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冷凝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416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全冷凝锅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冷凝锅炉,属一种供热采暖装置,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外部还设有水流通道,且炉膛上安装还有燃烧器,所述炉膛与烟水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分别与水流通道与锅炉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的末端上还安装有蒸发机,所述蒸发机通过第一管道与压缩机相连通,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三管道与锅炉进水管相连通。通过将空气能热泵技术嫁接到冷凝锅炉上,有效解决了空气能热泵在零下2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此时通过冷凝锅炉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进行供热采暖,满足正常供热采暖需求,且剩余热气能提高环境温度,促使空气能热泵进行工作,发挥效能。
【专利说明】全冷凝锅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采暖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全冷凝锅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一方面就是传统的燃气冷凝锅炉,由于不能回收利用被排放烟气中的热量,导致整个设备热效率低下,浪费燃气,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就是空气能热泵在零下25摄氏度以下的气候环境中,性能优势降到极低,几乎无法正常运行。因而有必要针对空气能热泵技术与燃气冷凝锅炉技术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配合使用的问题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全冷凝锅炉,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气冷凝锅炉热效率低下,空气能热泵在零下25摄氏度以下的气候环境中无法正常使用等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全冷凝锅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外部还设有水流通道,且炉膛上安装还有燃烧器,所述炉膛与烟水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分别与水流通道与锅炉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的末端上还安装有蒸发机,所述蒸发机通过第一管道与压缩机相连通,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三管道与锅炉进水管相连通。
[0006]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蒸发机的内部安装有空气能热泵,用于由空气能热泵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将烟水换热器换热后的混合气体中的余热,或者空气能热泵周边空气中的热量吸收。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燃烧器为与天然气管道相连通的天然气燃烧器,所述天然气燃烧器的燃烧端延伸至炉膛的内部。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膛的外部还设有锅炉本体,所述水流通道为锅炉本体的内壁与炉膛外壁之间的间隙。
[000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烟水换热器的内部设有多根相互连通的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的端部分别与水流通道、锅炉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的内部还设有多条分别与炉膛、蒸发机相连通的空气通道。
[00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管道为用于传输冷凝酶的冷凝酶管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将空气能热泵技术嫁接到冷凝锅炉上,有效解决了空气能热泵在零下2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此时通过冷凝锅炉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进行供热采暖,满足正常供热采暖需求,且剩余热气能提高环境温度,促使空气能热泵进行工作,发挥效能;而空气能热泵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性能优势不断增强,甚至可直接使用空气能热泵进行供热采暖,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全冷凝锅炉结构简单,可在各类场所中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0014]图中,I为炉膛、2为水流通道、3为燃烧器、31为燃烧端、4为烟水换热器、41为支路管道、42为空气通道、5为锅炉出水管、6为蒸发机、7为第一管道、8为压缩机、9为第二管道、10为冷凝器、11为第三管道、12为锅炉进水管、13为锅炉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16]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全冷凝锅炉,包括炉膛I,所述炉膛I的外部还设有水流通道2,且炉膛I上安装还有燃烧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I与烟水换热器4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4分别与水流通道2与锅炉出水管5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4的末端上还安装有蒸发机6,所述蒸发机6通过第一管道7与压缩机8相连通,所述压缩机8通过第二管道9与冷凝器10相连通,所述冷凝器10通过第三管道11与锅炉进水管12相连通。前述第一管道7的主要用途为用于传输冷凝酶。
[0017]优选的是,在上述的蒸发机6的内部安装空气能热泵,用于由空气能热泵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将烟水换热器4换热后的混合气体中的余热,或者空气能热泵周边空气中的热量吸收。
[00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空气能热泵技术嫁接到冷凝锅炉上,有效解决了空气能热泵在零下2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此时通过冷凝锅炉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进行供热采暖,满足正常供热采暖需求,且剩余热气能提高环境温度,促使空气能热泵进行工作,发挥效能;而空气能热泵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性能优势不断增强,甚至可直接使用空气能热泵进行供热采暖,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
[0019]另一方面,发明人参考真空冷凝锅炉的常规燃烧系统,采用与天然气管道相连通的天然气燃烧器3作为上述的燃烧器3,并将该天然气燃烧器3的燃烧端31延伸至炉膛I的内部。再利用炉膛I外部锅炉本体13的内壁与炉膛I的外之间的间隙即可形成上述的水流通道2。
[0020]仍然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更加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烟水换热器4的具体结构是在其内部设有多根相互连通的支路管道41,并将支路管道41的端部分别与水流通道2、锅炉出水管5相连通;并且,在烟水换热器4的内部还应当设置多条分别与炉膛1、蒸发机6相连通的空气通道42。
[0021]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城市天然气经过天然气管道输入到天然气燃烧机,使其燃烧端31在炉膛I与混合空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混合气体,该高温混合气体在经过烟水换热器4过程中与支路管道41中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在提升支路管道41中循环水温度的同时,剩余热气沿着空气通道42进入后面的蒸发机6,蒸发机6中的空气能热泵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以环保冷凝酶为载体,将剩余热气的热量吸收,无烟气排放,同时,蒸发机6中的空气能热泵不仅仅吸收剩余热气中的能量,还可同时吸收设备周边空气中的热量,被吸收的热量促使蒸发机中的冷凝酶气化,气化的冷凝酶通过第一管道7进入压缩机8,在压缩机8内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通过第二管道9进入与锅炉进水管道12完全相通的冷凝器10,对锅炉进水管道12中的低温水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热泵完全回收燃气真空冷凝锅炉烟气余热,同时凸显空气热泵高效节能优势,真空冷凝锅炉热效率大大提高,热效率达到120%以上,可取代燃煤锅炉进行供热采暖,且可对供暖产生的余热进行利用,亦可在在高寒地带用于分散小区集中供热采暖。
[0022]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23]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冷凝锅炉,包括炉膛(1),所述炉膛(I)的外部还设有水流通道(2),且炉膛(I)上安装还有燃烧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I)与烟水换热器(4)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4)分别与水流通道(2)与锅炉出水管(5)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4)的末端上还安装有蒸发机(6 ),所述蒸发机(6 )通过第一管道(7 )与压缩机(8 )相连通,所述压缩机(8 )通过第二管道(9)与冷凝器(10)相连通,所述冷凝器(10)通过第三管道(11)与锅炉进水管(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机(6)的内部安装有空气能热泵,用于由空气能热泵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将烟水换热器(4)换热后的混合气体中的余热,或者空气能热泵周边空气中的热量吸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3)为与天然气管道相连通的天然气燃烧器(3 ),所述天然气燃烧器(3 )的燃烧端(31)延伸至炉膛(I)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I)的外部还设有锅炉本体(13),所述水流通道(2)为锅炉本体(13)的内壁与炉膛(I)外壁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水换热器(4)的内部设有多根相互连通的支路管道(41),所述支路管道(41)的端部分别与水流通道(2)、锅炉出水管(5)相连通;所述烟水换热器(4)的内部还设有多条分别与炉膛(I)、蒸发机(6)相连通的空气通道(4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冷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7)为用于传输冷凝酶的冷凝酶管道。
【文档编号】F24H4/02GK204063576SQ20142041636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杨开如, 杨 一 申请人:杨开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