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559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破碎机、皮带运输机、斗式提升机、料仓、振动给料机、皮带秤、旋转给料器、导流段;所述破碎机出口的下端设置有皮带运输机,所述皮带运输机落料端的下方设置有斗式提升机的料斗,所述斗式提升机的顶部设置有料斗卸料口,所述料斗卸料口下方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下端设置有料仓出口,所述料仓出口下方设置有振动给料机,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落料端下方设置有皮带秤,所述皮带秤落料端下方设置有旋转给料器入口,所述旋转给料器出口与导流段入口连接,所述导流段出口与熔炼炉体炉罩上的加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提高电熔镁砂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专利说明】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菱镁矿冶炼,尤其涉及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电熔镁砂是一种高品级耐火材料,常用于冶金窑炉的炉衬部位。电熔镁砂通常由菱镁矿原料在三相熔炼炉体中熔炼而成。我国菱镁矿储量丰富,是世界上镁质耐火材料的主产区。但是,我国的的电熔镁砂生产,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上料通常由人工手动完成,每炉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约30吨,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高。因此,提高电熔镁砂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是菱镁产业装备大型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生产落后,上料需要手工完成的问题,提出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本系统结构简、单合理,能提高电熔镁砂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破碎机、皮带运输机、斗式提升机、料仓、振动给料机、皮带秤、旋转给料器、导流段;所述破碎机出口的下端设置有皮带运输机,所述皮带运输机落料端的下方设置有斗式提升机的料斗,所述斗式提升机的顶部设置有料斗卸料口,所述料斗卸料口下方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下端设置有料仓出口,所述料仓出口下方设置有振动给料机,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落料端下方设置有皮带秤,所述皮带秤落料端下方设置有旋转给料器入口,所述旋转给料器出口与导流段入口连接,所述导流段出口与熔炼炉体炉罩上的加料口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料仓为漏斗状料仓。
[0006]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给料机设有远程控制装置,能实现操作人员的远方调节和启停。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给料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管、旋转轴、下料管和活动软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段入口大于出口,即入口的横截面大于出口横截面。所述导流段内设置有可旋转浆片,从旋转给料器下来的物料料带有一定的运动惯性,推动浆片旋转,在浆片旋转过程中,把物料分布在炉体内,物料分布均匀。
[0009]本实用新型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0](I)、菱镁矿原石经过破碎机破碎成适宜粒度,破碎后的菱镁矿石经破碎机出口落在皮带运输机上,经皮带运输机送至位于斗式提升机的底部的料斗;料斗内的菱镁矿石经斗式提升机送至料仓内。
[0011](2)、菱镁矿石经料仓出口落在振动给料机,振动给料机设有远程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操作人员的远方调节和启停。
[0012](3)、菱镁矿石经过振动给料落料端送至皮带秤进行称量,实现对上料量的计量控制。
[0013](4)、菱镁矿石经皮带秤落料端降落到旋转给料器入口。
[0014](5)、旋转给料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管、旋转轴、下料管和活动软管。;旋转给料器的活动软连接可以减缓块状菱镁矿石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保证料块输送的稳定性;旋转给料器的旋转轴可以实现水平旋转,保证一个下料管可以为熔炼炉体的两个布料点布料。
[0015](8)、经下料管输送的菱镁矿石,在进入熔炼炉体之前,先进入导流段中。导流段具有入口宽出口窄结构。原料在经导流段入口进入车体之后,在出口处逐渐集中,最终导入熔炼炉体炉罩上设置的加料口。
[001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提供了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上下料系统,包括一套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和两套下料系统,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和两套下料系统分别与熔炼炉炉体连接。所述一套上料系统,两套下料系统,能实现菱镁矿石入炉三点布料,保证炉料在炉内的均匀性。
