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736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是属于一种适于分户热计量的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民用住宅采暖和供热系统中的计费与计量,多以住房面积为计算依据,其不合理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诸多问题已被房产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和居家用户深刻意识至IJ,另外,这种做法对节能工作的消极影响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供暖系统实现热量分户热计量、分户自行调控已经成为供热市场变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现有的换热成套机组,对于供热量的分户计量和分户调控带来的热网出力变化,如流量、压力、温度等的变化,无法实现自动调整和动态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以达到自动检测热网状态,自动调整热源出力状况,实现供热量分户计量和分户调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包括热交换装置和循环泵,并通过二次侧供水口和二次侧回水口与供热管网连接,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热量自控装置和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由室外温度传感器、入网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组成;热量自控装置由控制器和电动调节阀组成;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由补水泵、电磁阀和补水箱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在使用时,通过入网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跟踪检测热网本身的温度、压力变化,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变化,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控制器和电动调节阀自动调节其热力输出,通过由补水泵、电磁阀和补水箱组成的水量自动调节装置自动调节热网内的循环水量及其压力,因此特别适宜于在热量分户计量和分户调控的供热系统中使用,具有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减少能源浪费的积极效果。

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I,本实用新型水-水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汽-水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包括热交换装置8和循环泵9,并通过二次侧供水口 2和二次侧回水口 I与供热管网连接,设置有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热量自控装置和水量自动调节装置,其中,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由室外温度传感器5、入网温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3组成;热量自控装置由控制器6和电动调节阀7组成;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由补水泵12、电磁阀10和补水箱11构成。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8采用的是水-水换热器,通过-次侧供水口14和一次侧回水口 15与热源水管连接,形成一次供热网。在一次供热网和二次供热网中均设置有入网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热网状况的检测。另外,在一次供热网中,还设置热量计算仪13,用于为供热方和用户方结算提供数值依据。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8采用的是汽-水换热器,通过蒸汽进口 17和冷凝水出口 16与蒸汽源连接,形成一次供热网,并且只在二次供热网中设置有入网温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3,用于热网状况的检测。其它设置与附图I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故不做重复说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热交换装置(8)可以是汽-水换热器,也可以是水-水换热 器。
权利要求1.一种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包括热交换装置(8)和循环泵(9),并通过二次侧供水口(2)和二次侧回水口(I)与供热管网连接,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热量自控装置和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由室外温度传感器(5)、入网温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3)组成;热量自控装置由控制器(6)和电动调节阀(7)组成;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由补水泵(12)、电磁阀(10)和补水箱(11)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装置(8)采用的是水-水换热器时,通过一次侧供水口(14)和一次侧回水口(15)与热源水管连接,形成一次供热网,并在一次供热网和二次供热网中均设置有入网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装置(8)采用的是汽-水换热器时,通过蒸汽进口(17)和冷凝水出口(16)与蒸汽源连接,形成一次供热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其特征还在于,所说的一次供热网中,设置有热量计算仪(13)。
专利摘要分户热计量换热机组,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是属于一种适于分户热计量的换热机组。包括热交换装置(8)和循环泵(9),并通过二次侧供水口(2)和二次侧回水口(1)与供热管网连接,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热量自控装置和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热网状况检测装置由室外温度传感器(5)、入网温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3)组成;热量自控装置由控制器(6)和电动调节阀(7)组成;水量自动调节装置由补水泵(12)、电磁阀(10)和补水箱(11)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减少能源浪费的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F24D19/10GK202709293SQ20122037647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2日
发明者宋瑞博, 张磊, 赵峰 申请人:宋瑞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