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加热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925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加热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锅炉加热室,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储水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N(N≥1)级换热管道,第一级换热管道的一端与进烟口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与第二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二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与第三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第N-1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与第N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第N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出烟口连通;第一级汇集腔体和/或其余全部或部分汇集腔体上设置有除灰口,除灰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换热装置包括N级换热管道,能够增加换热面积和时间,汇集腔体上设置除灰口,方便清理燃灰。
【专利说明】一种锅炉加热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锅炉加热室。

【背景技术】
[0002]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一般经过锅炉的加热室进行热能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和高温水等,是用于供热水或高温蒸汽的重要设备,而锅炉的加热室的换热效率决定了锅炉的升温速度和耗能等关键性能。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通道进入加热室,烟气通道内的高温气体与换热室内的水进行换热进而将水加热,最终烟气通道内的烟气通过出烟口排出。
[0003]目前使用的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烟气沿着烟气通道运行的过程中,其热量对烟气通道周围的水有一定的加热作用,但是由于烟气的运行速度较快、烟气通道的行程较短,大部分热量还来不及与水进行热交换通过出烟口排出,因此现有锅炉加热室中的烟气通道中的高温烟气就不能与加热室中的水充分接触,导致了锅炉换热效率低,升温速度慢,燃料用量多的缺陷,使用生物质颗粒等作为锅炉燃料,生物质颗粒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含有大量的燃灰,如果换热管道中的燃灰清理不及时便会带来隔热和堵塞换热管道的副作用,因此方便清理烟气换热管道中的燃灰也成了提高锅炉加热室换热效率的关键因素。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锅炉加热室,可以提高锅炉加热室的换热效率,进而加快锅炉加热室中水的升温速度,降低消耗,而且可以方便的清理换热装置中的燃灰。
[0005]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锅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储水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N (NS I)级换热管道,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的一端与进烟口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与第二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与第三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与第N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和/或其余全部或部分汇集腔体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
[0006]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汇集腔体和/或其余全部或部分汇集腔体的最低端设置有除灰口。
[0007]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换热管道至第N级换热管道均位于第一级汇集腔体的同侧。
[0008]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位于中心,其余换热管道依次排布在其前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
[0009]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位于最外围,其余换热管道依次排布在其前一级换热管道的内侧。
[0010]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并排和/或堆叠式排列。
[0011]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N级换热管道中任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储水腔。
[0012]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N级储水腔,从第N级储水腔至第一级储水腔依次连通,所述第N级储水腔与储水室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连通。
[0013]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换热管道通过汇集腔体I与进烟口连通,所述汇集腔体I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出烟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
[0014]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N级换热管道通过汇集腔体II与出烟口连通,所述汇集腔体II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锅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储水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N (NS I)级换热管道,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的一端与进烟口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与第二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与第三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与第N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和/或其余全部或部分汇集腔体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包括N级换热管道,能够增加高温烟气与储水室中水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使得高温烟气与储水室中水充分换热,加快储水室中水的升温速度,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锅炉能耗;同时锅炉使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时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含有大量燃灰,所设置的汇集腔体能够暂存从高温烟气中沉降的烟灰,设置有除灰口,方便清理换热装置中的燃灰,避免燃灰堵塞换热管道进而影响换热效率。
[0016]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I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I中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2中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3中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4中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加热室壳体,2-换热装置,2.1-第一级换热管道,2.2-第一级汇集腔体,2.3-第二级换热管道,2.4-第二级汇集腔体,2.5-第三级换热管道,2.6-第三级换热腔体,
