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板式热水器,特别涉及到一种沉浮双道单通水阀控制的竖置隔板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105546810A”,专利名称为“一种外加热的横置储水式热水器”的发明专利;以及公开号为“105571117A”,专利名称为“一种内加热的直立储水式热水器”的发明专利描述。隔板式热水器是一种可以将冷热水在水胆内部通过隔板完全隔离的热水器。其中隔板为可活动式隔板,不仅可在放水时因上水压力移动进而压缩热水胆室体积,还可在非放水时反向移动进而还原到最初位置。为了达到复位的目的,通过一带有闭水阀门的通管将冷水胆室与热水胆室相连通,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具体操作为,当欲放水时,首先关闭闭水阀门,进水水压驱动活动隔板压缩热水胆室,进而将热水胆室内部的热水排出水胆;当欲将活动隔板复位时,首先关闭出水端,然后开启闭水阀门,热水胆室与冷水胆室之间水压平衡,活动隔板随重力或其他驱动力活动,反向运动。
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用户在用水和复位活动隔板时,需要人工对闭水阀门进行操作,若操作错误或忘记操作时,会影响用户使用。
2、由于通管内部通常水流很小,因此常安装低流量的小型闭水阀门,随着阀门经常开关使用,容易因失误操作而带来的过度旋拧,使闭水阀门损坏。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沉浮双道单通水阀控制的竖置隔板式热水器,具有能够自动切换水道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浮双道单通水阀控制的竖置隔板式热水器,包括,
水箱体,位于所述水箱体内部设置有一活动隔板,所述活动隔板将水箱体内部分成空间上呈上下分布的热水胆室和冷水胆室;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热水胆室内部;
水箱体连通管,所述水箱体连通管位于所述水箱体外部,两端连接热水胆室和冷水胆室;
供销水管,所述供销水管一端连接水源,另一端连接用水口;
还包括一双道单通水阀,所述双道单通水阀包括第一水阀腔和第二水阀腔,所述第一水阀腔在空间上高于所述第二水阀腔;
第一水阀腔包括第一闸室,位于所述第一闸室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阀片孔;第二水阀腔包括第二闸室,位于所述第二闸室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阀片孔;所述第一阀片孔与所述第二阀片孔通过一阀片腔相连通,位于所述阀片腔内设置有活动阀片;
所述活动阀片包括第一分阀片部和第二分阀片部;所述第一分阀片部的活动范围包括所述第一闸室和所述阀片腔,所述第二分阀片部的活动范围包括所述第二闸室和所述阀片腔;当所述第一分阀片部处于第一闸室而封闭第一水阀腔时,所述第二分阀片部位于阀片腔内;当所述第二分阀片部处于第二闸室而封闭第二水阀腔时,所述第一分阀片部位于阀片腔内;
位于所述活动阀片上还设置有一斜面受力部,当所述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一分阀片部朝向第一进水口方向位置时,活动阀片密度小于所容液体密度;当所述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二分阀片部朝向第二进水口方向位置时,所述活动阀片密度大于所容液体密度;所述斜面受力部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为锐角;
所述双道单通水阀串联在所述水箱体连通管和供销水管上,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水箱体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供销水管连接。
第一水阀腔和第二水阀腔分别对应为一个单独的水道,利用活动阀片的作用,使得当第一水阀腔通水时第二水阀腔关闭,第二水阀腔通水时第一水阀腔关闭。当需用水时,开启用水口,第二水阀腔通水,活动阀片上移,第一水阀腔闭合,另一与冷水胆室事先连接的水源提供压力,迫使活动隔板压缩热水胆室,当热水排出热水胆室后,直接同供销水管中的冷水进行混合使用。当关闭用水口时,第二水阀腔断水,活动阀片下移打开第一水阀腔,使水箱体连通管连通,热水胆室和冷水胆室之间平压,活动隔板由于自身重力下移完成归位动作,达到双道单通的目的。
设计斜面受力部的目的在于:利用进水压力驱动活动阀片运动,从而改变双道的开关状态。具体的:假设当采用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一分阀片部朝向第一进水口方向位置,活动阀片密度小于所容液体密度的方案时。由于第一分阀片部在空间上高于第二分阀片部,水流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进水压力施加在斜面受力部上,使得活动阀片下行,从而形成第一水阀腔通水,第二水阀腔关闭的情况。而当第一进水口不再进水时,由于活动阀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自动浮起,从而形成第二水阀腔通水,第一水阀腔关闭的情况。假设当采用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二分阀片部朝向第二进水口方向位置,活动阀片密度大于所容液体密度的方案时。由于第一分阀片部在空间上高于第二分阀片部,水流从第二进水口进入,进水压力施加在斜面受力部上,使得活动阀片上行,从而形成第二水阀腔通水,第一水阀腔关闭的情况。而当第二进水口不再进水时,由于活动阀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自动下沉,从而形成第一水阀腔通水,第二水阀腔关闭的情况。
