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及其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6822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及其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导风结构,包括设置于风管机出风面板出风口位置的外层导风板和设置于出风口内侧的内层扫风叶片,出风面板上还设置有驱动导风板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扫风叶片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导风板上下摆动,在上下方向上对风管机的排风方向进行调节,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摆动,对风管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排风角度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外层导风板和内层扫风叶片两层排风结构,由导风板和扫风叶片的出风角度配合调节,实现风管机的左右扫风和上下摆风,送风方式可自由调节,提高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
【专利说明】风管机及其导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管机及其导风结构。【背景技术】
[0002]风管机作为隐藏式空调,能够安装于天花吊顶之内,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因而受到许多家装空调用户的欢迎。
[0003]目前市场上风管机的出风口部件多数采用出风格栅来对空调出风进行引导,由于导风和扫风叶片不能自由调节,送风范围窄,送风方式单一,舒适性较差。
[0004]因此,如何实现对风管机出风结构的自由调节,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导风结构,以实现对风管机出风结构的自由调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风管机导风结构,包括设置于风管机出风面板出风口位置的外层导风板和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侧的内层扫风叶片,所述出风面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导风板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所述扫风叶片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0008]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导风板的背面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和其中部的第一转轴,所述出风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位置开设有支撑所述转轴的第一支撑孔。
[0009]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导风板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上的2-4个,每个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大于30mm。
[0010]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出风面板内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导风板连接并同步带动各个所述导风板摆动的联动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联动杆动力连接,每个所述导风板通过卡孔和卡轴与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联动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通过曲轴动力连接的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导风板的摆动角度为0-90。。
[0012]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扫风叶片的安装侧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支撑其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出风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孔。
[0013]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扫风叶片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左侧叶片组和右侧叶片组,所述左侧叶片组通过左侧联动杆相连,所述左侧叶片组的每个扫风叶片上均开设有卡孔,所述左侧联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转轴,所述右侧叶片组通过卡孔和卡轴结构与右侧联动杆相连。[0014]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左侧联动杆动力连接的左驱动电机和与所述右侧联动杆动力连接的右驱动电机,所述左驱动电机与所述左侧联动杆通过左传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右驱动电机与所述右侧联动杆通过右传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左驱动电机和所述右驱动电机为独立工作的驱动电机。
[0015]优选地,在上述风管机导风结构中,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偶数个,所述左侧叶片组的扫风叶片的数量与所述右侧叶片组的扫风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扫风叶片的宽度大于30mmo
[0016]一种风管机,其出风面板位置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包括设置于风管机出风面板出风口位置的外层导风板和设置于出风口内侧的内层扫风叶片,出风面板上还设置有驱动导风板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扫风叶片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在风管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出风面板排风,通过在出风口设置外层导风板和内层扫风叶片两层排风结构,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导风板上下摆动,在上下方向上对风管机的排风方向进行调节,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摆动,从而对风管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排风角度进行调节,使得风管机送风时先经过扫风叶片调节在水平左右方向的角度,然后经导风板对送风上下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导风板和扫风叶片的角度配合调节,实现风管机的左右扫风和上下摆风,送风方式可自由调节,提高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机导风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2为图1中导风板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扫风叶片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扫风叶片第一扫风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二扫风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三扫风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四扫风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五扫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导风结构,实现了对风管机出风结构的自由调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风管机。
[00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机导风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导风板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扫风叶片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导风结构,包括设置于风管机出风面板3出风口位置的外层导风板I和设置于出风口内侧的内层扫风叶片2,出风面板3上还设置有驱动导风板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扫风叶片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在风管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出风面板3排风,通过在出风口设置外层导风板I和内层扫风叶片2两层排风结构,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导风板I上下摆动,在上下方向上对风管机的排风方向进行调节,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扫风叶片2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摆动,从而对风管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排风角度进行调节,使得风管机送风时先经过扫风叶片调节在水平左右方向的角度,然后经导风板对送风上下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导风板和扫风叶片的角度配合调节,实现风管机的左右扫风和上下摆风,送风方式可自由调节,提高舒适性。
[003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I的背面设置有分别位于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和其中部的第一转轴,出风面板3上对应第一转轴位置开设有支撑第一转轴的第一支撑孔4。导风板I以其与出风面板3的连接点为支点上下摆动,导风板I和出风面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转轴,导风板I上开设与支撑转轴配合的支撑孔,导风板I在支撑转轴的导向方向上进行摆动。
