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65098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包括设备框架,安装在设备框架内的各级移动机构、试样托盘、烘箱;烘箱入口侧下部设有托盘入口、上部设有空托盘出口,与入口侧相对的出口侧上部设有托盘卸料出口,所述空托盘出口与托盘卸料出口高度相同,烘箱内侧壁上按照固定间隔安装有n组成对设置的定位斜卡,所述定位斜卡具有倾斜的受力面以及用于承托试样托盘的上端面,定位斜卡下端可活动地固定在烘箱内壁上,上端通过烘箱壁与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托盘卸料出口处设有活动式卸料托盘。本发明结构简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设备的控制方法,方法自动高效,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烘干煤样的出品量,有效解决煤炭制样过程的效率瓶颈。
【专利说明】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煤炭制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煤炭制样过程中对煤炭样品进行快速烘干的全自动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分析工业煤炭品质的优劣,需经煤炭的“采集、制样、化验”三个过程;制样的过程是将采集来的煤样根据国标的化验要求制作成一定规格的样品,具体地说,是将采集来的样品制作成一定数量的6_样品、一定数量的3_样品和一定数量的0.2_样品。在将3_样品制作成0.2_样品的过程中,需对3_的样品进行烘干处理。烘干过程用时较长,约为两小时左右,因此一直是整个处理过程的效率瓶颈。
[0003]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也采用了很多方法试图克服烘干耗时过长这一难题,例如在传送皮带上设置多个烘箱,或采用微波炉烘干以提高加热速度,但效果均不理想:在传送带上设置多个烘箱会造成设备整体机械结构过于庞大,成本投入较高,控制原理复杂,不易维修;而微波法是国家标准中对快速水分处理时所采用的一种参考方法,不能作为制作“仲裁样品”使用,因为微波虽然可以快速地把煤堆外水分去除,也可能将煤粒的部分内水分去除,从而造成分析误差,导致样品测量值出现偏倚。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能够快速、均匀地同时烘干多组煤样,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包括设备框架,以及安装在设备框架内的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第四移动机构、第五移动机构、试样托盘、烘箱;所述烘箱入口侧下部设有托盘入口、上部设有空托盘出口,与入口侧相对的出口侧上部设有托盘卸料出口,所述空托盘出口与托盘卸料出口高度相同,烘箱内侧壁上按照固定间隔安装有η组成对设置的定位斜卡,所述定位斜卡具有倾斜的受力面以及用于承托试样托盘的上端面,定位斜卡下端可活动地固定在烘箱内壁上,上端通过烘箱壁与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托盘卸料出口处设有活动式卸料托盘,活动式卸料托盘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烘干机上,另一端能够活动倾斜用于卸料;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第五移动机构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第四移动机构沿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运动高度与第二移动机构起始位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中间位与第三移动机构起始位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移动机构运动高度与烘箱入口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位、第五移动机构运动高度与空托盘出口高度相同。
