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997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干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房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催生了汽车电池产业的发展,汽车电池有多种,但目前世界上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注液工序要求在超低相对湿度房间(简称为干房)内进行,否则电解液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化学反应,使电池的性能下降或失效,且该化学反应会生成氢气,氢气有爆炸性,危害生产的安全性,所以通常对注液间空气的露点温度要求低于_33°C,即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1%,不同的电解液对露点温度的要求也稍有不同,有些电解液要求的露点温度甚至低于_60°C,即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0.04%,绝对含湿量低于0.0066g/kg。传统的干房,采用金属壁板或其他围护结构构成房间,再用风管通过送、回风口将经除湿装置处理过的干空气输配到房间。由于金属壁板在拼接处有缝隙,送、回风口与金属壁板吊顶接合处有缝隙,房间的门也有缝隙,这些缝隙的存在,使周围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大量渗入房间,加上操作人员向房间散湿,房间的湿负荷会很大。对于有些操作要求的房间绝对含湿量低于0.0066g/g,即使除湿装置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全部消除(实际是不可能的,目前最好的设备能消除到0.00077g/kg左右),除湿装置的送风绝对湿度差Ad最大也就0.0066g/kg,因此为保证房间的绝对含湿量,除湿装置需要很大的送风量才能消除房间的湿负荷,这样就导致能耗巨大,且向一个小空间内送很大的风量在工程上也难以实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由于干房的房间存在许多缝隙,周围的湿空气通过缝隙进入房间,导致房间湿负荷很大,采用现有的干房不能达到生产或实验环境对空气超低含湿量的要求,最终造成产品性能下降或失效。此外,现有干房系统的除湿装置的送风量大,能耗巨大,且在工程上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房系统,用以降低产品生产或实验环境的空气含湿量,提高产品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微环境室内形成的空间即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指的微环境(min1-environment) ο本实用新型的干房系统,包括:位于房间内的微环境室和位于所述房间外的除湿装置,及送风管和回风管,其中,所述房间设置有房间回风口和至少一个房间进风口,所述微环境室设置有微环境进风口和微环境回风口,所述除湿装置包括一个除湿机组,所述除湿机组将新风和回风除湿,所述除湿机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分别与房间的房间进风口和微环境室的微环境进风口连通,房间回风口通过回风管与除湿机组入风口连通;新风和回风通过所述除湿装置除湿处理后,通过所述送风管进入所述房间和微环境室中,通过所述回风管回至除湿装置中。优选的,所述微环境室包括框架和卡固于框架的板材,所述框架为铝合金框架或表面作喷塑、烤漆或涂漆处理的钢框架,所述板材为玻璃板材、塑料板材、亚克力板材、钢板或招板。在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中,由于在房间内设置有微环境室,生产或实验操作在微环境室内进行,屏蔽了生产或实验过程中周围湿空气直接与微环境室内的空气接触,降低了微环境室内的空气含湿量,使得微环境室内的生产设备或实验装置处于较低湿度的空气中,使产品的生产操作在较低湿度的空气中进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环境室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环境室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环境室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环境室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环境室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房间2-微环境室3-除湿装置4-生产设备5-新风11-房间进风口 12-房间回风口 20-步入式操作口 21-微环境进风口22-微环境回风口 23-软帘24-操作口 25-检修门26-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7-操作门28-手套箱29-软帘30-步入式门31-除湿机组32-第一除湿机组33-第二除湿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干房内的绝对含湿量达不到工艺要求,导致产品性能下降或失效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房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微环境室内形成的空间即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指的微环境(min1-environment)。