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097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于驱动叶片的叶片驱动组件可被叶片遮蔽,能够改善外观,并且通过使叶片的两个侧端形成为弧形形状并且使用于驱动上述叶片的叶片驱动组件的外侧面与叶片接触,能够改善排出空气的流动。
【专利说明】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空气调节器是通过反复进行吸入室内的空气并使该室内空气与低温或高温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排出到室内的动作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制冷/制热系统,是形成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构成的一连串循环的设备。
[0003]特别地,空气调节器分为主要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还称为“室外侧”或“放热侧”)和主要设置于建筑物内部的室内机(还称为“室内侧”或“吸热侧”),在上述室外机中设有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而在上述室内机(室内热交换器)中设有蒸发器。
[0004]并且,已知空气调节器可大致分为分离设置室外机和室内机的分离式空气调节器和以一体方式设置室外机和室内机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考虑设置空间及噪音等,首选分离式空气调节器。
[0005]在这样的分离式空气调节器中的多联式(mult1-type)空气调节器中,在一个室外机上连接多个室内机,这样的室内机分别设置于用于调节空气的室内,由此可得到设置多台空气调节器的效果。
[000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普通的多联式空气调节器中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结构。
[0007]图1示出了以往技术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外观的仰视立体图。
[0008]如图所示,形成室内机I的上部的外壳主体10固定设置于天花板的内部,并保持吊挂的状态,形成室内机I的下表面的面板200和吸入格栅40从天花板的下侧露出,由此吸入室内空气之后再排出到室内。
[0009]因此,由于上述室内机I的上述外壳主体10位于天花板上侧,当使用者向天花板望去时,只能看到板20和吸入格栅40。
[0010]上述面板20形成室内机I的下表面外观边缘部,通过在上述面板20的中央部形成四角形的开口开形成用于引导室内空气流入室内机I的内部的吸入口(未图示),在上述吸入口(未图示)的外侧以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引导在上述室内机I的内部进行了调节的空气再排出到室内的多个喷出口 26。
[0011]并且,上述面板20包括:外侧框架面板22,其以上述喷出口 26为基准形成上述面板20的外侧;内侧框架面板24,其形成上述面板20的内侧。因此,上述喷出口 26可形成于上述外侧框架面板22和内侧框架面板24之间的隔开的位置。并且,在上述内侧框架面板24和外侧框架面板22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有用于调节从上述喷出口 26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风向调节部30。
[0012]在上述内侧框架面板24上形成向上述内侧框架面板24的内侧凹陷的安放空间,在上述放置空间安装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42的呈网格形状的吸入格栅40。上述吸入格栅40可容置于在内侧框架面板24的下表面凹陷的安放空间内,并且上述吸入格栅40与上述安放空间的周缘紧贴而具有一体性。
[0013]并且,上述风向调节部30配置于上述内侧框架面板24和外侧框架面板22之间的空间,上述风向调节部30两侧端部呈圆弧状。并且,上述风向调节部30设置于风向调节驱动部32之间,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设置于上述风向调节部30的左右两侧,上述风向调节部30的两端与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相连接,从而通过由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进行动作来使上述风向调节部30旋转,由此引导所排出的空气。
[0014]但是,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现有的室内机具有如下的问题。
[0015]为了防止上述风向调节部30在进行旋转时与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相互干扰,上述风向调节部30的位置应位于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之间,而且上述风向调节部30的大小只能小于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之间的距离。
[0016]因此,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只能向外侧露出,而为了安装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32,上述内侧框架面板24和外侧框架面板22之间的间隔只能变大。
[0017]由此,当从下方观察上述室内机I时,不仅会露出上述内侧框架面板24和外侧框架面板22之间的较大的缝隙以及风向调节部30和外侧框架面板22之间的较大的缝隙,而且风向调节驱动部32完全露出,从而存在外观并不美观的问题。
[0018]并且,由于上述风向调节部30位于风向调节驱动部32之间,因此,上述风向调节部30的大小只能受到限制,由此上述喷出口 26的大小也只能受到限制。因此,由于要以较小的方式形成上述喷出口 26的大小,从而存在不仅外观并不美观,而且空气的排出效率也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于驱动叶片的叶片驱动组件可被叶片遮蔽来改善外观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002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叶片的两侧端形成为弧形形状并且使用于驱动上述叶片的叶片驱动组件的外侧面与叶片接触来改善排出空气的流动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002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包括:机壳,其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天花板,并且安装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面板,其用于形成上述机壳的下表面,吸入口,其在上述面板的中央开口而成,用于吸入室内空气,排出口,其在上述吸入口的外侧的面板上开口而成,该排出口的两侧的端部形成为特定形状,该特定性状为弧状的两个曲线交叉的形状,叶片,其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相对应的形状,用于开闭上述排出口并引导排出空气,叶片驱动组件,其配置于上述面板的内侧面,并且与上述叶片的两侧相结合,用于使上述叶片旋转,吸入格栅,其以能够覆盖上述吸入口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面板的外侧面;在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侧面还形成有挡止部,该挡止部形成为倾斜或弧形的形状,以防止在上述叶片旋转时上述叶片驱动组件与上述叶片的端部发生干涉。
