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252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其具有形成于上表面部的吸入口、从下表面部形成至前表面部下侧的吹出口、以及将吸入口和吹出口连通的风路;轴流风扇,其在风路内设置于吸入口的下侧;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其在风路内设置于轴流风扇的下侧。

另外,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在吹出口具备:上下风向风门(flap),其对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以及左右风向风门,其对从该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而且,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数量相对于1条风路为1个以上。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7等中公开了相对于1条风路而具备2个上下风向风门的室内机。

另外,专利文献1的图11中还公开了在轴流风扇的下游侧即下侧设置有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70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当制冷运转时利用室内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时,该室内空气中含有的水分作为露水而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端部的下方设置有盛接从室内热交换器滴落的露水的接水盘。即,在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前侧低凹部的下方设置前侧接水盘,并在该室内热交换器的后侧低凹部的下方设置后侧接水盘。因此,当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采用了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由前侧接水盘以及后侧接水盘将壳体内的风路分割为3部分。详细而言,构成为风路由前侧接水盘以及后侧接水盘分割为:第1风路,其形成在该风路的前表面壁与前侧接水盘之间;第2风路,其形成在前侧接水盘与后侧接水盘之间;以及第3风路,其形成在后侧接水盘与风路的背面壁之间。

在此,如上所述,以往的室内机相对于1条风路而在吹出口设置1个以上的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因此,当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采用了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时,在以往的技术中,会在吹出口设置至少3个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因此,以往,当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采用了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时,存在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构造变得复杂的课题。另外,还存在如下课题:随着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构造的复杂化,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控制也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能够简化上下风向风门的构造及控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其具有形成于上表面部的吸入口、从下表面部形成至前表面部下侧的吹出口以及将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连通的风路;轴流风扇,其在所述风路内设置于所述吸入口的下侧;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其在所述风路内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下侧;前侧接水盘,其在所述风路内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前侧低凹部的下方;以及后侧接水盘,其在所述风路内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后侧低凹部的下方,所述风路构成为由所述前侧接水盘以及所述后侧接水盘分割为:第1风路,其形成在该风路的前表面壁与所述前侧接水盘之间;第2风路,其形成在所述前侧接水盘与所述后侧接水盘之间;以及第3风路,其形成在所述后侧接水盘与所述风路的背面壁之间,作为对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的上下风向风门,具备前侧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后侧上下风向风门,所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后侧上下风向风门分开配置于所述吹出口处的所述壳体的所述下表面部部分,并设置为至少前端部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所述后侧上下风向风门以在侧视时前端部位于与所述第2风路的后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第2风路靠前侧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2风路以及所述第3风路的下侧,所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在侧视时比所述后侧上下风向风门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第1风路的下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在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具备轴流风扇的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能够简化上下风向风门的构造及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右视图。

图3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5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7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前侧接水盘以及后侧接水盘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Z-Z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硬件结构图。

图10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冷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冷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冷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冷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热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热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从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19是从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20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右视图。图3~图5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6是从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此外,图4是从右上方观察室内机100的图,其示出了将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拆下后的状态。另外,图5是从右下方观察室内机100的图,其示出了将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拆下后的状态。另外,图6中的纸面左侧为室内机100的正面侧。在此,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中,构成为在运转时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翻转而被使用的结构。即,图4及图5示出了运转时的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状态,图6示出了停止时的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状态。

室内机100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而向房间等空调空间供给空调空气。该室内机100例如为设置于室内的墙面的壁挂式的室内机,并具备构成该室内机100的外壳的壳体1。该壳体1具备:吸入口2,其形成于上表面部;吹出口3,其从下表面部形成至前表面部下侧;以及风路10,其将吸入口2和吹出口3连通。在该风路10内设置有轴流风扇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壳体1的前表面部的里侧部分成为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另外,壳体1的背面部的前侧部分成为风路10的背面壁15。另外,风路10的左右侧壁部由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0的左右侧端部的未图示的侧板等构成。