[0006]进一步的,试样托盘包括边框和曲面底,边框包括底面、垂直连接在底面两侧的下托盘定位侧面、垂直连接在下托盘定位侧面的托盘支撑面、垂直连接在托盘支撑面的横向定位面、垂直连接在横向定位面的水平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水平连接面的边框顶板,曲面底包括底面、连接在底面一侧向上翘曲的卸料弧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另一侧的固定侧面,固定侧面与曲面底底面垂直。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烘箱包括内壁和外壁,烘箱内壁或外壁的内侧贴有硅橡胶加热板,烘箱内外壁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风扇,烘箱内壁上开有通风口,烘箱内形成至少一股风道。
[0008]进一步的,定位斜卡底部通过支点固定在烘箱内壁上,定位斜卡上端面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活动端,烘箱内壁中具有令上端面通过的通槽,烘箱内壁外侧固定有固定套,固定套内设有弹簧,活动端与弹簧相抵。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式卸料托盘连接有卸料推杆,所述卸料推杆固定在设备框架外侧,其顶端承托卸料托盘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推杆,第二移动机构包括丝杆和设置在丝杆活动端的定位托盘,第三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第四移动机构包括推杆和设置在推杆活动端的定位托盘,第五移动机构包括丝杆。
[0011]基于上述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前级设备将煤样送入试样托盘;
步骤2,第一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平推到第二移动机构的定位托盘上;
步骤3,第二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向上推送至与烘箱入口平行处;
步骤4,第三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向烘箱方向平推从而将试样托盘通过烘箱入口送入烘箱底部,第三移动机构复位;
步骤5,第四移动机构将烘箱内的全部试样托盘向上推一个单位距离至上一层定位斜卡处固定;
步骤6,第五移动机构将最上层试样托盘平推至卸料托盘上;
步骤7,卸料推杆回缩使卸料托盘旋转;
步骤8,卸料推杆复位,卸料托盘回复水平;
步骤9,第五移动机构将卸料后的空试样托盘回拉至第二移动机构顶端的定位托盘上;
步骤10,第二移动机构托盘下降回到下位;
步骤11,第一移动机构将空的试样托盘平移至第一移动机构初始位,等待下一次煤样送入;等待单位时间后,重复步骤1。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卸料推杆反复回缩复位至少两次;
进一步的,所述烘箱内外壁之间空腔内安装有风扇,风扇送风方向定期改变。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单位距离等于或略大于各组定位斜卡之间的间距。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全自动烘干设备结构简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设备总体较为精简,控制方法自动高效,能够大大增加单位时间内烘干煤样的出品量,有效解决了煤炭制样过程的效率瓶颈。烘箱内通过风扇形成多股风道,使得烘箱内温度均匀,避免试样的内水分损失。本发明操作简便,利于推广,制备出的煤样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本设备可结合在煤炭全自动制样机中使用,能够提高煤炭制样的整体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烘箱不同方向立体视图;
图3为试样托盘爆炸图及装配图;
图4为定位斜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斜卡运动状态7]^意图;
图6为试样托盘与定位斜卡配合运动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试样托盘处于定位斜卡下方状态图,(b)为试样托盘侧面与定位斜卡受力面接触时状态示意图,(c)为试样托盘位于定位斜卡上方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控制流程图;
图8为第四移动机构移动过程中烘箱内试样托盘运动状态图;
图9为烘箱内风道示意图;