[002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位于上述排出口的两侧,而且在上述叶片关闭的状态下能够被上述叶片遮蔽。
[002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上述叶片重叠的位置。
[0024]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叶片完全旋转的状态下,上述挡止部沿上述叶片的端部线条与上述叶片接触,并且所排出的空气沿上述叶片和挡止部流向上述排出口。
[0025]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包括:外壳,其固定安装于上述面板,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形;驱动电机,其容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用于与上述叶片的旋转轴相结合来旋转。
[0026]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包括:外壳,其固定安装于上述面板,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形;支撑板,其容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弯折的板状结构,用于弹性支撑上述叶片的旋转轴。
[0027]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包括:板,其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相对应的板形状;延伸部,其在上述板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旋转轴,其向上述延伸部的侧方突出,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轴相结合。
[0028]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板的下表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凹陷的多个叶片槽。
[0029]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面板还具有隔热构件,该隔热构件形成为弧状且该弧状的凹部朝向上述排出口。
[0030]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入格栅的外侧端形成有凹入部,该凹入部延伸为与上述排出口的内侧线条一致。
[003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入格栅的角部还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上述多个排出口之间延伸。
[003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外侧端形成为与上述叶片的外侧线条相连。
[003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面板上形成有闭曲线形状的弧状槽,该弧状槽连接上述排出口的外侧线条、上述叶片的外侧线条及上述突出部的外侧线条。
[0034]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吸入格栅以能够覆盖面板的方式安装,特别地,通过使吸入格栅延伸至面板的排出口来形成上述排出口的内侧线条,由此使外观更加美丽。
[0035]并且,由弧状槽使排出口的外侧线条和吸入格栅的突出部形成一个闭曲线,从而能够最小化由零件间的连接部位产生的线条,由此使外观具有更加简洁、整齐的形象。
[0036]为此,使上述排出口和叶片的两侧端形成为弧状的两个曲线交叉的形状。并且,在上述面板的内侧面安装叶片驱动组件,在上述叶片关闭的状态下遮蔽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由此不向外部露出上述叶片驱动组件。
[0037]并且,在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侧面还形成有挡止部,该挡止部形成为倾斜或弧形的形状,以防止在上述叶片旋转时上述叶片驱动组件与上述叶片的端部发生干涉。
[0038]因此,能够使上述叶片驱动组件不向外部露出,同时能够通过上述叶片的顺畅的旋转来开闭排出口。
[0039]并且,在上述叶片完全旋转的状态下,上述叶片的端部与上述挡止部紧贴,从而能够使排出的空气不会像外侧漏出,而使排出的空气沿上述叶片和挡止部的外表面向中央侧排出,因此具有能够有效地向室内空间排出冷气的优点。
[0040]并且,通过使所排出的空气不会积压于排出口的端部,使所排出的空气沿叶片和上述挡止部顺畅地排出,由此能够防止在排出口的端部或叶片的端部发生结露或发生因结露引起的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现有技术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0042]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0043]图3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仰视图。
[0044]图4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45]图5为从上方观察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面板和吸入格栅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46]图6为表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叶片转动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0047]图7为示出上述叶片和叶片驱动组件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48]图8为示出上述叶片和叶片驱动组件的结合结构的后视图。
[0049]图9为从上方观察上述吸入格栅的立体图。
[0050]图10为示出上述吸入格栅的格栅部剖面形状的剖视图。
[0051]图11为示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连接构件结构的剖视图。
[0052]图12为完全开放上述吸入格栅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3]图13为关闭上述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4]图14为打开上述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5]图15为概略地示出上述面板及吸入格栅的空气流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提出了本发明的思想的实施例,可通过其他结构要素的追加、变更、消除等来提出退步的其他发明或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
