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560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机室内机中容纳有热交换器和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可采用风扇的形式。在室内机的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而热交换器则设置在送风装置和壳体上的吹出口之间。此外,在热交换器的下方、在室内机的壳体底部处还可设置接水盘,用于收集在热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在空调机进行制冷或制热运行时,在送风装置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经壳体上的进风口而被吸入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内,并随后吹向热交换器120。在热交换器处,由送风装置吹出的空气与热交换器中的工质进行换热,从而被加热或冷却。然后,经过换热器加热或 冷却的空气从壳体上的吹出口吹出,从而达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公开在中国实用新型201120057561. 7之中,该室内机的基本结构在附图I中示出。其中,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壳体101中容纳有风扇103和热交换器105。当风扇103运行时,风扇103会有振动,进而风扇的外壳有可能碰到室内机壳体101的后盖板102,由此产生振动噪音。为了避免或至少减小所述的振动噪音,通常的做法是在风扇的外壳和室内机壳体101的后盖板102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通过防止风扇外壳和后盖板之间的碰撞来减少或消除振动噪声。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室内机存在下述问题第一,后盖板与送风装置相邻,而送风装置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从而对后盖板的强度有较高要求。第二,在风扇外壳和后盖板之间的这一距离与空调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产生了矛盾。如图I所示,风扇壳体呈蜗壳状,其后半部呈基本半圆形的形状。这样,当后盖板102与风扇壳体隔开一定的距离时,会留出较大的无用空间,如图I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空调机室内机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该空调机室内机的体积最小化,同时又能避免送风装置与室内机的后盖板相接触而导致后盖板振动,并且能够增强后盖板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离板,以将所述室内机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在所述隔离板的一侧的空间中设置有送风装置,而在所述隔离板的另一侧空间中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壳体的后盖板与所述送风装置相邻,在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突起的加强筋。较佳地,所述加强筋的位置与所述送风装置上离开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 较佳地,所述送风装置是风扇,所述风扇的外壳由上外壳部和下外壳部组装而成,所述上外壳部和所述下外壳部之间通过固定件而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件可以一体形成在所述风扇的所述外壳上。较佳地,所述加强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固定件的位置。较佳地,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的长度连续延伸,所述加强筋延伸所述后盖板的整个长度。较佳地,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的长度连续延伸,所述加强筋延伸所述后盖板的部分长度。较佳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多个风扇,所述加强筋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风扇相对应的多个部分,所述加强筋的所述多个部分互相分离,从而组成不连续的加强筋。较佳地,所述加强筋一体形成在后盖板上。较佳地,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后盖板是可分离的,并组装到在所述后盖板上预留出的开口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机,所述空调机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其中,所述室内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实用新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通过在后盖板上设置突起的加强筋,可以加强后盖板的结构强度。其次,加强筋从后盖板向外突出,通过使加强筋的位置与送风装置离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使得后盖板的其余部分能够尽量贴合送风装置,同时在后盖板和送风装置之间又能通过突出的加强筋而保持足够的间隙。

图I示出现有技术空调机室内机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前视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空调机室内机的仰视图,其中,该室内机的底板被省略,以显示出其内部结构。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空调机室内机的后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调机室内机的局部侧视剖切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中的风扇和后盖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图6是图5中部分B的放大图,其中特别示出风扇外壳和后盖板上的加强筋之间形成的间隙。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空调机室内机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前”、“后”、“侧”、“上”、“下”等方位用语是以空调室内机在正常运行时所采取的朝向为基准。(第一实施例)先参见附图2 6,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该实施例采取侧吹风的形式。图2示出了该室内机I的前视立体图,其中,室内机I的壳体2在前部开口,从而将吹出口 3设置在前部。图3是该室内机I的仰视图,其中将室内机I的壳体2的底板省略,以示出室内机I的内部结构。除了被省略的底板之外,室内机的壳体2还包括侧板22、后盖板21和上盖板。如图3所不,室内机I的壳体2中设置有隔尚板7,以将室内机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在隔离板7—侧设置有进风口(未示出)和送风装置4。送风装置4与后盖板21相邻。在图3中示出的送风装置4由三个风扇构成,这三个风扇连接在一根公共的轴11上,该公共的轴11则由电动机9驱动。在隔离板7的另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5和吹出口 3。送风装置(风扇)4的送风口穿过隔离板7而朝向热交换器5开口,从而可由送风装置4将空气输送给热交换器5。