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977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风管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的下部设置有接水盘,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风机,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向下倾斜设置,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壳体的下侧面之间具有夹角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通过将出风口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出风倾斜向下的吹出,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小型家用风管室内机需要安装风管才能使出风方向向下的问题,另外,通过限制出风方向与下侧面之间的角度在30°至90°范围内,从而保证出风效率,提高制热的舒适性。
【专利说明】风管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管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小型风管室内机从机组结构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主要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20,换热器2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30,换热器20的一侧设置有风机40,壳体10上设置有位于换热器20两侧的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从气流组织的方式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0003]侧送下回,如图1和图2所示,风管室内机的进风口 11设计在室内机机组下部,风管室内机的出风口 12设计在室内机机组侧面,回风、出风均能接风管或软连接,形成侧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回路。
[0004]侧送后回,或者侧送下回,如图3和图4所示,风管室内机的进风口 11设计在室内机机组后部,风管室内机的出风口 12设计在室内机机组侧面,回风通过风管连接到机组后部、出风可接风管或软连接,形成侧送后回的气流组织回路,或者出风可接风管或软连接向下拐,形成侧送下回的形式。
[0005]从以上的风管室内机结构、气流组织方式可以看出,目前业界的家用小型风管室内机结构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对于实际的安装使用来说,形式是单一的,机组的出风口 12都设置在壳体的侧面,而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出风方向向下,这样就需要安装风管,造成安装麻烦,而且,由于风管的存在,造成制热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旨在 提供一种向下出风的风管室内机,以解决风管室内机侧壁出风制热舒适性差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的下部设置有接水盘,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风机,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向下倾斜设置,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壳体的下侧面之间具有夹
角,,其中,30°<f<90°o
[0008]进一步地,45°<(p<60°=
[0009]进一步地,出风口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与壳体的上侧壁或下侧壁的夹角为^
[0010]进一步地,换热器设置在风机的出风侧;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壁上;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前侧壁上,或者壳体内部设置有向后部延伸的出风风道以使出风口靠近壳体的后侧壁。
[0011]进一步地,风机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蜗壳,离心风机蜗壳具有扩压部;扩压部位于壳体的上部并朝向换热器,且扩压部的外轮廓线与壳体的上侧壁呈夹角a 1,其中,0°≤a 1≤45°。[0012]进一步地,换热器设置在风机的进风侧;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壁上;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前侧壁上,或者壳体内部设置有向后部延伸的出风风道以使出风口靠近壳体的后侧壁。
[0013]进一步地,风机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蜗壳,离心风机蜗壳具有扩压部;扩压部朝向壳体的下部,且扩压部的外轮廓线与壳体的上侧壁呈夹角α2,其中,0° <α2<80° ;或者扩压部的外轮廓线与壳体的下侧壁呈夹角α3,其中,0° ≤ α 3 ≤ 80°。
[0014]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单折换热器,单折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1,其中,20。≤ Θ I ≤ 90°。
[0015]进一步地,换热器为两折换热器,两折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具有夹角Θ 2,其中,20° ( Θ2^ 150°。
[0016]进一步地,两折换热器一体弯折成型,或者由两个独立换热器拼接成型。
[0017]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大于两折的多折换热器。
[0018]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通过将出风口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出风倾斜向下的吹出,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小型家用风管室内机需要安装风管才能使出风方向向下的问题,另外,通过限制出风方向与下侧面之间的角度Ψ在30°至90°范围内,从而保证出风效率,提高制热的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风管室内机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1]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3]如图5至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室内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20,换热器20的下部设置有接水盘30,换热器20的一侧设置有风机40,壳体10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20两侧的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出风口 12向下倾斜设置,且出风口 12的出风方向与壳体10的下侧面之间具有夹角φ,其中,30Υφ<?)β?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出风口 12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出风倾斜向下的吹出,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小型家用风管室内机需要安装风管才能使出风方向向下的问题,另外,通过限制出风方向与下侧面之间的角度^在30°至90°范围内,从而保证出风效率,提高制热的舒适性。
[0034]优选地,结合图5所示,出风方向与壳体10下侧面或者上侧面之间的夹角零在45°至60°的范围内,出风方向倾斜角度适中,从而有利于促进房间空气运动,在整个房间空气形成循环,进而提高整个房间的舒适性。更优选地,出风口 12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与壳体10的上侧壁或下侧壁的夹角为f,从而保证出风角度与下侧面之间的夹角为f,即保证出风角度,从而使风管室内机稳定的性能,保证制热舒适性。
[0035]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换热器20设置在风机40的出风侧,进风口 11设置在壳体10的后侧壁上,出风口 12设置在壳体10的前侧壁上,更具体地,出风口 12设置在下侧壁与前侧壁的拐角处。空气从进风口 11进入风管室内机内部,经过风机41,然后与换热器20交换热量,最后从出风口 12倾斜向下吹出。
[0036]具体地,如图5所示,出风口 12的上下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的导风板对出风方向限制,从而保证出风与壳体10的下侧面之间的夹角f,促进房间空气流动,使得整个房间中的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流循环,提高舒适性。
