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052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维护性能良好。室内机(3)是壁挂式的室内机,具有壳体(30)、室内热交换器(31)、过滤器单元(50)、和尘埃接收部件(80)。壳体(30)具有前面面板(306)。室内热交换器(31)被收纳在壳体(30)中。过滤器单元(50)设于室内热交换器(31)的空气流上游侧。尘埃接收部件(80)在前面面板(306)和过滤器单元(50)之间设于过滤器单元(50)的下端附近。尘埃接收部件(80)具有倾斜面(82a)。倾斜面(82a)朝向过滤器单元(50)方向被赋予了下降坡度。倾斜面(82a)接收从上方落下的尘埃。
【专利说明】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过去公知有这样的空调室内机: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上游侧设置过滤器,以便防止尘埃附着于热交换器。例如,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6 — 114224号公报)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上游侧设置过滤器单元,该过滤器单元具有过滤器清扫功能,利用辊子使过滤器旋转并接触刷子,由此去除附着于过滤器的尘埃并收纳在尘埃器皿中。
[0003]但是,在过去的空调室内机中,认为进入空调室内机内的尘埃不被过滤器吸附而在过滤器的空气流上游侧向下方落下,并堆积在配置于过滤器下方的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在维护时将室内机的前面部分敞开时,堆积的尘埃会向室内飞散,容易污染室内空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6- 114224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维护性能良好的空调室内机。
[000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壁挂式的室内机,具有壳体、热交换器、过滤器和尘埃接收部件。壳体具有前面部。热交换器被收纳在壳体中。过滤器设于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上游侧。尘埃接收部件在前面部和过滤器之间设于过滤器的下端。尘埃接收部件具有朝向过滤器方向被赋予了下降坡度的倾斜面。倾斜面接收从上方落下的尘埃。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接收部件在前面部和过滤器之间设于过滤器的下端附近。尘埃接收部件具有接收从上方落下的尘埃的倾斜面。因此,不被过滤器吸附而落下的尘埃容易保持在倾斜面上。并且,倾斜面朝向过滤器方向被赋予了下降坡度,因而堆积在倾斜面上的尘埃容易流向过滤器方向而被过滤器吸附及保持。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尘埃接收部件和位于尘埃接收部件下方的部件上。因此,当在进行维护时将室内机的前面部分敞开时,能够抑制尘埃向室内飞散而污染室内空间。因此,维护性能提高。
[00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倾斜面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不被过滤器吸附而落下的尘埃更容易保持在倾斜面上,尘埃更不易堆积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下方的部件上。
[00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还具有过滤器支撑部件,过滤器装卸自如地装配于该过滤器支撑部件。尘埃接收部件通过在过滤器的下端与过滤器的一部分抵接,来保持过滤器被装配于过滤器支撑部件的状态。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接收部件具有过滤器锁定功能,通过在过滤器的下端附近与过滤器的一部分抵接,来保持过滤器被装配于过滤器支撑部件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分别设置尘埃接收部件和支撑部件,部件数目削减。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高维护性能,并且抑制制作成本。
[0014]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尘埃接收部件转动自如地固定于过滤器支撑部件。尘埃接收部件通过向接近过滤器的方向转动而与过滤器的一部分抵接,来保持过滤器被装配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件的状态。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接收部件通过向接近过滤器的方向转动而与过滤器的一部分抵接,来保持过滤器被装配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件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维护性能。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I部件。第I部件设于过滤器的下方或者空气流上游侧。壳体还具有主体部。前面部以使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第I部件在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倾斜面位于第I部件的上方。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位于在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的第I部件的上方。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第I部件上。
