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57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余热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内设有上循环管、下循环管,所述上循环管与下循环管通过多根水管连通;所述炉身内设有上炉圈、下炉圈,所述上炉圈与下炉圈通过多根水管连通;所述上炉圈与上循环管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下炉圈通过水管与下循环管连通;所述下循环管连接进水管,所述上循环管连接出水管。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余热炉,通过在常规燃煤炉内安装循环水管,可有效利用燃煤炉产生的多余热量,在多个房间或面积较大区域需要同时采暖时,或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利用其产生的多余热量时,只需将燃煤炉内的循环水管与房间内的暖气管等水暖设备连接即可,由此节约燃煤,提高燃煤炉的热利用率。
【专利说明】一种余热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余热炉。

【背景技术】
[0002]燃煤炉是一种常用的采暖工具,也是食品加工常用的加热工具。在采暖或食品加工过程中,燃煤炉产生的多余热量通过烟道被排出,而燃煤炉受限于其安装的位置,只能对其所在的室内空间供暖,多个房间需要同时采暖时,需要在各个房间都设置燃煤炉,由此造成燃煤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利用率高的余热炉。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余热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内设有上循环管、下循环管,所述上循环管与下循环管通过多根水管连通;所述炉身内设有上炉圈、下炉圈,所述上炉圈与下炉圈通过多根水管连通;所述上炉圈与上循环管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下炉圈通过水管与下循环管连通;所述下循环管连接进水管,所述上循环管连接出水管。
[0006]所述出水管连接分水水管,所述分水水管设于炉身上的烟道内。
[0007]所述下炉圈为半圆形。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余热炉,通过在常规燃煤炉内安装循环水管,可有效利用燃煤炉产生的多余热量,在多个房间或面积较大区域需要同时采暖时,或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利用其产生的多余热量时,只需将燃煤炉内的循环水管与房间内的暖气管等水暖设备连接即可,由此节约燃煤,提高燃煤炉的热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余热炉,包括炉身1,所述炉身I内安装有上循环管2、下循环管3,上循环管2与下循环管3通过多根水管连通;炉身I内装有水管制成的上炉圈4、半圆形的下炉圈5,上炉圈4与下炉圈5通过多根水管连通;上炉圈4与上循环管2通过水管连通,下炉圈5通过水管与下循环管3连通;下循环管3连接进水管6,进水管6上可接水泵,促进水循环;上循环管2连接出水管7 ;所述出水管7连接分水水管8,分水水管8安装炉身I上的烟道9内,分水水管8的出水口连接暖气等水暖采暖设备,水暖设备的出水口再与进水管6连接,组成水循环系统;烟道9内煤烟所携带的热量也可以为分水水管内8内的循环水加热,提高了热利用率;上循环管2、下循环管3、上炉圈4、半圆形的下炉圈5均设置在余热炉的炉芯内,燃煤燃烧时,热量通过炉芯可将热量均匀地传递给循环水。
[0013]上炉圈4、下炉圈5所组成的炉圈系统,位于上循环管2、下循环管3所组成的循环系统范围内,在循环系统范围内,可根据余热炉炉口的数量来设置多个炉圈系统。下炉圈5为半圆形,其开口的位置为余热炉排灰口的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余热炉,包括炉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I)内设有上循环管(2)、下循环管(3),所述上循环管(2)与下循环管(3)通过多根水管连通;所述炉身(I)内设有上炉圈(4)、下炉圈(5),所述上炉圈(4)与下炉圈(5)通过多根水管连通;所述上炉圈(4)与上循环管(2)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下炉圈(5)通过水管与下循环管(3)连通;所述下循环管(3)连接进水管(6),所述上循环管(2)连接多根出水管(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7)连接分水水管(8),所述分水水管(8)设于炉身(I)上的烟道(9)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圈(5)为半圆形。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4063136SQ20142047649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高玉国 申请人:高玉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