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643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日用窑炉的余热有的没利用,少数利用者只是用一台功率较小的引风机将余热回收一部分,余热利用率低下。由于目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的管道、设备配置不合理导致余热利用效率大概在20-50%,总体利用效率偏低,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旨在解决目前窑炉余热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中,包括窑炉、模具烘干楼房、设置在窑炉顶部用于输送热风的热风主管及分布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内的热风支管,所述模具烘干楼房由多层垂直分布的模具烘干房组成,所述热风主管竖直贯穿所述模具烘干楼房或者设置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的外墙,所述热风支管分布于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内,所述热风支管与所述热风主管相连。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热风主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取窑炉内热风的主抽风机。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中,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内分布的热风支管端还设置有用于抽取热风的副抽风机。所述副抽风机的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房顶处。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中,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底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热风主管顶端设置有用于开闭热风主管的风闸。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热风主管的直径为80 cm,所述热风支管的直径为40 cm。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通过将模具烘干房设置在模具烘干楼房各层中,每层模具烘干房中热风自上而下流动,可以使热风与待干模具充分接触,进行充分的水汽交换,使得模具干燥效率提高,而且,通过将各模具烘干房上下分布,可利用热风上走的原理,不启动副抽风机,直接进入各层模具烘干房,减少了风阻,提高了窑炉中热风走风效率,排风能耗得以降低。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窑炉余热对模具进行干燥,充分利用了能源,减少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间接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烘干楼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窑炉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100、模具烘干楼房500、设置在窑炉顶部用于输送热风的热风主管300及分布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500内的热风支管400 ;所述热风主管300竖直贯穿所述模具烘干楼房500或者设置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500的外墙,所述热风支管400与所述热风主管300相连。,所述模具烘干楼房500由多层垂直分布的模具烘干房510组成,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500内分布的热风支管400端还设置有用于抽取热风的副抽风机600。通过将各模具烘干房510上下分布,可利用热风上走的原理,可以不启动副抽风机600,直接进入各层模具烘干房,减少了风阻,提高了窑炉100中热风走风效率,排风能耗得以降低。当然,有时为提高走风效率,需要打开副抽风机600从热风主管300中抽取热风,提高模具的干燥效率。模具烘干房的数量设置根据窑炉的规模进行设定,所述热风主管300竖直贯穿所述模具烘干楼房500或者设置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500的外墙,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510内均分布有热风支管400。所述热风主管300的直径为80 cm,所述热风支管400的直径为40 cm。具体管径的大小是根据窑炉热风的量来设定的,保证窑炉的热风能及时排放并且保证进入模具烘干房的热风满足模具干燥的需要。所述热风主管30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取窑炉100内热风的主抽风机200。通过主抽风机200实现窑炉热风均匀及时地输送到热风主管300中。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510内分布的热风支管400端还设置有用于抽取热风的副抽风机600。所述副抽风机600的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510房顶处。并且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510底部设置有排风口(图中未标出),这样实现了进入模具烘干房510内的热风自上而下流动,利用热风较空气轻的原理,使得热风与模具充分接触交换水汽后,热风温度降低,湿度加大,自然下降至模具烘干房510底部,从排风口排除,如此循环使得待干燥的模具快速干燥。另外,热风的温度和湿度也保证了模具在快速干燥过程不会出现干裂等问题。所述热风主管300顶端设置有用于开闭热风主管的风闸310,用以控制热风的输送路径,并控制热风输送比例,在需要输送热风到模具烘干房510时,可将风闸310关闭,使所有热风进入模具烘干房内,当不需要干燥模具时,可打开风闸310排放热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通过将模具烘干房设置在模具烘干楼房各层中,每层模具烘干房中热风自上而下流动,可以使热风与待干模具充分接触,进行充分的水汽交换,使得模具干燥效率提高,而且,通过将各模具烘干房上下分布,可利用热风上走的原理,不启动副抽风机,直接进入各层模具烘干房,减少了风阻,提高了窑炉中热风走风效率,排风能耗得以降低。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窑炉余热对模具进行干燥,充分利用了能源,减少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间接提高了产品竞争力。[002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模具烘干楼房、设置在窑炉顶部用于输送热风的热风主管及分布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内的热风支管,所述模具烘干楼房由多层垂直分布的模具烘干房组成,所述热风主管竖直贯穿所述模具烘干楼房或者设置在所述模具烘干楼房的外墙,所述热风支管分布于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内,所述热风支管与所述热风主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主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抽取窑炉内热风的主抽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内分布的热风支管端还设置有用于抽取热风的副抽风机;所述副抽风机的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房顶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模具烘干房底部设置有排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主管顶端设置有用于开闭热风主管的风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主管的直径为80cm,所述热风支管的直径为40 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模具烘干楼房、设置在窑炉顶部用于输送热风的热风主管及分布在模具烘干楼房内的热风支管。模具烘干楼房由多层垂直分布的模具烘干房组成,热风主管竖直贯穿模具烘干房或者设置在模具烘干房的外墙,热风支管分布于每层模具烘干房内,热风支管与热风主管相连。每层模具烘干房中热风自上而下流动,可以使热风与待干模具充分接触,进行充分的水汽交换,提高模具干燥效率,而且,通过将各模具烘干房上下分布,利用热风上走的原理,直接进入各层模具烘干房,减少风阻,提高了窑炉热风走风效率,排风能耗降低。本实用新型利用窑炉余热对模具进行干燥,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F26B21/14GK202993872SQ2012206973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曾勇 申请人:广东尚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