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热交换器、室内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机以及空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8764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室内热交换器、室内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机以及空调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室内热交换器、室内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机以及空调机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抑制空调机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运转效率的降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正面侧翅片单元(41),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成;密封部件(S1),通过配置在正面侧翅片单元的+Z侧的端部来防止空气从+Z侧的端部侧流出;多根导热管(T),贯通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翅片地配置。导热管(T)包括:入口导热管(T1),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连接;中继导热管(T2a),配置得比入口导热管(T1)靠近密封部件(S1),并从入口导热管(T1)流出的制冷剂流过其中。
【专利说明】室内热交换器、室内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机以及空调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室内热交换器、室内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机以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空调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采用了 HFC(Hydro Fluoro Carbon,氢氟烃)制冷剂(例如,R410A。) ο R410A 与现有的 R22 等 HCFC(Hydro Chloro Fluoro Carbon,氢氯氟烃)制冷剂不同,臭氧层破坏系数ODP (Ozone Deplet1n Potential)为零,因此不会破坏臭氧层。不过,其有着地球温暖化系数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高的性质。因此,作为防止地球温暖化的一环,从R410A之类GWP高的HFC制冷剂向GWP低的HFC制冷剂变更的研究正在推进。作为低GWP的HFC制冷剂的候补,存在R32 (CH2F2:二氟甲烷)。
[0003]然而,在使用上述R32作为空调机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与使用R22、R410A和R407C的情况相比,流入冷凝器(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或者制冷运转时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温度变高。因此,与冷凝器连接的制冷剂入口配管的表面温度也变高。具体来说,使用R32作为空调机的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制冷剂入口配管的表面温度比使用R22、R410A和R407C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制冷剂入口配管的表面温度高大约20°C左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出于堵塞翅片彼此之间以外的间隙的目的,在室内热交换器以使空气不会从翅片彼此之间以外通过的方式安装有由树脂构成的密封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而且,出于在产品运输时掉落的情况等时防止损伤的目的,在室外热交换器安装有由发泡苯乙烯构成的缓冲部件。而且,在室外热交换器出于将多个翅片单元相互固定的目的安装有由树脂构成的带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0005]使用R32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制冷剂入口配管在与上述的密封部件、缓冲部件以及带部件的附近连接后,制冷剂入口配管的热传递至各部件,各部件的温度容易升高。各部件的温度升高的话,会产生密封部件的密封能力的降低、缓冲部件和带部件的劣化。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17407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 - 2615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 - 210388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 - 163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为了防止由R32制冷剂的使用引起的制冷剂入口配管的表面温度的高温化,考虑使在制冷循环回路中环流的制冷剂量比原本的适当的制冷剂量少。而且,考虑通过将膨胀阀的开度开大,使来自膨胀阀的流量增大,即增大膨胀阀的Cv值(表示15.6°C的水在一定压力差下流过阀时的流量的情况的数值)。然而,在这些情况下,存在着空调机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运转效率降低的危险。
[0014]而且,在安装于热交换器的密封部件、缓冲部件和带部件采用耐热性高的材料的情况下,无需抑制在制冷循环回路环流的制冷剂量或者增大膨胀阀的Cv值。然而,耐热性闻的材料大多价格比较闻,因此存在着空调机的制造成本升闻的危险。
[0015]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制造成本,抑制空调机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运转效率的降低。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7]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第I翅片单元,其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第I密封部件,其通过配置在第I翅片单元的一个端部来防止空气从一个端部侧流出;以及多根导热管,其以贯通第I翅片单元的翅片的方式配置。导热管包括:入口导热管,其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连接;以及多个中继导热管,其中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入口导热管靠近第I密封部件,并且从入口导热管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中继导热管。
[0018]本发明涉及的室内机具有:室内机框体;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收纳于所述室内机框体;以及室内送风机,其将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出。
[0019]本发明涉及的室外热交换器具有:第3翅片单元,其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缓冲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3翅片单元和收纳所述第3翅片单元的室外机框体之间;以及多根导热管,其以贯通所述第3翅片单元的所述翅片的方式配置,该室外热交换器包括:入口导热管,其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所述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连接;以及多个中继导热管,其中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所述入口导热管靠近所述缓冲部件,并且从所述入口导热管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中继导热管。
[0020]本发明涉及的室外热交换器具有--第3翅片单元和第4翅片单元,其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固定部件,其固定所述第3翅片单元和所述第4翅片单元;以及多根导热管,其以贯通所述第3翅片单元的所述翅片的方式配置,该室外热交换器包括:入口导热管,其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所述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连接;以及多个中继导热管,其中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所述入口导热管靠近所述固定部件,并且从所述入口导热管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中继导热管。
[0021]本发明涉及的室外机具有:室外机框体;上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收纳于所述室外机框体;以及室外送风机,其将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出。