[0018]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I部件。第I部件设于过滤器的下方或者空气流上游侧。壳体还具有主体部。前面部以使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第I部件在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倾斜面位于第I部件的上方。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位于在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的第I部件的上方。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第I部件上。
[0020]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I部件。第I部件设于过滤器的下方或者空气流上游侧。壳体还具有主体部。前面部以使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第I部件在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倾斜面位于第I部件的上方。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位于在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的第I部件的上方。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第I部件上。
[0022]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倾斜面从前面部延伸到过滤器。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从前面部附近延伸到过滤器附近。因此,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的下方的部件的上方,前面部与过滤器之间的空间的大部分被倾斜面堵塞。因此,尘埃更不易堆积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的下方的部件上。
[0024]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倾斜面从前面部延伸到过滤器。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从前面部附近延伸到过滤器附近。因此,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的下方的部件的上方,前面部与过滤器之间的空间的大部分被倾斜面堵塞。因此,尘埃更不易堆积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的下方的部件上。[0026]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还具有辊子。辊子支撑过滤器使其能够移动。倾斜面位于辊子的上方且相比于第I部件处风速更快的部位。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倾斜面位于辊子的上方且相比于第I部件附近风速更快的部位。因此,滞留于倾斜面的尘埃更容易流向过滤器侧。因此,尘埃更不易堆积在倾斜面和第I部件上。
[0028]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不易堆积在尘埃接收部件和位于尘埃接收部件下方的部件上,维护性能提高。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不易堆积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下方的部件上。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高维护性能,并且抑制制作成本。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维护性能。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不易堆积在第I部件上。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和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更不易堆积在位于尘埃接收部件下方的部件上。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尘埃更不易堆积在倾斜面和第I部件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机的主视图。
[003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立体图。
[0038]图3是沿图2中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39]图4是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40]图5是过滤器单元的正面立体图。
[0041]图6是卸下前面面板的状态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立体图。
[0042]图7是卸下清扫单元箱的状态的过滤器机构的正面立体图。
[0043]图8是支撑框的立体图。
[0044]图9A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尘埃接收部件的主视图。
[0045]图9B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尘埃接收部件的俯视图。
[0046]图9C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尘埃接收部件的仰视图。