[0017]本实用新型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8]经过破碎机破碎成适宜粒度的菱镁矿石,经皮带运输机送至斗式提升机,再经料仓、振动给料机、皮带秤进行称量,实现对上料量的计量控制。经旋转给料器的稳定送料,以确保在物料在炉内的均匀性。有效提高了电熔镁砂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效率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如图1所示,该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破碎机1、皮带运输机2、斗式提升机
3、料仓4、振动给料机5、皮带秤6、旋转给料器7、导流段8。
[0023]破碎机I出口的下端设置有皮带运输机2,所述粉碎机能将菱镁矿石粉碎至预定粒度大小;
[0024]皮带运输机2落料端的下方设置有斗式提升机3的料斗,斗式提升机3的顶部设置有料斗卸料口,料斗卸料口下方设置有料仓4,本实施例中料仓4为漏斗状料仓,其下端设置有料仓出口,料仓出口下方设置有振动给料机5,所述振动给料机设有远程控制装置,能实现操作人员的远方调节和启停。
[0025]振动给料机5的落料端下方设置有皮带秤6,皮带秤6落料端下方设置有旋转给料器7入口,所述旋转给料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管、旋转轴、下料管和活动软管,所述。所述旋转给料器7出口与导流段8入口连接,所述导流段入口大于出口,即入口的横截面大于出口横截面。导流段8设置在操作平台10上,所述导流段8出口与炉罩9上的加料口连通,炉罩9为熔炼炉体11的上方。
[0026]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I)、菱镁矿原石经过破碎机I破碎成适宜粒度,破碎后的菱镁矿石经破碎机出口落在皮带运输机2上,经皮带运输机2送至位于斗式提升机3的底部的料斗;料斗内的菱镁矿石经斗式提升机3送至料仓4内。
[0028](2)、菱镁矿石经料仓4出口落在振动给料机5,振动给料机5设有远程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操作人员的远方调节和启停。
[0029](3)、菱镁矿石经过振动给料机5落料端送至皮带秤6进行称量,实现对上料量的计量控制。
[0030](4)、菱镁矿石经皮带秤6落料端降落到旋转给料器7入口。
[0031](5)、旋转给料器7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管、旋转轴、下料管和活动软管;旋转给料器的活动软连接可以减缓块状菱镁矿石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保证料块输送的稳定性;旋转给料器的旋转轴可以实现水平旋转,保证一个下料管可以为熔炼炉体的两个布料点布料。
[0032](8)、经下料管输送的菱镁矿石,在进入熔炼炉体之前,先进入导流段8中。导流段8具有入口宽出口窄结构。菱镁矿石(原料)在经导流段入口进入车体之后,在出口处逐渐集中,最终导入熔炼炉体炉罩上设置的加料口。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上下料系统,包括一套实施例1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和两套下料系统,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和两套下料系统分别与熔炼炉炉体连接。一套上料系统,两套下料系统,能实现菱镁矿石入炉三点布料,保证炉料在炉内的均匀性。
[003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其中料仓形状的改变、振动给料机结构的改变、选装给料器结构的改变,和导流段结构的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机、皮带运输机、斗式提升机、料仓、振动给料机、皮带秤、旋转给料器、导流段;所述破碎机出口的下端设置有皮带运输机,所述皮带运输机落料端的下方设置有斗式提升机的料斗,所述斗式提升机的顶部设置有料斗卸料口,所述料斗卸料口下方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下端设置有料仓出口,所述料仓出口下方设置有振动给料机,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落料端下方设置有皮带秤,所述皮带秤落料端下方设置有旋转给料器入口,所述旋转给料器出口与导流段入口连接,所述导流段出口与熔炼炉体炉罩上的加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为漏斗状料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给料机设有远程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给料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管、旋转轴、下料管和活动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菱镁矿熔炼生产电熔镁砂的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入口大于出口。
【文档编号】F27D3/00GK204115485SQ20142047148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齐国超, 崔俊峰, 单凤君, 原琳, 李强, 崔薇薇, 何占高, 么革, 崔军, 刘希洋, 崔毅 申请人:辽宁工业大学, 营口东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