[0022]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具有:上述的室内机;以及连络配管,其连接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供制冷剂流动。
[0023]发明效果
[0024]根据本发明,制冷剂的入口配管与配置得比中继导热管远离第I密封部件的入口导热管连接。中继导热管不与入口配管直接连接,因此中继导热管的表面温度比入口导热管的表面温度小。由此,入口配管的高热不易传递至第I密封部件,能够抑制第I密封部件的密封能力的降低。而且,无需使用由耐热性高的高价的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作为结果,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抑制空调机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运转效率的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0026]图2是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7]图3是简要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28]图4是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机框体的立体图。
[0029]图5是室内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0]图6是室内热交换器的立体图(之一)。
[0031]图7是室内热交换器的立体图(之二)。
[0032]图8是室外机的剖视图。
[0033]图9是简要示出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34]图10是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机框体的立体图。
[0035]图11是从图10的箭头B观察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0036]图12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图(之一)。
[0037]图13是从图10的箭头C观察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0038]图14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图(之二)。
[0039]图15是示出供流入冷凝器(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制冷运转时的室外热交换器)的R32制冷剂通过的导热管的根数与导热管的表面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用图1?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10。
[004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10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循环回路100中环流,从而进行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调节。空调机10是具有室内机20和室外机30的分体型空调机。空调机10除了室内机20和室外机30之外,还具有连接它们的气体联络配管Ila和液体联络配管lib。空调机10的制冷剂采用仅由作为HFC制冷剂的R32 (CH2F2:二氟甲烷)构成的制冷剂。R32是地球温暖化系数(GWP)比当前在空调机中广泛使用的HFC制冷剂R410A小、对地球温暖化的影响比较小的制冷剂。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R32的含有率超过50%的富R32制冷剂。
[0042]室内机20设置在空调对象的室内R,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和室内送风机22。
[0043]室内热交换器21通过进行制冷剂与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的热交换,从而使室内R的空气变冷或者变暖。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流入的制冷剂蒸发。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周围的空气吸收热,结果是将室内R的空气冷却。而且,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使流入的气体制冷剂冷凝。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向室内热交换器21的周围的空气散发热,结果是将室内R的空气暖化。
[0044]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附近设有室内送风机22。室内送风机22生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流。并且,通过生成的空气流,将热交换过的空气供给到空调对象的室内R。
[0045]室外机30设置在屋外,具有压缩机31、四通阀32、室外热交换器33、膨胀阀34和室外送风机35。
[0046]压缩机31是压缩所供给的制冷剂的设备。压缩机31通过对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使其变化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接着,压缩机31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送到四通阀32。
[0047]四通阀32设于压缩机31的下游侧。四通阀32切换制冷循环回路100内的制冷剂的环流方向。四通阀32将制冷循环切换至制热运转的循环和制冷运转的循环中的任意一方。四通阀32由控制部控制。
[0048]室外热交换器33通过将流入的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从而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或加热空气。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使流入的制冷剂冷凝。而且,在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流入的制冷剂蒸发。
[0049]膨胀阀34是能够改变开度的减压装置。膨胀阀34例如由电子控制式膨胀阀构成。膨胀阀34通过使流入的制冷剂膨胀来使高压的制冷剂减压至低压。接着,膨胀阀34将生成的低压制冷剂送出。
[0050]在室外热交换器33的附近设有室外送风机35。室外送风机35生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流。并且,通过生成的空气流,将热交换过的空气排出到屋外。
[0051]制冷循环回路100构成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1、压缩机31、四通阀32、室外热交换器33、膨胀阀34、气体联络配管Ila和液体联络配管Ilb等。
[0052]图2是室内机2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室内机20还具有收纳室内热交换器21和室内送风机22的室内机框体23。
[0053]在室内机框体23形成有用于吸入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的吸入口 24、25和用于向室内R供给冷风或热风的吹出口 26。吸入口 24形成于室内机框体23的上表面(+Z侧的面)。吸入口 25和吹出口 26形成于室内机框体23的前面板23a的下方。而且,在吹出口 26设有多枚左右翼片27和多个上下叶片28。左右翼片27限定来自室内送风机22的空气的左右方向的风向。上下叶片28限定来自室内送风机22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
[0054]而且,在室内机框体23形成有冷凝水接收部29A、29B。冷凝水接收部29A、29B是接收通过制冷运转时等的室内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而结露的水滴的接收皿。冷凝水接收部29A和冷凝水接收部29B以未图示的水路连接,冷凝水接收部29B接收的冷凝水流入冷凝水接收部29A。接着,积存在冷凝水接收部29A中的冷凝水通过配水管等排出到室内R的外部。
[0055]室内送风机22具有送风风扇22a和使送风风扇22a旋转的风扇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送风机22的送风风扇22a由横流式风扇构成。当室内送风机22的送风风扇22a旋转时,生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流A。接着,通过生成的空气流A,来自室内送风机22的空气通过在室内送风机22的下侧(一 Z侧)形成的风路23b,由左右翼片27和上下叶片28引导,被从吹出口 26吹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送风机22的送风风扇22a由横流式风扇构成,不过不限于此。送风风扇22a的种类依赖于室内机20的形态。例如,根据室内机20的形态,也可以使用涡轮风扇。
[0056]室内热交换器21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以覆盖室内送风机22的方式配置。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具备多个翅片的正面侧翅片单元41 ;具备多个翅片的背面侧翅片单元42 ;供制冷剂流过的多个导热管T ;以及密封部件SI?S3。而且,如图3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将导热管T彼此连接的发夹状部50和U字配管51。