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一实施例,包括:位于房间I内的微环境室2和位于房间I外的除湿装置3,及送风管和回风管,其中,房间I设置有房间回风口 12和至少一个房间进风口 11,微环境室2设置有微环境进风口 21和微环境回风口 22 ;新风5和回风通过除湿装置3除湿处理后,通过送风管进入房间I和微环境室2中,通过回风管回至除湿装置3中。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对需要超低相对湿度环境的生产设备装入微环境室内,而微环境室与房间隔离,避免了微环境室内的空气直接被干房系统外的湿空气润湿,也使较大的散湿源,如操作人员,隔离在微环境室外,并且微环境室和其所处的房间通过除湿装置进行空气循环除湿,降低了微环境室和房间的空气含湿量,微环境室的送风空气露点温度低于生产所需的空气露点温度,房间内的空气露点温度相对于微环境室内的空气露点温度可以处于一个相对高的值,可以节省能耗,如微环境室的空气露点温度低于_60°C,房间的空气露点温度低于-30°C,使产品的生产或实验操作在较低空气含湿量的环境中进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进入除湿装置中的新风优选为预处理后的新风,这样可以降低除湿装置的能耗,并保证除湿装置对空气的除湿效果。优选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微环境室的侧壁设置有操作门27、手套箱28或具有软帘23的操作口 24,以及至少一个检修门25,微环境回风口为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微环境室第一实施例,微环境室的侧壁设置有具有软帘23的操作口 24,生产设备的装载、卸载及操作可通过带软帘的操作口进行,适用于生产设备需要持续操作的情况,操作口的尺寸、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操作口的回风速度大于2m/s ;微环境室还包括设置于板材上的至少一个检修门25,可通过开启检修门进行生产设备的检修及日常维护,检修门的尺寸、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设备的检修要求设置,图2所示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检修门;微环境回风口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固定百叶,优选为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经除湿装置处理过的干空气通过微环境进风口 21进入微环境室,经操作口 24和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6的微环境回风口进入房间;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微环境室第二实施例,微环境室的侧壁设置有操作门27,生产设备的装载、卸载及操作可通过操作门进行,适用于生产设备不需要持续操作的情况,操作门的尺寸、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微环境室还包括设置于板材上的至少一个检修门25,可通过开启检修门进行生产设备的检修及日常维护,检修门的尺寸、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设备的检修要求设置,图3所示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检修门;微环境回风口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固定百叶,优选为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经除湿装置处理过的干空气通过微环境进风口 21进入微环境室,经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6的微环境回风口进入房间,保证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大于2m/s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微环境室第三实施例,微环境室的侧壁设置有手套箱28,生产设备的操作可通过手套箱进行,适用于生产设备需要持续操作的情况,手套箱的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微环境室还包括设置于板材上的至少一个检修门25,可通过开启检修门进行生产设备的检修及日常维护,检修门的尺寸、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设备的检修要求设置,图4所示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检修门;微环境回风口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固定百叶,优选为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经除湿装置处理过的干空气通过微环境进风口 21进入微环境室,经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6的微环境回风口进入房间,保证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大于2m/s。优选的,检修门2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微环境室2相对的两个侧壁。检修门的尺寸、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设备的检修要求设置,相对设置的检修门,对于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比较方便,为优选的设置方式。