轴流风扇4从吸入口2向风路10内吸入室内空气,将该室内空气向室内热交换器20输送,并将与室内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之后的室内空气即空调空气从吹出口3吹出。该轴流风扇4设置于吸入口2的下侧、即吸入口2的下游侧。轴流风扇4例如为螺旋桨式风扇。在此,一般而言,由于空调机的室内机在设置空间上存在制约,因此,大多无法增大轴流风扇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获得所期望的风量,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实施方式1中为2个)轴流风扇4。

此外,轴流风扇4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多个。只要能够获得所期望的风量,也可以在室内机100中仅设置1个轴流风扇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轴流风扇中也包括斜流风扇。这是因为斜流风扇也使得整体的空气流动沿着风扇旋转轴。

室内热交换器20通过使在自身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空调空气。该室内热交换器20设置于轴流风扇4的下侧、即轴流风扇4的下游侧。室内热交换器20例如为具备多个翅片和多个传热管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上述多个翅片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上述多个传热管在这些翅片的并列设置方向上贯通这些翅片,供制冷剂流入至内部。另外,室内热交换器20形成为侧视时呈W字状。

详细而言,室内热交换器20例如具备作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第1热交换器21、第2热交换器22、第3热交换器23以及第4热交换器24。上述第1热交换器21、第2热交换器22、第3热交换器23以及第4热交换器24在风路10内从前表面壁14向背面壁15侧依次配置,室内热交换器20形成为侧视时呈W字状。

在此,当制冷运转时利用室内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时,该室内空气中含有的水分作为露水而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0。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下端部的下方设置有盛接从室内热交换器20滴落的露水的接水盘。详细而言,在形成为侧视时呈W字状的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热交换器20中,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前侧低凹部的下方、即第1热交换器21与第2热交换器22的连接部的下方,设置有前侧接水盘31。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20的后侧低凹部的下方、即第3热交换器23与第4热交换器24的连接部的下方,设置有后侧接水盘35。

图7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前侧接水盘以及后侧接水盘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图7的Z-Z剖视图。此外,图7及图8中还示出了后述的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第1左右风向风门51、第2左右风向风门55、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另外,对于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示出了向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安装之前的状态。

如图7及图8所示,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的左右两端部由排水路38连接。另外,在排水路38的至少一方的背面侧设置有供未图示的排水软管连接的连接口39。即,形成为如下结构:由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回收的露水通过排水路38、连接口39以及未图示的排水软管而向室内机100外排出。

这样,在形成为侧视时呈W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20的下方配置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从而由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将壳体1内的风路10分割为3部分。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构成为风路10由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分割为:第1风路11,其形成在该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与前侧接水盘31之间;第2风路12,其形成在前侧接水盘31与后侧接水盘35之间;以及第3风路13,其形成在后侧接水盘35与风路10的背面壁15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在风路10具备上下风向风门40以及左右风向风门50,该上下风向风门40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该左右风向风门50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

在此,以往的壁挂式的室内机相对于1条风路而在吹出口设置1个以上的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因此,对于形成有第1风路11、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的室内机100,当欲利用现有技术设置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时,就会设置至少3个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因此,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构造会变得复杂。另外,随着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构造的复杂化,上下风向风门以及左右风向风门的控制也会变得复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中,如下这样构成上下风向风门40以及左右风向风门50。

作为上下风向风门40,室内机100具备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分开配置于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下表面部部分。上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设置为至少前端部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在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配置为在侧视时至少下端部摆动自如。在室内机100停止时,上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构成为将吹出口3封闭。由此,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性提高。

此外,如后所述,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用于进一步提高制热时的制热性能,并非作为上下风向风门40所必需的结构。

详细而言,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配置在侧视时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的下侧。该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将从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吹出的空气向前方即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引导。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是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构件,形成为侧视时向下侧凸起的平缓的圆弧形状。另外,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在侧视时比其自身的中心略靠后方的位置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旋转轴46。即,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为前端部及后端部以旋转轴46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的结构。

