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47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柱式散热器因其体表即主要散热面直接围成一个盛放导热介质的柱形腔体,存在的缺点是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升温慢,内阻大,储热量小和安装过程复杂,使用故障率也高,常发生跑水、漏水和人为接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式散热器,具有升温速度快,内阻小和储热量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柱式散热器,由数个散热片液路连通组合而成,所述的散热片包括两个腔体片头和并列连通在该两个腔体片头间的3-6个散热列管,腔体片头的两侧分别设有同轴线的横向管路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列管截面形状为梅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片的中间的一个散热列管伸入腔体片头,并于腔体片头有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列管的数量为3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散热效果好和升温速度快,3个散热列管的散热效率是旧式2个散热列管散热效率的2.1倍;

2、通水性能好,由于增加了散热列管的数量和由多个片头连接成的横向管,提高了通水性能,不容易堵塞,同时节省了水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大空间的工矿、厂房、办公室等的供热需求,片头采用一次冲压成型,相较于现有的片头由两部分焊接而成,焊缝少避免了漏水,本实用新型在散热器体积不增加和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散热列管的数量为3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散热列管的数量为4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散热列管的数量为5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散热列管的数量为6个)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片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片头和散热列管连接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和6所示,一种柱式散热器,由数个散热片液路连通组合而成,所述的散热片包括两个腔体片头1和并列连通在该两个腔体片头间的3-6个散热列管2,腔体片头1的两侧分别设有同轴线的横向管路连接孔3。所述的每个片头的散热列管2数量为3个。经过试验验证,相对比与旧式上下横向管和2个散热列管形式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2.1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的每个片头的散热列管2数量为4个。经过试验验证,相对比与旧式上下横向管和2个散热列管形式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1.9倍.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的每个片头的散热列管2数量为5个。经过试验验证,相对比与旧式上下横向管和2个散热列管形式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2.0倍。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的每个片头的散热列管2数量为6个。经过试验验证,相对比与旧式上下横向管和2个散热列管形式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1.9倍。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的散热片的中间的一个散热列管2伸入腔体片头1,并于腔体片头有缝隙,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主管路同样的进入压力情况下,减缓了片头连接而成的横向管中水流的流速,增加了散热列管中水流的流速,提高了通水性能,减少了散热列管堵塞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