优选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微环境室第四实施例,微环境回风口为具有软帘29的步入式操作口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生产设备的装载、卸载及操作需要通过带软帘的步入式操作口进行,且生产设备需要持续操作,步入式操作口的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并且生产设备的检修及日常维护也可以通过步入式操作口进行。经除湿装置处理过的干空气通过微环境送风口 21进入微环境室,经步入式操作口 20进入房间,步入式操作口 20的回风速度大于2m/s。采用具有软帘的操作口作为回风口,省去了设置检修门及另外设置回风口,在微环境室的设计及建造中,降低了成本。优选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微环境室第五实施例,微环境室2还设置有步入式门30,微环境回风口为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生产设备的装载、卸载及操作需要通过步入式门进行,且生产设备不需要持续操作,步入式门的位置及数量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生产设备的检修及日常维护可通过步入式门进行。经除湿装置处理过的干空气通过微环境进风口21进入微环境室,经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26的微环境回风口进入房间,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大于2m/s ;微环境回风口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固定百叶,优选为带过滤网的固定百叶。采用步入式门,省去了设置检修门,降低了微环境室的建造成本。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微环境室可以落地,或者仅是微环境室的框架落地,板材与房间的底面形成一定空隙;微环境室的顶板和侧板可以利用微环境室所处的房间的吊顶和侧墙构成;微环境室可以根据生产设备的外形和操作要求定形,并不限于长方体,主要目的是使微环境室内的生产设备与房间及操作人员隔离开;微环境送风口可以为双层百叶、散流器或孔板风口 ;过滤 网可以采用无纺布过滤网,以增加回风阻力,提高微环境室内压力,减少房间对微环境室的水蒸汽渗透量。优选的,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第一实施例,除湿装置3包括一个除湿机组31,除湿机组31将新风5和回风除湿,除湿机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分别与房间I的房间进风口 11和微环境室2的微环境进风口 21连通,房间回风口 12通过回风管与除湿机组31入风口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微环境室2与其所处房间I合用一个除湿机组31。干房系统的空气处理及流程如下:房间I的回风经回风管进入除湿机组31,这部分空气先与新风5混合,优选新风5为经预处理的新风,混合后的空气经除湿机组31去湿、降温处理后分两部分,一部分空气通过送风管直接送至微环境室2,以满足微环境室内生产设备超低空气露点温度的要求(如< _60°C),微环境室的回风通过微环境回风口 22进入房间I ;另一部分空气通过送风管及房间进风口 11送入房间15,并保证房间内达到比微环境室内稍宽松的空气露点温度要求(如彡-30°C),房间I的回风与微环境室的回风通过房间回风口 12,并经回风管进入除湿机组31。房间空间较大,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房间进风口 11,使得房间的送风分配较为均匀;微环境室和房间合用一个除湿机组,节约成本。优选的,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第二实施例,除湿装置3包括第一除湿机组32和第二除湿机组33,第一除湿机组32将新风5和回风除湿,第一除湿机组32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送风管和房间进风口 11连通,房间回风口 12和第一除湿机组32入风口连通,第二除湿机组33将回风除湿,第二除湿机组的入风口与房间回风口 12连通,第二除湿机组33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管和微环境进风口 2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房间I与位于房间内的微环境室2分别设置第一除湿机组32和第二除湿机组33,但合用回风。微环境室2的空气处理及流程如下:房间I的回风经回风管进入第二除湿机组33,经第二除湿机组33去湿、降温处理后,通过第二送风管和微环境进风口 21直接送至微环境室2,以满足微环境室2内生产设备超低空气露点温度要求(如< _60°C),微环境室2的回风通过微环境回风口 22进入房间I。微环境室所处房间的空气处理及流程如下:房间I的回风经回风管进入第一除湿机组32,回风先与经预处理的新风5混合,混合后空气经第一除湿机组32去湿、降温处理后,通过送风管及房间进风口 11送入房间1,并保证房间内达到比微环境空间内稍宽松的空气露点温度要求(如≤-30°C),房间I的回风与微环境室的回风通过房间回风口 12,并经回风管进入第一除湿机组32和第二除湿机组33。采用两个除湿机组分别对房间和微环境室的空气进行除湿,使房间和微环境室的空气湿度得以独立控制,提高了除湿机组的效率。优选的,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第三实施例,除湿装置3包括第一除湿机组32和第二除湿机组33,第一除湿机组32将新风和回风除湿,第一除湿机组32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送风管和房间进风口 11连通,房间回风口 12和第一除湿机组32入风口连通,第二除湿机组33将回风除湿,第二除湿机组33的入风口分别与房间回风口 12和微环境回风口 22连通,第二除湿机组33出风口通过第二送风管和微环境进风口 2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微环境室2与其所处房间I设置相对独立的除湿机组和送、回风系统。