图10为烘箱内风道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移动机构,2-第二移动机构,3-第三移动机构,4-第四移动机构,5-第五移动机构,6-卸料推杆,7-活动式卸料托盘,8-定位托盘,9-试样托盘,9-1-边框,9_2_曲面底,9-1-1-底面,9-1-2-横向定位侧面,9-1-3-水平连接面,9_1_4_托盘支撑面,9_1_5_边框顶板,9-1-6-下托盘定位侧面,9-2-1-卸料弧面,9-2-2-固定侧面,9_3_推把,10-设备框架,11-烘箱,11-1-入口侧,11-2-出口侧,11-3-托盘入口,11-4-托盘卸料出口,11_5_空托盘出口,12-定位斜卡,12-1-受:力面,12_2_上端面,12-3-固定套,12-4-弹黃,12-5-支点,12-6-活动端,1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包括设备框架10、设备框架10内安装有各移动机构和烘箱11,待烘干煤样被送入试样托盘9中后,通过多级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9逐步送入烘箱11中进行烘干处理。如图2所示,烘箱11 一侧(下称入口侧11-1)下部设有托盘入口 11-3,与入口侧相对的侧壁(下称为出口侧11-2)上部设有托盘卸料出口 11-4,在入口侧烘箱11上部还设有空托盘出口 11-5,空托盘出口与托盘卸料出口高度相同。托盘卸料出口 11-4处设有活动式卸料托盘7,活动式卸料托盘7 —端通过转轴固定在烘干机上,另一端能够倾斜用于卸料。前述的多级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机构1、第二移动机构2、第三移动机构3、第四移动机构4和第五移动机构5。第一移动机构1、第三移动机构3、第五移动机构5沿水平方向运动,第二移动机构2、第四移动机构4沿垂直方向运动。第一?第五移动机构5可采用推杆、丝杆、电机、气缸等能够实现水平移动或垂直移动的结构件。具体地说,第一移动机构1用于将试样托盘9自第一移动机构1起始位平移至第二移动机构2起始位处,第二移动机构2用于将试样托盘9向上移动至中间位——即第三移动机构3起始位处,第三移动机构3的活动推头与烘箱11入口高度相同、用于将试样托盘自烘箱11入口平移推送入烘箱11底部。第二移动机构2在第三移动机构复位后还可继续上升至与托盘返回出口同一高度(称为上位)。烘箱11内侧壁上按照一定间隔安装有η组(η为自然数,且n>2)成对设置的定位斜卡12,用于将多个试样推盘固定在不同高度上,第四移动机构4用于推送烘箱11内最下方的试样托盘9向上移动至上一级定位斜卡12处。定位斜卡12具有倾斜的受力面12-1以及用于承托试样托盘9的上端面12-2,定位斜卡12下端支点固定在烘箱11内壁上,上端通过烘箱11内壁与弹性部件连接。当试样托盘9上升时,其侧面与上一级定位斜卡12受力面相抵,定位斜卡12回缩,其受力面向烘箱11内壁方向移动,当试样托盘9侧面离开定位斜卡12时,定位斜卡12复位。烘箱内的下一托盘顶上一托盘同时向上运动,当所有定位斜卡12复位后,第四移动机构复位,此时各个托盘相继落在对应定位斜卡的上端面12-2上,各定位斜卡上端面承托并固定对应试样托盘。第五移动机构5的执行部件与烘箱11上部的空托盘出口高度相同,第五移动机构5在中间位接住第四移动机构顶上来的试样托盘组的最上面的一个试样托盘,并将其平推出烘箱11并移至卸料托盘处。活动式卸料托盘7优选连接有卸料推杆6,所述卸料推杆6固定在设备框架10外侧,其顶端承托卸料托盘底部,当卸料推杆6向下回缩一定距离时,活动式卸料托盘7—侧下落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实现卸料。固定活动式卸料托盘7的转轴也可由电机驱动,配合绞盘和连接在活动式卸料托盘7 —侧的吊绳实现活动式卸料托盘7的倾斜,通过控制转轴的转动角度来控制活动式卸料托盘7的倾斜角度。在卸料动作完成后第五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从卸料托盘处拉回到第二移动机构的定位托盘之上。
[0019]本发明中给出了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中各移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移动机构1包括第一推杆,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包括能够在垂直方向移动的第二丝杆以及固定在第二丝杆活动端的定位托盘8 ;第三移动机构3包括第三丝杆以及执行推头,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第四移动机构4包括设置在烘箱11下方的第四推杆和定位托盘,能够在垂直方向移动;第五移动机构5包括第五丝杆和执行推头,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应的,在烘箱11底部设有供第四推杆进入的推杆口。采用上述推杆与丝杆相配合,能够实现第一?第五移动机构5的配合传输,这些移动机构均在设备框架10内运动,合理地利用了立体空间,从而减小了设备的整体体积,降低了成本。