此外,在壳体2的底板上对应于热交换器5的部分处还可设置接水盘,用于收集在热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凝结水。虽然在图3中示出的是三个风扇,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风扇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和具体的室内机形式而为任意数量,例如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图4中示出了图2和3所示空调机室内机的后视图。该图中主要示出的是壳体2的后盖板21。如图4所示,在后盖板上形成有突起的加强筋8,以提高后盖板21的强度。如图5所示,送风装置4的形式为风扇,该风扇4的外壳由上外壳部41和下外壳部42组装而成。如图5所示,风扇4可以呈蜗壳形状。上外壳部41和下外壳部42通过固定件43而互相固定,从而构成风扇外壳。可以看到,在图5中,固定件43在风扇中处于离隔离板7最远的位置,而加强筋8的位置则与固定件43相吻合,并且朝着壳体2的外侧突出。这样,由于后盖板21中与风扇离开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是向外突出的,因此后盖板21的其余部分可以尽可能地靠近风扇,同时又能在后盖板21和风扇4之间保持充分的间隙,以保证在风扇4运行时,风扇外壳不会碰到后盖板21。固定件43由两个部分互相配合而形成,固定件43的这两个部分分别形成在上壳体部41和下壳体部42上,例如通过焊接、铆接、螺钉等方式。或者,组成固定件43的两个部分还可分别在上壳体部和下壳体部上一体形成。加强筋8可以延伸后盖板21的整个长度。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加强筋8也可以只延伸与室内机中设置有风扇的部分相对应的长度。图6示出了附图5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从图6中的放大图可见,通过设置突出的加强筋8,可使后盖板21与风扇4的外壳尽量贴合。同时,在风扇上离隔离板7最远的固定件43处通过使加强筋8向外突出来保证充足的间隙12。在以上的描述中,加强筋的位置对应于风扇4的固定件43的位置。但是,如果风扇4采取其他形状从而使固定件43不再是离隔离板7最远的部分,则加强筋8的位置也可以不与固定件相对应,而是与风扇上离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或者,如果采用其他形式的送风装置结构而没有固定件,则加强筋8的可以与送风装置上的其他部分相对应,较佳地是与送风装置离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第二实施例)图7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空调机的室内机I是下吹风的形式。如图7所示,室内机I被嵌入到天花板10中。室内机I露出于天花板10之外的面板包括进风口部分13和吹出口部分15,这两个部分上分别设置有室内机I的进风口和吹出口。室内机I的内部被隔离板7分隔成两个空间在面板的进风口部分13上方的空间中容纳有风扇4,而在吹出口部分15上方的空间中则容纳有热交换器5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5下方的接水盘。风扇4的送风口穿过隔离板7而进入容纳热交换器5的空间中。[0041]从图7中可以看到,在壳体的后盖板21上也设置有突出的加强筋8,该加强筋与风扇4上离隔离板7最远的部分相对应。(其他变型)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以上的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了解了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例如,热交换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7中所示的V形,而可以是已有的各种形状,例如平板状的热交换器。或者,热交换器可由若干个子热交换器组成,这些子热交换器排列在一起,形成包括V形、C形等各种结构形状的热交换器。 室内机中送风装置可以是一个以上的任意数量且可以是其他任何已知的类型,这根据具体的空调机来确定。与此相对应,室内机壳体的后盖板上的加强筋的结构和延伸长度也要作相应调整。例如,加强筋可以延伸后盖板的整个长度,也可只延伸与送风装置相对应的长度。在有多个送风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分别对应于每一个送风装置来设置加强筋,且这些加强筋相互分离,从而从总体上来看,在后盖板上形成的加强筋呈不连续的形式。此外,加强筋可以是一体形成在后盖板上,或者,也可以是与后盖板分开制造,并通过螺钉、铆接等形式组装到在后盖板上预留出的开口上。加强筋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圆弧形、或者与风扇外壳形状相适应的其他各种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机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离板,以将所述室内机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在所述隔离板的一侧的空间中设置有送风装置,而在所述隔离板的另一侧的空间中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壳体的后盖板与所述送风装置相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朝着远离风扇的方向突出的加强筋。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位置与所述送风装置上离开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是风扇,所述风扇的外壳由上外壳部和下外壳部组装而成,所述上外壳部和所述下外壳部之间通过固定件而固定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固定件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一体形成在所述风扇的所述外壳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的长度连续延伸,所述加强筋延伸所述后盖板的整个长度。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后盖板的长度连续延伸,所述加强筋延伸所述后盖板的部分长度。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多个风扇,所述加强筋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风扇相对应的多个部分,所述加强筋的所述多个部分互相分离,从而组成不连续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一体形成在后盖板上。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后盖板是可分离的,并组装到在所述后盖板上预留出的开口上。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中设置有隔离板,以将室内机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在隔离板的一侧的空间中设置有送风装置,而在所述隔离板的另一侧空间中设置有热交换器,壳体的后盖板与送风装置相邻,在后盖板上设置有突起的加强筋。较佳地,加强筋的位置与送风装置上离开隔离板最远的部分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能使体积最小化,同时又能避免送风装置与室内机的后盖板相接触而导致后盖板振动,并且增强后盖板的强度。
文档编号F24F13/20GK202792242SQ20122032488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孙洁, 王哲元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