[0057]图4是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机框体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 U字配管51。如图2和图4所示,正面侧翅片单元41配置在室内送风机22的正面侧(一 X侧)。正面侧翅片单元41通过将多个翅片与XZ平面平行且等间隔地并列配置而构成。翅片由金属构成,形成为薄板形状。翅片彼此的间隙成为供由室内送风机22吸入的空气通过的流路。而且,在正面侧翅片单元41形成有在Y轴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45。
[0058]背面侧翅片单元42以覆盖室内送风机22的上侧(+Z侧)且背面侧(+X侧)的方式配置。背面侧翅片单元42以上侧的端部(+Z侧的端部)靠近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上侧的端部(+Z侧的端部)的方式呈倾斜状配置。背面侧翅片单元42与正面侧翅片单元41同样地,通过将多个金属板状的翅片与XZ平面平行且等间隔地并列配置而构成。翅片彼此的间隙成为供由室内送风机22吸入的空气通过的流路。在背面侧翅片单元42形成有在Y轴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45。
[0059]导热管T是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管。导热管T由金属构成。如图2所示,导热管T插入正面侧翅片单元41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贯通孔45并固定。插入贯通孔45的导热管T以与翅片接触的状态固定。导热管T均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导热管T的全长(Y轴方向的长度)例如为700mm。
[0060]如图5所示,导热管T配置成相对于空气流A处于上风的列和处于下风的列这两列。上风的列和下风的列的间隔即列间距LI例如为12.7mm。而且,导热管T从正面侧翅片单元41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上侧(+Z侧)的端部起到下侧(一 Z侧)的端部为止每隔等间隔(详细来说,每隔段间距L2)配置。段间距L2例如为20.4mm。
[0061]在室内热交换器21形成有供制冷剂流过的路径即通路P1、P2。另外,室内热交换器21的通路P1、P2的形成数量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形成有两条通路P1、P2的室内热交换器21为例进行说明。而且,将通路P1、P2的端部的导热管T称为入口导热管Tl和出口导热管T3。而且,将连接入口导热管Tl和出口导热管T3的多根导热管T称为中继导热管T2。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制冷剂从入口导热管Tl流入,通过中继导热管T2,从出口导热管T3流出。另外,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在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流动是相反的,因此制冷剂从出口导热管T3流入,通过中继导热管T2,从入口导热管Tl流出。
[0062]如图5和图6所示,在导热管T(入口导热管Tl、中继导热管T2和出口导热管T3。)的一 Y侧的端部之间连接发夹状部50。发夹状部50由金属构成。发夹状部50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发夹状部50以从正面侧翅片单元41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一 Y侧的端面露出的状态安装。发夹状部50例如与两根导热管T 一体地形成。
[0063]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中继导热管T2的+Y侧的端部之间连接U字配管51。U字配管51由金属构成。U字配管51例如通过钎焊而与中继导热管T2连接。
[0064]在入口导热管Tl的+Y侧端部连接有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流入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而且,在出口导热管T3连接有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流入制冷剂的出口配管13。
[0065]如图5所示,密封部件SI是堵塞正面侧翅片单元41与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间隙的部件。密封部件SI沿Y轴方向安装在正面侧翅片单元41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上侧(+Z侧)的端部。由此,防止了如下情况:空气流A不通过正面侧翅片单元41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翅片彼此之间,而通过正面侧翅片单元41与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间隙。密封部件SI的材料例如是树脂或橡胶。优选的是,密封部件SI的材料为以单侧作为粘接面的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发泡体。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部件SI的EPDM橡胶的耐热温度为大约100°C。
[0066]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密封部件SI和通路Pl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多根中继导热管T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SI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5根中继导热管T2。(具体来说,5根中继导热管T2为图5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 — 1、T2 — 2、Τ2 — 3、Τ2 — 4、T2a。)由此,中继导热管T配置得比入口导热管Tl靠近密封部件SI。而且,为了说明方便,将配置得最靠近密封部件SI的两个中继导热管T2称为中继导热管T2a。中继导热管T2a分别配置于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最上端(+Z侧的端部)附近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最上端(+Z侧的端部)附近。
[0067]密封部件S2是堵塞正面侧翅片单元41与室内机框体23的冷凝水接收部29A的间隙的部件。密封部件S2沿Y轴方向安装在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下侧(一 Z侧)的端部。由此,防止了如下情况:空气流A不通过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翅片彼此之间,而通过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下侧。密封部件S2的材料例如是树脂或橡胶。优选的是,密封部件S2的材料与密封部件SI的材料相同,为以单侧作为粘接面的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发泡体。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部件S2的EPDM橡胶的耐热温度为大约100°C。
[0068]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密封部件S2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多根中继导热管T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S2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3根中继导热管T2。(具体来说,3根中继导热管T2为图5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 — 5、T2 — 6、T2b。)由此,中继导热管T配置得比入口导热管Tl靠近密封部件S2。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配置在密封部件S2附近的两个中继导热管T2称为中继导热管T2b。中继导热管T2b在正面侧翅片单元41的最下端(一 Z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2根。
[0069]密封部件S3是堵塞背面侧翅片单元42与室内机框体23的冷凝水接收部29B的间隙的部件。密封部件S3沿Y轴方向安装在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下侧(一 Z侧)的端部。由此,防止了如下情况:空气流A不通过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翅片彼此之间,而通过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下侧。密封部件S3的材料例如是树脂或橡胶。优选的是,密封部件S3的材料与密封部件S1、S2相同,为以单侧作为粘接面的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发泡体。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部件S3的EPDM橡胶的耐热温度为大约100°C。