[0020]考虑到本发明烘箱11内煤样分布在数层试样托盘9中,为了使烘干效果更为均匀,我们将烘箱11设为双层结构,即包括内壁和外壁,烘箱11内壁或外壁的内侧贴有硅橡胶加热板,硅橡胶加热板优选覆盖在烘箱11的每个侧壁上。烘箱11内外壁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可加装多个风扇,烘箱11内壁上开有通风口,通过控制风扇的送风方向,可以形成穿过烘箱11中部各个试样托盘的风道,风道最好形成两股,能够均匀地穿过多层试样托盘9,获得良好的烘干效果。烘箱11内部的风被最上部和最下部的试样托盘的底部9-1挡住,避免过多的热风自烘箱11上的开口溢出,实现保温。硅橡胶加热器可控温度,各侧壁上的加热器在四组仪表风扇的作用下形成交替方向的循环风道使烘箱11体内的温度均匀;调整6组加热器的控温点使烘箱11内部的温度可控且稳定。图9为烘箱内风道控制的一种优选方式,在烘箱侧壁各个定位斜卡位置上的孔正好可同时兼做多个送风口(当然,送风口也可以额外设置),烘箱顶部的内外壁之间空腔内两端分别设有一组风扇13,这两组风扇13的风向相同,能够形成一股向同一方向吹送的暖风,该股暖风通过烘箱上盖腔、两侧壁腔和装有试样托盘的烘箱内腔上半部形成上循环风道;烘箱底部的内外壁之间空腔内两端分别设有一组风扇,这两组风扇的风向相同,能够形成一股向同一方向吹送的暖风,该股暖风形成下循环风道;烘箱顶部的风扇组和烘箱底部的风扇组在烘箱侧壁的送风方向相对,两股暖风在烘箱内部方向相同,自然形成两股风道,自顶部吹送的暖风从烘箱内壁中上部一侧送风口吹入烘箱内部并自另一侧送风口吹出回至烘箱顶部,自底部吹送的暖风从烘箱内壁中下部一侧送风口吹入烘箱内部并自另一侧送风口吹出回至烘箱底部。各风扇13的风向优选定期(如间隔1分钟)同时改变方向(如自图9变为图10,其中图9和图10中风扇送风方向相反),能够使得烘箱内部的温度更为均匀。烘箱侧壁上的送风口应位于最顶端的斜卡上端面与最底端的斜卡上端面之间,这样自烘箱内外壁空腔中吹送的暖风会被顶部托盘底面和底部托盘底面有效封锁,减少自烘箱中溢出的暖风,从而减少能耗。
[0021]本发明针对试样托盘9的结构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如图3、图6所示,试样托盘9包括边框9-1、曲面底9-2,边框9-1包括带有定位孔的底面9-1-1、垂直连接在底面9_1_1两侧的下托盘定位侧面9-1-6、垂直连接在两个下托盘定位侧面9-1-6的托盘支撑面9-1-4、垂直连接在两个托盘支撑面9-1-4的横向定位侧面9-1-2、垂直连接在两个横向定位侧面9-1-2的水平连接面9-1-3、垂直连接在两个水平连接面的边框顶板9-1-5,边框9_1内侧具有供曲面底9-2插入的凹槽,曲面底9-2包括底面、连接在底面一侧向上翘曲的卸料弧面9-2-1、以及连接在底面另一侧的固定侧面9-2-2,固定侧面与曲面底9-2底面垂直,固定侧面上还连接有推把9-3。卸料弧面9-2-1边沿的弧面切线与水平面夹角<45°。边框9-1的底面9-1-1上优选设置有定位孔,第四移动机构4顶部的定位托盘优选设置有与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突起,从而在推举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下底面9-1-1与曲面底9-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令底面9-1-1与曲面底9-2之间形成空腔,当试样托盘移出烘箱时,该空腔能够形成冷却风道,令其中的煤样得以快速冷却。第五移动机构5上固定有弯钩,所述弯钩用于与试样托盘9推把9-3相配合,当卸料时试样托盘9随卸料托盘向下倾斜,弯钩勾住回拉试样托盘9推把免其滑落,煤样沿卸料弧面落下。卸料弧面还有额外功效:当试样托盘9进入烘箱11时,烘箱11内的热风可沿卸料弧面进入卸料弧面下方,形成良好的热风循环,提升烘干效率。由于边框侧面弯曲呈凸形,在试样托盘的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定位效果,当试样托盘9上移至定位斜卡12上方时,定位斜卡12回弹,托盘支撑面9-1-4即搁在定位斜卡12上端面上。在各级试样托盘上移过程中,边框顶板9-1-5用于顶举上一级试样托盘并具有定位作用,如图11所示,顶板9-1-5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试样托盘底面的宽度,因此在推举过程中,顶板9-1-5正好位于试样托盘底面两侧,从而对上一级试样托盘起到定位作用,顶板9-1-5托住上一级试样托盘的托盘支撑面9-1-4,有效保证烘箱内试样托盘的正常移动。当然,边框9-1侧面也可以为常规的平面设计,定位斜卡12上端面承托试样托盘9底面。