[0047]图9D是沿图9A的Y-Y线的截面的放大图。
[0048]图10是尘埃接收部件不使用时(非锁定状态)的图7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49]图11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图7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50]图12是从左侧观察图11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0051]图13是卸下前面面板和尘埃接收部件的状态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了上、下、左、右、正面(前)、背面(后)这种表示方向的语句,但只要没有特殊说明,这些方向是指图1和图3所示的方向。
[0053](I)空调装置I
[0054]图1是空调装置I的主视图。空调装置I是对室内空间的热负荷进行处理来实现空气调和的装置,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等。空调装置I主要由室外机2、室内机3和制冷剂配管4构成。
[0055](1-1)室外机 2
[0056]室外机2设置在室外。室外机2的外廓由壳体20构成。在壳体20的内部主要收纳了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和压缩机等(省略图示)。室外机2通过制冷剂配管4与室内机3连接并构成制冷剂回路。
[0057](1-2)室内机 3
[0058]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室内机3。图2是室内机3的正面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59]室内机3是壁挂式的室内机,通过室内机保持部件(省略图示)设置于室内的天花板附近的墙壁。室内机3的外廓由壳体30构成。
[0060](1-2-1)壳体 30
[0061]壳体30具有左右较长的横长的形状。壳体30主要由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即背面板301、底板302、顶板303、左侧板304、右侧板305和前面面板306构成。另外,这些壳体部件除背面板301之外,能够在设置室内机3的状态下适当卸下。
[0062]背面板301构成壳体30的背面部分。背面板301被固定于室内机保持部件。
[0063]底板302构成壳体30的底面部分。底板302被固定于背面板301的下端。在底板302形成有左右较长的下吸入口 302a。该下吸入口 302a被挡板302b堵塞。挡板302b借助挡板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而转动,并进行下吸入口 302a的开闭。
[0064]顶板303构成壳体30的顶面的后端附近部分。顶板303被固定于背面板301的上端。
[0065]左侧板304构成壳体30的左侧面。右侧板305构成壳体30的右侧面。左侧板304和右侧板305具有从侧面观察呈大致扇形的形状。左侧板304和右侧板305被卡合在底板302和顶板303上并固定于此。并且,在左侧板304和右侧板305的前端的上部形成有插入孔IS。后述的如面面板306的插入肋(省略图不)被插入到插入孔IS中。
[0066]前面面板306构成壳体30的前面部分。前面面板306以向正面侧鼓起的方式弯曲。在前面面板306的背面侧的左右端部附近分别各设有两个插入肋(省略图示),这些插入肋被插入到左侧板304和右侧板305的插入孔IS中。该插入肋被插入并卡定于插入孔IS中,由此前面面板306被固定于左侧板304和右侧板305。并且,在前面面板306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吹出口 306a。吹出口 306a被挡板306b堵塞。挡板306b借助挡板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而转动,并进行吹出口 306a的开闭。
[0067]壳体30的顶面部分的大部分(从顶板303的前端一直到前面面板306的上端的部分)形成为开口,作为上吸入口 303a发挥作用。从该上吸入口 303a露出后述的过滤器单元50 (参照图5)。
[0068]在壳体30的内部空间中主要收纳了室内热交换器31、室内风扇32、过滤器机构33、和进行各部分的动作的控制等的电气部件单元(省略图示)等。
[0069](1-2-2)室内热交换器31
[0070]室内热交换器31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31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3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由此,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以将室内的空气冷却或者加热。
[0071]室内热交换器31具有从侧面观察向前方及上方凸出地弯曲的形状。室内热交换器31配置在室内风扇32的上方。
[0072](1-2-3)室内风扇 32
[0073]室内风扇32是横流风扇。室内风扇32设于室内热交换器31的下方。室内风扇32的大致上半部分被室内热交换器31包围。室内风扇32与风扇马达(省略图示)连接,通过由风扇马达进行驱动而旋转。在室内风扇32旋转时,室内的空气从室内机3的上吸入口303a和下吸入口 302a被吸入到壳体30内部,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从吹出口 306a吹出。
[0074](1-2-4)过滤器机构33
[0075]下面,参照图3?图5说明过滤器机构33。图4是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过滤器机构33的立体图。
[0076]过滤器机构33如图3所示,以覆盖室内热交换器31的方式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空气流上游侧。过滤器机构33去除被吸入到壳体30内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尘埃,防止尘埃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31。过滤器机构33主要由过滤器单元50、清扫单元60、支撑框70和尘埃接收部件80构成。
