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977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其结构包括集气箱、废气排出管道、卸料仓、收尘管道和受料仓等,卸料仓设置在集气箱上,其顶部安装的第二气缸与底部卸料口上的第二锥堵相接;受料仓设置在卸料仓的斜向上部,其顶部安装的第一气缸与底部卸料口上的第一锥堵相接,在受料仓的下端与卸料仓的入料口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本实用新型结构轻巧,整体重量在5吨左右,有效减轻了窑顶的压重和变形,两个作为料仓阻料器的锥堵分时打开,保证了窑内气氛与外界的隔绝,使窑内煅烧状态不受影响。窑顶的集气箱设置于窑顶居中部位,有效减少了窑内气流偏窑和窑壁效应。
【专利说明】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的下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石灰窑的受料系统是一种双梁结构,不仅窑顶框架和受料装置的体积大,重量在30吨上下,对窑顶具有一定的压重破坏作用;而且,落料扬尘较大,不符合环保要求。为减少下料扬尘,有人在在石灰窑的窑壁上开设废气收集孔,这样就会造成气流在石灰窑截面上的分配不均,造成窑内废气流量在整个窑内截面上的不均衡,影响烧窑和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以解决传统石灰窑压重大和扬尘大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工业炉窑的液体新型受料系统,包括有:
[0005]集气箱,设置在石灰窑的入料口上,用于收集下料过程产生中的粉尘气体,防止逸出到大气中;
[0006]废气排出管道,连接在所述集气箱的侧壁开口上,用于将集气箱中的粉尘气体排向除尘装置;
[0007]卸料仓,设置在所述集气箱上,其顶部装有第二气缸,其侧壁开有入料口,其底部开有伸入到集气箱中的卸料口,在卸料口上设置有可封堵卸料口的第二锥堵,所述第二锥堵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接;
[0008]收尘管道,连接在所述卸料仓与所述废气排出管之间,用于将卸料仓中的粉尘气体通过所述废气排出管道排出;以及
[0009]受料仓,设置在所述卸料仓的斜向上部,其顶部装有第一气缸,其侧壁开有入料口,其底部开有卸料口,在卸料口上设置有可封堵卸料口的第一锥堵,所述第一锥堵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接,连通管路连接在受料仓的下端沿与所述卸料仓的入料口之间。
[0010]在所述受料仓入料口外部设置有上料轨道,在所述上料轨道上设置有通过卷扬机构控制升降的上料车。
[0011]在所述集气箱的底部设置有伸入到石灰窑入料口内的分料器。
[0012]所述分料器是在锥台形底座的锥面上分布有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集气箱的下端口。
[0013]本实用新型利用双仓下料结构的相互配合,将落料过程分为相互隔离的两步进行:先在受料仓落料,而卸料仓的底口封闭,石料经受料仓和连通管进入卸料仓,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气体通过收尘管道被吸入废气排出管道,排向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处理;然后,再通过第一锥堵封闭受料仓的底口,打开第二锥堵,使进入卸料仓的石料全部落入下部的石灰窑内,这其中产生的粉尘气体,即可通过集气箱上的废气排出管道排向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处理。这种受料系统利用集气箱和收尘管道的设置,实现了良好的除尘效果,可满足环保要求;并且窑内燃烧热量不能通过受料系统逸出,节能效果好。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轻巧,整体重量在5吨左右,有效减轻了窑顶的压重和变形,两个作为料仓阻料器的锥堵分时打开,保证了窑内气氛与外界的隔绝,使窑内煅烧状态不受影响。窑顶的集气箱设置于窑顶居中部位,可有效减少窑内气流偏窑和窑壁效应。
[0015]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周边烧嘴窑等圆形截面的竖窑,特别是分料器的设置,使窑内石灰石料面的布料均匀,两段式落料方式配合窑顶废气调控系统,可以有效避免落料扬尘,保持环境洁净,在受料系统上设置的窑顶废气调控系统可以减少窑内废气在截面上的不均衡分布,使窑内煅烧工艺更加合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气缸,2、受料仓,3、第二气缸,4、上料车,5、卸料仓,6、收尘管道,7、废气排出管道,8、集气箱,9、第二锥堵,10、分料器,11、第一锥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受料仓2、卸料仓5,收尘管道6、废气排出管道7和集气箱8等部分组成。集气箱8设置在石灰窑的顶部入料口上,用于收集下料过程产生中的粉尘气体,在集气箱8的侧壁顶部设有开口,外侧连接废气排出管道7,废气排出管道7连通除尘装置。在集气箱8的上口固定连接有卸料仓5,卸料仓5为圆筒状仓体,在其底部开有伸入到集气箱中的卸料口,在卸料口上设置有可封堵卸料口的第二锥堵9,在集气箱8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气缸3,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下部的第二锥堵9相接,在卸料仓5的侧壁开有入料口,连通管的下口连接在该入料口上。在卸料仓5的顶部还有口排气口,在排气口上连接收尘管道6,收尘管道6的另一端连接到废气排出管道7上,用于将卸料仓5中的粉尘气体通过废气排出管道7排出。在收尘管道6上接有电磁阀,以控制除尘管道6的通断。