[0022]图4、图5为定位斜卡12的一种优选方式,定位斜卡12底部通过支点12_5固定在烘箱11内壁上,因此定位斜卡12能够相对于烘箱11内壁活动,定位斜卡12的上端面12-2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活动端12-6,烘箱11内壁中具有令上端面12-2通过的通槽,烘箱11内壁外侧固定有固定套12-3,固定套12-3内设有弹簧12-4。图6为试样托盘与定位斜卡配合运动状态示意图,在定位斜卡12不受力时,弹簧处于自然回弹状态(图6 (c)),当试样托盘9侧面抵住定位斜卡12受力面时,上端面的活动端通过通槽进入固定套内,活动端抵住弹簧令弹簧压缩(图6(b)),当试样托盘9侧面离开定位斜卡12受力面时,弹簧复位将活动端推出,从而令定位斜卡12上端面返回烘箱11承托试样托盘9底部(图6(a))。图中支点插入烘箱11内壁上相应的通孔中。图中定位斜卡12的活动端、支点的数量和形状仅仅作为一种示例,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在常规范围内进行变形、改变活动端和支点的数量,这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为优选,受力面与上端面的夹角Θ优选为60°?85°。
[0023]基于上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可由控制软件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前级设备将3_煤样送入试样托盘9 ;
步骤2,第一移动机构1将试样托盘9平推到定位托盘8上;
步骤3,第二移动机构2将定位托盘8及其上的试样托盘9向上推送至与烘箱11托盘入口 11-3平行处(该位置称为第二移动机构2中间位);
步骤4,第三移动机构3将定位托盘8向烘箱11方向平推从而将定位托盘8通过烘箱11入口送入烘箱11底部,第三移动机构3复位;
步骤5,第四移动机构4将烘箱11内试样托盘9向上推一个单位距离至上一层定位斜卡12处固定,所述单位距离应略大于各组定位斜卡12之间的间距,在上推过程中除最顶端之外的每个试样托盘9均托举上一层试样托盘9至上一层定位斜卡12处,试样托盘9上升过程中向两侧推挤定位斜卡12,当各试样托盘9侧面底边超过定位斜卡12上端面时,定位斜卡12回弹,第四移动机构4复位,试样托盘9坐稳于定位斜卡12上端面上,此时,判断烘箱11内试样托盘9的数量X (X为自然数)是否大于烘箱11内可容纳的最大数量n,当x>n时,即烘箱11内试样托盘9全满,而且最上层试样托盘9高度与烘箱11卸料出口相同;当X ^ η时,则此时烘箱11卸料出口处并无试样托盘9,直接跳过步骤5-8,执行步骤9。本步骤中烘箱内试样托盘运动状态图如图8所示。
[0024]在下一步骤之前,优选将第二移动机构2提升至上位(与空托盘出口高度相同),将第五移动机构5移动回初始位置;
步骤6,第五移动机构5将最上层试样托盘9推至卸料托盘上;
步骤7,卸料推杆6回缩使卸料托盘旋转一定角度(优选大于45° );
进一步的,该步骤中卸料推杆6可反复回缩复位至少两次使试样托盘9内的煤样尽量隹Ρ完;
步骤8,卸料推杆6复位,卸料托盘回复水平;
步骤9,第五移动机构5将卸料后的试样托盘9回拉至第二移动机构2顶端的定位托盘8,在该步骤之前,第二移动机构2应提升至上位等待试样托盘9 ;
步骤10,第二移动机构2下降回到下位;
步骤11,第一移动机构1将空的试样托盘9平移至第一移动机构1初始位,等待下一次煤样送入;等待单位时间S后,重复步骤1。
[0025]本发明由一组推杆将装着3_试样的托盘送到多功能烘箱11内;烘箱11能以压站方式,将试样托盘9逐个推入,当托盘在可调控温点(40° -80° )的烘箱11里停留一个时间单位⑶后,由推杆自动送出到下一级定位斜卡12处;烘箱11可以供η组试样同时烘样,若一组煤样需要在烘箱11内进行烘烤时间总和为Τ,当第X组的试样进入烘箱11时,第(x-n)组的试样就被推出烘箱11 ;这样,在第1个试样出样后,以后每隔S=T/n的时间即可出1个样,大大地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煤样出品产量,从而解决了制样过程中烘干时间过长的瓶颈问题。全设备用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完成全部控制;移动机构可选择轻巧方便的小型电动推杆和丝杆。
[0026]本发明公开的烘干设备和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3_煤样的烘干,也可适用于其他粒径煤样的自动烘干过程。
[0027]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框架,以及安装在设备框架内的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第四移动机构、第五移动机构、试样托盘、烘箱;所述烘箱入口侧下部设有托盘入口、上部设有空托盘出口,与入口侧相对的出口侧上部设有托盘卸料出口,所述空托盘出口与托盘卸料出口高度相同,烘箱内侧壁上按照固定间隔安装有η组成对设置的定位斜卡,所述定位斜卡具有倾斜的受力面以及用于承托试样托盘的上端面,定位斜卡下端可活动地固定在烘箱内壁上,上端通过烘箱壁与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托盘卸料出口处设有活动式卸料托盘,活动式卸料托盘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烘