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采暖两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84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炊事采暖两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炊事采暖两用锅炉,隔板A和隔板D将炉体内腔分割成腔室A、B和C;隔板C固定在隔板D下端的炉体壁上,其倾斜边与隔板D的倾斜边平行;隔板B固定在隔板C倾斜边下端的炉体壁上;隔板A、B、C竖直边的下端面分别与炉排之间有间隔;水套式隔板A、B、C和D上的水套分别与炉体上的水套相连通;腔室A的侧壁上端部设置有有进风口A的进煤门,隔板A和C的倾斜边上分别开有进风口B和C;腔室B的上端面设置有带炉盖的炉口;腔室C上端面设置有烟囱;炉体上端的侧壁水套上开有热水出口,侧壁水套的下端开有回水口。本实用新型燃烧充分,热转化率高,热吸收率高,节煤,体积相对较小,环境污染小,取暖成本低。
【专利说明】炊事采暖两用锅炉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销售及使用的主流民用采暖锅炉为普通式的反烧炉。反烧炉最大的特点是燃烧较安全,基本运行中不冒黑烟。但其排烟的阻力系数大,需要高烟囱和较高的排烟温度,否则燃烧效果差,冒黑烟,易灭火;其启炉点火时有黑烟冒出,适应煤种差。大部分厂家为降低灭火率,提高燃烧效果,采用了高温排烟的方法,排烟温度一般在200?500°C之间,这样增大了排烟热损失,在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其换热效率,使高温排烟冲减了锅炉效率;也有一小部分厂家在设计时片面追求低温排烟,出现了炉排面积、炉膛结构,换热面积等设计不合理,造成锅炉燃烧效果差,且在出烟口处产生酸性冷凝水与烟灰混合而污染受热面和腐蚀炉体。因此现有市场上任何形式的锅炉节能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的,对其及时合理进行优化改进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热转化率高,热吸收率高,炉膛内烟气流阻小,排烟温度适宜稳定,节省燃料,体积相对较小,环境污染小,取暖成本低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壁上有水套,炉体内设置有稍倾斜的竖向隔板A、竖直的隔板B、似倒L型的隔板C和似L型的隔板D,其下端部设置有炉排;隔板A和隔板D分别与炉体上端壁竖向固定,将炉体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腔室A、腔室B和腔室C ;隔板C固定在隔板D下端的炉体壁上,其倾斜边与隔板D的倾斜边平行,其竖直边位于腔室C下端部;隔板B固定在隔板C倾斜边下端的炉体壁上,位于腔室B的下端部、隔板A和隔板C的竖直边之间;隔板A、隔板B、隔板C竖直边的下端面分别与炉排之间有间隔,隔板A的下端面和隔板C竖直边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二者低于隔板B的上端面、高于隔板B的下端面;隔板A、隔板B、隔板C和隔板D都是水套式隔板,其上的水套分别与炉体上的水套相连通;腔室A的侧壁上端部开有进煤口,下端部的炉排位置开有清渣清灰口;进煤口上设置有进煤门,清渣清灰口设置有清渣清灰门;进煤门上开有进风口 A,隔板A和隔板C的倾斜边上分别开有进风口 B和进风口 C ;腔室B的上端面设置有炉口,该炉口用于炊事,炉口上有炉盖;腔室C上端面设置有烟囱出口,烟囱出口连接烟囱;炉体上端的侧壁水套开有热水出口,内径大于25mm的安全泄压口,顶部水套设有排气口,侧壁水套的下端开有回水口。
[0005]在上述所述的腔室B上部水套处的内壁上、腔室C下部水套处的内壁上、隔板A和隔板C的壁上设置有鳍片。这些鳍片的设置,在不影响燃烧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换热面积,使燃烧和换热效果更佳。
[0006]上述所述的腔室C靠近烟囱口的壁上开有通风口,通风口上安装有控制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罩。在该处安装空气流量罩可根据需要控制其关闭或打开后的流量大小,以控制炉体内煤的燃烧速度,已达到最佳效果的燃烧和最佳效果的换热。
[0007]上述所述的炉排一端为稍倾斜安装的手摇炉排,另一端为固定炉排;手摇炉排位于腔室A和腔室B下端,固定炉排位于腔室B和腔室C下端,二者的搭接位在腔室B靠近腔室A的一端。该手摇炉排不但使炉排上积存的灰手摇炉排手柄就能清除;且燃料自添煤口注入后在前部手摇炉排的推动下,不断向炉后移动燃烧,至固定炉排处停顿而燃尽,不但保证了固定炉排处的温度,且腔室A燃烧产生的灰烬很容易通过固定炉排排出到炉排下部的积灰室,使燃烧效果更佳。