[0077](1-2-4-1)过滤器单元 50
[0078]在后述的支撑框70 (参照图3、图7和图8)的左右各装配有一个可装卸的过滤器单元50。过滤器单元50主要由过滤器引导件51和空气过滤器52构成。
[0079](1-2-4-1-1)过滤器引导件 51
[0080]过滤器引导件51是保持空气过滤器52使其移动自如的部件。过滤器引导件51主要由左连接部件511a和右连接部件511b、以及左右延伸的第I辊子513和第2辊子514构成。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左连接部件511a和右连接部件511b—并称为连接部件511。
[0081]连接部件511向上凸出地弯曲,具有从侧面观察呈大致梯形状的形状。在连接部件511的前端设有旋转自如的第I辊子513。在连接部件511的后端设有旋转自如的第2辊子514。
[0082]具体地讲,第I辊子513的左端附近部分固定于左连接部件511a的前端。并且,第2辊子514的左端附近部分固定于左连接部件511a的后端。另外,第I辊子513的右端附近部分固定于右连接部件511b的前端。并且,第2辊子514的右端附近部分固定于右连接部件511b的后端。S卩,第I辊子513的左端附近部分和第2辊子514的左端附近部分通过左连接部件511a而连接起来。并且,第I辊子513的右端附近部分和第2辊子514的右端附近部分通过右连接部件511b而连接起来。
[0083]在左连接部件511a和右连接部件511b之间设有多个棒状部件515。并且,在连接部件511的前端附近设有把手516。该把手516是在将过滤器单元50装配于支撑框70时等用手握持的树脂制的板状部件。
[0084]空气过滤器52以包围这样构成的过滤器引导件51的方式被装配于过滤器引导件51。
[0085](1-2-4-1-2 )空气过滤器 52
[0086]空气过滤器52是利用树脂制的线等进行平纹编织或者斜纹编织而形成的网,成形为环形状。空气过滤器52被架设于过滤器引导件51,并保持循环带状态。具体地讲,空气过滤器52的前侧折返部分由第I辊子513进行保持。并且,空气过滤器52的后侧折返部分由第2辊子514进行保持。从空气过滤器52的前侧折返部分一直到后侧折返部分的部分由棒状部件515进行保持。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保持,空气过滤器52能够在过滤器引导件51进行绕转。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空气过滤器52的比棒状部件515靠上侧的部分称为上过滤器52a。
[0087](1-2-4-2)清扫单元 60
[0088]下面,参照图3?图7说明清扫单元60。图6是卸下前面面板306的状态的室内机3的正面立体图。图7是卸下清扫单元箱61的状态的过滤器机构33的正面立体图。
[0089]清扫单元60是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52的尘埃去除的部件。清扫单元60主要具有过滤器驱动部601、刷子602、刷子驱动部603、刷子清扫部604、压缩辊605和尘埃接收部606等。刷子602、刷子清扫部604、压缩辊605和尘埃接收部606被收纳在清扫单元箱61内。
[0090]清扫单元箱61是树脂制的框体。清扫单元箱61从右侧观察大致呈L字状。清扫单元箱61在空气过滤器52的前侧折返部分附近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支撑框70。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具有从前面面板306附近一直延伸到第I辊子513附近的进深。并且,清扫单元箱61的正面部61b位于前面面板306附近。通过这样进行配置,在卸下前面面板306时,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和正面部61b等露出于外部。另外,用户通过从支撑框70卸下清扫单元箱61,能够进行清扫单元60的维护和去除在尘埃接收部606内堆积的尘埃。
[0091]过滤器驱动部601利用辊子用马达等构成,与第I辊子513的旋转轴部分连接。在辊子用马达进行驱动时第I辊子513旋转,从而空气过滤器52进行绕转。
[0092]刷子602具有沿着室内机3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形状。并且,刷子602具有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刷子602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第I辊子513的下方附近。刷子602的一部分与空气过滤器52接触。
[0093]刷子驱动部603利用步进马达等构成。刷子驱动部603与刷子602的旋转轴部分连接,通过步进马达进行驱动,刷子602进行旋转。
[0094]刷子清扫部604是梳齿状的部件。刷子清扫部604配置在刷子602的下方。刷子清扫部604朝向刷子602凸出并与刷子602接触。通过这样设置刷子清扫部604,附着于刷子602的尘埃随着刷子602的旋转而被刮落。
[0095]压缩辊605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圆柱状的棒状部件。压缩辊605以接触刷子602的方式设置在刷子清扫部604的附近。在刷子602旋转时,压缩辊605追随刷子602的旋转而向与刷子60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通过压缩辊605旋转,被刷子清扫部604从刷子602刮落的尘埃落向更下方。
[0096]尘埃接收部606设置在压缩辊605的下方。被压缩辊605刮落的尘埃滞留在尘埃接收部606内。
[0097](1-2-4-3 )支撑框 70
[0098]下面,参照图3?图8说明支撑框70。图8是支撑框70的立体图。
[0099]支撑框70支撑过滤器单元50和清扫单元60等。支撑框70主要由前后延伸的左端部件701、中央部件702和右端部件703、左右延伸的前端部件704和后端部件705构成。