干机上,另一端能够活动倾斜用于卸料;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第五移动机构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第四移动机构沿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运动高度与第二移动机构起始位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中间位与第三移动机构起始位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移动机构运动高度与烘箱入口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位、第五移动机构运动高度与空托盘出口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托盘包括边框和曲面底,边框包括底面、垂直连接在底面两侧的下托盘定位侧面、垂直连接在下托盘定位侧面的托盘支撑面、垂直连接在托盘支撑面的横向定位面、垂直连接在横向定位面的水平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水平连接面的边框顶板,曲面底包括底面、连接在底面一侧向上翘曲的卸料弧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另一侧的固定侧面,固定侧面与曲面底底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包括内壁和外壁,烘箱内壁或外壁的内侧贴有硅橡胶加热板,烘箱内外壁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风扇,烘箱内壁上开有通风口,烘箱内形成至少一股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斜卡底部通过支点固定在烘箱内壁上,定位斜卡上端面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活动端,烘箱内壁中具有令上端面通过的通槽,烘箱内壁外侧固定有固定套,固定套内设有弹簧,活动端与弹簧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卸料托盘连接有卸料推杆,所述卸料推杆固定在设备框架外侧,其顶端承托卸料托盘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推杆,第二移动机构包括丝杆和设置在丝杆活动端的定位托盘,第三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第四移动机构包括推杆和设置在推杆活动端的定位托盘,第五移动机构包括丝杆。
7.一种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前级设备将煤样送入试样托盘; 步骤2,第一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平推到第二移动机构的定位托盘上; 步骤3,第二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向上推送至与烘箱入口平行处; 步骤4,第三移动机构将试样托盘向烘箱方向平推从而将试样托盘通过烘箱入口送入烘箱底部,第三移动机构复位; 步骤5,第四移动机构将烘箱内的全部试样托盘向上推一个单位距离至上一层定位斜卡上方,当第四移动机构复位时试样托盘依次落位; 步骤6,第五移动机构将最上层试样托盘平推至卸料托盘上; 步骤7,卸料推杆回缩使卸料托盘旋转; 步骤8,卸料推杆复位,卸料托盘回复水平; 步骤9,第五移动机构将卸料后的空试样托盘回拉至第二移动机构顶端的定位托盘上; 步骤10,第二移动机构托盘下降回到下位; 步骤11,第一移动机构将空的试样托盘平移至第一移动机构初始位,等待下一次煤样送入;等待单位时间后,重复步骤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卸料推杆反复回缩复位至少两次。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内外壁之间空腔内安装有风扇,风扇送风方向定期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功能在线全自动煤样烘干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距离等于或略大于各组定位斜卡之间的间距。
【文档编号】F26B25/00GK104236274SQ20141050345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朱红育 申请人: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