[0019]受料仓2设置在卸料仓5的斜向上部,在其顶部装有第一气缸1,在受料仓的侧壁开有入料口,在受料仓的底部开有卸料口,在该卸料口上设置有可封堵卸料口的第一锥堵11,第一锥堵11与第一气缸I的活塞杆相连接,以控制卸料口的启闭。在受料仓5的底部下端沿上接有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下端连接在卸料仓5的入料口上,进入受料仓2中的石料可依靠重力自行下行到卸料仓5中。
[0020]在受料仓2的入料口的外部设置有上料轨道,在上料轨道上设置有上料车4,上料车4通过卷扬机构控制升降。
[0021]在集气箱8的底部设置有伸入到石灰窑入料口内部的分料器10 (也可将分料器10固定在石灰窑的入料口内)。分料器10是在锥台形底座的圆锥面或棱锥面上分布有若干斜向上伸出的翅片,每个翅片的上端连接在集气箱的下端口(或是连接在石灰窑的入料口)上。相邻翅片间的空当应能使最大直径的石料也能够顺利通过并落入石灰窑内。由于分料器10中锥台形底座的设置,使得石料不能直接落下,而是向四周落下,这样就能在石灰窑内形成周边较高、中间低洼的料面,可以实现最佳的煅烧效果。
[0022]当第一气缸I拉动的第一锥堵11在最高位时,上料车4倾倒的石料储存在受料仓2内,经过第一锥堵11下行开口的分料操作后,石料通过连通管路进入卸料仓5内,此时,在第二气缸3的拉动下,第二锥堵9封堵在卸料仓5的卸料口上,石料储存在卸料仓内。在倒料过程中,扬起的粉尘经过收尘管道6进入废气排出管道7,扬尘和废气经过统一收集处理,倒料完毕后,第一气缸I牵动其底部的第一锥堵11再次上行,将受料仓2密封严实,第二气缸3带动第二锥堵9下行,卸料仓5内的石料经过分料器10进入石灰窑内,卸料完毕后,第二锥堵9上行,将卸料仓5的卸料口封严,等待下一次的倒料。
[0023]受料仓2和卸料仓5的开闭状态保持相反,由此保证了窑内气氛与大气的隔绝,使窑内煅烧工艺独立成系统,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0024]本实用新型中的受料仓2作为中间仓,其容积可以做得很小,占用空间小,卸料仓5做成细长料仓,保证从受料仓卸落的石料在卸料仓内料面基本水平,为窑内布料均匀提供良好的条件。受料仓2和卸料仓5的容积之和,约为上料车一次上料量的1.5倍即可,因此两个料仓的容积小,其辅助支架也较小,由此极大地减小了窑顶压重。
[0025]集气箱8处于窑顶的居中位置,可以造成窑内废气流量在整个窑内截面上的均匀,有效减少了窑内气流偏窑和窑壁效应。
[0026]当石料从卸料仓内卸出,分料器的锥台形底座的顶部在储存一部分石料后,随后下落的石料与分料器顶部的石料撞击摩擦,可避免石料直接冲击分料器,延长分料器的使用寿命,石料经过窑内分料器10的分料后,在窑内形成中部低洼,四周高起的料面布置,这种布料方式使窑壁周围石料间隙的大料柱厚,中间石料间隙小的料柱薄,这样可以造成煅烧热气流在整个窑内横截面上阻损一致,减少窑壁效应。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有: 集气箱,设置在石灰窑的入料口上,用于收集下料过程产生中的粉尘气体; 废气排出管道,连接在所述集气箱的侧壁开口上,用于将集气箱中的粉尘气体排向除尘装置; 卸料仓,设置在所述集气箱上,其顶部装有第二气缸,其侧壁开有入料口,其底部开有伸入到集气箱中的卸料口,在卸料口上设置有可封堵卸料口的第二锥堵,所述第二锥堵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接; 收尘管道,连接在所述卸料仓与所述废气排出管之间,用于将卸料仓中的粉尘气体通过所述废气排出管道排出;以及 受料仓,设置在所述卸料仓的斜向上部,其顶部装有第一气缸,其侧壁开有入料口,其底部开有卸料口,在卸料口上设置有可封堵卸料口的第一锥堵,所述第一锥堵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接,连通管路连接在受料仓的下端沿与所述卸料仓的入料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受料仓入料口外部设置有上料轨道,在所述上料轨道上设置有通过卷扬机构控制升降的上料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集气箱的底部设置有伸入到石灰窑入料口内的分料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炉窑的新型受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分料器是在锥台形底座的锥面上分布有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集气箱的下端口。
【文档编号】F27D3/00GK204202401SQ201420644110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宋军保, 封英, 印明, 高兴凯, 张涛涛 申请人:博广热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