[0057]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0058]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100(下面,称为“室内机”)可包括:机壳110,其整体插入到室内空间的天花板内部;面板200,其设在上述机壳110的下端,形成下表面的外观,在设置上述室内机的状态下从上述天花板的下侧露出;吸入隔栅300。
[0059]在上述机壳110的内部可设有:热交换器140,其与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风扇120,其强制地吸入或排出室内空气;喇叭口(bell mouth)形状的空气引导部(airguide) 130,其向上述送风风扇120引导所吸入的空气。
[0060]上述面板200可安装于上述机壳110的下端,从下方观察时大致呈四角形形状。并且,上述面板200可以比上述机壳110的下端更向外侧突出,且上述面板200的周缘部与上述天花板的下表面接触。
[0061]并且,在上述面板200上可以以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排出口 210,该排出口 210成为经由上述机壳I1排出的空气的出口。上述排出口 210可形成在与上述面板200的各边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上述排出口 210可以沿着上述面板200的各边的长度方向纵长地形成,上述排出口 210可被安装于上述面板200上的叶片220开闭。
[0062]在上述面板200的中央部安装有吸入隔栅300。上述吸入隔栅300形成上述室内机100的下表面外观,形成向上述室内机100的内部流入的空气的通路。上述吸入隔栅300的至少一部分呈隔栅或网格形状,由此使室内空气顺畅地流入。
[0063]下面,更详细地说明上述面板200及吸入隔栅300的结构。
[0064]图3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仰视图。并且,图4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5为从上方观察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板和吸入格栅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65]如图所示,上述面板200形成为大致呈四角形形状的板状,在中央以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吸入口 230。上述吸入口 230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形成为四角形形状,其大小可比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大小稍小。
[0066]在上述吸入口 230的外侧形成有上述排出口 210。可设置上下左右的合计四个上述排出口 210,上述排出口 210可形成为长的形状。此时,上述排出口 210的两侧的端部形成为越靠近外侧变得越窄的曲线形状。
[0067]此外,在上述吸入口 230外侧形成有隔栅安放部232。上述隔栅安放部232形成高低差,以支撑上述吸入隔栅300。并且,在上述隔栅安放部232形成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用于安装连接构件400的面板侧安装部260。
[0068]上述隔栅安放部232的周缘整体上形成为连接上述排出口 210的外侧线条的闭曲线形状。并且,在安装了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状态下,上述隔栅安放部232的周缘形成弧状槽234。上述弧状槽234可呈四个角被加工成圆角的四角形形状。并且,通过使上述弧状槽234的角部分形成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突出部320的端部相对应的线条,来使上述排出口 210的叶片220、吸入隔栅300及上述面板200在整体上具有一体性。
[0069]并且,上述弧状槽234的剖面具有规定的弧度或倾斜度,以使所排出的空气不沿上述面板200流动而流向室内空间,由此防止天花板面被从上述排出口 210排出的空气弄湿或污染。
[0070]在上述面板200的四个角部可以以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校验口 240。上述校验口 240提供用于固定并设置上述面板200的空间,并且用于对安装于上述面板200背面的电子构件进行维修或确认上述室内机100的动作,可利用角盖242开闭上述校验口 240。此时,可在上述面板200的四个角部都设置上述校验口 240和角盖242,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至少一个位置形成上述校验口 240和角盖242。
[0071]并且,上述角盖242的端部以上述弧状槽234为边界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突出部320的端部相对。此时,上述角盖242和上述突出部320都具有与上述弧状槽234相对应的线条,从而在整体上可形成具有一体性的外观。
[0072]在上述面板200的隔栅安放部232可根据需要安装另外的面板支架236,上述面板支架236除了可加强上述隔栅安放部232之外,还可稳定地支撑用于对安装于上述隔栅安放部232上的吸入隔栅300进行安装、开闭的构件。显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上述面板支架236而通过将上述隔栅安放部232和面板支架236形成为一体来使上述隔栅安放部232执行面板支架236的功能。
[0073]上述面板支架236形成为上述四角边框形状,可以以在中央部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为与上述吸入口 23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且,上述面板支架236在安装到上述面板200上的状态下,通过与在下面说明的开闭构件340及固定构件330相卡合而被约束约束,固定上述吸入格栅300来使其保持关闭的状态。
[0074]因此,上述面板支架236可由与上述面板200不同的材料形成,可由强度高的材料形成,由此可防止因载荷而变形或受损。例如,上述面板支架236可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安装于上述面板200的内侧面。
[0075]并且,在上述面板支架236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可紧固格栅约束构件390的紧固部237。上述紧固部237及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形成于上述面板支架236的左右两侧,由此在上述开闭构件340及固定构件330与上述面板200的前端及后端相互约束的情况下,使得上述吸入格栅300借助上述开闭构件340、固定构件330及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来在四个方向上都得到固定。