[0008]上述所述的固定炉排上端的炉体壁上开有清渣口,清渣口上设置清渣门;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炉体壁上开有清灰口,清灰口上设置清灰门。在远离炉口、清渣清灰口等位置设置清渣口和清灰口,使炉排、隔板A、隔板B、隔板C、隔板D和炉体壁内结的灰垢更易清除,以避免因结垢不能清除而导致的换热效率的降低。
[0009]本实用新型的隔板A、隔板B、隔板C和隔板D将炉体内腔分割成煤室和向上扩展式(流通面占30%左右)、水平曲线式(流通面占60%左右)及向后冲刷式(流通面占10%左右)复合回程三火道燃烧区,从而在整个炉膛中形成干馏气化室,燃烧室及燃尽室。形成不同温度场,最后三火道的烟气在相互助燃的作用下合拼在一起,经扩展段:腔室C上端(亦即降尘室)再由顶部的烟气出口排放向大气。只要不做饭,腔室B上的炉口就处于封闭状态,这时在煤层燃烧产生的火焰只能沿隔板A和隔板B形成的通道上升,一部分火焰进入腔室B内,碰到炉盖后折回进入隔板C和隔板D之间的通道,然后进入腔室C内,烟气从烟囱排出,这是第一火道,另一部分火焰被隔板C挡路折回,进入隔板C和隔板B之间的通道内,然后进入隔板C和炉体之间形成的通道内,然后进入腔室C内,烟气从烟?排出,这是第二火道;再有煤层直接上来的火焰进入隔板C、隔板B和炉体之间形成的通道内,然后进入隔板C和炉体之间形成的通道内,然后进入腔室C内,烟气从烟囱排出,这是第三火道。由于进风口 B和进风口 C的存在,火焰到达哪个位置,其内携带的可燃气体和煤颗粒都能被再次燃烧,直到被充分燃烧为至。做饭或烧水时,将炉盖打开,大部分火焰沿隔板A和隔板B形成的通道上升,火焰从炉口出来用于做饭或烧水。火焰中夹带的可燃气体和煤颗粒被层层分解燃烧彻底,煤的转化效率非常高;燃烧过程可按用热负荷调节一次进风口的进风量,根据烟温变化控制燃烧速度,在腔室C靠近烟? 口的右壁上设置空气流量罩也可通过调节该处的进空气量来调节燃烧速度或做饭及烧水时的火力大小,整个燃烧过程完全符合最佳的节能状态。炉体和隔板A、隔板B、隔板C和隔板D上都有互相连通的水套,设置的又很紧凑,所以,其换热效率高,尤其是炉体、隔板A和隔板C的壁上设置有鳍片的,其换热效率更高。
[0010]总之,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平衡式燃烧法设计的锅炉,其具有强化燃烧的最佳结构,使煤燃烧得更彻底,煤的热转化效率非常高,且不因煤种的变化影响热功率与热效率,适应燃料比较广。节省燃料。煤燃烧的热量被水吸收得更合理,更彻底,其换热效率高。且体积小,炉膛内烟气流阻小,烟气排放通畅安全,燃烧速度及排烟温度可控,排烟温度适宜稳定,炊事时不影响采暖,最适合民用。据测定,比现有民用锅炉的平均节省煤达30?40%,热功率提高50%,并且工况稳定,上热速度快,容水量大,节能与环保超过全国最好水平,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2]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炉体5。炉体壁上有水套21,炉体5内设置有稍倾斜的竖向隔板A 27、竖直的隔板B 31、似倒L型的隔板C 22和似L型的隔板D 25,其下端部设置有炉排,炉排下面的底座内为积灰室32。炉排一端为稍倾斜安装的手摇炉排13,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6°,最佳倾斜角度为4°,另一端为固定炉排3。手摇炉排13位于腔室A 28和腔室B 26下端,固定炉排3位于腔室B 26和腔室C 24下端,二者的搭接位在腔室B 26靠近腔室A 28的一端。隔板A 27和隔板D 25分别与炉体5上端壁竖向固定,将炉体5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腔室A 28、腔室B 26和腔室C 24。隔板C 22固定在隔板D 25下端的炉体壁上,其倾斜边与隔板D 25的倾斜边平行,其竖直边位于腔室C 24下端部。隔板B 31固定在隔板C 22倾斜边下端的炉体壁上,位于腔室B 26的下端部、隔板A27和隔板C 22的竖直边之间。隔板A 27、隔板B 31、隔板C 22竖直边的下端面分别与炉排之间有间隔,隔板A 27的下端面和隔板C 22竖直边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二者的下端面低于隔板B 31的上端面、高于隔板B 31的下端面。隔板A 27、隔板B 31、隔板C 22和隔板D 25都是水套式隔板,其上的水套分别与炉体上的水套21相连通。为了增加换热面积,在腔室B 26上部水套处的内壁上、腔室C 24下部水套处的内壁上、隔板A 27和隔板C22的壁上设置焊接有鳍片9。腔室A 28的侧壁上端部开有进煤口,下端部的炉排位置开有清渣清灰口。进煤口上设置有进煤门11,清渣清灰口设置有清渣清灰门19。进煤门11上开有进风口 A 29,隔板A 27和隔板C 22的倾斜边上分别开有进风口 B 10和进风口 C 23。腔室C 24靠近烟囱出口 7的壁上开有通风口 16,通风口 16上安装有控制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罩。腔室B 26的上端面设置有炉口,该炉口用于炊事,炉口上有炉盖8。腔室C 24上端面设置有烟囱出口 7,烟囱出口 7连接烟囱。炉体5上端的侧壁水套开有热水出口 6,内径大于25mm的安全泄压口,顶部水套设有排气口 18,侧壁水套的下端开有回水口 2。固定炉排3上端的炉体壁上开有清渣口,清渣口上设置清渣门17。隔板B 31和隔板C 22之间的炉体壁上开有清灰口 30,清灰口 30上设置清灰门。I为底座,14为压力表,15为温度表,20为手摇炉排13的摇把。