由于隔板式热水器采用竖直结构,放水时,水压驱动活动隔板进行移动,从而压缩热水胆室体积,扩大冷水胆室体积;而当无需放水时,由活动隔板与水体之间的密度差驱动活动隔板的移动,此时水箱体连通管开启作平压之用。
为了更好的完善活动阀片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阀片部与第二分阀片部通过一连接桥相连接。通过连接桥连接第一分阀片部和第二分阀片部,不仅可以设计各种外观形状,以配合阀片腔的具体形状;同时还可以将第一分阀片部和第二分阀片部设计成可拆卸式,以便及时的更换已损部件。为了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水阀腔与第二水阀腔之间通过阀片腔进行水体交换,更为优选地,所述连接桥外壁与阀片腔内壁密封滑动配合。
优选地,当所述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一分阀片部朝向第一进水口方向位置时,所述活动阀片的质量为35~140克,密度为600~959千克每立方米;当所述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二分阀片部朝向第二进水口方向位置时,所述活动阀片的质量为35克~140克,密度为1010~1400千克每立方米。上述设计可以将活动阀片活动的敏感性控制在一较好的范围内,更为优选地,当所述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一分阀片部朝向第一进水口方向位置时,所述活动阀片的质量为70克,密度为800千克每立方米;当所述斜面受力部设置在第二分阀片部朝向第二进水口方向位置时,所述活动阀片的质量为70克,密度为1250千克每立方米。第一水阀腔和第二水阀腔分别作为进水通道和用水通道。进水通道亦为平压通道,不仅可以用于热水器上水之用,同时还可以作为活动隔板归位时平压之用。用水通道用作用户放水。因此可见进水通道的管径、流量和水压均较小。
优选地,所述斜面受力部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在15~85度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斜面受力部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在45度。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闸室和/或第二闸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分阀片部凹槽。设计分阀片部凹槽,可以使分阀片部阻断水阀腔时相当于嵌入了水阀腔的侧壁内部,以达到稳定分阀片部的目的,同时还因延长了密封路程,进一步提高分阀片部的阻断效果。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闸室和/或第二闸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分阀片部承载部。当分阀片部深入水阀腔内阻断水流时,因水流的冲击作用,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分阀片部损坏,此设计设置分阀片部承载部,可以很好的使施加在分阀片部上的力被分阀片部承载部承载,已达到保护分阀片部的目的。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闸室和/或第二闸室内设置有防撞密封垫片。活动阀片在运动时,或因水流速度过大等因素,导致分阀片部撞击水阀腔侧壁,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部件损坏。设置防撞密封垫片,可以使分阀片部运动到底部时以碰撞防撞密封垫片为止,同时由于防撞密封垫片的设置,间接的提高了分阀片部的密封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水道变换无需人工操作,并且水阀结构简单,寿命长,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浮双道单通水阀控制的竖置隔板式热水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双道单通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道单通水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道单通水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分阀片部凹槽的双道单通水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带有分阀片部承载部的双道单通水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带有防撞密封垫片的双道单通水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水阀腔,2第二水阀腔,3第一闸室,4第一进水口,5第一出水口,6第一阀片孔,7第二闸室,8第二进水口,9第二出水口,10第二阀片孔,11阀片腔,12活动阀片,13第一分阀片部,14第二分阀片部,15斜面受力部,16连接桥,17分阀片部凹槽,18分阀片部承载部,19防撞密封垫片,20水箱体,21活动隔板,22冷水胆室,23热水胆室,24水箱体连通管,25供销水管,26水源,27用水口,28加热器,29双道单通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双道单通水阀,包括第一水阀腔1和第二水阀腔2,第一水阀腔1位于第二水阀腔2的上部。