另外,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配置为前端部位于与第2风路12的后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第2风路靠前侧的位置。在此,第2风路12的后端部是指在前侧接水盘31中最向后方突出的部位。此外,如图6所示,由于构成第3风路13的背面侧的背面壁15的下部将从第3风路13吹出的空气向前方引导,因此,成为随着趋向下方而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后端部配置为比构成第3风路13的背面侧的背面壁15的下端部略靠前方。

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在侧视时比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第1风路11的下侧。该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对从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以及从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引导来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由此,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得到调节。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是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构件,并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旋转轴42。即,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在侧视时以旋转轴42为中心而旋转自如。

另外,例如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中,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构成为在室内机100运转时以旋转轴42为中心旋转,从室内机100停止的状态进行翻转而被使用。另外,在室内机100的运转状态下,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构成为前端部及后端部以旋转轴42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另外,如后述的图10所示,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室内机100运转时,在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至少在侧视时处于水平状态的状态下,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前端部位于比第1风路11靠前侧的位置。

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在制热运转时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该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是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构件,并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旋转轴48。即,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形成为通过以旋转轴48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下端部摆动的结构。此外,在制冷运转时,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并非必需的结构。因此,如后述的图10所示,在制冷运转时,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自身的下端部旋转至比吹出口3靠上方的位置,从而使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完全打开。

作为左右风向风门50,室内机100具备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第1左右风向风门51设置于第1风路11,对从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该第1左右风向风门51具备多个板构件52,该板构件52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自如。这些板构件52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另外,板构件52分别具有旋转轴53,各板构件52由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连结构件54连结。即,形成为如下结构:使连结构件54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板构件52分别以旋转轴5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上侧端部及下侧端部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在此,板构件5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板构件。

第2左右风向风门55对从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引导来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该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设置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详细而言,在室内机100运转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处于水平的状态下,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设置于该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位于下表面侧的表面。该第2左右风向风门55具备多个板构件56,该板构件56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自如。这些板构件56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另外,板构件56分别具有旋转轴57,各板构件56由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连结构件58连结。即,形成为如下结构:使连结构件58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板构件56分别以旋转轴57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前侧端部以及后侧端部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在此,板构件5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板构件。此外,第2左右风向风门55并非一定要设置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也可以在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之外另外设置。然而,通过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设置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能够在室内机100停止时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收纳在壳体1内,因此,能够提高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在风路10具备对气流的流动进行调整的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前侧整流板61是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构件,如图6所示,其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于前侧接水盘31的后方。同时作为第2风路12的前表面壁的前侧接水盘31的背面32形成为侧视时向下凸的圆弧形状,并形成为从上部至下部向前方倾斜的形状,以使从第2风路12吹出的空气容易向前方流动。而且,前侧整流板61形成为侧视时沿着前侧接水盘31的背面32的形状。另外,前侧整流板61的上端部62配置得比前侧接水盘31靠上方,且在侧视时向前侧接水盘31侧突出,以便容易将空气引导至前侧整流板61与前侧接水盘31之间。即,前侧整流板61也形成为侧视时向下凸的圆弧形状。

后侧整流板65是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构件,并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于后侧接水盘35的前方。同时作为第2风路12的背面壁的后侧接水盘35的前表面36也与前侧接水盘31的背面32同样地形成为使从第2风路12吹出的空气容易向前方流动的形状。详细而言,后侧接水盘35的前表面36形成为从上部至下部向前方倾斜的形状。另外,在后侧接水盘35的前表面36的下端部,突出部37向前方突出,该突出部37使从第2风路12吹出的空气向前方转弯。而且,后侧整流板65形成为侧视时沿着后侧接水盘35的前表面36的形状。即,后侧整流板65的中央部形成为从上部至下部向前方倾斜的形状。另外,后侧整流板65的下端部67形成为沿着后侧接水盘35的突出部37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后侧整流板65的上端部66配置得比后侧接水盘35靠上方,且在侧视时向后侧接水盘35侧突出,以便容易将空气引导至后侧整流板65与后侧接水盘35之间。即,后侧整流板65形成为侧视时呈大致S字形状。

