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13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各种淋浴设施,人们在淋浴时大量的热能随淋浴废水流失,能量利用率低,能源浪费很大。如果是即热式电热水器还要用较大的功率来对冷水加热才能达到人们淋浴的温度,特别是冬天需要的电功率更大,这对电路的电线和电能表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能源浪费大、效率低等问题,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探索,也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专利文献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在现有技术方案中,要么制造工艺复杂难以实施,要么无法实现在家庭淋浴的有限空间里高效率的进行余热回收,并且对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应用中,大多固定设置于淋浴房地面上,对于一般本来就较为狭小的淋浴房空间来说,无疑是增加了空间拥挤程度,给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不便,且装置内部清洗不便,容易造成尘垢堆积,进而影响余热回收效率的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所阐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及其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实现余热回收装置的可折叠并且可靠置于淋浴房墙壁,并且集热回收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包括有支架装置及集热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装置还包括有:转角支撑座、支架框;所述转角支撑座固定于地面与墙壁的转角处,所述转角支撑座与所述支架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框内垂直于墙壁的两侧壁中部设有滑槽,所述集热板芯可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框内,所述支架框的上支撑面为镂空结构;淋浴废水经洗浴后可流畅的从所述镂空的支架框上支撑面流至集热板芯,以达到高效余热集收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芯设有波浪形水流道,所述波浪形水流道的波谷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集热板芯的一端侧面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连接于所述波浪形流道的两端,实现与所述波浪形水流道的水流贯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框与所述转角支撑座转动连接端设有轴管,所述轴管中部管壁开设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轴管内位于出水孔与进水孔之间位置设有挡水片;所述挡水片将轴管分隔成两节不相通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角支撑座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轴管配合的圆孔,所述转角支撑座通过所述圆孔套设于所述轴管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的端口处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进水孔对应密封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轴管的两端凸出部分的外侧壁设有螺纹,如此,可以经过两端设置冷热水软管,接入轴管两端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可实现进出水管的入口从两端引出,从而避免了因水管接头位置影响,而导致支架装置整体无法就近靠墙的限制问题,确保了装置整体紧密靠墙竖起,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集热板芯为不锈钢材质薄板经一次性热压吹塑成型,所述支架框整体采用一次性ABS工程塑料注塑成型,确保了足够的应力强度,可有效长久支撑人体站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支撑座与支架轴管的结构设计,有效实现了本装置的可折叠性,节约了空间,使用更为方便。

2.通过轴管作为水管功能的应用,接头的位置转移,有效规避了水管接头与墙壁中水孔的垂直对接,从而使得本装置折叠靠墙的位置更为紧贴,实用性更强,空间妨碍性更小。

3.基于集热板芯的新型波浪形流道设计,以及配合设计的通孔结构,有效提高淋浴废水下流过程中与集热板芯的接触面积,显著提高了集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节约50%能耗,且集热板芯(特别是波浪形流道)为不锈钢材质薄板经一次性热压吹塑成型,不易产生水垢而阻塞流道,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所述集热板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折叠淋浴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包括有支架装置及集热板芯10,支架装置1还包括有:转角支撑座2、支架框1;转角支撑座2固定于地面与墙壁的转角处,所述转角支撑座2与所述支架框1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框内垂直于墙壁的两侧壁中部设有滑槽8,所述集热板芯可通过所述滑槽8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框1内,所述支架框的上支撑面为镂空结构;,淋浴废水经洗浴后可流畅的从所述镂空的支架框上支撑面流至集热板芯10,以达到高效余热集收的目的。

集热板芯10上设有迂回的波浪形水流道11,所述波浪形水流道的波谷位置开设有通孔12;集热板芯10的一端侧面开设有进水口51和出水口61,当本实用新型所设计集热板芯10滑设于支架框1内部时,集热板芯的进水口51、出水口61与轴管管壁上的进水孔5和出水孔6的位置对应,进水口51与出水口61分别连接于所述波浪形流道11的两端,实现与波浪形水流道11的水流贯通。

支撑框1与转角支撑座2转动连接端设有轴管3,该中空的轴管3设于支架框1的内部,支架框1可沿所述轴管3进行转动;以达到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折叠收放的技术结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所涉及的轴管起到双重结构作用:首先是用以作为转轴实现余热回收装置的可沿轴转动,其次是中空的轴管,作为进水及出水的流道起始段,从而将水流的入口和出口设计到了回收装置的两侧轴管段部位置。

转角支撑座2的中部设有与轴管3配合的圆孔4,转角支撑座2通过所设计的圆孔4实现套设于轴管3的两端部位置;同时,轴管3中部管壁开设进水孔5和出水孔6,轴管3内位于出水孔6与进水孔5之间位置设有挡水片7,所述挡水片7实现将轴管分隔成两节不相通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

作为改进,所述集热板芯10上的进水口51和出水口61的的端口处套设有密封垫圈13,当集热板芯10装配与支架框1内部时,所述进水口51、出水口61与所述进水孔5、出水孔6对应密封连接。

优选的,集热板芯10为不锈钢材质薄板经一次性热压吹塑成型,支架框1为ABS工程塑料一次性注塑成型,确保了足够的应力强度,可有效长久支撑人体站立。

更进一步的,轴管3两端的凸出部分9的外侧壁设有螺纹,如此,可以经过两端设置冷热水软管,接入轴管3两端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可实现进出水管的入口从两端引出,从而避免了因水管接头位置影响,而导致支架装置整体无法就近靠墙的限制问题,确保了装置整体紧密靠墙竖起,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