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34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中的水-冷媒换热器上,通常焊接有感温管,排水管的一端焊接到感温管上,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到空调器室外机的机壳外部。然而,此种布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容易产生漏水的问题,而且排水管存在冻裂的隐患,一旦排水管发生冻裂,流经排水管的水将很可能造成空调器室外机的机壳内部的其他部件、例如电控板等损坏,使空调器室外机的可靠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排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组件的空调器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用于流通制冷剂的第一通道和用于流通换热液的第二通道;出液管组件,所述出液管组件设在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进液管组件,所述进液管组件设在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及排液阀,所述排液阀位于所述机壳外且设在所述进液管组件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造价低,不易发生漏水的问题,而且省去了排水管,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排水管断裂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空调器室外机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组件的外端由所述本体的后壁向后延伸到所述机壳外部,所述排液阀设在所述进液管组件的所述外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阀设在所述进液管组件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阀与所述进液管组件可拆卸地相连或成一体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阀与所述进液管组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相连,或所述排液阀与所述进液管组件通过焊接的方式成一体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感温管组件,所述感温管组件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通道内以感测所述换热液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凸起部,所述感温管组件由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本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进一步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套设在所述感温管组件上且与所述凸起部螺纹连接以将所述感温件锁紧在所述凸起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凸起部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液管组件由所述第二侧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换热器组件,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室外机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侧面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换热器组件的正面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换热器组件的侧面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换热器组件的剖面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外机1000;

机壳100;底座101;底脚102;换热器组件200;

本体1;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凸起部13;

出液管组件2;进液管组件3;排液阀4;感温管组件5;感温管51;卡位件52;

锁紧件6;端面段61;轴套段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换热器组件200。

其中,空调器室外机1000还可以包括机壳100、风扇、压缩机等。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0通常至少包括底座101、顶盖和出风面板,其中顶盖通常平行地设置在底座101的上方,且顶盖向下的投影可以与底座101重合,出风面板通常竖直设置且可以连接在顶盖的前端边沿与底座101的前端边缘之间,其中,“机壳100内部”和“机壳100外部”的划分指的是,顶盖与底座101之间的竖直空间指的是机壳100内部,其余空间为机壳100外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底脚102,以起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换热器组件200,包括:本体1、出液管组件2、进液管组件3以及排液阀4,本体1内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互不相同,其中,第一通道用于流通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第二通道用于流通换热液(例如水),这样,当制冷剂流经第一通道内时,可以与第二通道内的换热液进行换热。其中,换热器组件20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参照图3和图4,进液管组件3设在本体1上且与第二通道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进液管组件3向第二通道内输入换热液,出液管组件2设在本体1上且与第二通道连通,从而可以通过出液管组件2将第二通道内换热后的换热液输出,通常地,出液管组件2位于进液管组件3的上方。

参照图2和图4,排液阀4位于机壳100外且设在进液管组件3上且与第二通道连通,也就是说,排液阀4沿竖直方向向底座101或顶盖上投影时,排液阀4的投影是位于顶盖(和底座101)的边缘以外的,由此,开启排液阀4可以将进液管组件3以及第二通道内的液体排出到机壳100外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进液管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其中第一进液管可以与本体1相连,第二进液管可以与盛装换热液的箱体相连,当第一进液管与第二进液管对接到位后,箱体内的换热液可以向本体1内通入,其中,排液阀4可以设置在进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中的任意一个上,图2中所示的进液管组件3仅为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没有示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换热器组件200,由于排液阀4直接安装在进液管组件3上且位于机壳100外,从而一方面由于没有过多的连接面,因而不易发生漏水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仅需排液阀4而无需外引排液管,从而不但减小了换热器组件200在机壳100内的占用空间,降低了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结构复杂性和造价,而且还避免了位于机壳100内的排液管容易发生断裂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而提高了空调器室外机1000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液管组件3的外端由本体1的后壁向后延伸到机壳100外部,排液阀4设在进液管组件3的外端上。由此,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中,本体1通常安装在机壳100内的后部,换热器的前侧安装压缩机等,这样,当进液管组件3从本体1的后壁向后延伸时,进液管组件3可以简单地延伸到机壳100外部,从而方便排液阀4的安装,降低了本体1的结构复杂性和占用空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进液管组件3的形成位置不限于此,例如,进液管组件3还可以由本体1的右侧壁向右延伸,以伸出到机壳100外部。

排液阀4设在进液管组件3的底部。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排液阀4位于进液管组件3的下方,且排液阀4的上端与进液管组件3的底壁相连,由此,当排液阀4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通道内的换热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由排液阀4排出,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排水难度,省去排水泵等部件,进而降低了换热器组件200的结构复杂度和造价。另外,进液管组件3也与本体1的下部相接,从而进一步降低排水难度,提高排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还可以成一体件。例如,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通过焊接的方式成一体件。由此,当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固定相连时,可以提高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的连接可靠性,改善漏水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可拆卸地相连。例如,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相连。由此,当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可拆卸地相连时,可以提高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的连接便捷性,便于更换清洁和维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其中一种方式为:进液管组件3的管壁上可以形成有螺纹孔,排液阀4的上端形成有外螺纹,将排液阀4的上端直接旋入螺纹孔内即可实现排液阀4与进液管组件3的螺纹连接。例如其中的另一种方式为:进液管组件3上具有向下延伸且带有外螺纹的连接凸起,排液阀4的上端向上伸入连接凸起内,锁紧螺母套设在排液阀4的上端外并与连接凸起螺纹连接,从而将排液阀4锁紧在连接凸起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换热器组件200还包括:感温管组件5,感温管组件5设在本体1上且至少部分伸入第二通道内以感测换热液的温度。由此,可以通过感温管组件5对第二通道内的换热液进行温度检测,从而更好地控制进液管组件3和出液管组件2的工作。

参照图6,本体1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凸起部13,感温管组件5由凸起部13伸入本体1内。由此,感温管51的固定可靠,便于连接。优选地,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凸起部13由第一侧壁11朝向远离第二侧壁12的方向延伸,进液管组件3由第二侧壁12朝向远离第一侧壁11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降低装配难度,降低漏水的可能。

例如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本体1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第一侧壁11可以为前表面,第二侧壁12可以为后表面,凸起部13由前表面向前凸出延伸,进液管组件3由后表面向后延伸,由此,感温管组件5固定在本体1前侧的凸起部13上,排液阀4固定在本体1后侧的进液管组件3上。

如图6所示,换热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锁紧件6,锁紧件6套设在感温管组件5上且与凸起部13螺纹连接以将感温件锁紧在凸起部13上。具体而言,换热器组件200可以包括盲管式的感温管51、设在感温管51内的感温包、以及固定在感温管51上的卡位件52,锁紧件6包括端面段61和轴套段62,端面段61连接在轴套段62的远离本体1的一端,端面段61上设有穿孔,轴套段62内周壁上形成有内螺纹,凸起部13上形成有贯通第二通道的通孔,凸起部1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外螺纹。

由此,装配时,可以首先将感温管51的密封端通过通孔伸入凸起部13内,然后将锁紧件6通过端面段61上的穿孔套设在感温管51上,且通过端面段61止抵在卡位件52的远离本体1的一侧,同时将轴套段62与凸起部13螺纹锁紧,从而通过锁紧件6可以将感温管组件5固定在凸起部13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可以有效地优化空间占用情况,装配简单、省去多个配管接头等,成本低,配合部位少,不易发生漏水,不会发生排水管冻裂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近距离焊接导致的相关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上文所述的风扇、压缩机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