[0070]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密封部件S3附近配置有中继导热管T2而未配置入口导热管Tl。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配置在密封部件S3附近中继导热管T2称为中继导热管T2c。中继导热管T2c配置在背面侧翅片单元42的最下端(一 Z侧的端部)附近。
[007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作密封部件SI?S3的材料的EPDM橡胶的发泡体一般用于室内机20,是比较廉价的材料。
[0072]假定没有密封部件SI?S3,上述间隙存在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经由室内热交换器21进行了热交换的温度和湿度低的空气和通过间隙而未进行热交换器的空气如图2所示地在室内机20的风路23b等混合。并且,未进行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水分在露点以下冷却冷凝,成为露并附着在风路23b内的构成部件(例如,室内送风机22等。),从吹出口 26向外飞出,存在着使室内机20周边的家具、电器产品损伤的危险。因此,密封部件SI?S3是必不可少的部件。
[0073]图8是室外机30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室内机30除了压缩机31、室外热交换器33和室外送风机35等之外,还具有收纳上述各装置的室外机框体36。
[0074]室外机框体3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室外机框体36具有将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板37。分隔板37形成为从室外机框体36的底面沿铅直方向(+Z方向)延伸。通过该分隔板37,室外机框体36的内部被分隔为收纳压缩机31等的机械室M和收纳室外送风机35等的送风室F。机械室M形成于室外机框体36的内部空间的+Y侧,送风室F形成于室外机框体36的内部空间的一 Y侧。分隔板37用于防止风雨等的雨水经由送风室F浸入机械室M。
[0075]室外送风机35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3的附近,具有送风风扇35a和使送风风扇35a旋转的风扇马达35b。室外送风机35通过送风风扇35a的旋转生成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的空气流。并且,通过生成的空气流,将热交换过的空气排出到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风风扇35a采用从背面、侧方吸引空气的螺旋桨风扇。而且,室外送风机35具有一个或两个送风风扇35a。
[0076]室外热交换器33与室内热交换器21同样地,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外热交换器33以覆盖室外送风机35的侧面侧(一 Y侧)和背面侧(+X侧)的方式配置。室外热交换器33具有:具备多个翅片的正面侧翅片单元43 ;具备多个翅片的背面侧翅片单元44 ;缓冲部件60 ;以及带部件71、72。而且,如图9所示,室外热交换器33具有供制冷剂流过的多根导热管T、发夹状部50和U字配管51。
[0077]图10是室外热交换器33和室外机框体36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0中,省略了发夹状部50和U字配管51。如图10所示,正面侧翅片单元43具有多个翅片。翅片由金属构成,形成为薄板形状。正面侧翅片单元43通过将翅片等间隔地并列配置而构成。正面侧翅片单元43在XY剖视图中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而且,在正面侧翅片单元43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0078]背面侧翅片单元44与正面侧翅片单元43重叠配置。背面侧翅片单元44具有多个翅片。翅片由金属构成,形成为薄板形状。背面侧翅片单元44通过将翅片等间隔地并列配置而构成。背面侧翅片单元44在XY剖视图中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而且,在背面侧翅片单元44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0079]如图9所示,导热管T是由金属构成的管。参照图10可知,导热管T插入正面侧翅片单元43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4的贯通孔并固定。导热管T均形成为相同的内外径和全长。导热管T的全长例如为700mm。
[0080]而且,如图11所示,导热管T配置成相对于空气流A处于上风的列和处于下风的列这两列。上风的列和下风的列的间隔即列间距LI例如为12.7mm。而且,导热管T从正面侧翅片单元43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4的上侧(+Z侧)的端部起到下侧(一 Z侧)的端部为止沿Z轴方向每隔等间隔(详细来说,每隔段间距L2)配置。段间距L2例如为20.4mm。
[0081]在室外热交换器33形成有供制冷剂流过的路径即通路P3?P6。另外,室外热交换器33的通路P3?P6的形成数量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形成有4条通路P3?P6的室外热交换器33为例进行说明。以下,将通路P3?P6的端部的导热管T作为入口导热管Tl和出口导热管T3。而且,将连接入口导热管Tl和出口导热管Τ3的多根导热管T作为中继导热管Τ2。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制冷剂从入口导热管Tl流入,通过中继导热管Τ2,从出口导热管Τ3流出。另外,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在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流动是相反的,因此制冷剂从出口导热管Τ3流入,通过中继导热管Τ2,从入口导热管Tl流出。
[0082]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导热管T(入口导热管Tl、中继导热管Τ2和出口导热管Τ3。)的一 X侧的端部之间连接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的发夹状部50。发夹状部50以从正面侧翅片单元43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4的一 X侧的端面露出的状态配置。发夹状部50例如与两根导热管T 一体地形成。
[0083]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中继导热管Τ2的+Y侧的端部之间连接U字配管51。U字配管51例如通过钎焊而与导热管T连接。
[0084]在入口导热管Tl的+Y侧端部连接有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流入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4。而且,在出口导热管Τ3连接有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流出制冷剂的出口配管15。
[0085]如图8和图10所示,缓冲部件60配置在室外机框体36的内壁面和室外热交换器33之间。由此,缓冲部件60在室外机30的搬送时等防止室外热交换器33对室外机框体36的干涉,或者防止产品运输时的掉落导致的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3的正面侧翅片单元43的一 X侧的端面的上侧附近。缓冲部件60的材料例如是发泡苯乙烯材料。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缓冲部件60的发泡苯乙烯材料的耐热温度为大约80°C。
[008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缓冲部件60的发泡苯乙烯材料是用于一般的室外机30中的材料,其市场流通性比较高且廉价。
[0087]如图11所示,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缓冲部件60和通路P3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多根中继导热管T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缓冲部件60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5根中继导热管T2。(具体来说,5根中继导热管T2为图11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 - 7、T2 —8、Τ2 — 9、Τ2 — 10、T2d。)由此,通路P3的中继导热管T2配置得比通路P3的入口导热管Tl靠近缓冲部件60。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配置在缓冲部件60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称为中继导热管T2d。中继导热管T2d配置在缓冲部件60的下侧(一 Z侧)。
[0088]如图11和图12所示,带部件71将正面侧翅片单元43与背面侧翅片单元44相互固定。带部件71是连接通路P5的发夹状部50和发夹状部50的绳带状的部件。带部件71的材料例如是尼龙。优选是6,6 —尼龙。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部件71的6,6—尼龙的耐热温度为大约85°C。