[0076]并且,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位于上述吸入格栅30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由此在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紧固在上述面板支架236上的状态下,上述吸入格栅300的左右两侧端以不会向下方下垂的方式得到固定。即,上述吸入格栅300的前后端可通过上述开闭构件340和固定构件330来保持固定的状态,并且上述吸入格栅300的左右两侧端可通过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来得到固定。
[0077]另一方面,在上述面板支架236并不由单独的构件形成,而在形成上述面板200时与该面板200以一体方式形成的情况下,上述开闭构件340、固定构件330及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可与上述面板200相对应的位置结合。
[0078]显然,根据需要,可以使上述开闭构件340、固定构件330及上述格栅约束构件390中的至少一个构件与上述面板支架236相互约束,而使其余的构件与面板200相互约束。
[0079]上述吸入隔栅300安装于上述隔栅安放部232上,在安装了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状态下,上述面板200的下表面和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可具有一体性。
[0080]并且,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各边形成有凹入部310。上述凹入部310可形成在与上述各排出口 210的内侧的线条相同的位置。并且,在安装了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状态下,上述排出口 210的内侧线条与上述凹入部310形成为相同的形状。S卩,上述凹入部310的两侧端形成为圆弧形状,此时的曲率与上述排出口 210及叶片220的形状相对应。
[0081]因此,在上述吸入隔栅300被关闭的状态下,上述叶片220的内侧线条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端部以同一间隔相邻,从而上述吸入隔栅300和面板200可更具有一体性。
[0082]并且,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四个角部形成有突出部320。上述突出部320形成上述各凹入部310之间的区域,可以呈比上述凹入部310更突出的形状。此时,上述突出部320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上述各排出口 210之间,上述突出部320的端部可具有与上述弧状槽234的曲率相同的曲率。因此,在安装了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状态下可使由上述吸入隔栅300及上述叶片220形成的周缘的形状与上述弧状槽234的形状相同。
[0083]另一方面,上述突出部320的宽度可具有与上述角盖242的宽度相同的大小,沿上述突出部320形成的侧沟槽238可沿上述角盖242的两侧延伸而形成至上述面板200的端部。并且,上述侧沟槽238可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凹入部310及上述叶片220的内侧线条相连。
[0084]因此,在设置了上述室内机100的状态下观察上述室内机100的下表面时,上述弧状槽234位于中央,并且在四个方向上形成有上述各侧沟槽238。并且,可根据上述弧状槽234及侧沟槽238来定义上述吸入隔栅300、排出口 210及叶片220的形状。
[0085]图6为表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叶片转动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并且,图7为示出上述叶片和叶片驱动组件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8为示出上述叶片和叶片驱动组件之间的结合结构的后视图。
[0086]如图所示,可由叶片220来开闭上述排出口 210,在上述叶片220的一个端部设有驱动电机277,由驱动电机277使上述叶片220旋转来开闭上述排出口 210或调解所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0087]上述叶片220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 21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从而能够遮蔽上述排出口 210。并且,上述叶片220与上述排出口 210同样地形成为越靠近两侧端部变得越窄的形状。因此,上述叶片220在关闭的状态下能够遮蔽上述排出口 210,并可形成与上述排出口 210的外侧线条相同的线条,即,形成与弧状槽234相同的线条。
[0088]详细地,在上述叶片220关闭的状态下,上述叶片220的外侧端沿上述弧状槽234延伸从而与上述面板200接触,上述叶片220的内侧端与上述吸入格栅360的凹入部310接触。
[0089]并且,上述叶片220可由与上述排出口 210的形状相对应的板状的板221和结合部223构成,上述结合部223设置于上述板状板的下表面,用于与将在下面说明的叶片驱动组件270相结合。
[0090]为了顺畅地引导排出空气,上述板221可以具有曲面,也可以与上述面板200及吸入格栅300的外侧面形成同一面的方式具有曲面。此时,上述板221可以整体上具有同一曲率,也可以以使上述板2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曲率不同的方式形成曲面。
[0091]并且,在上述板221的下表面形成有横向延伸的多个叶片槽222。当排出空气并在上述叶片220的表面结露时,上述叶片槽222使水珠凝结于上述叶片220的表面,从而防止水珠向室内掉落。
[0092]上述结合部223设置于上述叶片220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使得上述叶片2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将在下面说明的叶片驱动组件270相结合。详细地,上述结合部223可包括:延伸部224,从上述叶片220的下表面向下方垂直延伸;旋转轴225,从上述延伸部224向外侧方向突出。
[0093]上述延伸部224使上述旋转轴225与上述板221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相结合。因此,在上述叶片220旋转时,能够防止上述板221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之间的干涉。
[0094]并且,在上述延伸部224的内侧面和上述板221之间形成有加强支撑部226。上述加强支撑部226形成于上述延伸部224和板221相邻的角隅部分,以防止在安装上述叶片220时上述延伸部224受损。
[0095]并且,上述旋转轴225向外侧方向延伸规定长度,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叶片驱动组件270相结合。并且,沿上述旋转轴225的周缘还可形成多个加强突起227。
[0096]另一方面,在上述排出口 210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叶片驱动组件270。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用于在左右两侧支撑上述叶片220,分别固定安装于上述面板200的上表面。
