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的集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油烟机都装配有集油杯,集油杯一般都脱卸式地安装在集烟罩的底部,经风机系统油烟分离收集的油最终能落入集油杯中。目前,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吸油烟机的集油结构,如专利号为ZL 96205439.9(授权公告号为CN 229078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斜置式风机深吸排油烟机》,又如专利号为ZL 96202373.6(授权公告号为CN 226097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深吸油烟机》。上述现有的集油结构虽然设计较为紧凑,但这些集油结构仅适用于只有一个风机的吸油烟机。
目前,为了尽可能克服背压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已经设计出了双风机串联的吸油烟机,这种双风机串联的吸油烟机通过匹配主次两级风机来增加风机系统的风压,使风机系统在使用状态下,即使存在较大的背压也能获得较大的排风流量,且主次两级风机的转速无需太高,噪声较小,能满足吸油烟机高效静吸的要求。这种双风机串联的吸油烟机的次级风机通常位于主级风机的正上方,经次级风机油烟分离后收集的油污若没有经过合适的梳油处理,则会污染位于正下方的主级风机系统,进而影响主级风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使其损坏,另外,还会污染吸油烟机内腔环境而导致电气部件的损坏。综上所述,对于现有的具有串联双风机系统吸油烟机,有待提出一种全新的集油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适用于串联双风机系统吸油烟机的集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吸油烟机的集油系统,包括风机架和安装在风机架底部的集烟罩,在所述的风机架内部安装有相互串联的一级风机和二级风机,所述二级风机位于一级风机的上方,在所述集烟罩上安装有集油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级风机的最低处设有第一漏油孔,在所述二级风机的最低处设有第二漏油孔,在所述第一漏油孔的下方设有将从第一漏油孔流出的油导流至集油杯内的第一导油结构,在所述第二漏油孔的下方设有将从第二漏油孔流出的油导流至集油杯内的第 二导油结构。
优选地,所述集烟罩后侧板衔接在风机架后侧板的下方,所述集油杯安装在集烟罩后侧板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导油结构包括有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漏油孔下方的导油架,所述第二漏油孔的竖向投影落入该导油架上,所述导油架的底部开有与所述风机架后侧板的内表面相衔接的滴油孔。
为了使从第二漏油孔流出的油滴能顺利落入风机架后侧板上,在所述的导油架上成型有导油槽,所述第二漏油孔的竖向投影落入该导油槽内,所述的滴油孔设于该导油槽的最低处。
导油架可以有多种安装结构,优选地,在所述一级风机的出风口安装有出风口板,所述二级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导风连接管连接到所述的出风口板上并与一级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导油架的顶部安装在所述的出风口板上,所述导油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的风机架后侧板上。
在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上可以有多种导油结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风机架后侧板的内表面成型有上挡油筋,所述上挡油筋具有竖向设置的左侧上导油筋和右侧上导油筋,所述导油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左侧上挡油筋与右侧上挡油筋之间,所述集烟罩后侧板的内表面成型有左侧下挡油筋和右侧下档油筋,所述左侧下档油筋和右侧下挡油筋均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的集油杯,并且,所述的左侧下挡油筋与左侧上挡油筋相互衔接并竖向对齐,所述的右侧下挡油筋与右侧上挡油筋相互衔接并竖向对齐。采用上述结构后,挡油筋在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上一体成型,既可用来挡油,使从导油架流出的油被限制在两侧的挡油筋之间并进入流入集油杯内,又可以提高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的结构强度。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风机架后侧板的内表面和集烟罩后侧板的内表面上固定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挡油条和第二挡油条,所述导油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挡油条与第二挡油条之间,所述第一挡油条和第二挡油条的上端高于所述导油架的滴油孔,所述第一挡油条和第二挡油条的下端靠近所述的集油杯。设置挡油条后,可以使从导油架流出的油可以被限制在第一挡油条与第二挡油条之间并进而流入集油杯内,同时,也可以提高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的结构强度。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风机架后侧板的内表面成型有向内凹陷的上导油腔,在所述集烟罩后侧板的内表面成型有向内凹陷的下导油腔,所述的上导油腔与下导油腔相互连通,所述导油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的上导油腔内,所述下导油腔的底部靠近所述的集油杯。采用上述结构后,导油腔在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上一体成型,既可以使从导油架流出的油被限制导油腔内并进入流入集油杯内,又可以提高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导油结构包括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 第二漏油孔上,所述导油管的下端指向所述集油杯的入油口。这样,集油系统可以省去导油架,在风机架后侧板和集烟罩后侧板上也不会有残留的油滴,从而使吸油烟机的内腔更为清洁。