[0089]如图11所示,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带部件71和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4根中继导热管T2。(具体来说,4根中继导热管T2为图11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 — 11、T2 — 12、T2f、T2e。)由此,通路P5的中继导热管T2配置得比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靠近带部件71。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配置在带部件71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称为中继导热管 T2e。
[0090]如图13所示,带部件72与带部件71同样地,用于将正面侧翅片单元43与背面侧翅片单元44固定。带部件72是连接通路P5的U字配管51和U字配管51的带状的部件。带部件72的材料例如是尼龙。与带部件71同样地,优选是6,6 —尼龙。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部件72的6,6 —尼龙的耐热温度为大约85°C。
[0091]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带部件72和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3根中继导热管T2。(具体来说,3根中继导热管T2为图13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 — 11、T2 — 12、T2f。)由此,通路P5的中继导热管T2配置得比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靠近带部件72。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将配置在带部件72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称为中继导热管T2f。
[0092]另外,用于带部件72的6,6 —尼龙是用于一般的室外热交换器33中的材料,其市场流通性比较高且廉价。
[0093]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空调机10通过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来进行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调和。以下,对空调机10的制冷循环的动作使用图1说明。图1中的实线的箭头示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而且,图1中的虚线的箭头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
[0094]在制冷运转的时候,四通阀32切换至使得来自压缩机31的制冷剂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33。这样,制冷剂如图1中的实线的箭头所示地流动。在该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0095]首先,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31时,流入的制冷剂由压缩机31压缩。这样,制冷剂的压力和比焓上升,变化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被从压缩机31送出。从压缩机31送出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详细来说,制冷剂通过经过分流管而如图11和图13所示地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的通路P3?P6。
[0096]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32。因此,与例如使用R22等作为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制冷剂的温度更高。其结果是,室外热交换器33的入口配管14的表面温度比使用R22等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的入口配管的温度高20°C左右。具体来说,在使用R32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入口配管14的表面温度为大约110°C。
[0097]图15是示出供流入冷凝器(制热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21、制冷运转时的室外热交换器33。)的R32制冷剂通过的导热管T的根数与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的关系的图表。图15的横轴的导热管T的根数是将流入冷凝器的制冷剂通过的第I根导热管T(入口导热管Tl)表示为“1”,之后将第2根导热管T表示为“2”,将第3根导热管T表示为“3”,将第4根导热管T表示为“4”的值。另外,图15所示的图表是使用全长700mm的导热管T,并且使导热管T彼此的列间距LI为12.7mm、段间距L2为20.4mm的情况。参照图15可知,第I根导热管T(入口导热管Tl)的温度为大约110°C。并且,第2根以后的导热管T(中继导热管T2)的温度降低。具体来说,第2根导热管T(中继导热管T2)的温度降至大约92°C,第3根导热管T(中继导热管T2)的温度降至大约75°C。并且,第4根以后的导热管T(中继导热管T2)的温度固定为大约70°C。另外,列间距LI和段间距L2比导热管T的全长充分小,因此即使是在列间距LI和段间距L2的尺寸稍稍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图15的图表的结果同等的结果。
[0098]如图11所示,在缓冲部件60和通路P3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5根中继导热管T2。由此,最靠近缓冲部件60的中继导热管T2d相当于制冷剂流过的第六根导热管T。参照图15可知,中继导热管T2d的温度为大约70°C。而且,在带部件71和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4根中继导热管T2。由此,最靠近带部件71的中继导热管T2e相当于制冷剂流过的第5根导热管T。因此,参照图15可知,中继导热管T2e的温度为大约
70。。。
[0099]如图13所示,在缓冲部件71和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有3根中继导热管T2。由此,靠近带部件72的中继导热管T2f相当于制冷剂流过的第4根导热管T。参照图15可知,中继导热管T2f的温度为大约70°C。
[0100]回到图1,当气体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时,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外送风机35供给的外部空气(外气)的热交换而冷凝。这样,制冷剂保持压力固定不变而比焓下降。由此,气体制冷剂变化为低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接着,液体制冷剂被从室外热交换器33送出。
[0101]当液体制冷剂流入膨胀阀34时,液体制冷剂借助膨胀阀34膨胀。这样,液体制冷剂保持比焓固定不变而被减压,变化为低压的状态。接着,该液体制冷剂被从膨胀阀34送出。
[0102]从膨胀阀34送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体联络配管Ilb流入室内机20的制冷剂流路。接着,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详细来说,制冷剂通过经过分流管而如图5所示地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1的通路P1、P2。
[0103]回到图1,当液体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时,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内送风机22供给的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这样,制冷剂保持压力固定不变而比焓上升。由此,制冷剂变化为高温低压的加热状态的气体制冷剂。而且,通过上述热交换,室内R的空气被冷却。其结果是,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室温降低。
[0104]从室内热交换器21送出的加热状态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气体联络配管Ila流入室外机30的制冷剂流路。接着,经过室外机30的四通阀32,再次流入压缩机31。以下,重复上述的制冷循环。另外,除湿运转的制冷循环与上述制冷运转的制冷循环是同样的。
[0105]接下来,在制热运转的时候,四通阀32切换至使得来自压缩机31的制冷剂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21。这样,制冷剂如图1中的虚线的箭头所示地流动。在该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
[0106]从压缩机31送出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2从室外机30流出。接着,通过气体联络配管I Ia流入室内机20的制冷剂流路。接着,经由入口配管1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详细来说,制冷剂通过经过分流管而如图5所示地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1的通路P1、P2。
[0107]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R32作为制冷剂,因此参照图15可知,室内热交换器21的入口导热管Tl的温度为大约110°C。
