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646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的支撑梁、架设于支撑梁上的用于安装太阳能模组的两导轨及一锁固结构,每一支撑梁对应导轨处凸设一卡件,每一导轨邻近两端处分别开设一卡槽,每一卡槽包括一进入部及两扣部,将每一导轨的两卡槽分别对准相邻的两支撑梁的卡件并将导轨置于两支撑梁上,卡件的卡部进入进入部,然后向另一导轨的方向移动该导轨,使两连接部进入对应卡槽的远离另一导轨的扣部,卡部卡挡于扣部的上方,利用锁固结构将两导轨的相邻端进行固定连接。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利用卡件与卡槽滑动配合,利用锁固结构对每对导轨同时进行固定,更加便于操作。
【专利说明】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通常包括若干平行的支撑梁以及若干平行的固定于支撑梁上的用于安装太阳能模组的导轨。现有技术中,导轨通常通过螺母及螺杆固定于每一支撑梁上,安装时操作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
[0004]一种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的支撑梁、架设于支撑梁上的用于安装太阳能模组的两导轨及一锁固结构,该两导轨共线地固设于支撑梁,每一支撑梁对应导轨处凸设一卡件,卡件包括一与支撑梁的顶面间隔一定距离的卡部及自卡部的两端延伸并连接于支撑梁的两连接部,卡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两导轨的相邻端分别开设一卡槽,每一卡槽包括一进入部及自进入部的两端分别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的两扣部,扣部的宽度小于进入部的宽度,扣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并且小于卡部的宽度,进入部的宽度大于卡部的宽度,固定导轨至支撑梁时,将每一导轨的两卡槽分别对准两支撑梁的卡件并将导轨置于两支撑梁上,卡件的卡部进入进入部,然后向另一导轨的方向移动该导轨,使两连接部进入对应卡槽的远离另一导轨的扣部,卡部卡挡于扣部的上方,利 用锁固结构将两导轨的相邻端进行固定连接。
[0005]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利用卡件与卡槽滑动配合,利用锁固结构对每对导轨同时进行固定,减少了对每根导轨分别进行锁螺丝的操作,并且本发明中锁螺丝操作的位置转移到两支撑梁之间,相对于直接将导轨锁固于支撑梁时的锁螺丝位置,更加便于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参照附图结合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图1为本发明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的放大图。
[0009]图3为图2中III处的放大图。
[0010]图4为图2中IV处的放大图。
[0011]图5为图1中V处的放大图。
[001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支撑梁 110 -

卡件 12

卡部 122

连接部 1123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的支撑梁、架设于支撑梁上的用于安装太阳能模组的两导轨及一锁固结构,该两导轨共线地固设于支撑梁,每一支撑梁对应导轨处凸设一卡件,卡件包括一与支撑梁的顶面间隔一定距离的卡部及自卡部的两端延伸并连接于支撑梁的两连接部,卡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两导轨的相邻端分别开设一卡槽,每一卡槽包括一进入部及自进入部的两端分别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的两扣部,扣部的宽度小于进入部的宽度,扣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并且小于卡部的宽度,进入部的宽度大于卡部的宽度,固定导轨至支撑梁时,将每一导轨的两卡槽分别对准两支撑梁的卡件并将导轨置于两支撑梁上,卡件的卡部进入进入部,然后向另一导轨的方向移动该导轨,使两连接部进入对应卡槽的远离另一导轨的扣部,卡部卡挡于扣部的上方,利用锁固结构将两导轨的相邻端进行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导轨的横截面概呈U形,其包括一底壁及两侧壁,卡槽开设于导轨的底壁,两侧壁的两端各开设两相对的通孔,锁固结构包括一截面概呈U形的连接件及若干固定件,连接件包括两平行的侧板,侧板对应开设若干通孔,两导轨的相邻端分别卡入连接件内并位于两侧板之间,利用固定件分别穿过侧板的通孔及导轨的通孔将两导轨的相邻端锁固于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螺栓及螺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支撑梁的卡部与支撑梁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导轨的底壁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卡件为自支撑梁的顶面向上冲压而成。
【文档编号】F24J2/52GK103780198SQ20121040668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杨维刚 申请人:富昱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