[0100]左端部件701构成支撑框70的左端部分。右端部件703构成支撑框70的右端部分。中央部件702设于支撑框70的中央部分。中央部件702将支撑框70左右分隔。左端部件701、中央部件702和右端部件703的前端与前端部件704连接。并且,左端部件701、中央部件702和右端部件703的后端与后端部件705连接。
[0101]在左端部件701和中央部件702之间设有保持部件706,并形成左过滤器设置空间70a。并且,在中央部件702和右端部件703之间设有保持部件707,并形成右过滤器设置空间70b。在该左过滤器设置空间70a和右过滤器设置空间70b中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单元50。
[0102]在左端部件701的内表面和中央部件702的左侧面形成有插入过滤器单元50的左过滤器插入部708a。在右端部件703的内表面和中央部件702的右侧面形成有插入过滤器单元50的右过滤器插入部708b。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左过滤器插入部708a和右过滤器插入部708b —并称为过滤器插入部708。
[0103]过滤器插入部708从侧面观察以沿着过滤器引导件51的连接部件511的形状的方式弯曲成大致梯形状。并且,过滤器插入部708的前端部分敞开。过滤器单元50通过该前端的敞开部分被插入到过滤器插入部708中。
[0104]具体地讲,在将过滤器单元50装配于支撑框70的情况下,握持把手516将过滤器单元52的后侧折返部分插入到过滤器插入部708的前端的敞开部分中,在该状态下一边将过滤器单元52上推一边向背面侧推入。在第I辊子513被推入到位于过滤器插入部708的前端的敞开部分的下方附近的位置时,将不能再继续向深处推压,由此完成过滤器单元50向过滤器插入部708的插入。
[0105]在左端部件701和右端部件703的内表面以及中央部件702的两侧面,在过滤器插入部708的前端的敞开部分附近分别设有卡合肋709。卡合肋709是与后述的支撑部81的卡合部813 (参照图9D)进行卡合的肋。并且,在各卡合肋709的下方附近设有嵌合肋710。嵌合肋710是嵌合在后述的支撑部81的凹部811a (参照图9D)中的肋。并且,在各嵌合肋710的下方附近分别设有轴承部711。轴承部711供后述的支撑部81的旋转轴812(参照图9A?9D)插入。
[0106](1-2-4-4)尘埃接收部件80
[0107]下面,参照图4?图9D说明尘埃接收部件80。图9A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尘埃接收部件80的主视图。图9B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尘埃接收部件80的俯视图。图9C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尘埃接收部件80的仰视图。图9D是沿图9A的Y-Y线截面的放大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正面(前)、背面(后)这些方向是指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方向,具体地讲指图9A?9D所示的方向。
[0108]尘埃接收部件80是左右较长的树脂制的部件。尘埃接收部件80具有过滤器锁定功能和尘埃堆积抑制功能。过滤器锁定功能是保持将过滤器单元50装配于支撑框70的状态的功能。尘埃堆积抑制功能是接收未被空气过滤器52吸附而向前面面板306侧下方落下的尘埃的功能。
[0109]在左过滤器设置空间70a和右过滤器设置空间70b的前端附近部分各设有一个尘埃接收部件80。各尘埃接收部件80以位于过滤器单元50的第I辊子513的上方附近的方式被安装于支撑框70。
[0110]尘埃接收部件80主要由支撑部81和倾斜板82构成。另外,支撑部81和倾斜板82是一体成形的,但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分开进行说明。
[0111](1-2_4-4-1)支撑部 8I
[0112]支撑部81从左侧观察大致呈r字状。在尘埃接收部件80的左右端部分别各设有一个支撑部81。支撑部81主要由固定部810、轴811、旋转轴812和卡合部813构成。
[0113]固定部810从左侧观察大致呈三角形状。固定部810的上部810a向上凸出地平缓弯曲。在固定部810的下部810b形成有阶梯。固定部810在其下部810b和后部810c的下端附近与轴811连接。并且,后部810c在背面侧具有平面部分,在该平面部分的左右任意一侧的端部设置卡合部813。卡合部813与支撑框70的卡合肋709进行卡合。
[0114]轴811弯曲着向下方延伸。在轴811的背面侧形成有从侧面观察呈半圆状的凹部811a。支撑框70的嵌合肋710嵌合在凹部811a中。并且,在轴811的下端附近设有旋转轴 812。
[0115]旋转轴812旋转自如地插入到支撑框70的轴承部711中。在该旋转轴812旋转时,轴811进行转动,并且,与轴811连接的固定部810进行转动。另外,与此相反地,在使固定部810转动时,轴811进行转动,并且,旋转轴812进行旋转。
[0116]卡合部813是上下一对的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在该上下的凸起分别形成有凹坑,该凹坑与支撑框70的卡合肋709进行卡合。并且,卡合部813具有弹性。
[0117]对卡合部813与卡合肋709卡合的情况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使固定部810向接近上过滤器52a的方向(图9D中用双点划线箭头示出的方向)转动预定角度,使卡合肋709抵接在卡合部813的上侧凸起的后端部分与下侧凸起的后端部分之间。并且,若在该状态下继续转动,则卡合肋709进入到卡合部813的上侧凸起与下侧凸起之间,并很快嵌入到在各个凸起形成的凹坑中。由此,卡合部813和卡合肋709进行卡合。另外,大致与此同时,轴811的凹部811a与支撑框70的嵌合肋710进行嵌合。
[0118](1-2-4-4-2 )倾斜板 82