[0108]如图5所示,配置在密封部件SI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a在以入口导热管Tl为第I根导热管时,相当于制冷剂流过的第12根、第13根导热管T。因此,参照图15可知,中继导热管T2a的表面温度均为大约70°C。而且,配置在密封部件S2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b相当于第4根、第5根导热管T。因此,参照图15可知,中继导热管T2b的表面温度均为大约70°C。而且,配置在密封部件S3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c相当于第8根导热管T。因此,参照图15可知,中继导热管T2c的温度为大约70°C。
[0109]回到图1,当气体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时,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内送风机22供给的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这样,制冷剂保持压力固定不变而比焓下降。由此,气体制冷剂变化为低温高压的过冷却状态的液体制冷剂。而且,通过上述热交换,室内R的空气被加热。其结果是,空调对象的室内R的室温上升。
[0110]从室内热交换器21送出的过冷却状态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体联络配管Ilb流入室外机30的制冷剂流路。接着,流入室外机30的膨胀阀34。
[0111]当液体制冷剂流入膨胀阀34时,液体制冷剂借助膨胀阀34膨胀。这样,液体制冷剂保持比焓固定不变而被减压,变化为低温低压的状态。此时,制冷剂为气体制冷剂。接着,该气体制冷剂被从膨胀阀34送出。接着,流入室外机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
[0112]当气体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3时,气体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外送风机35供给的外部空气(外气)的热交换而冷凝。这样,制冷剂保持压力固定不变而比焓上升。由此,气体制冷剂变化为高温低压的加热状态的气体制冷剂。接着,该气体制冷剂被从室外热交换器33送出。
[0113]从室外热交换器33送出的加热状态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2再次流入压缩机31。以下,重复上述的制冷循环。
[0114]如以上所说明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内热交换器21中,入口配管12与配置于比中继导热管T2a、T2b、T2c远的入口导热管Tl连接,而不是与配置于密封部件SI?S3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a、T2b、T2c连接。由此,在制热运转时,入口配管12的高热不易传递至密封部件SI?S3,能够抑制密封部件SI?S3的密封能力的降低。
[0115]例如,当入口配管12与配置在密封部件SI?S3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a、T2b、T2c连接时,入口配管12的高热容易经由中继导热管T2a、T2b、T2c传导至密封部件SI?S3。其结果是,密封部件SI?S3容易达到高温。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R32作为制冷剂,因此入口配管12的高热传递,制冷剂流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达到大约110°C。(参照图15。)由此,制冷剂流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高热传递至密封部件SI?S3,产生密封部件SI?S3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即100°C的危险。其结果是,发生密封部件SI?S3的密封能力的降低、密封部件SI?S3的可靠性降低的危险。
[0116]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与配置于比中继导热管T2a、T2b、T2c远的入口导热管Tl连接,而不是与配置于密封部件SI?S3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a、T2b、T2c连接。由此,入口配管12的高热不易传递至密封部件SI?S3,能够抑制密封部件SI?S3的密封能力的降低。
[011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以下情况:为了防止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的表面温度的高温化,而使在制冷循环回路100中环流的制冷剂量比原本的适当的制冷剂量少,或者通过将膨胀阀34的开度开大来增大膨胀阀34的Cv值。因此,能够防止空调机10的制热运转能力和运转效率的降低。
[011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不必在密封部件SI?S3使用耐热性高的高价材料。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产品的高成本化。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密封部件SI?S3即使是在使用R32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与使用R22、R410A、R407C等的情况下同等的密封能力。
[0119]而且,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外热交换器33中,入口配管14与配置于比中继导热管T2d远的入口导热管Tl连接,而不是与配置于缓冲部件60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d连接。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入口配管14的高热不易传递至缓冲部件60,能够抑制缓冲部件60的冲击缓和能力的降低。
[0120]例如,当入口配管14与配置在缓冲部件60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d连接时,入口配管14的高热容易经由中继导热管T2d传导至缓冲部件60。其结果是,缓冲部件60容易达到高温。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R32作为制冷剂,因此入口配管14的高热传递,制冷剂流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达到大约110°C。(参照图15。)由此,制冷剂流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高热传递至缓冲部件60,产生缓冲部件60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即80°C的危险。其结果是,缓冲部件60容易劣化,引起冲击缓和能力的降低。
[0121]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4与配置于比中继导热管T2d远的入口导热管Tl连接,而不是与配置于缓冲部件60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d连接。由此,入口配管14的高热不易传递至缓冲部件60,能够抑制缓冲部件60的劣化。
[0122]而且,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口配管14与配置于比中继导热管T2e、T2f远的入口导热管Tl连接,而不是与配置于带部件71、72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e、T2f连接。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入口配管14的高热不易传递至带部件71、72,能够抑制带部件71、72的劣化。
[0123]例如,当入口配管14与配置在带部件71、72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e、T2f连接时,入口配管14的高热容易经由中继导热管T2e、T2f传导至带部件71、72。其结果是,带部件71、72容易达到高温。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R32作为制冷剂,因此入口配管14的高热传递,制冷剂流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达到大约110°C。(参照图15。)由此,制冷剂流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高热传递至带部件71、72,产生带部件71、72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即85°C的危险。其结果是,带部件71、72容易劣化。
[0124]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4与配置于比中继导热管T2e、T2f远的入口导热管Tl连接,而不是与配置于带部件71、72的附近的中继导热管T2e、T2f连接。由此,入口配管14的高热不易传递至带部件71、72,能够抑制带部件71、72的劣化。
[0125]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以下情况:为了防止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4的表面温度的高温化,而使在制冷循环回路100中环流的制冷剂量比原本的适当的制冷剂量少,或者通过将膨胀阀34的开度开大来增大膨胀阀34的Cv值。因此,能够防止空调机10的制热运转能力和运转效率的降低。