此外,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连结板68将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连结,构成为整流板单元60。而且,该整流板单元60在前侧整流板61的前表面侧以及后侧整流板65的背面侧突出设置有多个爪69。通过将这些爪69插入到形成于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的未图示的凹部,将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固定到上述位置。此外,也可以使整流板单元60与前侧接水盘31以及后侧接水盘35一体成型。

并且,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还具有红外线传感器80以及控制装置90等。红外线传感器80对室内的温度分布、以及室内的用户的位置等进行检测。该红外线传感器80从壳体1的下表面部突出地设置。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硬件结构图。

控制装置90由专用的硬件、或执行储存于存储器的程序的CPU(也称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处理器)构成。控制装置90例如收纳于壳体1中的除风路10之外的位置。

在控制装置90为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例如可以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它们的组合。既可以由单独的硬件分别实现控制装置90所实现的各功能部,也可以由一个硬件实现各功能部。

在控制装置90为CPU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所执行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firmware)、或者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固件被写成程序并储存于存储器。CPU读出储存于存储器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从而实现控制装置90的各功能。在此,存储器例如为RAM、ROM、闪存、EPROM、EEPROM等非易失性或者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

此外,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来实现控制装置90的一部分功能,并由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一部分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装置90基于红外线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果以及输入至遥控器81的运转信息等,对轴流风扇4、上下风向风门40以及左右风向风门50等进行控制。详细而言,控制装置90进行轴流风扇4的起动、停止以及转速的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对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旋转轴42连接的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对与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旋转轴46连接的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对与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旋转轴48连接的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对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对与第1左右风向风门51的连结构件54连接的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连结构件54进行动作,从而对第1左右风向风门51的板构件52的角度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对与第2左右风向风门55的连结构件58连接的未图示的马达等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连结构件58进行动作,从而对第2左右风向风门55的板构件56的角度进行控制。

[动作说明]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室内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转)

图10~图13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冷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10及图11是从右侧观察室内机100的纵剖视图。另外,图12是表示将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拆下后的状态的室内机100的主视图。另外,图13是从正面右侧观察将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拆下后的状态的室内机100的立体图。

若经由遥控器81等向控制装置90输入制冷运转的指令,则如图10及图11所示,控制装置90使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前端部以下降的方式旋转,从而使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从室内机100停止时的关闭状态变为运转时的打开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按照室内机100停止的状态下的位置、以及室内机100正在运转的状态下的位置这2个位置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用于将从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吹出的空气向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引导,因此无需使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在上述2个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处停止、即无需连续地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进行控制。通过这样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进行控制,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控制变得简单。

另外,控制装置90使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旋转至下端部比吹出口3靠上方的位置,使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完全打开。然后,控制装置90使轴流风扇4起动,将轴流风扇4的转速控制成达到由遥控器81等指定的风量。另外,控制装置90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翻转,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进行控制。

若轴流风扇4起动,则室内空气被从吸入口2向壳体1的风路10内吸入。该空气被轴流风扇4向室内热交换器20输送。然后,该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0时被在室内热交换器20内流动的制冷剂冷却。此时,通过第1热交换器21的空气向第1风路11吹出。另外,通过第2热交换器22以及第3热交换器23的空气向第2风路12吹出。另外,通过第4热交换器24的空气向第3风路13吹出。

在此,向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大部分沿着前表面壁14流动。因此,第1风路11的气流的紊流比较小。同样地,向第3风路13吹出的空气大部分沿着背面壁15流动。因此,第3风路13的气流的紊流也比较小。另一方面,向第2风路12吹出的空气是通过第2热交换器22的空气与通过第3热交换器23的空气混合而成的、即相互碰撞而成的。因此,第2风路12的气流的紊流增大,第2风路12中的压力损失有可能增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第2风路12具备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因此,当通过第2热交换器22的空气与通过第3热交换器23的空气混合而流入第2风路12时,气流由前侧整流板61以及后侧整流板65进行调整。因此,能够抑制第2风路12中的压力损失。