[0119]倾斜板82是左右延伸的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倾斜板82在其左右的端部与支撑部81连接。在倾斜板82的上表面设有倾斜面82a。倾斜面8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上过滤器5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另外,倾斜面82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在尘埃接收部件80使用时(锁定状态)从把手516的下端部分到前面面板306的水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另外,在尘埃接收部件80使用时(锁定状态),倾斜面82a朝向背面侧呈下降坡度地倾斜。
[0120](2)尘埃接收部件80的具体功能
[0121]下面,参照图4?图13说明尘埃接收部件80的具体功能。图10是尘埃接收部件不使用时(非锁定状态)的图7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尘埃接收部件使用时(锁定状态)的图7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从左侧观察图11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卸下前面面板306和尘埃接收部件80的状态的室内机3的正面立体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使支撑部81向过滤器单元50侧转动从而卡合部813与卡合肋709卡合且凹部811a与嵌合肋710嵌合的状态(使用尘埃接收部件80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并且,将未处于锁定状态的状态称为非锁定状态。
[0122]尘埃接收部件80以在锁定状态下发挥其作用的方式被固定于支撑框70。具体地讲,将支撑部81的旋转轴812插入轴承部711,从而尘埃接收部件80被固定于支撑框70。并且,在使支撑部81朝向图10所示的黑色箭头方向(图9D所示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即接近上过滤器52a的方向)转动预定角度后,卡合部813与卡合肋709卡合,且凹部811a与嵌合肋710进行嵌合,从而处于图11所示的锁定状态。由此,发挥尘埃接收部件80的过滤器锁定功能和尘埃堆积抑制功能。
[0123](2-1)过滤器锁定功能
[0124]过滤器锁定功能是稳定保持过滤器单元50在支撑框70上的装配状态的功能。由于过滤器插入部708的前端部分敞开,因而仅仅将过滤器单元50插入过滤器插入部708,过滤器单元50的前端附近部分将在前方或者上方抬起或摆动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清扫单元60的刷子602未与空气过滤器52完全接触等原因,存在清扫单元60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因此,使固定部810的后部810c与过滤器引导件51的连接部511和上过滤器52a的一部分(被抵接部500)抵接,抑制过滤器单元50的前端附近部分的抬起和摆动(参照图12)。
[0125](2-2)尘埃堆积抑制功能
[0126]尘埃堆积抑制功能是指这种功能:在倾斜板82接收未被空气过滤器52吸附而向前面面板306侧下方落下的尘埃,抑制尘埃堆积在位于比过滤器单元50的前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和正面部61b等。
[0127]在室内机3中,在进行过滤器单元50或清扫单元60的维护等时,通常,首先卸下前面面板306和清扫单元箱61来进行作业。此时,例如如果按照图13所示不使用尘埃接收部件80,则未被过滤器吸附而附着/堆积于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等的尘埃,有可能在作业时向室内空间中飞散/落下而污染室内空间。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倾斜板82的倾斜面82a位于清扫单元箱61的上方,以接收从上方落下的尘埃。
[0128]倾斜面82a如图4所示,从前面面板306附近沿前后方向一直延伸到上过滤器52a附近。并且,倾斜面8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上过滤器52a的左右方向长度大致相同。即,倾斜面82a基本堵塞清扫单元箱61上方附近的空间。因此,从倾斜面82a的上方落下的尘埃不易向倾斜面82a的下方落下。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等。
[0129]另一方面,倾斜面82a在锁定状态下朝向上过滤器52a方向呈下降坡度地倾斜(参照图4)。因此,倾斜面82a接收到的尘埃容易向上过滤器52a方向滑落。并且,倾斜面82a位于相比于清扫单元箱61风速更快的部位。因此,在室内风扇32进行工作而生成空气流时,倾斜面82a接收到的尘埃容易沿所生成的空气流而流动,从而向上过滤器52a方向飞散或者滑落。进而,朝向上过滤器52a方向移动的尘埃被上过滤器52a吸附,因而尘埃不易堆积在倾斜面82a上。
[0130](3)特征
[0131](3-1)
[01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板82在前面面板306和上过滤器52a之间设于上过滤器52a的下端附近。倾斜板82具有接收从上方落下的尘埃的倾斜面82a。因此,不被过滤器52a吸附而落下的尘埃容易保持在倾斜面82a上。并且,倾斜面82a朝向上过滤器52a方向被赋予了下降坡度。因此,堆积在倾斜面82a上的尘埃容易流向上过滤器52a方向,从而被上过滤器52a吸附及保持。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位于倾斜面82a下方的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上。因此,当在进行维护时将室内机3的前面面板306卸下时,能够抑制尘埃向室内飞散而污染室内空间。因此,维护性能提高。
[0133](3-2)
