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9970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贯流空调器的顶出风形式一般采用独立的风道系统,顶出风的风道系统和前出风的风道系统是分开的,甚至两个风道系统分别采用两个独立的换热器,使得现有的顶出风空调器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还会增加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包括呈竖直布置的长筒形结构的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顶端的顶出风组件、位于所述顶出风组件下方的蜗壳组件和前出风组件;

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前出风口,其顶部开设有顶出风口;所述顶出风组件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顶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蜗壳组件与所述壳体、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围成一风腔,所述风腔中部固定有用于将所述风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上腔体内,其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上腔体与所述顶出风组件相连通,所述前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下腔体内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前出风口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内的风腔中设置一隔板,将整个空调器的换热系统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上腔体供顶出风组件出风,下腔体供前出风组件出风,使得顶出风风道系统和前出风风道系统共用一个换热器,且两个风道互不影响,避免两个风道相互干扰造成风量损失和紊流产生,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内的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蜗壳组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且上端为与所述顶出风组件连通的敞口结构,其下端设有底板;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蜗壳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前出风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隔板固定在蜗壳组件上,使前出风组件的连接和转动更稳固,整机磨损小,噪音少,使得前出风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隔板一体成型于所述蜗壳组件上,或所述隔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蜗壳组件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隔板固定在蜗壳组件上,使前出风组件与隔板和蜗壳组件的连接更稳固,避免前出风组件工作时整机噪音大;将隔板一体成型于所述蜗壳组件上,使隔板和蜗壳组件的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所述蜗壳组件包括呈弧形板状结构的蜗壳和蜗舌,所述隔板水平布置在所述蜗壳一侧中部靠上的位置;所述蜗壳固定在所述换热器组件上,所述蜗壳的一侧边上固定有多个水平布置的连杆,所述蜗舌与所述连杆卡接固定且与所述蜗壳之间形成与所述前出风口对应布置的前送风口。

进一步,多个所述连杆分别为位于所述蜗壳上端的固定杆、位于蜗壳中部的第一卡接杆和位于蜗壳下端的第二卡接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卡接杆均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蜗舌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舌中部与所述第一卡接杆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杆适配插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接槽的设置,使得安装蜗壳和蜗舌时候先进行安装定位,使安装效率高,提高了安装精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接杆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定位槽,所述蜗舌插接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槽的设置,使得蜗壳和蜗壳安装更紧凑牢固。

进一步,所述蜗壳上设有将所述上腔体和所述前出风口分隔开的围板,所述围板位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蜗壳上设置围板,有利于上腔体的密封。

进一步,所述单贯流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一侧的出风框,所述壳体呈弧形结构;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前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出风框上,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侧壁上;所述固定杆和第二卡接杆均密封压接在所述出风框上使所述前送风口和所述前出风口对应布置且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固定杆和第二连杆密封压接在出风框上,结构紧凑,避免壳体内其他部分漏风,出风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前出风组件包括贯流风轮和驱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的贯流电机,所述贯流风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上,所述贯流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隔板或所述底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贯流电机安装在隔板或底板上,增加了贯流电机安装的多样性。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侧壁靠近所述进风口位置上,所述换热器组件通过螺钉与所述蜗壳固定相连。

一种如上所述单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所述单贯流空调器,并选择自动运行模式;

S2,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单贯流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S3,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单贯流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当用户使用如上所述的单空调器时,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设置有自动运行模式,刚开机时,用户可以选择该模式,在该模式下,空调器可以根据当前室温,自动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不用再去做选择,满足用户一键操作的需求。

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下,需要对湿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则室内太干燥,需要降低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则室内太潮湿,需要提高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在制热模式下,一般为冬季,空气一般较为干燥,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可以将顶出风组件关闭,而前出风组件继续运行。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而且会使用户感觉更加舒适。

进一步,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值为45%-7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该湿度范围内,人体最为舒适。

进一步,S2中,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1.5℃-2.5℃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