为了使从第一漏油孔流出的油能顺利流入集油杯中,所述的第一导油结构包括有集烟罩底板,所述集烟罩底板斜向设置,所述第一漏油孔的竖向投影落入该集烟罩底板上,集烟罩底板的下端形成向后弯折并延伸至所述集油杯上方的弯折部,在所述的弯折部上开有出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吸油烟机的集油系统在一级风机的漏油孔与集油杯之间设有第一导油结构,在二级风机的漏油孔与集油杯之间设有第二导油结构,从一级风机和二级风机流出的油能分别通过第一导油结构和第二导油结构流入集油杯中,使得经二级风机油烟分离后收集的油污不会污染下方的一级风机系统,也不会污染吸油烟机内部环境而导致电气部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导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油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导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二导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第二导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油烟机的集油系统包括风机架1和集烟罩2。在风机架1内部安装有相互串联的一级风机3和二级风机4,二级风机4位于一级风机3的上方,一级风机3的出风口安装有出风口板7,二级风机4的进风口通过导风连接管8连接到出风口板7上并与一级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集烟罩2安装在风机架1的底部,集烟罩后侧板21衔接在风机架后侧板11的下方,集油杯5安装在集烟罩后侧板21的底部。在一级风机3的最低处设有第一漏油孔31,在第一漏油孔31的下方设有第一导油结构,第一导油结构将从第一漏油孔31流出的油导流至集油杯5内。在二级风机4 的最低处设有第二漏油孔41,在第二漏油孔的下方设有第二导油结构,第二导油结构将从第二漏油孔41流出的油导流至集油杯5内。
第一导油结构包括有集烟罩底板22,集烟罩底板22斜向设置,第一漏油孔31的竖向投影落入集烟罩底板22上,集烟罩底板22的下端形成向后弯折并延伸至集油杯5上方的弯折部221,在弯折部221上开有出油孔222。这样,经一级风机3油烟分离后收集的油滴从第一漏油孔31流入集烟罩底板22上,并进而沿着集烟罩底板22通过出油孔222流入至集油杯5内。
第二导油结构包括有斜向设置在第二漏油孔41下方的导油架6,导油架6的顶部安装在出风口板7上,导油架6的底部安装在风机架后侧板11上。在导油架6上成型有导油槽62,第二漏油孔41的竖向投影落入该导油槽62内,导油架6的底部开有滴油孔61,滴油孔61设于该导油槽62的最低处并与风机架后侧板11的内表面相衔接。
本实施例中,在风机架后侧板11的内表面成型有竖向设置的左侧上导油筋111和右侧上导油筋112,导油架6的底部安装在左侧上挡油筋111与右侧上挡油筋112之间,即滴油孔61设于左侧上挡油筋111与右侧上挡油筋112之间。在集烟罩后侧板21的内表面成型有左侧下挡油筋211和右侧下档油筋212,左侧下档油筋211和右侧下挡油筋212均向下延伸至靠近集油杯5。并且,左侧下挡油筋211与左侧上挡油筋111相互衔接并竖向对齐,右侧下挡油筋212与右侧上挡油筋112相互衔接并竖向对齐。上述各条挡油筋在风机架后侧板11和集烟罩后侧板21上一体成型,既可以使从滴油孔61流出的油被限制在两侧的挡油筋之间并进入流入集油杯5内,又可以提高风机架后侧板11和集烟罩后侧板21的结构强度。
吸油烟机工作时,第一导油结构和第二导油结构独立使用,一级风机3和二级风机4分离出的油顺利落入集油杯5内,并且,二级风机4油烟分离收集后的油污不会污染下方的一级风机系统。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在风机架后侧板11的内表面和集烟罩后侧板21的内表面上固定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挡油条91和第二挡油条92,导油架6的底部安装在第一挡油条91与第二挡油条92之间,第一挡油条91和第二挡油条92的上端高于导油架6的滴油孔61,第一挡油条91和第二挡油条92的下端靠近集油杯5。吸油烟机工作时,从滴油孔61流出的油被限制在第一挡油条91与第二挡油条92之间并最终流入集油杯5内。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在风机架后侧板11的内表面成型有向内凹陷的上导油腔113,在集烟罩后侧板21的内表面成型有向内凹陷的下导油腔213,上导油腔113与下导油腔213相互连通,导油架6的底部安装在上导油腔113内,下导油腔213的底部靠近集油杯5。吸油烟机工作时,从滴油孔61流出的油被限制在上导油腔113与下导油腔23内并最终进入流入集油杯5内。
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风机架后侧板11和集烟罩后侧板21的内表面均为光滑平 面,这样,从滴油孔61流出的油能顺着风机架后侧板11和集烟罩后侧板21的内表面通过重力自然流入集油杯5内。
实施例五,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油结构包括有导油管10,导油管10的上端连接在第二漏油孔41上,导油管10的下端指向集油杯5的入油口。吸油烟机工作时,经二级风机4分离收集的油能通过导油管10流入集油杯5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