另外,通过第2热交换器22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前侧接水盘31的上表面部流动,并在第2热交换器22与第3热交换器23之间向上方流入。该气流也成为第2风路12中的压力损失增大的一个原因。然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该气流由前侧整流板61的上端部62引导至前侧接水盘31与前侧整流板61之间,气流得到调整。即,仅利用前侧整流板61也可以获得能够抑制第2风路12中的压力损失的效果。

同样地,通过第3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后侧接水盘35的上表面部流动,并在第2热交换器22与第3热交换器23之间向上方流入。该气流也成为第2风路12中的压力损失增大的一个原因。然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该气流由后侧整流板65的上端部66引导至后侧接水盘35与后侧整流板65之间,气流得到调整。即,仅利用后侧整流板65也可以获得能够抑制第2风路12中的压力损失的效果。另外,在后侧接水盘35与后侧整流板65之间流动的空气气流在后侧接水盘35的突出部37和后侧整流板65的下端部67的作用下向前方转弯。因此,也能够抑制从第2风路12吹出的空气通过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向前方转弯时的压力损失。

从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朝向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流动。另外,从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吹出的空气也通过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而向前方转弯,并被向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引导。因此,通过控制装置90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进行控制,能够调节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角度。

例如,控制装置90如图10那样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进行控制。详细而言,在制冷运转时,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比室内的空气冷,因此比室内的空气重。因此,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欲向下侧流动。因此,为了将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的远处,控制装置90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在侧视时处于水平状态。由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吹出的冷空气输送至室内的远处。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室内机100运转时,在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至少在侧视时处于水平状态的状态下,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前端部位于比第1风路11靠前侧的位置。因此,从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切实地吹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因而,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控制的精度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旋转至下端部位于比吹出口3靠上方的位置为止,使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完全打开。因此,能够防止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与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碰撞而导致压力损失增大。另外,由于能够防止从吹出口3吹出的冷空气与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碰撞,因此,也能够防止在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发生结露。

另外,例如,控制装置90也能够如图11那样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进行控制。详细而言,在利用遥控器81指示向下吹风的情况下、以及由红外线传感器80检测到室内机100的附近存在用户的情况下等,控制装置90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在侧视时处于竖直状态。由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吹出的冷空气输送至室内机100的附近。

另外,例如,控制装置90还能够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图10所示的状态与图11所示的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停止。另外,例如,控制装置90还能够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与图11所示的状态之间的角度中连续地变更,对来自吹出口3的冷气的吹出角度进行摆动控制。

另外,在基于来自遥控器81的指示以及红外线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果等而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对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进行控制。

例如,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情况下,当欲从吹出口3向左侧吹出空气时,控制装置90将第1左右风向风门51控制成使得板构件52倾斜,详细而言,使板构件52的下侧端部位于比板构件52的上侧端部靠左侧的位置。由此,对从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样地,控制装置90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控制成使得板构件56倾斜,详细而言,使板构件56的前侧端部位于比板构件56的后侧端部靠左侧的位置。由此,从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吹出并由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引导至前方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得到调节。

这样,通过对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进行控制,能够从吹出口3向左侧吹出空气。

此外,板构件52以及板构件56的倾斜角度根据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向左方的转弯情况而有所不同。另外,在欲从吹出口3向右侧吹出空气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将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控制成使得板构件52以及板构件56与图12及图13相反地倾斜。

(制热运转)

制冷运转时与制热运转时的不同点为以下2点。

(1)吸入至风路10内的室内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0时被在室内热交换器20内流动的制冷剂加热。

(2)根据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而对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进行控制。

因此,以下,对制热运转时的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4及图1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热运转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14及图15是从右侧观察室内机100的纵剖视图。