2.7-第四级换热管道,3-储水室,4-汇集腔体I,5-汇集腔体II,6-进烟口,7-出烟口,8-除灰管道,9-衬套,10-第一级储水腔,11-第二级储水腔,12-第三级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0]【具体实施方式】I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3,所述储水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2,所述加热室壳体I上设置有进烟口 6和出烟口 7,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三级换热管道,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2.1的一端与进烟口 6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2.2与第二级换热管道2.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2.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2.4与第三级换热管道2.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2.5的另一端通过汇集腔体II 5与出烟口 7连通,所述汇集腔体II 5上设置有与出烟口 7连通的烟气出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2.2、第二级汇集腔体2.4和汇集腔体II 5的最低端分别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分别通过除灰管道8与加热室壳体I连通。所述进烟口 6和出烟口7位于换热装置2的两侧。
[0021]所述三级换热管道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2.1包括一个换热管并位于换热装置的中间,第二级换热管道2.3包括五个换热管,五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2.1的外围,第三级换热管道2.5包括七个换热管,七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二级管道2.3的外围;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2.1、第二级换热管道2.3和第三级换热管道2.5的外围均设置有衬套9,所述衬套9与相应的汇集腔体围成第一级储水腔10、第二级储水腔11以及第三级储水腔12,所述储水室3与第三级储水腔12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级储水腔12的出口与第二级储水腔1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级储水腔11的出口与第一级储水腔1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10的出口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连通。由于第一级换热管道2.1至第三级换热管道2.5中的温度逐级降低,储水室3中的水依次进入第三级储水腔12、第二级储水腔11和第一级储水腔10,最后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水依次从低温的储水腔流至高温的储水腔,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的温度最高,水分级加热,升温迅速,便于快速使用。
[00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加热室设置在燃烧室的一侧,从燃烧室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进烟口 6进入第一级换热管道2.1中,进而进入第一级汇集腔体2.2,高温烟气在转向第二级换热管道2.3的过程中速度减缓,高温烟气中部分燃灰沉降至第一级汇集腔体
2.2的底端,所述高温烟气通过第二级换热管2.3道进入第二级汇集腔体2.4,高温烟气在转向第三级换热管道2.5的过程中速度减缓,高温烟气中的部分燃灰沉降至第二级汇集腔体2.4的底端,所述高温烟气通过第三级换热管道2.5进入汇集腔体II 5,进而从出烟口 7进入余热回收室,高温烟气在进入余热回收室的过程中速度减缓,部分燃灰沉降至汇集腔体II 5的底端,通过设置在汇集腔体最低端的除灰口进行除灰。
[0023]【具体实施方式】2
与【具体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四级换热管道,所述四级换热管道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2.1包括九个换热管并位于换热装置2的最外围,所述第二级换热管2.3道包括七个换热管,七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2.1的内侧,第三级换热管道包括五个换热管,五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二级换热管道2.3的内侧,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2.7包括一个换热管,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2.7位于换热装置2的最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2.1通过汇集腔体I 4与进烟口 6连通,所述汇集腔体I 4上设置有与进烟口 6连通的烟气进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2.2和第三级汇集腔体2.6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二级汇集腔体2.4与汇集腔体I 4呈环形排布,所述出烟口 7和进烟口 6位于换热装置2的同侧。
[0024]【具体实施方式】3
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四级换热管道,所述四级换热管道依次连接、而且并排和堆叠呈2X2的矩阵结构,所述进烟口 6通过汇集腔体I 4与第一级换热管道2.1连接,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2.1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2.2与第二级换热管道2.3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2.3并排设置在第一换热管道2.1的一侧,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2.3通过第二级换热腔体2.4与第三级换热管道2.5相连,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2.5并排设置在第二级换热管道2.3的上方,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2.5通过第三级汇集腔体2.6与第四级换热管道2.7连通,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2.7并排设置在第三级换热管道2.5的一侧、并且第四级换热管道2.7并排设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2.1的上方,所述四级换热管道分别包括十六个换热管,所述十六个换热管呈4X4矩阵排列;所述汇集腔体的最低端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通过除灰管道8与加热室壳体I相连。
[0025]【具体实施方式】4
与【具体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四级换热管道,所述四级换热管道依次连接,并且并排呈1X4的矩阵结构。
[0026]本发明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锅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储水室内设置有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装置包括N (N ^ I)级换热管道,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的一端与进烟口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与第二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与第三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与第N级换热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和/或其余全部或部分汇集腔体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和/或其余全部或部分汇集腔体的最低端设置有除灰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至第N级换热管道均位于第一级汇集腔体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位于中心,其余换热管道依次排布在其前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位于最外围,其余换热管道依次排布在其前一级换热管道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并排和/或堆叠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中任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储水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的外围均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N级储水腔,从第N级储水腔至第一级储水腔依次连通,所述第N级储水腔与储水室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8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通过汇集腔体I与进烟口连通,所述汇集腔体I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出烟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6或8所述的锅炉加热室,其特征是: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通过汇集腔体II与出烟口连通,所述汇集腔体II上设置有除灰口,所述除灰口与加热室壳体连通。
【文档编号】F24H1/36GK104075305SQ201410342474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守涛 申请人:临沭县东方红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