[003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I包括间隔设置于出风面板上的2-4个,每个导风板I的宽度大于30mm。导风板I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导风板I之间的间距相同,保证导风的均匀性,每个导风板I的宽度大于30mm,并根据导风板I的数量设置适当的宽度,保证在风管机不工作时,导风板I将出风面板3的出风口完全盖住,提高美观性。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出风面板3内设置有与各个导风板I连接并同步带动各个导风板I摆动的联动杆,第一驱动装置与联动杆动力连接,每个导风板通过卡孔和卡轴与联动杆转动连接。导风板I包括多个,在对风管机进行调节时,为实现对多个导风板I同步调节,设置带动多个导风板I同步摆动的联动杆,联动杆与导风板之间通过卡孔和卡轴转动连接,卡轴通过卡孔卡设在导风板内,联动杆与卡轴连接,联动杆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时,通过卡轴带动导风板摆动。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联动杆包括分别位于导风板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联动杆5和第二联动杆6,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联动杆5和第二联动杆6通过曲轴动力连接的第一步进电机7和第二步进电机8,导风板I的摆动角度为0-90°。导风板I设置在出风面板3的长度方向上,长度较长,通过设置第一联动杆5和第二联动杆6分别位于导风板I长度方向的两端,并分别由第一步进电机7和第二步进电机8带动,保证导风板I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扫风叶片2的安装侧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支撑其转动的第二转轴,出风面板3上开设有与第二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孔9。扫风叶片2在出风面板3内左右摆动,其顶部和底部连接于出风面板3内侧的顶部和底部,扫风叶片2和出风面板3之间同样设置转轴结构,出风面板2的顶部和底部开设第二支撑孔9,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撑孔内,通过第二转轴在第二支撑孔9内的转动实现扫风叶片2的左右摆动。
[003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扫风叶片2包括间隔设置于出风面板3上的多个,多个扫风叶片2包括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左侧叶片组11通过左侧联动杆13相连,左侧叶片组11的每个扫风叶片上均开设有卡孔,左侧联动杆13上设置有与卡孔配合的转轴,右侧叶片组10通过卡孔和卡轴结构与右侧联动杆12相连。扫风叶片2包括多个,同时扫风叶片2由中部分隔为两部分,分为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风管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较长的长度,通过将扫风叶片2设置为左右两部分,并分别由左侧联动杆13和右侧联动杆12分别驱动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从而避免第二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所有的扫风叶片增加驱动负载,降低了驱动负载,降低了扫风叶片的驱动难度。
[0037]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左侧联动杆13动力连接的左驱动电机15和与右侧联动杆12动力连接的右驱动电机14,左驱动电机15与左侧联动杆
13通过左传动齿轮动力连接,右驱动电机14与右侧联动杆12通过右传动齿轮动力连接,左驱动电机15和右驱动电机14为独立工作的驱动电机。左侧叶片组11通过左驱动电机15带动左联动杆13进而驱动左侧叶片组11摆动,右侧叶片组10带动右侧联动杆12驱动右侧叶片组10摆动,左驱动电机15与左侧联动杆13通过齿轮传动提供动力,右驱动电机14与右侧联动杆12同样设置传动齿轮。左驱动电机15和右驱动电机14均为步进电机。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为独立工作的驱动电机,二者可同时驱动左侧叶片组和右侧叶片组沿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摆动。
[0038]如图4-图8所示,图4为图3中扫风叶片第一扫风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二扫风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三扫风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四扫风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扫风叶片的第五扫风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中,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角度不发生偏转,风管机出风方向不发生偏移;图5中,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的出风角度均向左侧偏移,出风方向向左偏移;图6中,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的出风角度均向右侧偏移,出风方向向右偏移;图7中,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的出风角度均向内侧偏移,出风方向向中部集中后排出;图8中,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的出风角度均向外侧偏移,出风方向呈辐射状排出。当然,扫风叶片可由步进电机驱动扫风,或者沿固定方向排出,其与导风板配合实现丰富的送风方式,提高舒适性。
[0040]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扫风叶片2包括偶数个,左侧叶片组11的扫风叶片的数量与右侧叶片组10的扫风叶片的数量相同,扫风叶片的宽度大于30mm。扫风叶片设置为偶数个,可将左侧叶片组和右侧叶片组设置相同的扫风叶片数量,对称的扫风叶片的结构易于实现对出风面板内部扫风叶片的结构设计,提高工作稳定性。
[0041]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风管机导风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风管机的出风面板位置设置有导风结构,该风管机上设有的导风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风管机导风结构。
[0042]由于该风管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风管机导风结构,所以该风管机由风管机导风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004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风管机出风面板(3)出风口位置的外层导风板(I)和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侧的内层扫风叶片(2),所述出风面板(3)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导风板(I)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驱动所述扫风叶片(2)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I)的背面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板(I)长度方向的两端和其中部的第一转轴,所述出风面板(3)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位置开设有支撑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支撑孔(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I)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3)上的2-4个,每个所述导风板(I)的宽度大于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3)内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导风板(I)连接并同步带动各个所述导风板(I)摆动的联动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联动杆动力连接,每个所述导风板通过卡孔和卡轴与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板(I)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联动杆(5)和第二联动杆(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杆(5)和第二联动杆(6)通过曲轴动力连接的第一步进电机(7)和第二步进电机(8),所述导风板(I)的摆动角度为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2)的安装侧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支撑其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出风面板(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配合的第二支撑孔(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2)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左侧叶片组(11)和右侧叶片组(10),所述左侧叶片组(11)通过左侧联动杆(13)相连,所述左侧叶片组(11)的每个扫风叶片上均开设有卡孔,所述左侧联动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转轴,所述右侧叶片组(10)通过卡孔和卡轴结构与右侧联动杆(1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左侧联动杆(13)动力连接的左驱动电机(15)和与所述右侧联动杆(12)动力连接的右驱动电机(14),所述左驱动电机(15)与所述左侧联动杆(13)通过左传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右驱动电机(14)与所述右侧联动杆(12)通过右传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左驱动电机(15)和所述右驱动电机(14)为独立工作的驱动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2)包括偶数个,所述左侧叶片组的扫风叶片的数量与所述右侧叶片组的扫风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扫风叶片的宽度大于30mm。
10.一种风管机,其出风面板位置设置有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导风结构。
【文档编号】F24F13/15GK203771647SQ201420138743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禤祺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