[0126]而且,也不必在缓冲部件60、带部件71、72使用耐热性高的高价材料。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产品的高成本化。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缓冲部件60、带部件71、72即使是在使用R32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与使用R22、R410A、R407C等的情况下同等的性倉泛。
[0127]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0128]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密封部件SI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包括配置得最靠近密封部件SI的中继导热管T2a在内,配置有5根中继导热管T2。然而,不限于此。在密封部件SI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至少配置有I根中继导热管T2即可。换言之,以最靠近密封部件SI的导热管T不会达到100°C以上的方式,不在最靠近密封部件SI的导热管T连接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即可。这是因为,如图15所示,在制冷剂为R32的情况下,第2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降低至比100°C小的约92°C。
[0129]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密封部件S2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包括配置得最靠近密封部件S2的中继导热管T2b在内,配置有多根中继导热管T2。然而,不限于此。在密封部件S2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至少配置有I根中继导热管T2即可。换言之,以最靠近密封部件S2的导热管T不会达到100°C以上的方式,不在最靠近密封部件S2的导热管T连接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即可。这是因为,如图15所示,在制冷剂为R32的情况下,第2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降低至比100°C小的约92°C。
[0130]同样地,只要是不在最靠近密封部件S3的导热管T连接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除此以外的导热管T的配置是任意的。即,以最靠近密封部件S2的导热管T不会达到100°C以上的方式,将入口配管12与导热管T连接即可。
[013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缓冲部件60和通路P3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包括配置得最靠近缓冲部件60的中继导热管T2d在内,配置有5根中继导热管T2。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缓冲部件60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4根以下中继导热管T2,还可以配置6根以上中继导热管T2。然而,考虑到缓冲部件60的耐热温度为80°C,并且如图15所示,第2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为大约92°C,第3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为大约75°C,因此优选图11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d不是制冷剂通过的第I根和第2根导热管T。S卩,在以入口导热管Tl为制冷剂通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情况下,优选配置得最靠近缓冲部件60的中继导热管T2d是制冷剂通过的第3根以后的导热管T。
[013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带部件71和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包括配置得最靠近带部件71的中继导热管T2e在内,配置有4根中继导热管T2。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带部件71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3根以下中继导热管T2,还可以配置5根以上中继导热管T2。然而,考虑到带部件71的耐热温度为85°C,并且如图15所示,第2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为大约92°C,第3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为大约75°C,因此优选图11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e不是第I根和第2根导热管T。即,在以入口导热管Tl为制冷剂通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情况下,优选配置得最靠近带部件71的中继导热管T2e是制冷剂通过的第3根以后的导热管T。
[013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带部件72和通路P5的入口导热管Tl之间,包括配置得最靠近带部件72的中继导热管T2f在内,配置有3根中继导热管T2。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带部件72和入口导热管Tl之间配置2根以下中继导热管T2,还可以配置4根以上中继导热管T2。然而,考虑到带部件72的耐热温度为85°C,并且如图15所示,第2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为大约92°C,第3根导热管T的表面温度为大约75°C,因此优选图13所示的中继导热管T2f不是第I根和第2根导热管T。即,在以入口导热管Tl为制冷剂通过的第I根导热管T的情况下,优选配置得最靠近带部件72的中继导热管T2f是制冷剂通过的第3根以后的导热管T。
[0134]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两个翅片单元(正面侧翅片单元41、背面侧翅片单元42。)。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翅片单元。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外热交换器33具有两个翅片单元(正面侧翅片单元43、背面侧翅片单元44。)。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翅片单元。
[0135]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内热交换器21形成有两条通路P1、P2。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21形成的通路可以是I条,也可以是3条以上。
[0136]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外热交换器33形成有4条通路P3?P6。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在室外热交换器33形成的通路可以是3条以下,也可以是5条以上。
[013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SI?S3的材料是单侧为粘接面的EPDM橡胶的发泡体,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材料。不过,出于成本和可获得性等观点,优选EPDM橡胶的发泡体。
[013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60的材料是发泡苯乙烯材料,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材料。不过,出于成本和可获得性等观点,优选发泡苯乙烯材料。
[0139]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部件71、72的材料是6,6—尼龙,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材料。不过,出于成本和可获得性等观点,优选6,6 —尼龙。
[014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室外热交换器33具有I个缓冲部件60。然而,不限于此。室外热交换器33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缓冲部件6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60配置在正面侧翅片单元43的一 X侧的端面,不过不限于此,缓冲部件60配置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配置在室外机框体36和背面侧翅片单元44之间,还可以配置在除此以外的场所。
[014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4所示,室外热交换器33具有2个带部件71、72。然而,不限于此。室外热交换器33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带部件71、72。而且,连接带部件71、72的部位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部位固定。