[0097]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由外壳271形成外观,在上述外壳27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驱动电机277或支撑板278的空间。
[0098]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设置于上述叶片220的左右两侧,其中在设置于一侧的叶片驱动组件270的内部配置有驱动电机277,该驱动电机277提供能够使上述叶片220旋转的动力,而在设置于另一侧的叶片驱动组件270的内部配置有支撑板278,从而能够容易组装上述叶片220。
[0099]配置于上述叶片220的左右两侧的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的外部形状的外壳271的形状及结构相同,但在一侧的外壳271内配置有驱动电机277,在另一侧的外壳271内配置有支撑板278。
[0100]上述外壳271形成为在其下表面形成有开口的形状,并以使形成有开口的面朝向下方的方式将上述外壳271安装于上述面板200的上表面。并且,在上述外壳271的一个侧端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外壳固定部272。通过在上述外壳固定部272上紧固螺栓之类的结合构件,来将上述外壳271固定安装于上述面板200的上表面。
[0101]并且,在上述外壳271的上表面形成有挡止部273。上述挡止部273以上述外壳27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倾斜或呈弧形的方式形成,并具有越靠近端部变得越低的结构,由此使上述叶片220在旋转时不受到干涉。即,通过使上述外壳271的上表面中的左侧(图6)低于右侧,来使上述叶片220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与上述叶片220的端部干涉。
[0102]另一方面,在上述叶片220完全旋转(也即上述叶片220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上述挡止部273与上述叶片220的端部接触,由此限制上述叶片220不再旋转。因此,上述挡止部273的倾斜度或曲面,以使上述挡止部273至少到上述挡止部273完全旋转(在图6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约70°?90° )而使上述排出口 273开放为止不与上述叶片220的板221干涉的方式,具有向下的倾斜度或曲率。
[0103]并且,在上述叶片220完全开放的状态下,上述板221的端部与上述挡止部273接触并紧贴,由此,由板221和上述挡止部273,使所排出的空气沿在上述排出口 210的内侧形成曲面的隔热构件280的曲面向室内空间排出,而不使所排出的空气向侧方漏泄。S卩,由上述叶片220将上述排出口 210划分为上述叶片220的前表面一侧和后表面一侧,在这种状态下,沿上述叶片22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排出空气。
[0104]在上述外壳271的侧表面形成有贯通孔274。上述贯通孔274用于插入上述叶片220的旋转轴225,在安装上述叶片220时,上述贯通孔274可使上述旋转轴225插入,或者使与上述旋转轴225相连接的环或衬套等通过。
[0105]并且,在上述外壳271的内侧可配置有用于安装上述驱动电机277或支撑板278的安装部。
[0106]在用于安装上述驱动电机277的外壳271的内部形成有电机安装部275。可利用螺栓来结合上述电机安装部275和驱动电机277的两侧的电机支架277a。上述电机安装部275在形成有上述贯通孔274的侧表面上延伸,可通过配置左右一对上述电机安装部275,来固定上述电机支架277a。
[0107]在用于安装上述支撑板278的外壳271的内部形成有板安装部276。上述板安装部276从上述外壳271的上表面向下方延伸,可通过配置左右一对上述板安装部276,来在后方支撑上述支撑板278。
[0108]上述板安装部276可在不需要其他结合构件的情况下支撑上述支撑板278,上述支撑板278可插入安装到上述板安装部276和上述外壳271的侧表面之间的空间内。
[0109]另一方面,上述支撑板278作为用于安装上述叶片220的构件,支撑上述叶片220的旋转轴225。此时,上述支撑板278具有规定的弹性,从而在安装上述叶片220时,首先结合支撑板278和两侧的旋转轴225中的一个旋转轴225之后,通过推动上述支撑板278,来结合上述驱动电机277和另一个上述旋转轴225。
[0110]为此,上述支撑板278可由具有弹性的板状材料形成,可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或合成树脂形成。上述支撑板278由左右两侧弯折的弯折部278a和上述弯折部278a之间的连接部278b构成,上述连接部278b上可形成有连接轴套278c,该连接轴套278c延伸为贯通上述外壳271的贯通孔274。
[0111]上述弯折部278a与上述板安装部276接触,由此支撑上述支撑板278的两端。并且,上述连接轴套278c贯通贯通孔274并向上述外壳271的外侧露出,通过将上述叶片220的旋转轴225插入至上述连接轴套278c中,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该旋转轴225。当然,在上述支撑板278上可以不配置上述连接轴套278c,而通过使上述叶片220的旋转轴225贯通上述贯通孔274来与上述连接部278b接触。
[0112]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在安装了上述旋转轴225的状态下,若向上述旋转轴225的方向推动上述叶片220,则上述支撑板278弹性变形,从而向侧方移动规定距离,由此能够将形成于上述叶片220的另一侧的旋转轴225安装到上述驱动电机277上。
[0113]图9为从上方观察上述吸入格栅的立体图。
[0114]如图所示,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将在下面说明的连接构件400的隔栅侧安装部370。上述隔栅侧安装部370形成在将在下面说明的吸入部350的外侧,一对肋条向上方延伸而成,从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上述连接构件400。
[0115]此外,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可分别安装有用于固定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固定构件330和用于选择性地约束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开闭构件340。
[0116]上述固定构件330可通过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后侧安装另外的构件来形成,上述固定构件330由一对突出的固定片332和结合板334构成,其中,上述结合板334连接上述一对固定片332,并且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结合,从而使上述固定构件330固定到上述面板200或面板支架236上。
[0117]此时,上述一对固定片332以朝向上方倾斜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向后方推动上述吸入隔栅300时,上述固定片332插入到上述面板200的一侧,从而能够使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后端固定到上述面板200上,相反地,向前方拉动上述吸入隔栅300时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后端可从上述面板200分离。