[0016]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例如可以根据本专利的描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个隔板等,其都由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壁上有水套,其特征在于:炉体内设置有稍倾斜的竖向隔板A、竖直的隔板B、似倒L型的隔板C和似L型的隔板D,其下端部设置有炉排;隔板A和隔板D分别与炉体上端壁竖向固定,将炉体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腔室A、腔室B和腔室C ;隔板C固定在隔板D下端的炉体壁上,其倾斜边与隔板D的倾斜边平行,其竖直边位于腔室C下端部;隔板B固定在隔板C倾斜边下端的炉体壁上,位于腔室B的下端部、隔板A和隔板C的竖直边之间;隔板A、隔板B、隔板C竖直边的下端面分别与炉排之间有间隔,隔板A的下端面和隔板C竖直边的下端面在同一平面内,二者低于隔板B的上端面、高于隔板B的下端面;隔板A、隔板B、隔板C和隔板D都是水套式隔板,其上的水套分别与炉体上的水套相连通;腔室A的侧壁上端部开有进煤口,下端部的炉排位置开有清渣清灰口 ;进煤口上设置有进煤门,清渣清灰口设置有清渣清灰门;进煤门上端部开有进风口 A,隔板A和隔板C的倾斜边上分别开有进风口 B和进风口 C ;腔室B的上端面设置有炉口,该炉口用于炊事,炉口上有炉盖;腔室C上端面设置有烟囱出口,烟囱出口连接烟囱;炉体上端的侧壁水套开有热水出口,顶部水套设有排气口,侧壁水套的下端开有回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一端为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8°地倾斜安装的手摇炉排,另一端为固定炉排;手摇炉排位于腔室A和腔室B下端,固定炉排位于腔室B和腔室C下端,二者的搭接位在腔室B靠近腔室A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摇炉排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腔室B上部水套处的内壁上、腔室C下部水套处的内壁上、隔板A和隔板C的壁上设置有鳍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C靠近烟囱口的壁上开有通风口,通风口上安装有控制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C靠近烟囱口的壁上开有通风口,通风口上安装有控制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炉排上端的炉体壁上开有清渣口,清渣口上设置清渣门;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炉体壁上开有清灰口,清灰口上设置清灰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炉排上端的炉体壁上开有清渣口,清渣口上设置清渣门;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炉体壁上开有清灰口,清灰口上设置清灰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炉排上端的炉体壁上开有清渣口,清渣口上设置清渣门;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炉体壁上开有清灰口,清灰口上设置清灰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炊事采暖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炉体壁上开有清灰口,清灰口上设置清灰门。
【文档编号】F24B1/193GK203533632SQ20132056697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孙宝泽 申请人:涿州市京州炉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