若经由遥控器81等向控制装置90输入制热运转的指令,则如图14及图15所示,控制装置90使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前端部以下降的方式旋转,从而使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从室内机100停止时的关闭状态变为运转时的打开状态。然后,控制装置90使轴流风扇4起动,将轴流风扇4的转速控制成达到由遥控器81等指定的风量。另外,控制装置90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翻转,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进行控制。并且,在制热运转中,控制装置90根据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而对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装置90如图14那样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进行控制。详细而言,在制热运转时,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比室内的空气热,因此比室内的空气轻。因此,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欲向上侧流动。因此,为了利用从吹出口3吹出的热空气有效率地对室内进行制热,控制装置90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在侧视时处于竖直状态。通过将从吹出口3吹出的热空气向一端地面侧供给,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制热。

此时,若如制冷运转时那样使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完全打开,则在室内热交换器20中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热空气从该部分漏出而导致制热性能下降。因此,控制装置90将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控制成在侧视时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沿着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换言之,在侧视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与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大致平行。详细而言,当如图14那样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在侧视时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装置90使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也在侧视时处于竖直状态,将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完全关闭。由此,欲从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漏出的热空气会被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向下方引导,在与由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调节了上下方向上的角度的空气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将该热空气吹出。

另外,例如,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90有时也基于来自遥控器81的指示以及红外线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果等,使热空气从吹出口3向斜下方吹出。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90将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控制成从后端部至前端部向斜下方倾斜。此时,控制装置90将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也控制成在侧视时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沿着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换言之,在侧视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与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大致平行。由此,欲从吹出口3处的壳体1的前表面部部分漏出的热空气被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向下方引导,在与由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调节了上下方向上的角度的空气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将该热空气吹出。

此外,即使在制热运转时也与制冷运转时相同,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能够在水平状态至竖直状态之间旋转。因此,既能够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水平地进行水平吹风,也能够对来自吹出口3的冷气的吹出角度进行摆动控制。此时,只要将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的角度控制成在侧视时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沿着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即可,换言之,在侧视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与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大致平行即可。

以上,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采用如上所述的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作为上下风向风门40。而且,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利用上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即,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能够利用数量比风路10的分割数少的上下风向风门40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能够简化上下风向风门40的构造及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采用如上所述的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作为左右风向风门50。而且,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利用上述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即,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能够利用数量比风路10的分割数少的左右风向风门50对从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能够简化左右风向风门50的构造及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按照室内机100停止的状态下的位置、以及室内机100正在运转的状态下的位置这2个位置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进行控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来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进行控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设置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因此,第2左右风向风门55所处的高度根据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而有所不同。此时,通过根据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来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进行控制,能够更准确地将从第2风路12以及第3风路13吹出的空气向第2左右风向风门55引导,因此,能够提高风向控制的精度。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为如下构造: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设置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通过使该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旋转而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构造例如形成为如下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相同的功能、结构,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图16是从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其中,该图16示出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更详细而言,示出了室内机100进行制冷运转的状态。本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100停止的状态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6相同。

本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100具备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向下方滑动的滑动机构。而且,形成为如下构造:当室内机100进行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向下方滑动,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至使用位置。因此,在室内机100运转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处于水平的状态下,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设置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位于上表面侧的表面。此外,上述滑动机构安装于壳体1。另外,控制装置90对该滑动机构进行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在室内机100运转时,第2左右风向风门55会配置至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上表面侧。因此,在室内机100运转时,用户不易看到第2左右风向风门55,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性。

另外,在室内机100运转时,第2左右风向风门55与第1风路11相向地设置。即,能够利用第2左右风向风门55使从第1风路11吹出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转弯。因此,在利用本实施方式2这样的构造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左右风向风门51去除。

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2这样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机构由悬臂构造支承于壳体1。因此,需要坚固的滑动机构。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2这样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除了用于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控制的驱动装置之外,还需要用于使第2左右风向风门55移动至使用位置的驱动装置。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的构造、即在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旋转而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构造的情况下,不需要滑动机构。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构造的情况下,作为用于使第2左右风向风门55移动至使用位置的驱动装置,能够使用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控制中所使用的驱动装置。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构造、即在使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旋转而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配置于使用位置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能够低廉地制造室内机100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当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多个轴流风扇4时,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室内机1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对于相同的功能、结构,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也将配置于右侧的轴流风扇4称为轴流风扇4a,将配置于左侧的轴流风扇4称为轴流风扇4b。