[0037]在第一实施例中,风机40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蜗壳41,离心风机蜗壳41具有扩压部42 ;扩压部42位于壳体10的上部并朝向换热器20,为了使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能够更好的与换热器20热交换,即使换热器20的所有面积尽可能地均匀受风,对扩压部42吹出的风向具有一定的限制,即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壳体10的上侧壁的夹角α?的范围为0°到45°,从而保证换热器20的所有表面受风更均匀。
·[0038]为了满足风管室内机的不同送风区域的要求,即当室内机的出风与回风在同一区域时,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壳体内部设置出风风道13,出风风道13向壳体的后部延伸,从而使出风口 12位于靠近进风口 11一端,这样出风口 12和进风口 11位于同一区域,满足不同需求。同样,在出风口 12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导风板,保证出风方向与下侧壁呈夹角^
[0039]为了满足不同的吸风要求,当风管室内机为吹风式(换热器在风机的吹风侧)时,风管室内机的进风口可以为设置在壳体后侧壁上的后进风口,也可以为设置在壳体的上侧壁上的上进风口,还可以为设置在壳体下侧壁上的下进风口。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相比第一实施例,风管室内机也可以同时设置后进风口、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并设置相应的盖板,当需要采用某种方式回风时,则用盖板将另外的进风口盖住,例如,需要上进风时,用盖板将后进风口、下进风口盖住即可;需要上下都能够进风时,将后进风口盖住即可,从而满足多种回风需求。
[0040]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换热器20设置在风机40的进风侧,进风口 11设置在壳体10的后侧壁上,出风口 12设置在壳体10的下侧壁上靠近壳体10的前侧壁的一端。空气从进风口 11进入风管室内机内部,先与换热器20交换热量,然后被吸入风机41吹出,最后从出风口 12吹出。
[0041]在该实施例中,风机40采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蜗壳41,离心风机蜗壳41具有扩压部42。相对吹风式(换热器20设置在风机40的出风侧)而言,吸风式(换热器20设置在风机40的进风侧)的换热器在U管长度方向风量分布相对均匀,换热效率较高,故离心风机的设计主要考虑便于出风,扩压部42位于壳体的上部且朝向下部时,离心风机蜗壳41的扩压部42直接穿过壳体10的前侧壁,并向下倾斜出风,即在该实施例中,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壳体10的上侧壁的夹角a 2即为出风方向与上侧壁的夹角如也即,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出风倾斜向下,并保证出风效率和制热舒适性,a 2的范围限制与夹角^的范围限制相同。
[0042]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为了满足不同的送风区域的要求,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壳体内部设置出风风道13,出风风道13向壳体的后部延伸,从而使出风口 12位于靠近进风口 11 一端,这样出风口和进风口位于同一区域,满足不同需求。同样,在出风口 12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导风板,保证出风方向与下侧壁呈夹角f。
[0043]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从风机40的扩压部42吹出的气流受出风风道限制,为了保证出风效率,防止出风噪声,需要对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壳体10的上侧壁的夹角a 2进行一定的限制,在该实施例中,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壳体10的上侧壁的夹角a 2的范围为
O。到 80。。
[0044]当a 2角度较小时,出风直接撞击机组后侧板,产生震动及噪音,当a 2较大时,出风速度高且不均匀,噪音大。以一款额定制冷量为3.5kw的空调器作为试验机,空调器机组采用两折换热器,每折换热器为3排Φ5铜管,两排U管总数为18个U管,两折换热器夹角为74度。机组尺寸为440*200*750,在空调器运行在最高档时,噪音的测试数据如下表一所示(角度单位:度,噪音单位:分贝):
[0045]表一:不同a 2角度下的噪音测试数据
[0046]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管室内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 )的下部设置有接水盘(30 ),所述换热器(20 )的一侧设置有风机(40 ),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20)两侧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壳体(10)的下侧面之间具有夹角Φ*其中,30°<φ<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45°<φ<60°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12)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10)的上侧壁或下侧壁的夹角为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风机(40)的出风侧; 所述进风口( 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 )的后侧壁上; 所述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前侧壁上,或者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向后部延伸的出风风道(13)以使所述出风口(12)靠近所述壳体(10)的后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40)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蜗壳(41 ),所述离心风机蜗壳 (41)具有扩压部(42); 所述扩压部(42)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上部并朝向所述换热器(20),且所述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所述壳体(10)的上侧壁呈夹角01,其中,0° < al<4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风机(40)的进风侧; 所述进风口( 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 )的后侧壁上; 所述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前侧壁上,或者所述壳体(10)内部设置有向后部延伸的出风风道(13)以使所述出风口(12)靠近所述壳体(10)的后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40)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机蜗壳(41),所述离心风机蜗壳(41)具有扩压部(42); 所述扩压部(42)朝向所述壳体(10)的下部,且所述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所述壳体(10)的上侧壁呈夹角α2,其中,0° ( α2<80° ;或者所述扩压部(42)的外轮廓线与所述壳体(10)的下侧壁呈夹角α3,其中,0° < α3<8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20)为单折换热器,所述单折换热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1,其中,20。≤ Θ I ≤ 9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20)为两折换热器,所述两折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具有夹角Θ 2,其中,20° ( Θ2^ 1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折换热器一体弯折成型,或者由两个独立换热器拼接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为大于两折的多折换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后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
【文档编号】F24F13/06GK203501326SQ20132062414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杜辉, 冯汇远, 周伙喜, 赵成龙, 蔡勃, 李子颀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