[01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左右方向比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长。S卩,壳体30的长度方向是左右方向。并且,倾斜面82a沿着壳体3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因此,不被上过滤器52a吸附而落下的尘埃更容易保持在倾斜面82a上。因此,尘埃更不易堆积在位于倾斜面82a下方的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上。
[0135](3-3)
[013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尘埃接收部件80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支撑框70的轴承部711。并且,尘埃接收部件80在向使其倾斜面82a接近上过滤器52a的方向转动时与过滤器单元50的一部分(被抵接部500)抵接。因此,抑制过滤器单元50的抬起和摆动,稳定保持过滤器单元50在支撑框70上的装配状态。
[0137]这样,尘埃接收部件80构成为能够同时发挥过滤器锁定功能和尘埃堆积抑制功能这两种功能。因此,不需要分别制作尘埃接收部件80和过滤器锁定部件。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高维护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制作成本。
[0138](3-4)
[013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82a位于在卸下前面面板306时露出于室内侧的清扫单元箱61的上方。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上、以及正面部61b与前面面板306之间等。
[0140](3-5)
[014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82a从前面面板306附近延伸到上过滤器52a附近。因此,在清扫单元箱61的上方附近,从前面面板306到上过滤器52a的空间的大部分被倾斜面82a堵塞。因此,尘埃不易堆积在清扫单元箱61的上表面部61a上、以及正面部61b与前面面板306之间等。
[0142](3-6)
[014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82a位于第I辊子513的上方且相比于清扫单元箱61的设置部位风速更快的部位。因此,滞留于倾斜面82a的尘埃更容易流向上过滤器52a侧。因此,尘埃更不易堆积在倾斜面82a和清扫单元箱61等上。[0144](4)变形例
[0145](4-1)变形例 IA
[014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室内机3安装有清扫单元60并具有过滤器清扫功能,但也可以省略清扫单元6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存在清扫单元箱61,因而倾斜板82发挥抑制尘埃堆积在位于比倾斜板82靠下方的位置的其它部件上的作用。
[0147](4_2)变形例 IB
[01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面面板306可装卸地装配于左侧板304和右侧板305,但前面面板的配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前面面板306以上下开闭的方式进行折页式安装。
[0149](4-3)变形例 IC
[015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52采用环状的环形过滤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往复式的过滤器、不移动类型的过滤器。
[0151](4-4)变形例 ID
[015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尘埃接收部件80以树脂为原材料而构成,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达到实用新型的目的,则可以采用任何原材料。
[0153](4_5)变形例 IE
[015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0内的左右各设置一个、合计为两个尘埃接收部件8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尘埃接收部件8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是与支撑框7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0155](4-6)变形例 IF
[015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尘埃接收部件80构成为独立的部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尘埃接收部件80作为支撑框70的一部分与支撑框70构成为一体。并且,也可以将尘埃接收部件80作为前面面板306的一部分与前面面板306构成为一体。
[0157](4-7)变形例 IG
[015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尘埃接收部件80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撑框70的轴承部711,但尘埃接收部件80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尘埃接收部件80不一定安装成转动自如。另外,尘埃接收部件80只要在使用时位于上过滤器52a下端附近的空气流上游侧,则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安装。
[0159](4-8)变形例 IH
[01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尘埃接收部件80构成为,在卡合部813与卡合肋709进行卡合的同时,凹部811a与嵌合肋710进行嵌合,由此发挥其作用,但卡合方式和嵌合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过滤器引导件51设置卡合肋709。并且,也可以省略卡合部813/卡合肋709、凹部811a/嵌合肋710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组合。