图17及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19是从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图20是从正面右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此外,图18及图20示出了将风路10的前表面壁14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拆下后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100具备分隔板70,该分隔板70设置在俯视时的相邻的轴流风扇4之间,并按照每个轴流风扇4而对风路10进行分割。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第1热交换器21与第2热交换器22之间、以及第3热交换器23与第4热交换器24之间设置有分隔板70。由此,利用分隔板70将壳体1内的风路10分割为配置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的风路、以及配置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的风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100中,上下风向风门40中的、除了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之外的上下风向风门被分割为与轴流风扇4相同的数量。

详细而言,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被分割为: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a,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以及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b,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上述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a以及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b分别与不同的驱动装置连接,独立且自如地控制。即,控制装置90能够分别分开地控制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a以及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b的角度。

同样地,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被分割为: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a,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b,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上述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a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b分别与不同的驱动装置连接,独立且自如地控制。即,控制装置90能够分别分开地控制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a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b的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100中,左右风向风门50被分割为与轴流风扇4相同的数量。

详细而言,第1左右风向风门51被分割为:第1左右风向风门51a,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以及第1左右风向风门51b,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而且,将第1左右风向风门51a的板构件52连结的连结构件54、以及将第1左右风向风门51b的板构件52连结的连结构件54分别与不同的驱动装置连接,独立且自如地控制。即,控制装置90能够分别分开地控制第1左右风向风门51a的板构件52以及第1左右风向风门51b的板构件52的角度。

同样地,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被分割为:第2左右风向风门55a,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b,其配置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而且,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a的板构件56连结的连结构件58、以及将第2左右风向风门55b的板构件56连结的连结构件58分别与不同的驱动装置连接,独立且自如地控制。即,控制装置90能够分别分开地控制第2左右风向风门55a的板构件56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b的板构件56的角度。

在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按照每个轴流风扇4而对风路10进行分割。因此,能够使来自位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的风量与来自位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的风量不同。

另外,在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按照每个轴流风扇4而对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以及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进行分割。因此,能够使从位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与从位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上的角度不同。

另外,在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按照每个轴流风扇4而对第1左右风向风门51以及第2左右风向风门55进行分割。因此,能够使从位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与从位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上的角度不同。例如,如图18及图20所示,能够从位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向右侧吹出空气,从位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的吹出口3部分向左侧吹出空气。

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3那样构成室内机100,能够将不同风量的空调空气供给至室内的多个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此外,在根据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的角度而对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将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5分割为配置于轴流风扇4a的下方的后侧上下风向风门、以及配置于轴流风扇4b的下方的后侧上下风向风门。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吸入口,3吹出口,4轴流风扇,4a轴流风扇,4b轴流风扇,10风路,11第1风路,12第2风路,13第3风路,14前表面壁,15背面壁,20室内热交换器,21第1热交换器,22第2热交换器,23第3热交换器,24第4热交换器,31前侧接水盘,32背面,35后侧接水盘,36前表面,37突出部,38排水路,39连接口,40上下风向风门,41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a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1b前侧上下风向风门,42旋转轴,45后侧上下风向风门,46旋转轴,47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a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7b正面侧上下风向风门,48旋转轴,50左右风向风门,51第1左右风向风门,51a第1左右风向风门,51b第1左右风向风门,52板构件,53旋转轴,54连结构件,55第2左右风向风门,55a第2左右风向风门,55b第2左右风向风门,56板构件,57旋转轴,58连结构件,60整流板单元,61前侧整流板,62上端部,65后侧整流板,66上端部,67下端部,68连结板,69爪,70分隔板,80红外线传感器,81遥控器,90控制装置,100室内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