第一出风口,而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关闭第一出风口,从而屏蔽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且可以起到隐藏第一出风口的作用,提高空调器室内机外观的整体一致性。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出风口面板组件(20),所述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导风部以及防尘部,所述出风口面板组件(20)具有使所述导风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使空气流出的第一状态以及使所述防尘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面板组件(20)包括:面板本体(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面板本体(21)具有所述导风部以及所述防尘部; 第一电机(22),相对所述壳体(10)固定设置;以及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在所述面板本体(21)与所述第一电机(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 齿轮(23),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上;以及 齿条(24),与所述齿轮(23)相啮合,并与所述面板本体(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前面板(11),所述前面板(11)的左右两侧具有对应设置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每个弧形结构的上部均具有所述的第一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面板组件(20)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包括后面板(12),所述后面板(12)具有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后面板(12)的中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关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两个第一贯流风叶(31),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上部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设置; 热交换器(32),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1)之间;以及两个第一导流结构(3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3)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32)与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3)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32)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板(11)还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前面板(11)的下部; 所述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后面板(12)上部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后面板(12)下部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第二导流结构(42),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二进风口延伸; 第二贯流风叶(41),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结构(42)中;以及 加热元件(43),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结构(42)中并位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41)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结构(42)包括: 上导流板(421),具有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二进风口延伸的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贯流风叶(41)设置;以及 下导流板(422),具有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二进风口延伸的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贯流风叶(41)设置,且所述第二弧形结构的延伸端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41)相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2)与所述第二导流结构(42)之间固定有接水盘(50),所述接水盘(50)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分隔为上部工作腔和下部工作腔,所述接水盘(50)具有连通所述上部工作腔和所述下部工作腔的引流通道(51)。
11.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文档编号】F24F13/08GK103673080SQ20121035088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陈国豪, 张玉忠, 孟宪运, 丘晓宏, 朱林, 文超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