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1.5℃-2.5℃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器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1.5℃-2.5℃的范围内,既不会造成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产生影响,而且可满足除湿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壳体、换热器支架、蜗壳组件和出风框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蜗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蜗壳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蜗壳组件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施例的蜗壳组件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11、进风口;12、顶出风口;2、出风框;21、前出风口;3、开关门;4、蜗壳;41、隔板;42、底板;43、围板;44、固定杆;45、第一卡接杆;46、第二卡接杆;47、前送风口;48、定位槽;5、蜗舌;51、卡接槽;6、顶出风组件;7、换热器支架;8、上腔体;9、下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包括呈竖直布置的长圆筒形的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的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部顶端的顶出风组件6、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所述顶出风组件6下方的蜗壳组件和前出风组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11,其另一侧以及顶部分别开设有前出风口21和顶出风口12;所述进风口11为多个;所述顶出风组件6位于所述进风口11的上方且与所述顶出风口12相连通;所述顶出风组件6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将所述壳体1内经换热器组件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从顶部排出;所述蜗壳组件位于所述顶出风组件6的下方,所述前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蜗壳组件内。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蜗壳组件与所述壳体1、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6围成一风腔,所述风腔中部固定有用于将所述风腔分隔成上腔体8和下腔体9的隔板41;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上腔体8内,其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下腔体9内,使得上下腔体共用一个换热器组件;所述上腔体8分别与所述顶出风组件6和所述进风口11相连通;所述前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下腔体9内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11和前出风口21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支架7和换热器,换热器支架7安装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靠近所述进风口11的位置上,换热器安装在换热器支架7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内的风腔中设置一隔板,将整个空调器的换热系统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上腔体供顶出风组件出风,下腔体供前出风组件出风,使得顶出风风道系统和前出风风道系统共用一个换热器,且两个风道互不影响,避免两个风道相互干扰造成风量损失和紊流产生,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内的噪音。通过将隔板固定在蜗壳组件上,使前出风组件的连接和转动更稳固,整机磨损小,噪音少,使得前出风效果更好。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蜗壳组件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布置且上端为与所述顶出风组件6连通的敞口结构,其下端设有底板42;所述隔板41固定在所述蜗壳组件的中部,所述前出风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隔板41和所述底板42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隔板41可以固定在所述风腔内的任意位置或部件上,本实施例的隔板41优选采用一体成型于所述蜗壳组件上,或所述隔板41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蜗壳组件上。通过将隔板固定在蜗壳组件上,使前出风组件与隔板和蜗壳组件的连接更稳固,避免前出风组件工作时整机噪音大;将隔板一体成型于所述蜗壳组件上,使隔板和蜗壳组件的固定更牢固。

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蜗壳组件包括呈弧形板状结构的蜗壳4和蜗舌5,所述隔板41水平布置在所述蜗壳4的内侧中部靠上的位置;所述蜗壳4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支架7上,所述蜗壳4的一侧边上固定有多个水平布置的连杆,所述蜗舌5与所述连杆卡接固定且与所述蜗壳4之间形成与所述前出风口对应布置的前送风口47。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多个所述连杆分别为位于所述蜗壳4上端的固定杆44、位于蜗壳4中部的第一卡接杆45和位于蜗壳4下端的第二卡接杆46,所述固定杆44和所述第二卡接杆46均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蜗舌5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舌5中部与所述第一卡接杆4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接槽51,所述第一卡接杆45适配插接在所述卡接槽51内。卡接槽的设置,使得安装蜗壳和蜗舌时候先进行安装定位,使安装效率高,提高了安装精度。

本实施例的蜗壳组件的上端通过两个螺钉与所述出风框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蜗壳组件的下端通过两个螺钉与所述出风框2的下端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卡接杆46与所述底板42之间形成一定位槽48,所述蜗舌5插接固定在所述定位槽48内。定位槽的设置,使得蜗壳和蜗壳安装更紧凑牢固。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蜗壳4上设有将所述上腔体8和所述前出风口47分隔开的围板43,所述围板43沿壳体1的轴向布置在所述上腔体8的一侧。所述围板43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蜗壳4靠近所述蜗舌5的一侧边上,所述围板43的另一侧边压接在所述蜗舌5上,所述围板43位于所述蜗壳4和所述蜗舌5之间。围板的设置,使上腔体进一步密封。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出风框2;所述进风口11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前出风口21开设在所述出风框2上,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出风框2的一侧;所述固定杆44和第二卡接杆46均密封压接在所述出风框2上使所述前送风口47和所述前出风口21对应布置且相连通。通过将固定杆和第二卡接杆密封压接在出风框上,结构紧凑,避免壳体内其他部分漏风,出风效果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框2外部的可自由开合的开关门3。

本实施例的所述前出风组件包括贯流风轮和驱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的贯流电机,所述贯流风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上,所述贯流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隔板或所述底板上。通过将贯流电机安装在隔板或底板上,增加了贯流电机安装的多样性。

本实施例的所述一种可顶出风的单贯流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为,当空调器开始运行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风腔内,由于隔板的作用,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均进入一部分气流且该部分气流在所在腔室内换热,上腔体内经过换热器换热的气流从顶出风组件排出,下腔体内经过换热器换热的气流通过前出风组件的贯流风轮甩出。

实施例2

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单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所述单贯流空调器,并选择自动运行模式;

S2,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单贯流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值为45%-70%,在该湿度范围内,人体最为舒适;

S3,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单贯流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S2中,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1.5℃-2.5℃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当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1.5℃-2.5℃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换热器组件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1.5℃-2.5℃的范围内,既不会造成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产生影响,而且可满足除湿的需求。

当用户使用如上所述的单空调器时,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设置有自动运行模式,刚开机时,用户可以选择该模式,在该模式下,空调器可以根据当前室温,自动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不用再去做选择,满足用户一键操作的需求。

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下,需要对湿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则室内太干燥,需要降低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则室内太潮湿,需要提高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组件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在制热模式下,一般为冬季,空气一般较为干燥,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可以将顶出风组件关闭,而前出风组件继续运行。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而且会使用户感觉更加舒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