微环境室的空气处理及流程如下:微环境室2的回风与一部分房间I的回风经回风管进入第二除湿机组33,经第二除湿机组33去湿、降温处理后,通过第二送风管经微环境进风口 21直接送至微环境室2,以满足微环境室内生产设备超低空气露点温度要求(如≤ _60°C),微环境室2的回风通过微环境回风口 22直接进入第二除湿机组33。微环境室所处房间的空气处理及流程如下:房间I的回风经回风管进入第一除湿机组32,回风先与新风5混合,优选的为经预处理的新风5,混合后空气经第一除湿机组32去湿、降温处理后,通过第一送风管及房间进风口 11送入房间1,并保证房间内达到比微环境室内稍宽松的空气露点温度要求(如≤_30°C),房间I的回风通过房间回风口 12,并经回风管进入第一除湿机组32。采用两个除湿机组分别对房间和微环境室内的空气除湿,使房间和微环境的空气湿度得以独立 控制,提高了除湿机组的效率。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干房系统的微环境室包括框架和卡固于框架的板材,框架为铝合金框架或表面作喷塑、烤漆或涂漆处理的钢框架,板材为玻璃板材、塑料板材、亚克力板材、钢板或铝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干房系统中,微环境室包括框架和卡固于框架的板材,框架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如表面作喷塑、烤漆或涂漆处理的钢框架、铝、铝合金等,由于铝合金质轻并且强度高,因此框架特别适合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板材可以采用透明或非透明板材,如玻璃板材和塑料板材,该板材的制作材料可以为有机玻璃、钢化玻璃、亚克力板、钢板、铝板、聚氯乙烯板、聚丙烯板等,由于有机玻璃透明且强度高,不易被腐蚀,特别适合作为微环境室卡固于框架的板材。可见,在不影响工艺生产及操作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为针对湿度敏感的工艺生产设备提供了一种干房系统,使超低露点温度的保证空间减到最小,并使微环境室处于有一定低露点温度要求的房间中,而非普通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微环境室的湿负荷;采用微环境室,将具有较大散湿量的操作人员与对湿度敏感的工艺设备完全隔绝开,既降低了超低露点温度空间的湿负荷,又使得工艺生产设备周围的露点温度(即湿度)稳定;微环境室所处房间内的空气露点温度也要控制,但需要保证的露点温度已从原来的低于_60°C提高到了低于-30°C,节省了能耗。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干房系统,有力地保证了产品生产操作所需的空气含湿量,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并降低了能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干房系统,特别适用于对生产或实验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低于1% (即空气露点温度低于-33°C)的场
口 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干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房间(I)内的微环境室(2)和位于所述房间(I)外的除湿装置(3),及送风管和回风管,其中,所述房间(I)设置有房间回风口(12)和至少一个房间进风口(11),所述微环境室(2)设置有微环境进风口(21)和微环境回风口(22),所述除湿装置(3)包括一个除湿机组(31),所述除湿机组(31)将新风(5)和回风除湿,所述除湿机组(31)出风口通过送风管分别与房间(I)的房间进风口(11)和微环境室(2 )的微环境进风口( 21)连通,房间回风口( 12 )通过回风管与除湿机组(31)入风口连通; 新风(5 )和回风通过所述除湿装置(3 )除湿处理后,通过所述送风管进入所述房间(I)和微环境室(2)中,通过所述回风管回至除湿装置(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环境室(2)包括框架和卡固于框架的板材,所述框架为铝合金框架或表面作喷塑、烤漆或涂漆处理的钢框架,所述板材为玻璃板材、塑料板材、亚克力板材、钢板或铝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房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干房系统,包括位于房间内的微环境室和位于所述房间外的除湿装置,及送风管和回风管,其中,所述房间设置有房间回风口和至少一个房间进风口,所述微环境室设置有微环境进风口和微环境回风口,所述除湿装置包括一个除湿机组,所述除湿机组将新风和回风除湿,所述除湿机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分别与房间的房间进风口和微环境室的微环境进风口连通,房间回风口通过回风管与除湿机组入风口连通。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微环境室内的生产设备与周围的湿空气及散湿体隔离开,使产品的生产操作在含湿量较低的空气中进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文档编号F24F1/00GK203066532SQ2013200194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秦学礼, 肖红梅, 李鹏, 王威 申请人: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