[014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空调机10中使用的制冷剂,采用了仅由R32构成的制冷剂,或者R32的含有率超过50%的富R32制冷剂。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除这些以外的制冷剂(例如,R22、R410A、R407C等。)。在该情况下,由于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2和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4不会达到高温,当然密封部件SI?S3、缓冲部件60和带部件71、72不会劣化。
[0143]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形成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144]本申请基于2013年7月1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 — 151090号。日本专利申请2013 — 151090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整体作为参照在本说明书中引用于此。
[0145]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6]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适用于空调对象的空调。而且,本发明涉及的室内热交换器、室内机、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机适用于空调机中。
[0147]附图标记说明
[0148]10:空调机;lla:气体联络配管;llb:液体联络配管;12:(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3:(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出口配管);14:(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15:(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出口配管);20:室内机;21:室内热交换器;22:室内送风机;22a:送风风扇;23:室内机框体;23a:前面板;23b:风路;24、25:吸入口 ;26:吹出口 ;27:左右翼片;28:上下风路;29A、29B:冷凝水接收部;30:室外机;31:压缩机;32:四通阀;33:室外热交换器;34:膨胀阀;35:室外送风机;35a:送风风扇;35b:风扇马达;36:室外机框体;37:分隔板;41:正面侧翅片单元(第I翅片单元);42:背面侧翅片单元(第2翅片单元);43:正面侧翅片单元(第3翅片单元);44:背面侧翅片单元(第4翅片单元);45:贯通孔;50:发夹状部(折返配管部);51:U字配管(折返配管部);60:缓冲部件;71、72:带部件(固定部件);100:制冷循环回路;S1?S3:密封部件;A:空气流;M:机械室;F:送风室;P1?P6:通路;R:室内;T:导热管;T1:入口导热管;T2、T2a?T2f、T2 — I?T2 — 12:中继导热管;T3:出口导热管;L1:列间距;L2:段间距。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内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I翅片单元,其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 第I密封部件,其通过配置在所述第I翅片单元的一个端部来防止空气从一个端部侧流出;以及 多根导热管,其以贯通所述第I翅片单元的所述翅片的方式配置, 所述导热管包括: 入口导热管,其在制冷循环为制热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所述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连接;以及 多个中继导热管,其中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所述入口导热管靠近所述第I密封部件,并且从所述入口导热管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中继导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2密封部件,所述第2密封部件通过沿所述第I翅片单元的另一个端部配置来防止空气从另一个端部侧流出; 所述中继导热管中的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所述入口导热管靠近所述第2密封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密封部件在所述第I翅片单元收纳于室内机框体的情况下堵塞所述第I翅片单元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室内机框体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密封部件由三元乙丙橡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的第2翅片单元,所述第2翅片单元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I翅片单元的一个端部相邻配置; 所述第I密封部件堵塞所述第I翅片单元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2翅片单元的一个端部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密封部件由三元乙丙橡胶构成。
7.—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室内机框体; 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其收纳于所述室内机框体;以及 室内送风机,其将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出。
8.—种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3翅片单元,其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 缓冲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3翅片单元和收纳所述第3翅片单元的室外机框体之间;以及 多根导热管,其以贯通所述第3翅片单元的所述翅片的方式配置, 该室外热交换器包括: 入口导热管,其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所述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连接;以及 多个中继导热管,其中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所述入口导热管靠近所述缓冲部件,并且从所述入口导热管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中继导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由发泡苯乙烯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入口导热管和所述缓冲部件之间配置有两根所述中继导热管。
11.一种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3翅片单元和第4翅片单元,其通过多个翅片并列配置而构成; 固定部件,其固定所述第3翅片单元和所述第4翅片单元;以及 多根导热管,其以贯通所述第3翅片单元的所述翅片的方式配置, 该室外热交换器包括: 入口导热管,其在制冷循环为制冷运转的循环的情况下,与在所述制冷循环环流的制冷剂的入口配管连接;以及 多个中继导热管,其中至少一个中继导热管配置得比所述入口导热管靠近所述固定部件,并且从所述入口导热管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中继导热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将所述导热管与所述导热管连接的折返配管部, 所述固定部件是将所述折返配管部与所述折返配管部连接的带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由6,6 —尼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入口导热管和所述固定部件之间配置有两根所述中继导热管。
15.—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室外机框体; 权利要求8至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外热交换器,其收纳于所述室外机框体;以及 室外送风机,其将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出。
16.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以及 连络配管,其连接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供制冷剂流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包括50%以上由二氟甲烷即CH2F2构成的R32。
【文档编号】F24F1/00GK104296423SQ20141028271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安达祐介, 永井宏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