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辅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224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塔辅助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冷却塔的冷却水经过换热设备,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进入冷却塔蒸发散热冷却温度降低,进入冷却塔积水盘中,由于冷却塔设计的本身能力和使用衰减的问题,经常出现,满载超负荷运行现象,导致冷却水温偏高超标等现象,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目前,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通常是更换冷却塔或增加冷却塔,投资成本较高,浪费资源严重。也有在上述冷却塔的基础上设置辅助的冷却设备,通过将冷却塔积水盘中的水进行喷雾蒸发冷却的方式进行,由于冷却塔内部温度较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冷却塔辅助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塔超负荷运行,更换新设备投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塔辅助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冷却塔积水盘、轴流水泵、导管、雾化装置、锥形筒、空调设备、冷风管、热风管和热交换器,所述冷却塔本体底端设有冷却塔积水盘,所述冷却塔积水盘内设有轴流水泵,所述轴流水泵上端连接导管,所述导管上端设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喷雾出口处上端设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上小下大,所述锥形筒顶端上方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倾斜设置,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冷风管和热风管与空调设备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风管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所述热风管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冷却塔本体内设置辅助冷却装置,在不更新 冷却塔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冷却。本技术路线主要是通过设置轴流水泵连接的导管,以及导管端部设置的雾化装置,将冷却塔积水盘中水进行提升喷雾,实现蒸发冷却的作用;而在雾化装置上方设置锥形筒,由于上下温度不同,实现了拔风效果,将雾化的水向上拔起并与其上方的热交换器相接触,实现冷却降温效果,提高了冷却性能。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辅助冷却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本体;2冷却塔积水盘;3轴流水泵;4导管;5雾化装置;6锥形筒;7空调设备;8冷风管;9热风管;10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塔辅助冷却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辅助冷却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冷却塔辅助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1、冷却塔积水盘2、轴流水泵3、导管4、雾化装置5、锥形筒6、空调设备7、冷风管8、热风管9和热交换器10,所述冷却塔本体1底端设有冷却塔积水盘2,所述冷却塔积水盘2内设有轴流水泵3,所述轴流水泵3上端连接导管4,所述导管4上端设有雾化装置5,所述雾化装置5喷雾出口处上端设有锥形筒6,所述锥形筒6上小下大,所述锥形筒6顶端上方设有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10倾斜设置,所述热交换器10通过冷风管8和热风管9与空调设备7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风管8连接所述热交换器10的下端,所述热风管9连接所述热交换器10的上端。从而使从锥形筒6拔起的雾化水首先与冷却的热交 换器10下端进行交换,实现快速降温凝结,并从热交换器10的下端流下到冷却塔积水盘2中,而热交换器10中的冷风被加热,从热风管9回流到空调设备7中,方便继续运行。

更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10的倾斜角度为45度。能够实现最佳的冷却降温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在冷却塔本体1内设置辅助冷却装置,在不更新冷却塔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冷却。本技术路线主要是通过设置轴流水泵3连接的导管4,以及导管4端部设置的雾化装置5,将冷却塔积水盘2中水进行提升喷雾,实现蒸发冷却的作用;而在雾化装置5上方设置锥形筒6,由于上下温度不同,实现了拔风效果,将雾化的水向上拔起并与其上方的热交换器10相接触,实现冷却降温效果,提高了冷却性能。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辅助冷却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