[0161]另外,尘埃接收部件80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这样的状态变化,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当省略非锁定状态。即,尘埃接收部件80始终被固定为诸如发挥其功能的状态。
[0162](4_9)变形例 II
[016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尘埃接收部件80通过使固定部810的后部810c与被抵接部500抵接来实现过滤器锁定功能,但实现过滤器锁定功能的方式不限于此。另外,也可以适当省略过滤器锁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与尘埃接收部件80分体地设置过滤器锁定部件。
[0164]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65]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空调室内机。
[0166]标号说明
[0167]3室内机;30壳体;306前面面板;33过滤器机构;50过滤器单元;500被抵接部;51过滤器引导件;513第I棍子;516把手;52a上过滤器;61清扫单兀箱;61a上表面部;61b正面部;70支撑框;709卡合肋;710嵌合肋;711轴承部;80尘埃接收部件;81支撑部;810固定部;810c后部;811轴;811a凹部;812旋转轴;813卡合部;82倾斜板;82a倾斜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3),该空调室内机具有: 壳体(30),其具有前面部(306); 热交换器(31),其被收纳在所述壳体中; 过滤器(50),其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上游侧;以及 尘埃接收部件(80),其在所述前面部和所述过滤器之间设于所述过滤器的下端, 该空调室内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接收部件具有朝向所述过滤器方向被赋予了下降坡度的倾斜面(82a ), 所述倾斜面接收从上方落下的尘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过滤器支撑部件(70 ),所述过滤器装卸自如地装配于该过滤器支撑部件(70), 所述尘埃接收部件通过在所述过滤器的下端与所述过滤器的一部分(500)抵接,来保持所述过滤器被装配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件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接收部件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件,通过向接近所述过滤器的方向转动而与所述过滤器的一部分抵接,来保持所述过滤器被装配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件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主体部(304、305 ), 所述前面部以使所述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I部件(61),该第I部件设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方,并在所述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 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第I部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主体部(304、305 ), 所述前面部以使所述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I部件(61),该第I部件设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方,并在所述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 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第I部件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主体部(304、305), 所述前面部以使所述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第I部件(61),该第I部件设于所述过滤器的下方,并在所述壳体的前面部分敞开时露出于室内侧, 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第I部件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前面部延伸到所述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前面部延伸到所述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辊子(513),该辊子支撑所述过滤器使其能够移动,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辊子的上方且相比于所述第I部件处风速更快的部位。
【文档编号】F24F1/00GK203533715SQ20132066393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安富正直, 平木雅人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