[0118]可在左右两侧设置一对上述固定构件330,可根据需要将上述固定构件330以一体方式形成在上述吸入隔栅300上。另外,在与上述固定构件330相对应的上述面板200或面板支架236上可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固定构件330的固定构件插入部。
[0119]上述开闭构件340与上述面板200或面板支架236相互约束,以使在上述固定构件330插入到上述面板200或面板支架236上的状态下固定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前端部,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选择性地进行约束操作及约束解除操作。
[0120]详细地,上述开闭构件340位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前半部,可以以与一对上述固定构件330之间的间隔相对应的间隔设置一对上述开闭构件340。并且,上述开闭构件340在使用者操作时可借助弹性来选择性地约束上述面板200和吸入隔栅300,在安装上述吸入隔栅300或分离上述吸入隔栅300时由使用者操作上述开闭构件340。为了对上述开闭构件340进行操作,上述开闭构件340的一侧可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下表面露出。
[0121]并且,在上述开闭构件340上突出形成有一对插入片343,可通过对上述开闭构件340进行操作,来使插入片343向上述吸入格栅300的外侧方向移动,由此,在使用者进行操作时,上述插入片343与上述吸入格栅300的一侧相卡合而被约束,从而能够约束上述吸入格栅300。
[0122]另一方面,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上方可配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器(未图示),上述空气过滤器可以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到过滤器壳体250上。
[0123]在上述过滤器壳体25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过滤异物并且用于以物理及化学方式净化所吸入的空气的上述空气过滤器。在经过了所设定的时间或使用时间后,可从上述过滤器壳体上分离上述空气过滤器来进行更换。
[0124]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中央形成有呈网格形状的吸入部350。上述吸入部350位于上述面板200的吸入口 230的内侧区域,使所吸入的空气完全通过上述面板200向上述机壳110内侧流动。
[0125]另一方面,参照附图,说明上述吸入部350的具体形状。
[0126]图10为示出上述吸入格栅的格栅部的剖面形状的剖视图。是示出了图9的10-10’剖面的图。
[0127]如图所示,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吸入部350通过在横向及纵向上相互交叉配置的多个隔栅360来形成网格形状。并且,在上述交叉的隔栅360之间连续形成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孔352。
[0128]如图所示,上述隔栅360的剖面形状呈越靠近下方则上述隔栅360的宽度越窄的形状,由此经由各吸入孔352吸入的空气在通过了上述隔栅360之后不相互发生碰撞而可顺畅地向上方移动。
[0129]并且,上述隔栅360形成为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在开口的内部形成规定的空间。因此,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上方产生的灰尘及异物等落下而可聚集到上述空间内。
[0130]对上述隔栅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上述隔栅360可包括在下部倾斜形成的倾斜部362和在上述倾斜部362的上端向上方垂直延伸的垂直部361。上述倾斜部362的两个侧面以越靠近下方则越尖的方式倾斜。因此,上述吸入口 230的下端最宽,越靠近上方则其宽度逐渐变窄。
[0131]并且,上述垂直部361从上述倾斜部362的上端向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底面垂直的上方延伸,上述垂直部361具有比上述倾斜部362的上下长度Dl短的长度D2。另外,上述倾斜部362的角度被形成为在对上述倾斜部362的上端即上述垂直部361的上端的横向距离D3和上述垂直部361的纵向长度D2进行比较时上述垂直部361上端的距离D3至少在垂直部的长度D2的2倍以上,由此使通过了上述吸入孔352的空气在各上述吸入孔352的上端也能够以分离的状态吸入。因此,经由上述吸入孔352吸入的空气在通过吸入孔352时不产生因碰撞引起的噪声。
[0132]另一方面,上述吸入隔栅300可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开闭上述面板200,在开闭上述吸入隔栅300时利用连接上述吸入隔栅300和上述面板200的连接构件400来使上述吸入隔栅300与上述面板200相连。并且,在利用上述连接构件400来开闭上述吸入隔栅300时,上述吸入隔栅300能够滑动移动及转动。
[0133]下面,更加详细地说明上述连接构件400及用于安装上述连接构件400的结构。
[0134]图11为示出上述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连接构件结构的剖视图。并且,图12为完全开放上述吸入格栅的状态的立体图。
[0135]如图所示,上述连接构件400的两个端部分别安装到上述面板200和吸入隔栅300上,在左右两侧设置一对上述连接构件400来连接上述吸入隔栅300和上述面板200。为此,在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隔栅侧安装部370,在上述面板200上形成有面板侧安装部260。
[0136]上述隔栅侧安装部370与形成在上述连接构件400下端的旋转结合部422相结合,上述隔栅侧安装部370可以形成为一对突出的板状,以使上述旋转结合部422能够旋转地结合。即,上述旋转结合部422插入到上述隔栅侧安装部370之间,上述旋转结合部422的两侧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隔栅侧安装部370上。
[0137]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可以形成在上述面板200的左右两侧,能够安装上述连接构件400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由此能够与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安装方向无关地安装上述吸入隔栅300。S卩,可在上述面板200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地分别形成有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合计可形成有4个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