第一水阀腔1中包含第一闸室3,第二水阀腔2包含第二闸室7。一阀片腔1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闸室3的第一阀片孔6和第二闸室7的第二阀片孔10,整体构成一竖置立方体。第一闸室3左右两侧分别是第一进水口4和第一出水口5,第二闸室7左右两侧分别是第二进水口8和第二出水口9。在阀片腔11的内部装配有一与阀片腔11内壁相滑动契合的活动阀片12,活动阀片12由第一分阀片部13、第二分阀片部14和用于连接第一分阀片部13与第二分阀片部14的连接桥16组成。在本实施例当中,位于第二分阀片部14上朝向左方的第二进水口8方向设置有一斜面受力部15,其目的是为了接受来自第二进水口8水流的液体压力。斜面受力部15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为45度。
具体活动时,常态为水流从第一进水口4进入第一水阀腔1的第一闸室3,流经整个第一闸室3后从第一出水口5流出。当第二进水口8有水流进入时,由于水流推力,将活动阀片12向上挤压,使得活动阀片12的第一分阀片部13自然封闭第一水阀腔1,进而阻止第一水阀腔1内的水流运动,从而实现水流的单道切换。
在此实施例中,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70克,密度为1050千克每立方米。因此当第二进水口8处的进水切断时,活动阀片12可以实现自动下沉归位,从而重新开启第一水阀腔1的流水通道。
第一水阀腔1和第二水阀腔2的平均管径与3/8"规格的水管管径相近,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70克,密度为1050千克每立方米。如此设计可保证流量在每小时40L时,活动阀片12的最低反应速度在1秒左右。
当然,活动阀片12的具体质量和密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设计规模,适当调换选择。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竖置隔板式热水器,包括,水箱体20,位于水箱体20内部设置有一活动隔板21,活动隔板21将水箱体20内部分成空间上呈上下分布的热水胆室23和冷水胆室22;水箱体连通管24,水箱体连通管24位于水箱体20外部,两端连接冷水胆室22和热水胆室23;供销水管25,供销水管25一端连接水源26,另一端连接用水口27;双道单通水阀29串联在水箱体连通管24和供销水管25上,第一进水口4和第一出水口5与水箱体连通管24连接,第二进水口8和第二出水口9与供销水管25连接。位于热水胆室23内部设置有加热器2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斜面受力部15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为85度。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30克,密度为1400千克每立方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斜面受力部15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为15度。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140克,密度为1010千克每立方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斜面受力部15设置在第一分阀片部13朝向第一进水口4方向位置,斜面受力部15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为45度。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60克,密度为600千克每立方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斜面受力部15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为30度。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120克,密度为959千克每立方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斜面受力部15与迎面液体流向夹角取值为25度。活动阀片12的质量为75克,密度为800千克每立方米。
实施例7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位于第一闸室3和/或第二闸室7的内壁上设置有分阀片部凹槽17。
实施例8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位于第一闸室3和/或第二闸室7的内壁上设置有分阀片部承载部18。
实施例9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位于第一闸室3和/或第二闸室7内设置有防撞密封垫片19。