[0138]因此,可选择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安装方向,由此可决定上述吸入隔栅300的开放方向。即,在将上述连接构件400安装到位于上述面板200的前半部的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上的情况下,上述吸入隔栅300可以以上述面板200的前半部为轴进行转动来开放。相反地,在将上述连接构件400安装到位于上述面板200的后半部的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上的情况下,上述吸入隔栅可以以上述面板200的后半部为轴进行转动来开放。
[0139]另一方面,形成在上述面板200上的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仅在方向和位置上存在差异,基本结构和形状都相同。
[0140]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可包括:边缘261,其形成用于容置上述连接构件400的空间;槽262,其在前后方向上纵长地形成在上述边缘261的内侧;约束部265、266,其突出形成在上述槽262的左右两侧,选择性地约束上述连接构件400的滑动移动。
[0141]上述边缘261向上方延伸,从而形成用于容置上述连接构件400的端部且可使该端部滑动的空间。上述边缘261可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纵长的四角形形状,可从上述隔栅安放部232的一侧延伸而成。
[0142]上述槽262形成于由上述边缘261形成的空间的内部,以从上述槽262的一端到另一端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上述槽262的宽度小于上述连接构件上端的宽度,由此在经由上述槽262插入了上述连接构件400的状态下,上述连接构件400的上端向上述槽262的两个侧方突出。
[0143]另一方面,在上述槽262的下端形成有与上述连接构件400的上端的宽度相对应的大小的开口或比该大小更大的开口,从而可以插入上述连接构件400。因此,在安装上述连接构件400时,经由上述槽262的下端插入上述连接构件400的上端,并且上述连接构件400可在插入在上述槽262中的状态下沿上述槽262移动。
[0144]并且,在上述槽262的左右两个侧方形成有底面263,这些底面263与在上述连接构件400上端的左右两侧形成的接触部412接触。上述接触部412可在上述连接构件400移动时沿上述底面移动。此时,上述底面263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形成,由此在上述接触部412与上述底面263接触的状态下使上述接触部412自然地滑动移动。
[0145]在上述槽262的端部形成第一约束部265。上述第一约束部265向上方突出,用于防止沿上述槽262移动的上述连接构件400从上述槽262的端部脱离,通过向上方突出来限制上述接触部412向上述槽262的下端移动。
[0146]并且,可在上述底面263的一侧还形成有第二约束部266。上述第二约束部266从与在上述吸入隔栅300关闭的状态下上述接触部412所处的位置相对应的上述底面263向上方突出形成。因此,限制上述接触部412在上述吸入隔栅300关闭的状态下向开放上述吸入隔栅300的方向移动。
[0147]另一方面,上述第二约束部266具有倾斜面267,随着远离上述第一约束部265,该倾斜面267的高度逐渐变高,在上述倾斜面267的最高的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底面263垂直的垂直面268。
[0148]因此,在关闭上述吸入隔栅300的过程中,上述连接构件400的接触部412向与上述第一约束部265逐渐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不会受到特别限制而越过上述第二约束部266的倾斜面267滑动移动。并且,在完全关闭了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状态下,上述连接构件400的接触部412与上述第二约束部266的垂直面268接触,由此限制上述连接构件400的任意的滑动移动。此时,上述倾斜面267配置为具有与垂直面268相互垂直的面,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分别实现上述接触部412的滑动移动及约束。
[0149]另一方面,上述连接构件400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棒形状,上述连接构件400形成得长,由此在完全开放上述吸入隔栅300时上述吸入隔栅300的端部与上述面板200保持足够的距离,从而不发生干涉。
[0150]详细地,上述连接构件400整体上可由上部弯折部410、下部弯折部420及中间连接部430构成。上述上部弯折部410以上述中间连接部430为基准向上方(将图10作为基准时)弯折,上述下部弯折部420向与此相反对向的下方弯折,上述中间连接部430形成为连接上述上部弯折部410和下部弯折部420的端部。此时,上述上部弯折部410及下部弯折部420可倾斜地延伸,上述上部弯折部410的倾斜度可大于下部弯折部420的倾斜度。
[0151]在上述上部弯折部410上端可形成有接触部412。上述接触部412可以以与上述面板侧安装部260的底面263接触的方式设在上述上部弯折部410上端的左右两侧。并且,上述接触部412可以形成为滚子形状,从而能够容易滑动移动,并且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到上述上部弯折部410上。
[0152]可以以从上述上部弯折部410的两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上述接触部412,上述接触部412形成为比上述上部弯折部410、中间连接部430及下部弯折部420的宽度更宽。因此,在上述连接构件400经由上述槽262滑动移动时,上述接触部412可以与上述槽262两侧的底面263接触。
[0153]另一方面,上述下部弯折部420从上述中间连接部430的下端处延伸,通过在左右两侧延伸形成一对来使中央部分相互分离。并且,在上述下部弯折部420的下端两侧形成有旋转结合部422。上述旋转结合部4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形成在上述吸入隔栅300上的隔栅侧安装部370轴结合。因此,在开放上述吸入隔栅300时,上述吸入隔栅300能够以上述旋转结合部422为轴进行旋转。
[0154]下面,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状态。
[0155]图13为关闭上述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图14为打开上述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并且,图15为概略地示出上述面板及吸入格栅的空气流动的立体图。
[0156]如图所示,在未驱动上述室内机100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上述叶片220成为关闭上述排出口 210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吸入或排出室内空气,可以由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 210相对应的形状的上述叶片220来遮蔽上述排出口 210,此时,由上述吸入格栅300、叶片220及面板板200形成弧状槽234,此外,上述吸入格栅300、叶片220及面板200成为不形成其他缝隙的状态。
[0157]若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上述室内机100,则通过由上述叶片驱动组件270的驱动电机277进行旋转,来使上述叶片220以如图14的状态进行旋转。此时,上述叶片220的两个侧端在上述外壳271的挡止部273上方的空间进行旋转,并且不会被上述外壳271干涉而能够顺畅地旋转。
[0158]图14为上述叶片旋转了最大角度的图,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上述叶片的角度可以调节为图13的状态和图14的状态之间的角度。
[0159]另一方面,在上述叶片220开放的状态下,上述叶片220的两侧的端部在上述挡止部273的上方的空间移动,在上述叶片220完全旋转的状态下,上述叶片220的两侧的端部与上述挡止部273接触并停止。
[0160]并且,在上述叶片220完全开放的状态下,成为上述挡止部273与上述叶片220的两个侧端接触的状态,因此,经由上述排出口 210排出的空气沿上述叶片220流动,但不向上述外壳271的外侧漏泄,由此能够向上述叶片220的内侧方向排出。并且,经由上述排出口 210排出的冷气被上述叶片220分离后排出,可沿与上述叶片2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接触的方向排出到室内。
[0161]并且,由上述弧状槽234使从上述排出口 210排出的冷气中的一部分不沿上述面板200的外侧面流动,而使这一部分冷气通过上述弧状槽234引导排出到室内空间。因此,所排出的空气可以在不污染上述排出口 210的外侧的面盘200或天花板面的情况下供给至室内侧。
[0162]参照图15,对上述室内机的整体的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状态说明如下,S卩,当驱动上述室内机100时,室内的空气可经由上述吸入格栅300向上述室内机100的内侧吸入。并且,在上述室内机100的内侧进行热交换后,经由多个排出口 210向外侧排出。
[0163]当设置于上述排出口 210的叶片220旋转时,可决定沿上述叶片220的方向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并且从各个排出口 210向外侧方向排出空气。
[0164]另一方面,面板200的上述排出口 210的两个侧端的宽度不仅越向外侧变得越窄,而且形成为圆弧状而端部形成为尖的形状。并且,形成上述排出口 210的内侧面的隔热构件280形成为倾斜或圆弧状的形状,特别地,上述外壳271的挡止部273和叶片220在排出口 210的两个侧端的内侧接触,从而使所排出的空气不向外侧排出,而向上述叶片220的内侧排出。并且,为了引导所排出的空气,通过使与上述排出口 210的两个侧端相对应的上述隔热构件280也形成为圆弧状,来向中央侧引导所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0165]因此,能够使从上述排出口 210的两侧端排出的空气的气流向中央侧聚集,由此能够防止在上述排出口 210的两端及上述叶片220的端部发生结露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机壳,其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天花板,并且安装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 面板,其用于形成上述机壳的下表面, 吸入口,其在上述面板的中央开口而成,用于吸入室内空气, 排出口,其在上述吸入口的外侧的面板上开口而成,该排出口的两侧的端部形成为特定形状,该特定性状为弧状的两个曲线交叉的形状, 叶片,其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相对应的形状,用于开闭上述排出口并引导排出空气,叶片驱动组件,其配置于上述面板的内侧面,并且与上述叶片的两侧相结合,用于使上述叶片旋转, 吸入格栅,其以能够覆盖上述吸入口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面板的外侧面; 在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侧面还形成有挡止部,该挡止部形成为倾斜或弧形的形状,以防止在上述叶片旋转时上述叶片驱动组件与上述叶片的端部发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位于上述排出口的两侧,而且在上述叶片关闭的状态下能够被上述叶片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上述叶片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叶片完全旋转的状态下,上述挡止部沿上述叶片的端部线条与上述叶片接触,并且所排出的空气沿上述叶片和挡止部流向上述排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驱动组件包括: 外壳,其固定安装于上述面板,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形; 驱动电机,其容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用于与上述叶片的旋转轴相结合来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驱动组件包括: 外壳,其固定安装于上述面板,用于形成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外形; 支撑板,其容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弯折的板状结构,用于弹性支撑上述叶片的旋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包括: 板,其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相对应的板形状; 延伸部,其在上述板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 旋转轴,其向上述延伸部的侧方突出,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叶片驱动组件的轴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板的下表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凹陷的多个叶片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还具有隔热构件,该隔热构件形成为弧状且该弧状的凹部朝向上述排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入格栅的外侧端形成有凹入部,该凹入部延伸为与上述排出口的内侧线条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入格栅的角部还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上述多个排出口之间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外侧端形成为与上述叶片的外侧线条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板上形成有闭曲线形状的弧状槽,该弧状槽连接上述排出口的外侧线条、上述叶片的外侧线条及上述突出部的外侧线条。
【文档编号】F24F13/06GK104515203SQ201410502515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郑昌勋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